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知识点整理

温柔似野鬼°
866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14: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伸出你的手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蓝色的心)
《马说》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马之千里者


之:助词,无义


2
、世有伯乐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


3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
本文指人才


4

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
只是

辱:
辱没

5
、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
、不以千里称也


以:凭,
凭借

称:著称

7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尽:吃完


8
、才美不外见


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10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11
、策之不以其道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竭尽

1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马鸣叫

通:通晓






14
、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15
、其真不知马也


知:识别,了解


二、文言现象

(一)

通假字

食马者(食,通“饲”
,喂养。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显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词类活用

1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 鞭子驱赶的意思。


2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动用法,使……竭尽。


三、重点语句翻译

1
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4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

5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四、课文内容理解




1
、这篇文章表面是在 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

(
尊重、正确对待
)
人才的重要性。




2
、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1

4
、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6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7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8

“策之”
“食之”
“鸣之”是什么句式
?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9
、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的
?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0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千里马寓 人才
,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
,
而后有千里马< br>,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
不常有。要发现人才
,
爱护人 才
,
否则
,
人才就会被埋没
,
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 愈看来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 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
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1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2
、文的体裁是“说”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1 3


1
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
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
含有愤世嫉
俗之意。

14
、第
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15
、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16
、文中“伯乐”

“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 乐比喻善于识别人
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
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7
、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 ,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
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 超凡本领,
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
我如果是“食马
者”
,我会平等 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中心思想:

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文章 处处写马,而句句都在贬“人”
,它借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比作“食 马者”
,将人才比作“千里马”
,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
者 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写作方法:

本文属于“说”这种体裁,与现在的杂文相似。本文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两个特点:

1
.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
2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