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汉语文试题(含答案+精校版)
玛丽莲梦兔
698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10: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明天高考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
语
文
第Ⅰ卷
本卷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br>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
48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腈
.
纶
粳
.
米
菁
.
华
B.
棱
.
角
茯苓
.
聆
.
听
C.
逾
.
期
囹圄
.
揶揄
.
D.
契
.
合
修葺
.
亲戚
.
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荣膺
渲染
人才倍出
蜂拥而至
B
.禀告
销毁
委曲求全
遍体鳞伤
C
.精粹
缉私
通宵达旦
针贬时弊
D
.起讫
邮戳
迫不急待
变本加厉
3
.下列用横线连接的成语,意思全都相反的一项是
A
.自始至终——有头无尾
聚精会神——心无二用
B
.言之成理——妄下雌黄
不易之论——不经之谈
C
.不期而遇——失之交臂
一目了然——洞若观火
D
.沙里淘金——去伪存真
不急之务——当务之急
4
.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次充
.
好
充
.
耳不闻
B
.处
.
心积虑
处
.
之泰然
C
.重
.
见天日
重
.
修旧好
D
.鱼目混
.
珠
混
.
为一谈
5
.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
语文学习的目的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人格的提升。
B.
如果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觉得它还有可取之处,我就满足了。
C.
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利,游客越来越多,景点人满为患就成了必然。
D.
文章结构匀称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比例协调,内容安排恰当。
6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嵌入
②覆盖
③苫住
④奏响
当夕 阳沉落到遥远的地平线上,西天的晚霞宛如一块随风抖开火红火红的盖头,
________
了 北国辽阔旷远的半边天空。放眼望去,
________
了故乡河滩的无边无沿的芦
苇 ,竖起一条条好似
________
了金丝毛茸茸狐尾的穗子,在晚风中争相起伏摇曳,而藏< br>匿在苇梗间的秋虫却已
________
了告别夏日的乐章。
A
.③②④①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
7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幽默就像润滑剂一样牵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着尴尬和误会。
B
.山那边,砍柴小伙子们哼唱着的小曲在小路的上空飘荡。
C
.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
D
.一场小雨后,池塘里的荷花显得更加润泽可爱了。
8
.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明清时代漆工 艺精彩纷呈,这
________
体现在小型的工艺品上,
________
体现于其
他方面,从雕梁画栋到各式家具,都需要大量的漆工艺。建筑上漆工艺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于工艺的要求也很高。
________
是金碧辉煌的皇城行宫、香雾缥缈的佛堂庙宇,还 是
贵族的园林宅第,
________
一些城镇民居,
都有漆工艺装饰,都需要大量用漆,
________
,
产生了专门从事建筑的油漆作坊。
A
.既
又
不论
乃至
因而
B
.不仅
而且
无论
乃至
由此
C
.既
也
不论
甚至
所以
D
.不但
而且
不管
甚至
总之
9
.将“固然有一份雅趣,
”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中散步,①却不可以是倾盆大雨,也不可以是毛毛细雨。若是倾盆大雨,②雨粒的
猛劲,喧哗的声响 ,剥夺了散步应有的恬静;若是毛毛细雨,③便不觉得有雨,也许只能
算粗粒的雾,散步雨中便是行走雨 中,④不觉得伞外是雨的世界,伞下是人的世界。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时光雕刻着生命的年轮,一圈一圈,深深浅浅,有明媚,有疮痍。
B.
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树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C.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他环视会场之后说。
D.
里面掩着杏色的幔子——大奶奶的脾气素来不肯让人看见她在房里做什么。
11
.下列按括号内要求变换了句式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
.她说话简直像小夜曲那样悦耳动听。
(变为反问句)
她说话难道不像小夜曲那样悦耳动听吗?
B
.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内涵。
(变为感叹句)
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啊!
C
.你可得抓紧时间啊!
(变为双重否定句)
你可不能不抓紧时间啊!
D
.外面真冷,你能不能把窗户关上?(变为祈使句)
外面真冷,请你把窗户关上!
