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温柔似野鬼°
806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20: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名人读书的方法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学习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
步加强中小学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意见》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加强小学语文
学科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br>根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
下简称 为《语文课程标准》
)
,
特制订《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语
文素养和思想道德 素质的双重任务,决定了语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致性。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
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语文学 习的过
程和方法融为一体的,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把这些内容 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德育范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小
学语文学科的德育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br>第一,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认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第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三,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审美情趣。
第四,指导学生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尊重多样文化的意识,广泛吸收
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第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关注人类的发展,产生探究科学知识的
兴趣,初步了解科学的思想 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二、寓德内容分析
年段与学科
寓德教育内容
语文学科政治素质教育和上面合并单元格
以政治方 向、立场、原则、路线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为基本线索的政治素质教育。爱国 主义教育与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结合教材
中介绍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光辉事迹的课文,在品味语言文字的 过程中,感受
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新中国勇于牺牲的精神,产生崇
敬之 情。
品读他人眷恋祖国、
热爱家乡的故事,
通过揣摩语言文字,
想象情境,< br>感受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感受到海峡两岸
人民血脉相连的骨肉 之情。通过民族题材课文的学习,认识到各民族应团结友
爱、亲如一家。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通过学习寓言
等哲理性较强的课文,感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学习运用 分析、推理的方法,
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
国特色社会义共同理想结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
课文,联系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贡献,或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感受他们无
私奉献的精神,树立为 建设祖国而奉献力量的远大志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教育结合介绍我国古代优秀人物、著名建筑或重要 历史事件以及当代影响中国
和世界的重要人物、事件的课文,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感受优
秀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增强民族自豪感。
思想素质教育以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思想素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
感受和学习英雄人物的 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教育
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文 字丰富的内涵和汉字的形体美,认识到
祖国汉字历史的悠久,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 字的感情。
诵读经典古诗文,展开想象,品味古汉语的内涵,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
长,认 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
文化瑰宝的情感。
结合教材中多样的内容,
产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 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道德素质教育以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情感,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体美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
素质教育中华传统 美德(
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结合《妈妈的爱》
、
《父
亲的 麦芽糖》
、
《师恩难忘》等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加深对孝敬父
母、
尊敬师长的认识和感悟并努力落实到行动中。
学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课文,
了解人物的做法, 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或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所讲故事,加深
对亲情、友情的认识,能做到珍视亲情、珍惜 友情,待人热情、宽容、坦诚。
通过《雪孩子》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
《给予树》
、
《永生的眼睛》等课文的
学习,感受人物形象,联系实际生活和 亲身经历,产生对人物品质的认同。懂
得要尊重、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结合《我必须去 》
、
《我不能
失信》
、
《诺言》等课文,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懂得诚 实守信是一种美德,努力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结合生动、细腻的语言文字描写,通过诵读、表演课本< br>剧等方式,感受幸福要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对劳动人民有朴素的感情。科
学精神及创新意识教 育
(
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
)
结合科普作品的学习,
查
找相关资料,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进而加深对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的
了解,激发探究科学知识 的兴趣。了解科学家的相关事迹,感受他们的探索精
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创新意 识。环境道德教育
(
人与自
然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
)
学习描绘大自然 绚丽景色的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
