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温柔似野鬼°
672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18: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300字周记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入党申请书范本)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二年级(上)教材分析简明手册

朱福荣

第一部分

教材总体说明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一览表

知识领域

单元及所在页码

一、表内乘法(一)
p1-31
小节及所在页码、课时

乘法的初 步认识
p2-7

3
课时)

1

2的乘法口诀
p8-12

3
课时)

3
的乘法 口诀
p13-20

4
课时)

4
的乘法口诀p21-24

2
课时)

5
的乘法口诀
p2 5-28

2
课时)
;整理与复习
p29-31

2
课时)


6

7
的乘法口诀
p37- 41

2
课时)

8

9
的乘法
口诀
p42-46

2
课时)
;整理与复习
p47-53< br>(
2

时)


三、表内乘法(二)
数与代数

p37-53
分一分
p7 1-75

2
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p76-81
3
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p82-92

5
课时)< br>;倍
五、
表内除法
p70-114
的认识
p93-98
4
课时)

解决问题
p99-105

2< br>课
时)
;整理与复习
p106-111

2
课时)< br>。

空间

与图形









p32-36
四、测量长度
p54-69
角的初步认识
p32-36

3
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p55-61

3
课时)
;用米作单
位量长度
p62-67

2
课时)


六、总复习
p115-125
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p115-123

6
课时)


实践与

小小测量员p68-69

2
课时)
;庆祝元旦
p112-113
综合应用

实践活动


2
课时)
;走进田园学数 学
p124-125

2
课时)


注:共设计单 元主题图
3
幅;例题
41
道(整理与复习中的复习题未计入)
;课堂 活动
21
个,活动题
49
道;练习
21
个,习题
1 97
道,思考题
14
道;数学文化专题
3
个。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乘法口诀
并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2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

3
.结合 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
度单位的重要性;在实 践活动中,体会
m

cm
的含义,知道
dm
,会进行简单的 单位换算,
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二)数学思考

1

在探讨乘、
除法的意义和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 纳、
类比以及有条理的思考。

2
.在测量长度、认识角的过程中,开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

1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 问题;能根据乘、除法的意义和
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
.在测量活动、探讨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有
与同伴合作解 决问题的意识。

3
.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

2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感受 编乘法口诀、测量长度等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尝试克服这
些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3
.经历归纳与探索乘法口诀和观察角、测量长度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
性。

4
.在表内乘、除法计算和测量长度的数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主要特点

(一)根据新课程理念编排表内乘除法

皮亚杰认为 ,儿童在理解乘除法过程中,
其数学思维发生了重要变化。
为此,在表内乘除法
内容的 编排上特别重视
3
方面,
一是改变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编排顺序,
把表内乘 法分为
两个单元,乘法口诀句数由多到少,从
1
的口诀到
9
的口诀, 依次为
9
句、
8
句……
1
句,
编口诀与应用口诀相 联系。在表内除法中,也是将“用口诀求商”集中安排,打破了传统的
“用几的口诀求商”的编排方式。 二是提供与乘除法相关的新的数学情境,
“一对多”的情
境,
“平分”的情境。三是把 操作活动贯穿在乘、除法学习的始终。

(二)选取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 册教材在编写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所关
注的事物和活动为探究对象,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中几乎每个< br>课题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的。
如在乘法口诀的学习中,
以吃饭用的筷子去探究2
的乘
法口诀,
以学生平时的体育活动中
3
人一组跳绳来探究< br>3
的乘法口诀,
以奥运会会旗上的圆
环个数来推导
5
的乘法口 诀;
从生活中的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
剪刀张开时所成的角,
纸扇打开时所成的 角等来引入认识数学上的角;在测量中让学生去测书、课桌、身高、
臂长
等;让学生在分东西的 活动中来认识“平均分”
,了解除法的意义等。

(三)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给学 生提供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大量采用“摆一摆”

“说一说”

“编一编”

“圈一圈”

“看一看”

“做一做”

“分一分”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
自主学习活动。如第
91
页的“分一分 ”

“议一议”
,第
47
页测量长度,第
73
页的 游戏情景
等。

(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册教材一是注重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
每个单元的主题图,
就既反映了与 现实
生活类似的学习情境,
又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关。
二是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
每一个
新知识都不是直接灌给学生的,
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
探究、
讨论,
最后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如学习乘法口诀,
教材每一节都没有给出完整的乘法 口诀,
而是让学生在给定的数学情境中
通过操作活动自己编出部分乘法口诀。

(五)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 中,教材通过“看一看”

“做一做”

“比一比”

“数 一数”和“议一
议”等活动初步感知角,了解角、锐角、直角和钝角,活动的着力点是形成角的表象。< br>“测
量长度”的编写与传统教材明显不同,包括单元题目名称、呈现方式、教学的重心等方面。< br>把空间观念的形成放在首位,
认识厘米和米不是目的,
目的是让学生从现象出发,
通过自选
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到统一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长度并发现问题,激起认知需要,< br>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六)注重数学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结合表 内乘法介绍了“×”的由来(第
53
页)
,结合表内除法介绍了“÷”的由来(第114
页)
,结合米和厘米的认识介绍了长度单位米的来历(第
67
页)


