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2019年精选文档

绝世美人儿
560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11: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动物的故事作文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球衣退役)
“以佛修心
,
以道养生
,
以儒治世”



宋孝宗赵眘(
1162-1189
年在位),宋朝南渡后的第二个皇
帝,史称 “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1


是南宋少有的励精图治 的皇帝。宋孝宗的《原道论》可谓宋代三
教合一思想的突出代表,
尤其是在理学隆盛之时,以皇帝之尊提
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三教分工不同,各有优
势,
为三教融合的思想推波助澜。
“三教合一”是宋代思想界的
主流,但理学对此讳莫如深,佛、道 二教则试图以自家学说统合
三教。
宋孝宗在学理上均齐三教,
正是对这种时代思潮的一 种回
应。





(一)


《原道论》不长,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朕观韩愈
《原道论》
,
谓佛法相混
,
三道相绌
,
未有能辩
之者
,
徒文烦而理迂耳。若揆之以圣人之用心
,
则无不昭然矣。
何则?释氏穷性命 ,外形骸,于世事了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
者哉?然犹立戒曰:不杀、不淫、不盗、不妄语、不饮酒。 夫不
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
智也。
此与仲尼又 何远乎?从容中道圣人也
,
圣人之所为
,
孰非
礼乐?孰非仁义? 又恶得而名焉?譬如天地运行,
阴阳若循环之
无端,
岂有春夏秋冬之别哉?此世人强名 之耳,
亦犹仁义礼乐之
别,
圣人所以设教治世,
不得不然也。
因其强 名,
揆而求之,


道也者,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道之用也。杨雄 谓老氏
弃仁义,绝礼乐,今迹老氏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
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曰节 用而爱人,老氏之所谓俭,岂非爱人之
大者耶?孔子曰温良恭俭让,
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 br>岂非让之
大者耶?孔子曰唯仁为大,
老氏之所谓慈,
岂非仁之大者耶?至
其会道,则互见偏举,所贵者清静宁一,而与孔圣果相背驰乎?
盖三教末流,
昧者执之,自为异耳。
夫佛老绝念,
无为修身而已。
孔子教以治天下者,特所施不同耳。譬犹 耒耜而耕,机杼而织,
后世纷纷而惑,固失其理。或曰当如何去其惑哉?曰以佛修心,
以道养生 ,以儒治世,斯可也。其惟圣人为能同之,不可不论
也。

2




韩愈非佛、老,杨雄非老,都是宋孝宗批判的对象。宋孝宗
指出佛教“五 戒”类似于儒家“五常”。老子“慈、俭、不敢为
天下先”与孔子“节用而爱人、
温良恭俭让、
仁”的思想没有不
同,甚至更超其上。“三教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在圣
人却 只有一个“道”。
这个“道”与韩愈主要以仁义道德为内容
的先王之“道”不同,它融摄儒、释 、道三教,在治世、修心、
养生等不同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论一出,
引起了朝 中大
臣的恐慌。如史文惠就指出:



“臣惟韩愈作是一篇,唐人无不敬服,
本朝言道者亦莫之贬,
盖其所主在帝王传道之宗,
乃万世不易之论 。
元其意在于扶世立
教,
所以人不敢议。
陛下圣学高明,
融会释、< br>老,
使之归于儒宗,
末章乃欲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是本欲融会而自生分别也。大学之道,自物格、知至而至于天下平,可以修心,可以
养生,可以治世,无所处而不当矣, 又何假释、老之说邪?陛下
此文一出,须占十分道理,不可使后世之士议陛下,如陛下之议
韩愈 也。望陛下稍竄定末章,则善无以加矣。

3



韩愈《原道》一篇开启宋明理学“道统论”的先河,最主要
的意义在于“扶世立教”,
因而 是“帝王传道之宗”、
“万世不
易之论”。宋代理学已经是融合佛、老,包含万象的一个以儒家
之“道”(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宋儒自信在这个体系里,从
“格物致知”始,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都可以纳入其中,
不必再假借佛、老。史文惠对孝宗的规劝,代表了宋代一般儒士
的看法。
韩愈著
《原道》
是以维护儒家正统,
排斥佛、
老为目的。< br>宋孝宗以皇帝身份著《原道论》,批评韩愈强分三教的偏狭,则
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所谓“佛法相 混,三道相绌”,与其说是韩
愈的立场,
不如说是宋代理学家的立场。
韩愈代表的是儒 家“道
统”,
宋代理学家无有不尊韩愈的,
而理学的重要意义也正是绌
佛、老 。宋孝宗批评韩愈割裂三教,正是批评理学家非毁佛老。
这种批评,有更深层的原因。


(二)




南宋偏安一隅,宋孝宗从继位之 初就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
清肃秦桧集团,为岳飞平反,积极支持北伐。历史上大多数皇帝
对宗 教的宽容政策,宋代诸帝佑文轻武、三教皆弘的一贯策略,
都决定了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不能在这个问题上 有所偏重。
宋代理
学独盛,文臣地位较高,与唐代儒学零落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语。
宋孝 宗《原道论》虽以“道”统摄儒、佛、道,提出三教分工不
同,但并没有偏离基本的“治世为先”的立场 。



以帝王之尊统合三教为执政之策,在历史上并不始于宋孝
宗 ,而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南朝梁武帝以崇佛著称,三次舍身
同泰寺,为佛教立戒律,提出“神明成佛说 ”,但他仍以儒学统
治国家,
与道徒陶弘景等人交往密切,
可说是帝王崇佛又三教兼< br>弘的典型。北周武帝以废佛著称,但在其《立通道观诏》中又称
“至道宏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 ,理极幽玄。但歧路既分,流
源愈远,淳离朴散,形气斯垂。遂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
略 ,

异说相胜。

4


天下的学问都可统一于“ 道”,
佛、老也不例外。至于废佛,则因“理非常而不要,文高奇而无
用。非无端而弃废,何爱 憎于儒释。

5

与“治世”
之学偏远,无关个人好恶与信仰。隋唐 诸帝除武宗排佛外,都在
不同程度上三教兼弘。佛教的各个重要宗派基本都在唐代建立,
一般思 想史上也称这一时期为“佛教中国化”的完成时期。
道教
皇室宗教地位的确立,
“重玄 学”理论的发展,
著名高道的出现,
也使本土道教日渐成熟。
宋代开国之初就制定了佑 文轻武的基本
国策,欲“以文化成天下”。宋太宗对黄老之道情有独钟,公开
宣称“清静致治< br>,
黄老之深旨出。夫万务
(

)
自有为,以至于
无为。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

6

宋真宗有意混合

-动物的故事作文


-动物的故事作文


-动物的故事作文


-动物的故事作文


-动物的故事作文


-动物的故事作文


-动物的故事作文


-动物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