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陕西中考古诗鉴赏精选答案版
温柔似野鬼°
756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19: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幸福校园
诗歌鉴赏阅读精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1
)
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园 子中的葵菜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在阳光的照耀下干涸。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 都呈现出
一派繁荣的景象。描写了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
(
2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鼓励人们珍惜青春年华,
奋发努
力,有所作为。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1
)
诗歌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柳枝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枝比作碧绿的丝带,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柳条的苍翠袅娜和柔嫩。
(
2
)
诗歌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手法 ,
把春风比作剪刀,
赞美她剪裁出了春天。
表达了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和对 春天的赞美。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1
)
“儿童”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从“笑问”
一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诗人的现实境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出诗人的无奈和辛酸。
(
2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久居异地,回到家乡后对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感慨和伤感。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
)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写出了西北边地壮阔荒凉的景色。
(
2
)诗中的
“春风”
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
还指的是某种 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
皇上的恩
惠或朝廷的关心
)
,诗人借 此写出了戍边士兵
对家乡的思念
的情感。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出塞
【唐】王昌龄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
)诗歌的第一句以
____
互文
___
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
自古以来边 患不息。
(
2
)诗歌三四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龙 城飞将”用典,
实指名将卫青和李广,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
希望朝廷选用贤能< br>之人,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1
)请赏析“入”“孤”两词的妙处。
“入”
这一动词 ,
采用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雨势的到来,
江雨悄然而来的的动态能被人分明的感知;< br>“孤”字,情寓景中,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
怀和坚强的性格。
(
2
)全诗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
采用比喻的修辞,诗人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
自比冰心置于玉壶,刻画了诗人孤介傲岸、
冰 清玉
洁的形象。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1
)本诗写了山林什么特点?是采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幽静,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
2
)请描绘诗歌三、四展现的画面。
忽见路过的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将那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青苔之上。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
)诗歌的一、二句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
“浥”是打湿的意思 ,
“柳”谐音“留”
,借景抒情,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
的旅店 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
2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浓浓 深情,
表达了对友人的分别不舍之情和相见不知期的惆怅,
及对朋友
前途的担忧。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自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1
)这首诗写的是
____
重阳
___
(节日) ,从
_____
登高和插茱萸
_______
可以看出。
(
2
)全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独自在他乡的孤独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庐山瀑布
2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
)请描绘诗歌一、二句展现的画面。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
2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
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展开丰富 的想象,
“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从上而下,高崖上飞腾直落
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 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
)试赏析诗歌的前两句。
以乐景衬悲情,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 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
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友人时惆怅的 情绪淡淡地流露了出来。
(
2
)诗歌的三、四句采用什么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 歌的三、
四句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
只写作者远望友人的孤帆远去最终消失在水天尽头,
之间长
江向天边奔流。无一字写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对友人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1
)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 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
了三峡水流
______< br>湍急(迅疾)
_________
的特点。
(2
分
)
(
2
)“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2
分< br>)
“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1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赏析“开”字
妙在何处
? < br>这一“开”字,描写一泻千里的长江,势如破竹,撞开“天门”
,表现出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观。
(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1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视听 结合,黄鹂在鸣叫,是听觉,白鹭飞上青天,是视觉。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发的景象。
(衬托,
一横一纵,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以“黄”衬“翠”
,以“白”衬“青”
, 色彩鲜明,更
衬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
(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 、欢快的氛围。表
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1
)诗歌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结合诗句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拟人手法。写春雨知道 时节,在春天应运而生,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把春雨写
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 们深刻的印象。
(
2
)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
与广 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1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1
)诗的前两句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什么样的景象
?
“迟日 ”、
“江山”、
“春风”、
““花草”。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 特点,
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
2
)后两句中的“泥融”、 “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
态?
呼应“迟日 ”,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 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17.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1
)
结合诗歌,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懒困”?
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鸟语花香让人感到无比惬意舒适。
(
2
)
尾联“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道,试加以品析。
“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通过描写视觉上艳丽的色彩,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
< br>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而且透过诗句,
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 br>目不暇接的
神态。
18.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1
)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首联所写画面?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
秋夜,陪伴着舟中包含忧愁的游子,伴他入眠。
(
2
)
结合诗歌说说,本诗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对愁眠”?
一方面,
作者漂泊在外 ,
羁旅孤寂冷清,
令他思家思亲;
另一方面,
眼前“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
枫”等凄清环境加重了她的羁旅孤寂。
4
1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1
)
“
独 怜
”
一词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独怜”是“只喜爱”。
形象写 出了作者对生长在涧边的幽草的喜爱,
侧面突出了作者惬意恬淡的
心境。
(
2
)人们历来称赞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中的
“舟自横
”
三字,请结合整首诗歌加以品析。
“舟自横”三字与“野渡无 人”相接相对,表面写小舟独自漂在水面上。实写作者的悠闲和自得。
两句巧妙以景衬托出作者闲淡宁静 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2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1
)
请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诗歌首联描绘的画面。
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湖面的开阔廖远,夜晚湖面的平静如未磨之镜般光泽暗淡。
(
2
)
全诗在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妙处?
诗歌两处巧妙运用比喻手法,
将湖面比做未磨的镜子,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 盘子里的青
螺。生动形象,读来饶有趣味。
2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1
)
试赏析首联“偷采白莲回”一句中的“偷”字。
“偷”此处贬义褒用,
始终 是“悄悄的”的意思传神写出了小娃不告诉他人,
自己悄悄采摘白莲的
机灵,突出了孩子的可爱 与天真。
(
2
)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手法,
通过描写水面的浮萍被 冲开的痕迹,
巧妙表现出孩子悄悄划船经过浮萍的样子,
与
“偷”字呼应,写出了小娃 的童真。
2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1
)诗中作者运用“
不论
”
、
“
无限
”
、
“
尽
”等词语,称赞蜜蜂“占尽风光”
,这是正言欲
反、欲夺故予的手法。
(
2
)作者通过对“蜂”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从两个角度回答。
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讽刺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2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
)
结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
诗人眺望已久,
不觉皓月初上,
诗人用疑问的句式,< br>想象出一幅
“明
月”
“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
______ _
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
____
的感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