(七)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本册教材在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
探究活动获得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设计了
3
个专门的
数学实践活动 ,分别安排在第四、五、六单元之后。这
3
个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开
放性和自 主性等特点。

四、教具、学具准备

乘法口诀表,圆形乘法练习板,测量工具,表内除法练习表等。


第二部分

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表内乘法(一)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 ,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
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
.经历编
1~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 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
1~5
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
口算
1~5
的 乘法。

3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
.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5
.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 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
度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材说明

乘法的含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表内乘法


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

5
的乘法口诀


应用口诀


用口诀求乘积


加、乘减计算


编乘法口诀










1
.乘法口诀编排上与传统相比:


1

1~6
的乘法口诀
,7~9
的乘法口诀



1~9
的乘法口诀整体编排。


2
)口诀由
1
句、
2
句……
9
句→
9
句、< br>8
句……
1
句。


3
)书写时不考虑因数位置,无“乘”与“乘以”之分。


4
)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探索新知中迁移旧知。


5
)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
)利用情景图为学生编乘法口诀提供素材。


P8

1
图表


P13

1
图表


P21

1
图表


P25

1
图表


P37

1



P42

1
图表)


2
)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积穿插编排。


P9< br>例
2
开始,每学完几的乘法口诀,就紧接着用口诀求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 br>(
3
)将乘法口诀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无论是乘法意义的教学,
还是乘法口诀的教学,都以“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学生探 究新知的
动机。如第
2
页例
1
,第
18
页例
3
,第
24
页第
5
题等。把“解决问题”既看作是学习的出
发点,又作为学习的归宿。

(三)教学提示

1
.重视“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乘法口诀的教学奠定基础。


1
)体会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算简便。


2
)知道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4
×
6=24

读作:四乘六等于二十四


口诀:四六二十四。

2
.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感受规律,发现规律。

3
.教给学生迁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
.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3
课时)

单元主题图:提供看、数、说的素材,激发新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


1< br>:提供列出同数连加算式的素材,初步体会由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别的算法来计算。告
诉学生怎样 由几个几连加写出乘法算式,由加法的结果得出乘法的结果。

4

8
相加→
4
×

8

8

4
相加→

8
×

4

读作
4

8
8

4

4

8
都叫因数或乘数。


2
:在例
1
基础上,体现一个同数连加算式直接写出两 个乘法算式,教学重点仍在通过同
数连加来理解乘法意义,进一步熟悉乘法算式。

课 堂活动的第
1
题检验学生是否会读乘法算式;第
2
题自摆自说,图式结合理解 乘法意义,
注意一个算式摆出两个图;第
3
题我摆你说(你摆我说)
理解乘法 意义,注意看图说出两个
算式。

练习一第
1
题借助实物图列加法算 式,再写乘法算式;第
2
题脱离图借助连加写乘法式子;

3
题根据 对乘法算式的理解写乘法算式;第
4

5
题是脱离加法直接写乘法算式;第< br>6

是一道开放题,
注意添几个几与算式对应;

7
题直观理解有一个因数是
0
的乘法算式的含
义;第
8
题通过不同形式 ,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第
9
题选取单元主题图中的部分情境,
让学生利用对乘法的 理解来解决问题。

介绍“×”的产生(
P53


2
1

2
的乘法口诀(
3
课时)


1

2
的乘法口诀,图、表,由加法→乘法→口诀为一体。编< br>2
的口诀以扶为主。


2
用口诀,根据口诀求积,一句口诀可以求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积。第一次用口诀求积。


3
教学
1
的乘法口诀
(与过去不同)
边摆边数

1

1

2

1
……)

1
乘几,
积就是几”


所有乘法口诀要突出编、用、记(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


课堂活动旨在 引导一种活动方式或方向,教学了例
1
、例
3
后都可以用这两个课堂活动。< br>
练习二的第
1

2
题巩固
2
的乘法口诀, 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第
3
题用
1

2
的乘法口诀
求积;第
4
题除巩固
2
的乘法口诀外,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
2乘几得到的积都是双数;第
6
题对比练习,
让学生对加法和乘法的定义及其计算方 法加以区别;

7
题综合练习,
要列出
乘法算式又要根据口诀求出积 ;思考题可以达到巩固
2
的口诀的目的。

3

3
的乘法口诀(
4
课时)


1

3
的乘法口诀,已经历了编
1

2
的乘法口诀,省去了由加法算式过渡到乘法算式。
编口诀突出师生共同编,明确提出怎样记口 诀。


2

3
的乘法口诀求积(方法同前)
, 有意识安排了一道前一个因数比后一个因数大的式
题。


3
乘加 、乘减,不是学习混合运算,而是借助直观巩固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它仍然是
一种口算题。


14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用小棒摆三角形、说算式、说口诀,巩固< br>1

2

3
的乘法口诀。第
2

3
题巩固
3
的乘法口诀(题型已见过)



