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502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22: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医疗广告语-以爱为话题的作文
1
、观潮
课题
1
、观潮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认识“盐、屹”等
12
个 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理解“笼罩、人声
教学
目标
3.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
难点
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2.
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
4
自然段。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1.
正确拼读
12
个会认字,书写
15
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 接、
横贯”等词语。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
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
导入
新课
< br>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
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 学习
《观潮》(板书课题)
课件
修改台
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卡片。
(
1
)出示“潮、浩、沸、涨”卡片 ,指名读,说说共
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
浩荡荡、沸腾、涨潮……
(
2
)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
根据、踮脚、恢复……
(
3
)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 :上下结构
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
4
)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
m
è
n
(
5
)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
他?
新课
教学
2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
盖。
三、初读感知。
1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
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
语方面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
.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再按
“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
.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
下奇观”。
第二段(第
2
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
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 br>第三段(第
3
、
4
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
音和看 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
5
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
2
—
5
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
3
.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1.
重点学习课文第
3
、
4
自然段,引导学生理 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
教学
目标
2.
练习有感 情地朗读、
品读课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
导入
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修改台
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课件
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
(板书:潮来前、潮来 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
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
自然创造的奇 异景象。
新课
教学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
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
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
、
潮来了,
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
、小组合作学习。
(
1
)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
2
)
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
3
)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
、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
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
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
1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
的。(板书:远
近)
(
2
)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
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
3
)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
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
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
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 头之高,气
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
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
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
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
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
4
)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
、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 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
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 号浪吼,江水平静后,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
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
地
风号浪吼)
6
、学完课文,
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
“天
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
7.
指导背诵。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
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 br>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
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视 频)
1.
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
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
1
)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
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
2
)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
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 的知识,
可以一个人介
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
3
)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
介绍。
小结:听了 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
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
江大潮 ,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四、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课堂小结
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
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板书
内容
潮来时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观潮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2.
走月亮
课题
2.
走月亮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认识“鹅、卵”等
7
个生字,会写“牵、鹅”等
13
个生字。
教学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自然段。
目标
3.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
体会 月光下
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
重点
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
教学
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目标
2.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
导入
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
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课件
修改台
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 的晚上,
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
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
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
新课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
教学
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的地方。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
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
.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 穗”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
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
葡、萄、稻、熟”
指导 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
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
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
词语理解及运用。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
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
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
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
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
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
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
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 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br>
奇妙:稀奇神妙
;
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
多奇妙的想法 。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
目标
2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
体会
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
同学们
,
你们喜欢听歌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
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播放《月亮船》这首歌 。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
怎么样,好听吗?
导入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
课件
修改台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
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 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
课《走月亮》。( 板书课题
:2
走月亮)
2.
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
: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
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
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
来的吗?
2
.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
2
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
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月光
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
的月夜使
“我”
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
(教
师板书: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新课
教学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
4
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
香味,
流着月光”
。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
并
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
6
自然段
: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
(
1
)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
2
)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
3
)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
样的景色呢?
(
4
)引导学生想象第
6
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
蕴涵的内容。
3
.师
: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
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
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
找。
第
3
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
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
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
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
4
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
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
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板书:
想到: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
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
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
6
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
“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
“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
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
8
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 丽的月亮牵着那些
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
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 走哇走,
不就是在和阿妈与
“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
就是那 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
抱。(教师板书: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
并个性化的朗读。
)
4.
也 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
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
师 板书: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5.
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
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
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
选择《童年书架 》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
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丽的海滨夜景。
《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
间的深情。
2
走月亮
“我”和阿妈想到
:
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美好景色
板书
内容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闻到:阿妈的气息浓浓亲情
看到
:
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教学反思
3
现代诗二首
课题
3
现代诗二首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重点
教学
难点
第一课时
1.
认识本课的字词。
教学
2.
通过有感情地 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
目标
好的愿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修改台
课件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2.
通 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
1.
认识“巢、苇、 罗”等
6
个生字。
1.
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
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
(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
导入
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
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秋
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 的江上
花牛歌)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
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1.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
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
读)
2.
