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的书

萌到你眼炸
665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18: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参赛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度假山庄)
诗词鉴赏的书


【篇一:诗词鉴赏的书】

有什么关于唐诗宋词的好书推荐?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有什么关于唐
诗宋 词的好书推荐?希望能带上每首诗词写作背景,解析不要太教
科书,不要太呆板。就是想多记点诗词多读 读,目的很简单,不用
太高深。显示全部关注者
4251
被浏览
495111 4
条评论分享邀请回
答关注问题写回答
121
个回答默认排序、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215

赞同了该回答上海辞书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和 《宋词鉴赏辞典》,
封面是国画,完全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不仅仅是宋词的话,那非 常推荐钱钟书的《宋诗选注》,他的
选材很个人化,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注释甚至盖过了原文,非常精< br>彩。
215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只有学习能平抚焦虑
110
人赞
同了该回答推荐叶嘉莹先生的书,《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
稿》等等都很好。乍看 可能有些学术,但先生的文字非常有魅力,
细细读下来后对诗词的体悟、鉴赏都会上一个台阶。

网上也有叶先生的讲座视频,可以找来看看。
11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
4
个回答被折叠()

【篇二:诗词鉴赏的书】


词你就用宋词鉴赏辞典,诗就是唐诗鉴赏辞典, 都很厚,但是选的
都是名篇,也都是各领域名家鉴赏的,很好,我用的就是这两本~
具体喜欢哪 个作家,你再买他的作品细读就好

【篇三:诗词鉴赏的书】


古诗词解读的书有哪些好的可以推荐?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古诗词解
读的 书有哪些好的可以推荐?想找些解读古诗词的书,可以长期阅
读的那种。求推荐显示全部关注者
984
被浏览
108479
添加评论分享
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
1 7
个回答默认排序知乎用户清华大学

哲学
博士在读
101
人赞同了该回答非文学专业的一般读者,
/
夫妇的
《古诗今选》可供把玩一年半载。

凤凰这个最新的版本,据说是程先 生高弟莫砺锋亲自选定的纸张和
封面,形式上非常完美。

内容上,程千帆先生与沈祖 棻先生的才学自不必说,唯一的遗憾是
有一些带着时代印迹的表述和评价。

沈祖棻是 富家小姐,大才女,

这是沈祖棻先生在
1940
年写给汪辟
疆、汪 东两位老师(这两位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学大师)的
信(河北教育出版社沈祖棻著《微波辞》p211
)。自己每读到这封
信,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在读过的信札中,只有李密的《陈 情表》
有这样的感觉。相信多年后大学教材中,会有它的位置

。此信较古
雅 ,附在最后。

还是先看莫砺锋的介绍吧:

《古诗今选》是程千帆先生与沈 祖棻先生合作编撰的古典诗歌选本,
此书的属稿始于
1956
年,二位先生的工作态度 极其认真,对选目和
注解皆反复推敲,几经损益。此后适值多事之秋,二先生身罹祸难,
更延缓 了工作的进度。所以直到
1977
年沈先生去世时,全书尚未完
稿。其后由程先生独力 从事,终于在
1979
年完成全稿,并于次年由
南京大学中文系印行了征求意见稿。读 者对这部征求意见稿表示了
热烈的欢迎,也对它的一些疏误提出了很好的改正意见。在此基础
上 ,程先生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并于
1983
年交由上海古籍出
版社出版。初版便 印行了
6
万余册,且很快销售一空,其后多次加
印。到了
1998
年 ,河北教育出版社为程先生出版全集,程先生把编
辑全集的事情交付给我,并让我乘机对《古诗今选》进 行一次校订。
校订的主要原因是此书正式出版后陆续发现了一些疏误,例如陈师
道的《九日寄秦 觏》一诗,书中原系于元符二年
(1099)
,有读者指出
实作于元祐二年
( 1087)
,校订时便予以改正。也有一些地方由于原稿
撰写的年代较早,难免受到当时风气的 影响,例如《前言》中关于
古代诗人的阶级分析等内容,时过境迁,已显得不再合宜,便予以
删 除。无论是修订还是删改,全都是遵照程先生的指示而进行的。
有些修改意见虽然是由我提出的,但也得 到了程先生的首肯。例如
元稹《连昌宫词》中的

二十五郎吹管逐

一句,原书中作

吹管笛


我检索了各种版本的元稹诗集,此句大 多作

吹管逐

,且有元稹自
注云:

玄宗遣高力 士大呼于楼上曰:

欲遣念奴唱歌,邠王二十五郎
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
’ ”
两者可以互相印证。只有少数版本在



