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字词整理
温柔似野鬼°
560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9: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教师赞歌
一、重难点字词
1
、行:
x
í
ng
<
动
>
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动
>
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
<
动
>
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动
>
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
<
动
>
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
名
>
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
<
名
>
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
<< br>副
>
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副
>
复:又。汉乐府《孤儿行》:“上高唐,行取殿下堂。”
<
量
>
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
2
、攘:
r
ǎ
ng
<
动
>
排除;排斥。《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动
>
偷盗;窃取。《孟子·滕文公》:“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
<
动
>
侵夺;夺取。桓宽《盐铁论·非鞅》:“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 赋百
姓而师以自赡。”
<
动
>
挽起;撩起。《书搏鸡者事 》:“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
<
动
>
容纳;忍受。《楚辞· 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动
>
扰乱。《淮南子 ·兵略》:“此四君者,皆小有过而莫之讨也,故至于攘天
下。”
3
、绍:
sh
à
o
<
动
>
继续;接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绍世而起。”
【又】继承人。《诗经·大雅·抑》:“弗念厥绍。”
<
名
>
介绍人。《史记·鲁仲连传》:“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
4
、规:
gu
ī
<
名
>
画 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名
>
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规,及画极星于规中。”
<
名
>
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传》:“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
<
名
>
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
动
>
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
<
动
>
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亮传》:“与豫州协规同力。”
<
动
>
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
名
>
古代田制之一。
5
、方:
f
ā
ng
①
<
名
>
两 船相并
,
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
《诗经·谷风》:
“就其深矣
,< br>方之舟
之。”
②
<
名
>
方形
,< br>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
,
梅花翅
,
方首
,长颈。”
③
<
形
>
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
④
<
名
>
方向
;
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
⑤
<
名
>
区域
;
地方。《
<
论语
>
六则》:“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⑥
<
名
>
方圆
;
周围。《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⑦
<
动
>
比拟
;
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
,
犹瀼渴之水。”
⑧<
名
>
方法
;
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
,
助画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