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
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
新课
教学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
上》。
(
1
)读诗歌,品诗意。
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
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
2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
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
读边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
《花牛歌》
。
(
1
)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
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
2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
利。
2.
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
齐读。
边读边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
生谈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秋晚的江上黄昏 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
课堂小结
拓展延
伸
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
节)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板书
内容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白色的芦苇
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
教学反思
4
繁星
授课
时间
课题
4
繁星
课型
略读课文
1
课时
1.
认识“昧、坠、怀”
3
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
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
看繁星的感 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3.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 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目标
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 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难点
第一课时
1.
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教学
2.
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目标
3.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
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导入
(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课件
修改台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
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 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
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
学习文坛巨匠 ——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板书:
4
繁
星)
(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
《爱情的三 部曲》
(
《雾》
《雨》《电》
)
《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 br>(
《家》
《春》《秋》
)
,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 br>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m
ó模型、楷模
模
m
ú模样、模具
2.
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新课
教学
1.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3.
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2.
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密密麻麻
仿佛回到母亲
第一次
从前
家乡
的星星
的怀里
星群密布
仿佛和朋友对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的蓝天
如今
海上
的星
的怀里
话
半明半昧
仿佛睡在母亲
第三次
(
板书: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三年前
南
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如今
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
3.
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 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
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 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
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
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 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 及与
星的知心之情。)
4.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
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
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 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
3
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
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
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
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
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
用排比的修 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
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 br>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的,是的,是的。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
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
他 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
板书:热爱大自然向往美 好生活
)
2.
仿写: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
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 也写一段这样
的话。
渐渐地
___________
,我仿佛看见
___________
,我仿
佛听见
__________
,我觉 得
_________________
。
(
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
2
)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无比。文章 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
(
3
)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
拓展。
(
1
)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 感受,我
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
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 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
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
用刚学到的 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
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
2
)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4
繁星
板书
内容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教后反思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向往美好生活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热爱大自然
5
小田鼠佛雷德里克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课题
5
小田鼠佛雷德里克
2
课时
教学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找到课文中该字的组词,理解词义。
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不出声,不指读。
3< br>、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通过独立阅读,把 课文弄
重点
懂,并能提出问题,结合学生的体会,加深理解感受。
教学
组织好生生交流,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探究,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
难点
和情感认知。
第一课时
教学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目标
2.
加强朗读,体会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
、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哪些?(出示课件)
导入
课件
修改台
2
、通过预习,小田鼠是通过什么方式过冬的?
3
、收集学生预习单,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引导提问做
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
文。
2.
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
新课
地方。
教学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
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
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
.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2
.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
熟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
目标
3.
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具
准备
课件
2.
理解文本的内容,使孩子们的懂得物质储存和精神储存同样重要。
1.
学生抄写生字词。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导入
修改台
1.
听写字词。
2.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
新课
教学
1.
是怎样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请找出有关
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质疑。
语句读一读。
2.
(
1
)小组展开讨论。
(
2
)汇报交流。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
3
、默读课文,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
问题吗?学生自己读课文,并把问题写下来,写上自
己的名字。
4
。全班交流反馈,说说你提出的问题。
1
、你觉得弗雷德里克和其余四只 小田鼠相比,
课堂小结
谁的工作更重要?为什么?
拓展延伸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小结。
板书
内容
阳光
色彩
语言
精神
玉米
栗子
甘草
物质
小田鼠弗雷德里克
教学反思
6
蝙蝠和雷达
课题
6
蝙蝠和雷达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 br>认识“蝙、蝠、漆”等
13
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
14
个字。
2.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
1.
认识和会写生字。
目标
2.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导入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课件
修改台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 蝠和雷达)
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
习第
6
课 。(板书: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
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
荧”的读音。
新课
教学
4.
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3.
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
师小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
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
.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
揭、障、荧、屏”
“蝙 、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
成“
pi
ā
n
”,“ 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
区别开。
2
.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
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 是点。
“蛾、蚊、科、横、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
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 接写
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
.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3
.小结并质。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
想知道些什么
?
4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
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
?