文章描写的美景;也可借助多媒体展现文章描述的景象,从而产生 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课文,通
过品味 语言文字、
联系实际生活,
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还能从身边的 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法纪教育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
要内容的法纪教育。遵守纪律教育结合《 钓鱼的启示》
、
《谁说没有规则》
、
《森
林警察》等课文,抓住人物 的言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懂得社会主义
每个公民
都应遵纪守法,增强守法的意识。 法制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以自尊、自爱、
自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良好个性品质教育 学习表现人物良
好个性品质的课文,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人物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
活 态度;具有责任意识,不怕挫折,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内化为个人的情
感,做到自尊、自强、自立、 自爱。其他主题教育随着社会发展,新增教育内
容等热爱和平教育结合《太阳是大家的》
、《儿童和平条约》
、
《一个中
国孩子的呼声》
、
《地 球万岁》等课文,搜集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战争
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产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完成《语文 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德育
内容,尊重教材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思想教育的落脚点;另 一
方面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所拓展,努力做到使每一堂语文课
都渗透着积极的 、适时的、学生可接受的思想教育内容。综合北京市目前使用
的几套语文教材,将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基 本内容具体细化。
(一)政治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指以政治方向、立场 、原则、路线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
社会主义为基本线索的政治素质教育。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 待问题;了解祖国
灿烂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感受优秀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激发和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主题具体目标教学内容举例教学建议
1
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敬仰学习伟人《吃水不忘挖井人》
、
《一
夜的工 作》
、
《毛主席在花山》
、
《在炮兵阵地上》
、
《争画》等 这类文章一般是选
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介绍,语言中流露着对所介绍人物的崇敬和爱戴。教学
中,应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伟人优秀品质的基础上,适当补充
介绍人物的事迹和成长历程 ,丰富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让学生根据
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和认识,办手抄版或专题展览;也可 以利用多媒体建立人物
网站或网页;
还可以用讨论的方式,
对人物进行评价,
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画家乡》
、
《欢庆》
、
《国徽》
、
《一面五星红旗》
、
《中国石》
、
《夜莺的歌声》
、
《梅花魂》
、
《圆明园的毁灭》
、
《枣核 》
、
《开国大典》等。这类
文章一般主题思想鲜明突出,语言表达充满激情。教学中, 可以设计情景、创
造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具体的情景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
认识也可以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习,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渴望祖国统一
《看雪》
、
《日月潭》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七子之歌》等。这类文章文质兼< br>美,情感充沛,思想鲜明。教学中,可以抓住优美生动的语言进行朗读,在读
中感悟,在读中体验 ;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搜集相关故事,召开故事会,激发
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2
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全面客观认识事物《坐井观
天》
、《小马过河》
、
《假如没有灰尘》
、
《陶罐和铁罐》
、
《狮子和鹿》
、
《掩耳盗铃》
、
《人有亡鈇者》等。这类文章大都以童话、寓 言等形式展现,语言简练而富于
哲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方式,感悟文章所阐述 的道
理,体会全面看问题的意义。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我要的是葫芦》
、
《画风》< br>、
《南辕北辙》
、
《螳螂捕蝉》等。
这类文章大都寓道理于 具体的事情之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梗
概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运用分析、推理的 方法,提高认识。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科利亚的木匣》
、
《拔苗助长》
、< br>《刻舟求剑》
等。这类文章大都通过记叙事件说明道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 主要
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事物前后的变化;也可以采用质疑、解
疑的方法,体 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祖国,
无私奉献《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
《白
杨》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
《深山风雪路》
、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等。这类文
章主题思想 突出,讲述内容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以及保卫者无私奉献的优秀事迹。
这些事迹既具体又十分感人。
教学中,
可以把握人物的事迹,
联系他们对祖国、
对人民的贡献,或在世界上的巨大 影响,体会文章表露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多
种途径,如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人物的相关事迹,感受人物的 人格魅力。
4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成功了》
、
《赵州桥》
、
《颐和
园》
、
《长城》
、
《 丝绸之路》
、
《郑和远航》等。这类文章讲述的内容一般为我国
古代的优秀人物、著名 建筑或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当代影响中国和世界的人物和
事件。教学中,可以抓住事件的主要内容,搜集相 关资料作为学习的补充;也
可以用手抄报或壁报的形式,展现我国人民的智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情
感;还可以借用多媒体介绍名胜古迹,在播放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从作
者对具体事物的说 明或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渴望民族团结《我们的
民族小学》
、
《草原》、
《文成公主进藏》
。
这类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教学中,
