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巡山小妖精
726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18: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去北京旅游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
5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 第四单元乘法
口诀部分的
5
的乘法口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
别在编制
5
的乘法口诀过程中,
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
调动 全
体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
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再联系乘 法的
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
学习法则的 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 果
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
级学生主要依 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
所以我想到摆小棒,
通过摆自己喜欢
的图形,让学生理解
1
个
5
、
2
个
5
……,从而理解乘法的的 含义。本课我遵循
了直观性、
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 ——放的教
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br>是一堂课成功的
起点。
我创设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 摆的图形说出乘
法算式,来引出课题《
5
的乘法口诀》
。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 的欲望,为探求新
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在探索
5
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 ,
通过摆图形,
让学
生理解
1
个
5
、
2< br>个
5
……,
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
首先,
第一个层次是5
×
1 1
×
5
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
5
×
2 2
×
5
的乘法口诀,采
用半扶半放的形式 ,
师指导学生编口诀。
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两
人一组学生自己 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这样由“扶”到“放”
,逐步让 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
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 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
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 br>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
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中,
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积累学习情感,
享受成功的喜悦。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目标是使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
知道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 且在实际测量与交
流中,
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
量一量、
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 ,
让学生感知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第一,桌字有多长用你的方法来量一量,
学生的兴趣很高,有用数学书、铅
笔、手的一扎长、直尺来测量,在比较用那中方法更好,得出直尺测量。
第二,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
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
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又为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打 下了
基础。
第三,认识
1
厘米,安排活动:
1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
1
厘米的长度,体
会每一大格的长是
1
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观念;
2
用食指和大拇指
比划出
1
厘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正确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观念,
3
在
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 br>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
1
厘米,
学生找出了很多,
如:
手 指的宽、
牙齿的宽、
纽扣的宽等等,
对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起到了 很好的效果。
然后讲测量物体长
度的方法,
“把物品一端对准
0
刻度 ,
”这种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
学生都能明 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
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 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
0
”刻度。在今后应该多
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
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
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同时也
要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 导。
对于这节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
不好,大部分学生是直接用尺子量来完成的。< br>
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正确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观念,
在这个基础上,
进一步
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
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 的方法。
}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反思
这个星期一直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在于现
在学习的内容需要退位,
属于逆向思维,
因此在学习的层次和 难度上就有了一个
高度。
在进行教学时,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 、从课堂中捕捉信息,
体会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对于小棒的操作最
重要的一点在于知道够 十个就可以捆成一捆,
而减法中,
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学生
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
;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有意识的要
拆一捆小棒,
在这个地方就 要问学生为什么想到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就是什么,
是
多少个一学生回答后,
让学生再进 行操作。
接下来小结的时候就可以提炼这个方
法了。
二、
及时引导,
为笔算作好铺垫。
以前学的进位加去都是强调满十 向十位进
一,属于顺向思维,而现在是退位减法,属于逆向思维,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
在学生 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个位思考,
“个位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能不能
借一些过来借一个十实 际上就是多少个一可以怎样去表示”
让学生上台演示说说
操作的方法。突破“个位不够减,退一 作十再减”的难点。也为后面的笔算作好
铺垫。
|
三、突出算理,重视方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这儿
就主要强调十位上被借走一个十后,
十位上相减时应该如何计算,
这个也是一个
难点 ,
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多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
针对错的进行反复
强 调,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
计算题 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
这个环节如果注意不好的
话,
前面的一切努力都 有可能是白费。
就是要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
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
1
、要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楚题目,摆 竖式的时候不把题目给抄
错。
2
、要规范、合理的摆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
出一个数的位置,
再 写下一个数字。
这样的竖式学生在计算时,
不会因为数字挤
在一起,而出错。
3
、要提醒学生摆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
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 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 定的生活经验,
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
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 定:
“结合生活情景及实
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 ,领悟角
的一些特征,
感受角的生活原型;
会用尺子画角,
并在获取知识的同 时培养学生
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
来进行突破。
作为低段数学教研组的第一堂教研课,
多少感觉有些压力。
上完课
之后,
基 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
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
主要有以
下几点:
1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 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角
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 了。原订讨论角
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
练习之后通过巧妙剪角游戏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
潮,很可惜,没有达成。
2
、 对学生备的不够。比如:一开始我在板书完“角”字问学生,你对“角”
的理解是什么结果学生回答:< br>“角,是人民币的单位,象
1
角钱、
2
角钱。
”这一
情况就出乎我的预料,
我只预设到孩子们会说:
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
比如黑
板的角、
桌子的角等等。
所以,
提醒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br>我想,如果这样问: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样子的这样问应该会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动角过程中,我抛给学生的问题是:
“你发现了什么”我的 意
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
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能明确我
的意 思,
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说不到点上。
后来我引导说:
从大小上看,
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这也难怪,
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
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加减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 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
100
以内的加
减法的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 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
10 0
元钱够不够的这一生活情景,
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
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
问题的一种策略,
估算也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我们 可以用他简洁、
迅速地解决
某些问题、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
基于以 上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
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体现估算方法的多 样化,
并能解释估算的
过程。
,
1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由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蓝猫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学生能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找数最
接近的 整十数,和猜价格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估算的感性认识。
2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
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
、用审视和探究的眼光审视教材,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 ,
我舍弃原有的例题,把例题改为贴进学生生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同时在例题教 学时,紧紧联系精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找到两
者的区别和联系。直观的感受到估算和 精确计算的联系。
4
、体现估算方法的 多样化、个性化。在探究
100
元钱买三种玩具够不够这
一环节,
学生提出了 很多方法,
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
也有的是用连减的
方法,
也有的用加 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
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
当出现了
5
种方法后,< br>在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
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 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5
、练习设计 ,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也在玩中学。即巩固本节课所学
习的加减法的估算,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 解决数学问题要积极开动脑筋。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