还是—
—
是啊,
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
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 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
节课继续学习。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
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1.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
教学
目标
系。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
听写词语。
蚊子系着驾驶研究苍蝇证明科学
2.
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
导入
课件、图片
修改台
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
无论何种蝙蝠,
它们都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
3
自然 段,看
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
记。
(一)
1.
学生自学。
2.
检查:读读第
3
自然段。
a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
还能、无论、即使、也)
3.
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
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
新课
教学
———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
探路的)
(二)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
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
们 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
4
、
5
自然段。把表格
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1.
学生分小组学习。
2.
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 ,现在
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
--------
,我在第
---
次实验中是
这样做的
-----------
)
3.
小结:三次试验证明
-- -----
(多媒体出示,
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
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 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
然后仔
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
学生自读后提问。
(
三
)
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
探路的?
1.
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
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
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 ,你能理解它吗?
2.
同桌自学第
7
自然段。
3.
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一起读第
7
自然段。
a
老师根据回答画出
2
、
4
两句。
b
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
吗?
c
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嘴超
声波障碍物耳朵)
d
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
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
(生板演,
生简评)
4.
师生分读第
7
自然段。师
1
、
3
生
2
、
4
。
5.
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
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 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
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齐读第
7< br>自然段)
过渡:
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
法自读第
8
自然段,
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
示意图的板书。
1.
学生自学。
2.
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
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
功能来创造发
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
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 举些例子来吗?
四、作业巩固
课堂小
结拓展
延伸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
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 起话
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
请一生上台表演。
6
蝙蝠和雷达
嘴超声波
板书
内容
天线
雷达
无线电波
荧光屏
教学反思
障碍物反射耳朵
蝙蝠
7
小电影院
7
小电影院
课题
1.
认识生字新词。
教学
目标
4.
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个问题分类,并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交流从中
收到的启发。
教学
重点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2.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
了解电影胶片以及电影放映机的构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唤起学
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 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
难点
高阅读能力。
教学
目标
1.
认识个生字,会读会写词语。
2.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课件
修改台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导入
1.
同学们看过电影吗?喜欢看嘛?今天,
老师就带
大家去电影院 看一看。(板书课题:小电影院)
2.
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全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和新词。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的生字词。
3
、指导书写。
三、概括内容,质疑问难。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
、针对内容质疑问难。
新课
教学
同学们自己读主要内容,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
、学生交流。
4
、
课 文结尾没有说
“我”
有没有把铜板还给表弟,
你觉得“我”会怎么做呢?和同学分享你 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
1
)小组内交流。
(
2
)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
、了解现代电影院和电影放映的模式。
2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小电影
板书设计
放映机
影片
放映室
经理
经营意识
童年乐趣
教后反思
8.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题
8.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认识“唤、技、获”等
12
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 br>13
个生字。正确读
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教学
目标
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
读能 力。
教学
重点
2.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
了解科 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 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
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
难点
能力。
第一课时
1.
认识“唤、获、赖”等
1 2
个生字,会写会写“唤、纪、技”等
13
个生字。正
教学
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目标
2.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 取冷
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
导入
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
课件
设计意图
力。
2.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
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
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
100
年间发
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
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
究竟。
2.
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
的?
新课
教学
3.
交流感受:你觉得
20
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
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会认字: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
形近字识字:唤—换亿
--
忆素—索质
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隻”:
(隹,鸟雀)
(又,
抓持),像猎人手持
一只鸟,表示猎获鸟雀。
兰:隶书将篆文“艸”简化成“艹”。俗体楷书
组词识字:赖皮质量哲学
2.
出示会写字:
唤纪技程超亿索奥益联质任
善
易错字:“技”是“扌”,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
词语理解。
呼 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
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 动性
的活动。
依赖:
.
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
.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观察得非常透彻、清楚。
4.
再读课文。
指名读,分段朗读。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
3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小组检查交流:
4.
全班交流反馈:
(
1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2
)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
3
)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当堂训练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2.
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
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1.< br>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
教学
目标
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
高阅读能力。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导入
1.
听写词语。
课件
修改台
2.
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第
1
、
2
自然段
1.