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背景材料,
加强对课文所表露的思想情 感的体验。
(二)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指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为中心内容的思想素质教育。主要
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教育主题具体目标教学 内容举例
教学建议
1
革命传统教育崇敬英雄人物
《王二小》
、《囚歌》
、
《小英雄雨来》
、
《飞
夺泸定桥》
、
《狼牙山五壮士》
、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
《金色的鱼钩》等。这类文章一般是叙述性的,是对人物的英雄事迹进行介绍。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故
事背景的分析,使学生 理解英雄行为的意义,同时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神
态,
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也可 以借助相关的影视作品,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还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了解人物高尚 的品质,从而产生敬仰之情。
2
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教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各册 教材中识字写字相关内容。
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把握汉字表意及整体
和谐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深厚的文化,了解汉字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
学习汉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热爱祖国古诗文《静夜思》
、
《和氏献璧 》
、
《晏子使楚》
、
《孔子拜师》
、
《猴王出
世》
、
《三字经》
(节选)
、京剧《赤桑镇选段》等。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我国古代
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或者古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或诵读,展开想
象,品味古汉语的 内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瑰宝的情感。尊重多样文化《数字歌》
、
《圆圆的沙粒》
、
《小蝌蚪找妈妈》
、
《夸
父追日》< br>、
《我们知道》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
《金钱的魔力》等 。这类文章包
括了童话、童谣、诗歌、神话等各种不同的文学类别,它们都是优秀文化的一
部分 。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童谣、诗歌的韵律美,通过
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话、神 话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文化的
多样性。
(三)道德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教育指以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为 基本情感,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体美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中
华传统 美德,科学精神及
创新意识教育,环境道德教育。
主题具体目标教学内容举例教学建议
1
中华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道德 规范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在家里》
、
《妈妈的爱》
、
《三个儿子》、
《妈妈的账单》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鲁本的秘密》、
《火红的枫叶》
、
《一株紫丁香》
、
《春天的雨点》
、
《师恩难忘》等。这类文章一
般是叙述性的,语言叙述饱含深情。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实 际生活和亲身
经历,加深他们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认识和感悟;也可以通过对文中生动
语言 的品味,动情地朗读,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正确了解人物的品质。珍视
亲情珍惜友情《从现在开始》< br>、
《窗前的气球》
、
《好汉查理》
、
《她是我的朋友》
、
《我看见了大海》
、
《继父》
、
《平分生命》
、
《母亲》等这类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且非常感人。教学中,对于描写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的品味,可以 促使学生认同
作品中人物的做法;适当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可以加深其对亲情和友情
的认 识;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复述文章内容,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绘
声绘色的描述,可以促使学生去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教育(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尊重关爱 帮助他人
《雪孩子》
、
《快乐的小公鸡》
、
《一件好事》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
《拐杖》
、
《给予树》
、
《六个馒头》
、
《
“
三颗纽扣”的房子》
、
《 永生的眼睛》等。这类文
章一般语言生动形象、人物特点鲜明。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br>引导学生感受形象、
走进形象,
由对形象的接受逐步升华为对形象品质的认同;
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
加深他们的认识和感悟。
诚实守信
《手
捧空花盆的孩子》
、
《我必须去》
、
《龙眼和山里红》
、
《我不能失信》
、
《中彩那天》
、
《诺言》等。这类文章一般都是叙述一个故 事,语言比较生动。教学中,可以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联系学生实际的
生活体验进行分析,
也可以促使学生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热爱劳动热爱人民
《小
母鸡种稻子》
、< br>《小白兔和小灰兔》
、
《秋天的图画》
、
《槐乡的孩子》
、< br>《拾穗》
、
《幸
福是什么》
、
《手上的皮肤》等。这类文章的 文体多样。教学中,可以根据文体
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抓住童话故事趣味性强的特点 ,激发
兴趣;通过排演课本剧,提高认识。
2
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小壁 虎借尾巴》
、
《植物妈妈有办法》
、
《回声》
、
《鲸》、
《天外来客——陨石》
、
《飞向月球》等。这类文章大都是说明性的,主要目的
是讲述一定的科学道理或科学知识。
教学中,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学生也可以查找一些相关材料,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进而加深对课文所
介绍的科学知识的了解, 激发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探究的思维方法培养
创新精神《动手做做看》
、
《苹果 落地》
、
《数星星的孩子》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
现》
、< br>《黄河象》
、
《玩出了名堂》
、
《想别人没想到的》
、
《一个这样的老师》等。
这类文章大都是从一个角度介绍某个科学家的事迹,故事性较强。教学中,教
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家精神的感
染,了解他们科学 的思维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3
环境道德教育(人与热爱大自然《黄山奇石 》
、
《美丽的小兴安岭》
、
《花儿也
会放飞风筝》
、
《珍珠这类文章大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绚丽景色,语言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