12
.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A
.白而 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
(热气飘荡着。
)
B
.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
(红日映照着桥身。
)
1
/
4
C
.广播员富有鼓动性的、热情的 话语响彻整个会场。
(话语响彻会场。
)
D
.船晃动得厉害,脸色 煞白的他差点儿掉进浑浊的河里。
(他掉进河里。
)
13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有些学生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爱摆谱。
B
.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
C
.夏夜,柳丝是些温柔低垂的睫毛,在月光里睡着。
D
.自从进入信息时代,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让人们应接不暇。
1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丰子恺的漫画只用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了无穷的韵味。
B
.自建成以来,核电站累计实现电量总共
140
亿千瓦时。
C
.风儿掠过稻田时,恰似波涛滚滚的黄河,上下起伏。
D
.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这一带基本上彻底消除了风沙灾害。
15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专指以传 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文人雅士传
抄诗作或书札往来的纸张。
②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改进,他们所用的纸张也逐渐讲究起来,素纸已经不能满足
这些人 的需要。
③笺纸,也称诗笺、信笺。
④这就是笺纸的来历。
⑤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朝之后,文人雅士多有题咏唱和之举。
⑥于是这些人或自己设 计、或请一些画家帮忙,绘制一些简单的图案,在上面题诗或
者把诗抄在上面请别人唱和,以收赏心悦目 、图文并茂之效。
A.
②③⑥①④⑤
B.
③②①⑤④⑥
C.
②①⑥③⑤④
D.
③①⑤②⑥④
16
.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B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
牧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柳宗元
D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
游
第Ⅱ卷
本卷共
15
小题,共
102
分。
二、阅读(
4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
30
题。
跑龙套
沈从文
①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 别提出,表示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
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脚色。我欢喜这个名分,除略带自 嘲,还感到它庄严的一面。
因为循名求实,新的国家有许多部门许多事情,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 专家才能解
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与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
一个跑龙套角色,
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
沉重些。
②跑龙套在戏台上像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
将或寨主出场,
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
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 动,
随后才笔直恭敬地分站两旁,
等待主角出场。
看戏的常不把这种角色放在眼里,< br>记在心上,
他自己一举一动可不儿戏。到作战时,他虽然也可持刀弄棒,在台上砍杀一阵,腰腿劲 实
本领好的,还可在前台连翻几个旋风跟斗,或来个鲤鱼打挺,鹞子翻身,赢得台下观众连
串掌 声。不过戏剧照规矩安排,到头来终究得让元帅寨主一个一个当场放翻!
③跑龙套另外还得有 一份本事,即永远是配角的配角,却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
要,可以备数补缺,才不至于使得本戏提 调临时手脚忙乱。一般要求一个戏剧主角,固然
必需声容并茂,才能吸引观众,而对于配角唱做失格走板 ,也不轻易放过。一个好的跑龙
套角色,从全局看,作用值得重估。
④京戏必用耳听 ,有个故事可以作例:清末民初有那么一个真懂艺术的戏迷,听谭老
板的戏时,不问寒暑,每戏必到,但 座位远近却因戏而不同。到老谭戏一落腔,就把预先
藏在袖子里两个小小棉花球,谨谨慎慎取出来,塞住 耳朵,屏声静气,躬身退席。用意是
把老谭那点味儿好好保留在大脑中,免得被下场锣鼓人声冲淡!这才 真正是老谭难得的知
音,演员听众各有千秋!
⑤故事虽极生动,我还是觉得这对当前 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并无什么好影响。因
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到戏 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
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对于个人在台边一唱半天的某种剧目,即或唱工 再好,也不免
令人起疲乏感。何况有时还腔调平凡陈腐。最不上劲的,是某种名角的新腔。通常是一个< br>人摇着头满得意的唱下去,曼声长引,转腔换调时,逼得喉咙紧紧的,上气不接下气,好
像孩子比 赛似的,看谁气长谁就算本事高明。他本人除了唱也似乎无戏可做,手足身段都
是静止的,台上一大群跑 龙套,更是无戏可做,多站在那里睡意蒙
眬
的打盹,只让主角一
人拼命。这种单调唱辞 的延长,和沉闷的空气的感染,使得观众中不可免也逐渐有梦周公
势。这种感染催眠情形,是观众对艺术 的无知,还是台上的表演过于沉闷单调,似乎值得
商讨。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