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
巡山小妖精
660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7: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蚊子和狮子续写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
、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
、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
、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
、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
、
实 验过程:
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
力的大小;
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
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结论: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 否对省力多少有
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
、
我的猜想:
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
坡度越小越省力。
。
2
、需要改变的条件:
斜面的坡度大小
3
、
不改变的条件:
斜面的高度、
测力计、
小重物
_
。
4
、
操作方法:
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
的木块上,
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 纸的抵抗弯曲能力
更强,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要求写出题目,
材料,实验步骤。
1
、
实验题目:
报纸和普通白纸,
哪种纸 的抵抗弯曲能
力更强。
2
、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
、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
4
、变量: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
5
、常量: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
离)
6、
实验过程:
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
把报纸放在
上面做桥面,看能放 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
力就更强。
四、
检验电磁铁磁力与
线
圈
圈
数
关系的研究计划。
1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
系吗?
2
、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
力小。
3
、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
圈;②40
圈;③80
圈。
5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
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
、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
20
圈,接上电池
后,能 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
40
圈,
接上电池后,< br>能吸引多少
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
80
圈,
接上电池后,
能吸引多少
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
电磁铁线圈的圈 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
少,磁力越小。
)
五、
检验电磁铁磁力与
电
流
强
度
关系的研究计划。
1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的强度大小有
关系吗?
2
、我的假设: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
越小。
3< br>、
检验的因素
(变量)
:
电流的强度
(电池的数量)
。
4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一节电池;②两节电池;③
三节电池。
5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
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6
、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
40
圈,接上一节
电池后,能吸 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
40
圈,
接上两节电池后,
能吸引
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
40
圈,接上三节电池后,
能吸引
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
流越弱,磁力越小。)
六、设计 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
关。(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方向)
1
、实验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是否有
关?
2
、变量:电池正负极的方向。
3
、常量:线圈缠绕方向、指南针、铁钉
4
、实验过程:①把线圈 缠绕在铁钉上,接上电池后,
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极;
②交换电池的正负极方向,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
极方向;
③比较两次实验中钉尖的磁极方向,得出结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
100ml
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
、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
、
读出量筒中水 的体积
(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
。
3
、整理器材。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
、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
、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3
、整理器材。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
、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
2
、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
3
、用嘴巴尝(无味道)
。
4
、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 无颜色、透明、无气味、
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
5
、整理器材。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
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
、正确折叠滤纸。
2
、
组装实验装置:
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
(一边三层,
一边一层)
放入漏斗中,
,
用水洇湿滤纸,
使滤纸紧贴
漏斗内侧。
(注意,
滤纸与漏 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
滤
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
;
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 位
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
杯内壁放好。
3、
过滤混合物:
将玻璃棒倾斜,
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
边,将烧杯中的混合 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
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
、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
、
实验结论:
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6
、整理器材。
实验二:
如何加快溶解
(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
、
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
同时放入等量的食
盐。
2
、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
、
实验结论:
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不搅拌
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 加快溶解。
4
、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
、
实验结论:
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
冷水中的溶解
的慢 ,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6
、整理器材。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
架、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2
、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网,再把蒸发皿放在上面。
3
、
点燃酒精灯
(注意使用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
灯
帽放置方法)
,加热至蒸 发皿内的盐水基本变干。
4
、
熄灭酒精灯
(注意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别摸三角架)
。
5
、实验结论:加热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6
、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四: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或锣、音叉和装有水的
水槽。
实验步骤:
1
、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观察现象:钢尺振动
并发出声音。
2
、拨动橡皮筋,让橡皮筋发出声音。观察现象:橡皮
筋振动并发出声音。
3
、轻轻击打鼓或锣,让其发出声音。观察现象:鼓面
振动并发出声音。
< br>4
、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观察现象:
音叉的
振动导 致水面产生波纹。
5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
、整理实验材料。
五年级实验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
激光笔
(或手电筒 )
、
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
卡纸
3
张、白纸屏
1
个、 支架
4
个。
实验步骤:
1
、
将
3
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
按顺序摆放好。
间距大约
15
厘 米左右,
摆放时有孔的
3
张卡纸必须放
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
、
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观察现象
(手电筒的光透
过
3
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
3
、
移动 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
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 不
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
4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
、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二:冷热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实验材料:小的岩石块、酒精灯、火柴、镊子、绒线
手套、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
1
、正确使用酒精灯给小的岩石加热。
2< br>、
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
反复几次
(岩石放
入烧杯时要注意不 能砸坏烧杯底部)
。
3
、观察并描述岩石的变化,说出结论。
4
、整理器材。
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测力计,小重物(钩码或者文具盒等)
。
实验步骤:
1
、
使用前先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零,
不指零的要
调零。
2
、
用手轻拉测力计,
读出用力的大小
(读数视线要与
指针相平,用力要轻)
。
3
、
用测力计测量一个小物体,
读出重力大小
(慢慢提
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
没提起,停 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
4
、整理器材。
实验四: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钩码、小盒子、测力计、线、粗砂纸、细
砂纸等。
实验步骤:
1
、预测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
、
不改变物体重量,
只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对比
观察现象。< br>
3
、
实验结论: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
运动时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
越大。
4
、
改变物体重量,
不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对比观
察现象。
5< br>、
实验结论: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运动时物
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6
、整理实验材料。
六年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