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优势效应
温柔似野鬼°
697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9: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极大冒险观后感
字词优势效应
(
西南大学含弘学院
2011
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何玉杨
重庆
400715)
摘要:
采用词汇 判断任务,
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本科三年级学生为被试,
考察单字词识别中
的字词优势 效应。
结果发现并未出现字词优势效应,
并且在字母类任务中有较好的正确率和
反应时 。
原因可能是由于被试母语为汉语而不是英语,
且被试对英语和对汉语的加工方式和
加 工水平不一样。
关键词:
字词
优势效应
单字词
1
前言
字词优势效应(
Word- Superiority Effect
)指的是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
识别一 个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
这个效应是由
Reicher(
1969
)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他用速示器呈现刺激材料,材料
有
3
类:单个字母、
4
个字母组成的单词、
4
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母 串(非字词)
。每次给
被试呈现
1
个刺激,然后呈现掩蔽刺激和
2< br>个字母,这
2
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先前呈现的刺激
中某个字母的位置。
要求被试从中选出刚才在该位置上的字母是哪一个,
记录被试选择的正
确性。
Reic her
的实验结果表明,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
字母,正确率 分别高出约
8%
,差异均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
R eicher
的实验引起了广泛注意,
此后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都证实了字词优势效
应的存在。关于字词优势效应的原因有三种解释:
(
1
)第一种“推论说”
,认为当字母在字
词中时可以借助上下文而对该字母进行更好的推理,
以此解释字词优势效应,
强调上下文以
及有关缀字规则的知识的应用。
(
2
)第二种“编码说 ”
,认为字词优势效应是由于字词和单
个字母的编码不同所致:
字词是语音编码的,< br>而单个字母是视觉编码的,
视觉编码易受视觉
掩蔽的干扰,而语音编码则不受视觉编码的 干扰,因而字词中的字母识别要优于单个字母。
(
3
)
第三种“两种加工说”
,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如果将字词看作
整体,
而将单个字母当 作局部,
那么字词将先得到整体加工,
再得到局部加工。而单个字母
却没有这种整体加 工。
因此字词中字母的识别优于单个字母。
以上三种解释的角度不同,
均
有一 定依据,
表明字词优势效应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知觉现象,
涉及知觉或模式识别过程的不
同方面和不同水平的加工。
本实验是基本重复
Reicher
在
1 969
年的实验,略有简化。通过本实验,学习
Reicher
的实验设计,验证字词 优势效应。
2
方法
2.1
被试
84
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2011
级本科生参加了实验,其 中有男生
14
人,女生
70
人,分别
来自师范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根据对实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删除了
3
个标准差以外的被 试数据。因此实际进入实验分析的被试有
74
名。其中男生
14
名,
女生
60
名。
2.2
实验设计与程序
该实验为多因素被试间设计,
每个被试都做三种不同的任务。
即材料为字词类、
非字词
类、字母类,每次材料呈现完后被试随即对任务作出反应。实 验有
32
组字母材料。每一
组包含
3
类:
(
1
)字词类:一个由
4
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单词内 无重复字母,且单词中有一
个靶子字母,改变该字母,就会成为另一个单词。如
word
,改
d
为
k
,成为
work
,而
d
就< br>是靶子字母。
(
2
)非字词类:将字词类的单 词,改变除靶子字母以外的其他字母的位置,使其
成为无意义的字母串,如
owrd
。
(
3
)字母类:只有靶子字母。
实验中每次随机呈现以上
96
个刺激材料中的
1
个。在每个试次中,屏幕上先 出现
注视点,持续
1
秒,同时伴随蜂鸣声,提醒被试准备。
1
秒后注 视点消失,呈现刺激,
时间为
60
毫秒,然后呈现掩蔽刺激和选项。选项是
2
个字母,分别出现在被掩蔽的靶
子字母的正上方和正下方。要求被试判断刚才出现在该位置的靶 子字母是哪一个,按相
应的键作出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准确性。
3
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