字后注称有异文

一作篴

。程先生当初认为当作



,也即



字。
但我觉得



字有

追随

之义,在此句中可解作

伴奏

,句意颇顺。
如作

吹管笛

,反而语意拖沓。而且此句的前后两联 的韵脚是







,皆属



韵,



字属


韵,在古诗中






两个
韵部是相通的。如作



,则属于



韵,与



韵不相通。经过
一番商讨,程先生 便同意将



字改成



字。总而言 之,《程千
帆全集》虽是在程先生逝世半年以后出版的,但收进《全集》的
《古诗今选》的全稿 都曾经程先生亲自审定,可以视为定本。现在
凤凰出版社以《全集》版作为重版《古诗今选》的工作底本 ,是非
常妥当的。

那么,《古诗今选》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呢?换句话说,程先生
和沈先生历经几十个春秋来编选这本诗选,其目的究竟何在呢?

首先,《古诗今选》 是一本通代的古诗选本。所谓

通代

,就是贯
穿几个朝代。对于《 古诗今选》来说,便是贯穿了汉魏六朝
(
书中称


八代
” )
、唐代和宋代这三个历史时期。在《古诗今选》之前,类
似性质的古诗选本主要有三部:一是 宋末元初方回所选的《瀛奎律
髓》,它是一部唐、宋两代的律诗选本;二是清代王士禛所选的
《 古诗选》,它专选历代的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五古部分上起汉
代,下迄唐代,七古部分则上起汉代,下 迄元代;三是清代曾国藩
所选的《十八家诗钞》,它上起汉末的曹植,下迄金代的元好问,
所包 括的时段略同于《古诗选》。应该说,这三部古诗选本都是程
先生、沈先生烂熟于胸的,也肯定是他们编 选《古诗今选》时曾经
参考过的范本。然而《古诗今选》毕竟有很强的独创性,它所体现
的选家 眼光已经超越了前人。在诗体上,《瀛奎律髓》专选五、七
言律诗而不选古体诗和绝句,《古诗选》则专 选古体诗而不及律诗
和绝句,《十八家诗钞》虽然不限诗体,但它于王维、孟浩然只选
五律,于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则不取五古,仍然多有局
限。《古诗今选》则各体皆收,而且在五、七言 诸体之外选入了少
量优秀的六言诗、杂言诗以示在五、七言诗成为诗体主流后仍有其
他诗体的存 在。这样就能让读者对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有比较完整
的把握。在时代上,《瀛奎律髓》限于律诗而只取 唐、宋两代,读
者虽可从此窥见律诗艺术之精妙,但难以理解其渊源。《古诗今选》
则选取多首 六朝诗歌中近于律体的作品,并在沈约《别范安成》的
按语中指明其对后代律诗的影响:
齐梁时代,声律说渐兴,为律诗
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先是五言古诗开始律化,然后是七言律诗和绝< br>句诗。在完全律化以前的过渡形态,称为

新变体

,本诗就是其中之
一。以下所选的诗,如何逊《与胡兴安夜别》、王籍《入若耶溪》、
徐陵《关山月》、庾信《咏 怀》、薛道衡《昔昔盐》也都是由五古
过渡到五律的

新变体

。到 了唐代,就出现了完整的律诗和律化了的
绝句。

我相信,此类作品及其按语对读者深 入理解律诗艺术的来龙
去脉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一部诗选最重要的内涵是入选的诗 人及作品。正是在这个维
度上,《古诗今选》有着非同寻常的特点和价值。在八代诗人中,
入选 作品较多的诗人依次是:陶渊明
12
首,鲍照
8
首,曹植
7
首,
庾信
6
首,阮籍、左思、谢灵运、谢朓皆为
4
首。如果说陶渊明 高
踞八代诗史的首席是从苏轼以来的传统看法,那么将鲍照列于第二
位,以及将庾信列于大谢之 上,显然是独到的选家眼光。此外,入
选的汉代无名氏

