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
巡山小妖精
552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7: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科普资料
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
第六小学
于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
想 、
推理、
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那么,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 决问
题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是这样理解的:
1
对解决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地、
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
去解决各 种问题,
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
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地、
创造性运用各 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
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
用性。
解决问题的教 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 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真正意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的教学模式真正意
义上的
“解决问题”
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
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需要的数据、
事项、
关系等,< br>在应用题的教学
中,
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经通过文字形式给出了。
而解决问题 不是简单的代入
公式,
它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 的价值所
在。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数学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
我 们就要更加
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数学和解决问题。
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创设情景,
收集信息。
教师开始上课时,
可 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
有趣的教学情境,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
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
通过观察汇报也能 为解决问题提
供认知的基础,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焕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学生自主探
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具体如下:
①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你发 现了什么呀,”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吗
②让学生认真独立地观看,分组讨论和交流,并汇报和交流获取的信息。
小组协作
探究问题
。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
间和时间,
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自主寻 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途径
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部的共同探究和相互交流,并形成初步的解 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适当加以引导和调 控。
具体如下:
①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可以采取讨论、实验、
等方法自觉矫正错
误,逐步得出结论。
②教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回顾探索过程,指导解决问题的策略。
2
.
3
相互交流评价
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 生主体有机结合的非常
关键的环节,
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对学生的思
维进行激活,
拓宽学生的思路。
等理清思路后,
让学生独立选 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
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的方
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如下:
①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成果。
②各组成员认真倾听,相互评价,表示赞同或反对,开展有竞争讨论。
③引导各小组 提出不同的想法,
发现新的方法、
思路及时扩散,
并给予适时评价
和指导。< br>
2
.
4
巩固方法
拓展思维。学生掌握了方法,还 要不断练习应用中深化理解。在
这个环节中安排一些基本题,
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
以达到巩同应用
的目的。
也安排一些发展性习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 已有的知识解决问
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形式如下:
< br>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设计好练习。
结合学生之间知识,
能 力的差异,
组织学生分层练习。
虽然这个环节对于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麻烦,
但是,对于培养
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都非常有效。
②学生人人完成基础题的练习,低等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
尽力完成综合题,
中等生在完成综合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 提高题,优等生三种练习都完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让我们从低年级开始 ,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
养,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
最终达到学 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技能共
同进步的目标。
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对儿童的学习而言,解决问 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
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
而应基于解题 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
技巧、
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 标准(实验稿)》在解决问
题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策略,
体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在的人教版教材在编写
“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时,
以现 实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探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那 么,
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将生动活泼的现实情境
展现给学生,
如何帮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发
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
数学素养得到提高呢经过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相关的教育理 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
教材中利用学生身边丰富 的解决问题的资源,
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
实际问题,
教学时,
老师应 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
题情境,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
发现、
收集数学信息,
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
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
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时我 是这样处理的:将书中的
主题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收集矿泉水瓶的活动 ,
并将本
组收集的数据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
上课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示某组同学收 集
的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
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这样让每个学生自己发现、< br>收集数学信息,他们热情高涨,上起课来也积极。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筛选问题
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
老师应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