15< br>页练习三第
6
题第一次出现根据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第
8
题数表 不仅可以直观
地看出
4

3

12

2< br>个
6

12
(即
3
×
4=12
,< br>6
×
2=12

,还可以看出
12
可以分成
2

6

4

3
,为学生学习表内除法作了一定的 孕伏;第
11
题解决问题。思考题除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力外,也可以巩固
3
的乘法口诀。


18
页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练 习四第
1
题借助直观巩固乘加、
乘减。

2
题是通过计算、
对比,
强化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3

4
题仿例题 ,第
3
题可以看成
2
个或
4
个一组。

4

4
的乘法口诀(
2
课时)


1

4
的乘法口诀(与
3
的乘法口诀编排相同)


教师指导学生编
1

2
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编
3的乘法口诀——我能编出
4
的乘法口
诀。


2

4
的乘法口诀求积。

课堂活动第
1
题通过操作 巩固乘法意义和
4
的乘法口诀;第
2
题游戏
1
“对口令”< br>,可以说
算式拿卡片,也可以出卡片说算式;游戏
2
不仅复习
4
的乘法口诀,还对
1

3
的乘法口诀
进行了复习,不仅可以课内做 ,还可以课外做。

练习五第
1
题既让学生巩固
4
的乘法口 诀,
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变
大(小)
,积就变大(小 )这一规律;第
2
题改变了前面主要补充口诀中的积的练习形式;

3
题形式有趣实质巩固
2

4
的乘法口诀;第
5
题是借助学 生熟悉的实物——写字台,解
决求
4
张写台抽屉、
门及腿的问题,
其 目的巩固
4
的乘法口诀;

6
题除了巩固
3
4
乘法
口诀外,
还让学生感受交换因数位置的两个乘法算式可用一句口诀计算以及 孕伏了两个数的
公倍数;

7
题意图同第
17
页练习三第< br>11
题。
思考题是利用数形结合,
一方面巩固对长方
形的初步认识,同 时巩固用
4
的乘法口诀求积。

5

5
的乘法口诀(
2
课时)


1
编口诀,
情景图下的表格中
“数量”
不再从

1

开始,
而是从

5

开始,
不再提示
“相
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或“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等要求。


2
用口诀,有意识安排
4
道表面看与
5
的口诀无关的练习。

课堂活动第
2
题既巩固
1

5
的乘法口诀,又找到
5

1

9
的积的规律有助于熟练记忆
5
的乘法口诀并口算有关
5
的乘法。

练习六第
1~4
题的形 式在前面出现过。第
5
题在○里填上“
+



-


“×”
,检测学生对
20
以内的加、
减法及< br>1~5
的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

6
题题材好,
可以培养学生 的观察分析能
力,还巩固
5
的乘法口诀;第
7
题信息丰富,开放度大 ,可以提出多个乘法解决的问题。

6
.整理与复习(
2
课时)

整理与复习第
1题,用
1~5
的乘法算式卡片合作排列乘法表,完善
1~5
的乘法口诀表 ,读
1~5
的乘法口诀,横背、竖背
1~5
的乘法口诀,特别提示:通过各种 办法让学生把
1~5
的乘
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
才利于后面的学习;

2
题对乘法意义及用
1~5
的乘法口诀求积进行
复习。

练习七
1~3
题以口算为主,有乘法口算,有乘加、乘减的口算,还有
100
以内数加、减法的
口算;
4~6
题可以视为对
1~5
乘法口 诀的运用,特别是第
6
题是典型的解决问题;第
7
题是
逆向思维题,
让学生通过填算式并思考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关系,
初步感受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不变,以 及两个不同的因数相乘,可能得到相同的积。

三、表内乘法(二)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编写
6~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熟记
6~9
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相应的乘法。

2
.在编乘法 口诀、应用口诀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获得解决简单问题的
一些基本策略。

3
.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 学习基础是
1~5
的乘法口诀,编排特点:一是基于学生已有编乘法口诀的经验,且
6 ~9
的乘法口诀的句数相对减少,故将
6

7

8

9
的乘法口诀同时编排,二是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三)教学提示

本单元教学把握两点:
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对编写乘法口诀的 基本方法积累的一些经验来学习
6~9
的乘法口诀;二是充分用好每个练习中安排的解决问题的 素材,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

6

7
的乘法口诀(
2
课时)


1
是编
6
7
的乘法口诀,教材的情景图由为学生提供编制
1

5
的乘法口诀所需乘法算
式的具体情景
(如
3
个孩子为一组跳绳,
每 辆车有
4
个轮子……)
变为引出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有意识地安排了:

1
本台历
6
元”作过渡,从
6
的乘法口诀起,仍然编出 前两句引导
学生编后两句。

7
的乘法口诀编写与教学都同
6
的乘法口诀。


2
是应用
6

7
的乘法口诀计算。
< br>练习九以多种形式来巩固
6

7
的乘法口诀。

1< br>、
5
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交换因数位置积不

-300字周记


-300字周记


-300字周记


-300字周记


-300字周记


-300字周记


-300字周记


-300字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