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别妄想泡我
745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18: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祖国的历史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春节的历史
春节,
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
多年前,
民间 艺人
“
百本张
”
曾在他的曲本中这
样写道:
“
正月 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
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 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
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 ,是靠
“
观象授时
”,
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
前
1 04
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
“
太初历
”,
明确规定以农 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
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
2000
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 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
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 中,
有许多关于岁首春节的故事。
腊月和新春,
正是
“
秋收冬藏”
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
“
劳农以休息之
”.
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
逸结合的意思。
春节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
“
年
”
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
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 br>“
年
”
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
年”
忽闻
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 口晒
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
人 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
准了
“< br>年
”
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 在
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
,
据 《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
“
尘
”< br>与
“
陈
”
谐音,新春扫尘有
“
除陈布新
”< br>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 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 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
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 春的欢乐
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
绘时代背景,抒 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
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 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
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
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br>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 方等。
“
门心
”
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
框对
”
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
横披
”
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春条
”
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
斗斤
”
也 叫
“
门叶
”,
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
“
福
”
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
--
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 日气氛,
也
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 深受
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
“
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
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br>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
“
福
”
字。春
节贴
“
福
”
字,是 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
福
”
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 br>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
“
福”
字倒
过来贴,表示
“
幸福已到
”“
福气已到
”.
民间还有将
“
福
”
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
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 喜
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
对未 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
“
门神
”
。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
《天官赐福》
、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 年
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 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
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 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 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
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 今风靡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