优秀教案《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716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5: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蝴蝶园
晏子使楚
教学内容: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
机智灵 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
、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
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 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
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
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 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
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 交上的争端,他
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
理解
“
使
”
、
“
楚
”
是什么意思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
)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
)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交流以上问题。
1
)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
国的尊严。
(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
3
)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
、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1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 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
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 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
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 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
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 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
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 ,楚王以
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
国, 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
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 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
中既得意又狂傲。
3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 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
理判断让对方服输。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
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
”
先肯定两点:
一是‘这是狗洞’
, 二是‘访问’
‘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
楚王去推理,使楚王 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
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 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
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 齐国没有人,是
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
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
“
最
不中用
”
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
之 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
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 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
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 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
盗贼的国家。
2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
、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
4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
只好”
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 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
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
、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
、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
与楚国平等 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
严。
5
、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6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以边讲课文 ,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学完三
个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 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
1
、生字组词
2
、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钻狗洞
下等人
押强盗
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
生盗之国
强盛:强大而昌盛(多指国家)。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大夫:古代官职。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国去。
乘机:利用机会。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名。
撒谎:说谎。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树的一类,指柑、橘、柚、橙等。
赔不是:赔罪。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有些字词要特别提出,加强记忆。
4
.多音字组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
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 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 以了。因此在
分析课文结构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
脉络。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第二 段:(第
2
~
5
自然段)讲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第三段:(第
6
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在 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
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