古诗

多达
24
首,仅出于《古诗十九首》的便有
8
首,体现出对五、七言诗源头的高度 重视,也是相当独特的选法。
在唐代诗人中,入选作品较多的诗人依次是:杜甫
33
首 ,李白
27
首,王维
16
首,白居易
15
首,韩愈
11
首,刘禹锡、李商隐皆为
10
首,李颀、王昌龄、元稹、杜牧皆为
7首,孟浩然、岑参、柳宗
元、李贺、温庭筠皆为
6
首,陈子昂、张九龄、高适、李 益、韩偓
皆为
5
首。在这份名单中,韩愈、刘禹锡、李颀、柳宗元、韩偓的
地 位都比一般的唐诗选本有所提升,像李颀超过孟浩然与岑参、高
适,显然是相当独特的观点。而入选杜诗 超过王维诗的一倍,也是
非常独特的选法。在我读过的唐诗选本中,只有马茂元先生的《唐
诗选 》修订版
(1999
年版
)
与之相近。在宋代诗人中,入选作品较多
的诗人依次是:苏轼
22
首,王安石
17
首,黄庭坚、陆游皆为
15
首,
陈师道、陈与义皆为
10
首,欧阳修、范成大皆为
7
首 ,杨万里、林
景熙皆为
6
首,梅尧臣、刘克庄、谢翱皆为
5
首。其中 王安石之位
居第二,黄庭坚之与陆游平起平坐,二陈之超过欧公与范成大,还
有林景熙与谢翱之 列为宋诗大家,都是不同寻常的选法。如果从通
代的角度来看,《古诗今选》所体现的独特见解就更为清 晰。比如
把唐、宋两代打通,那么《古诗今选》中入选作品较多的大诗人名
单中的前五位分别是 :杜甫、李白、苏轼、王安石、王维,然后是
白居易、黄庭坚、陆游三人并列第六位。显然,这对于那种 崇唐黜
宋的传统诗学观念有着摧陷廓清之功,体现出宏通的视野和深远的
眼光。此外,《古诗今 选》的选择并不只盯着大诗人,例如南朝的
萧衍,宋代的杨亿,都曾在现代的文学史著作中受到严厉批评 ,也
在各种诗歌选本中受到长期冷落,但在本书中都有作品入选,以存
其一体。
从入选的作品来看,《古诗今选》也有鲜明的特点。此书对各种诗
体无所轩轾,但对于各家在诗体上 的特点则非常关注,比如王昌龄

7
首诗全是七绝,充分显示出这位

七绝圣手

的特长。又如韩愈

11
首诗全是古体,充分显示出其 雄奇古奥的风格。此外如李商隐

10
首中选律诗
8
首、绝句
2
首,陆游的
15
首中选五言诗
1
首、
七言诗
1 4
首,都充分体现出他们在诗体上的特点和优点。对于一些
比较罕见的特殊诗体,《古诗今选》 也给予充分的关注。比如联句
诗是由多人合作而成的特殊诗体,限于篇幅,本书当然不能多选。
但它选了南朝范云、何逊的《范广州宅联句》,中唐韩愈、孟郊的
《斗鸡联句》和晚唐陆龟蒙、皮日休的 《开元寺楼看雨联句》三首,
并在前二首的解说中分别说明联句诗这种形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读者把三首诗互相对照,即可对联句诗的来龙去脉有较清楚的了解。
又如六言诗的数量非常少,但也代有 作者,《古诗今选》先选了庾
信的六言八句的《怨歌行》,并在按语中说:

六言诗在 古代诗歌中
不很发达,唐宋以来的作家也偶然有写六言诗的,但一般都是六言
绝句。

然后又在唐、宋两代各选一人为例:王维的《田园乐》二首
和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由于四首诗都是六言绝句,这
就充分印证了前面的论断。又由于这四首诗确实是历代六言绝句中
罕见的精品,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地方貌似不甚经意,
其实都渗透着选家的良苦用心。对于 常见的各种五七言诗体,《古
诗今选》也尽量在选目中体现其渊源和脉络。比如庾信的《乌夜
啼 》,按语说:

这篇诗形象不够集中,不能算是一篇好作品。但它
却是七言诗律化过程 中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一篇七言新变体。它证
明:在五言诗开始律化不久,诗人们也就注意到七言诗的律 化并从
事实践。就这一点来说,它是重要的。

又如庾信的《寄王琳》和
《秋 夜望单飞雁》二首,后者的按语中说:

从以上两篇中,可以看
到存在于五、七言的四 言小诗中的律化痕迹,当然还不彻底,它们
可以算是绝句诗中的新变体。虽然自来谈新变体的,多着眼于 五言
古诗到五言律诗的变化,但在七言古诗以及五、七言小诗中,这种
逐渐律化的现象也是存在 的。否则初唐的七言律诗以及律化了的绝
句的出现就显得太突然了。

读者先读这种尚 未成熟但已显露出新变
征兆的作品,再读后代比较成熟的同体作品,然后结合上述按语,
就肯定 会对相关诗体的发展脉络获得深刻而清晰的理解。

从表面上看,《古诗今选》的注释相当简洁 ,似乎难度不大。其实
不然。试看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开头:

君不见 ,走
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注云:
“[
走马川,雪海边
]
两句中
各本均多一



字,误,今删去。
的确,各种版本的岑参集中此句
皆作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对此,程先生曾写了一篇长达五千
字的论文《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记疑》,专 门论证句
中的



字乃衍文。由此可见,《古诗今选》中寥寥十多 字的简明

-参赛


-参赛


-参赛


-参赛


-参赛


-参赛


-参赛


-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