集体朗读第
1
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
学习第
2
自然段:
(
1
)指名读第
1
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
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
2
)出示句式:是谁来呼风唤
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
科
学
技
术
。
人
类
靠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呼
风
唤
雨
。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
3
)齐读第二自然段。
新课
教学
(
4
)为什么说
20
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
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
2
、
3
句,体会感悟。
(二)学习第
3
、
4
、
5
自然段。
1.
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
3< br>、
4
、
5
自然段,给每一
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2.
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
多
读几遍。
3.
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
(
1
)昨天的幻想(第
3
自然段)。
(
2
)今天的实际(第
4
自然段)。
(
3
)明天的憧憬(第
5
自然段)。
4.
出示研读方法:
(
1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
2
)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
3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
4
)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
5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
料。
5.
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6.
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
汇报交流第
3
自然段──
“昨 天的幻想”
:
(
1
)
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
2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
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 谈认识。
(
3
)
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
想。
(
4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 br>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
5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
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汇报交流
4
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
1
)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
涉及哪
些方面?(教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海底洞察天体)
(
2
)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
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
3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 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在改变着
人类的物质生活。
(教师板书:
电视程控 电话因特网)
2.
汇
报
交
流
第
5
自
然
段
─
─
“
明
天
的
憧
憬”:
(
1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
2< br>)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
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
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
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
根据自身的体
会、感悟,有感 情地朗读全文。
2
、汇报读书感悟
3.
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
20
世纪科技效果同时,
也应该立志
为
21
世纪 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
的 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
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1.
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
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
2.
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
纪里,
科学技术还会发 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
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
尽情地描绘你
的梦 想吧!
8
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
内容
洞察天体
因特网
20
世纪
潜入深海
20
世纪
程控电话
教学反思
9
古诗三首
课题
9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认识“暮、吟、瑟 ”等
7
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
13
个字。
教学
目标
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
)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
1.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重点
2.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
难点
2.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 哲理:(
1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
不同。(
2
)万物都自己的优 缺点。
1.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3.
在明 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1
)观察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3.
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导入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课件
修改台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
学习会写字
新课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
教学
后一笔不是点。
3.
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 ,心
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
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
“暮、吟”
2.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
课件中范读)
3.
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 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
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
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
不觉已到夜晚。
6.
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 了江边
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
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
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
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br>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
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 br>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
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 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
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
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
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暮江吟》
板书
内容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第二课时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
目标
3.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2.
在明白古 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
效果不同。(
2
)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导入
课件
修改台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宋
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
今天,
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
来学习这 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
“降”和“逊”是翘舌音。
2.
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
输”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
新课
教学
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
构 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
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 br>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
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
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
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 br>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
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
料。)
(苏轼,< br>字子瞻,
好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 父苏洵、其弟
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
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 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
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
(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
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
了什么?
3.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 山是一条山岭,连
绵不断;
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教师板书:
横岭 侧峰)(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4.
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
吗?
远近高低各< br>(重读)
不同:
向远处、
近处、
高处、
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 色都不相同。(教师板书:远
近高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5.
师:从 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
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
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 br>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
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 br>___________
看到
__________
说一句话吗?
< br>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
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
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
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
(“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
山?(作 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
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
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
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
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
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 诵、轮诵、唱诵、表演读、
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
首古诗。
2.
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 情地朗读了《题西林
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
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 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
不同,横看成 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
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
局者 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
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
壮观、千姿百态 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
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
特别是雪中的梅 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
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
怎么回 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
探个究竟。(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1.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师:
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
真为你们高兴。
2.
认读标拼音的字。
3.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
怎么样。
5.
去掉拼音指名读。
6.
当小老师领读。
7.
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
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
男女生接读。
10.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
齐读。
12.
背读。
13.
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
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
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
股幽香。
5.
悟道理。
指名说。
1.
从后两句中,我们 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
雪白梅香(教师板书:雪白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
争春,
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
(教师板书:
人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 短。正如《千
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
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
爱梅花。
2.
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
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
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如
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 喜欢雪中的梅
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
来欣赏。
4.
总结。
师:
孩子们,
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 征。
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
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 以,它象征着
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
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 君子”之首。希望我们
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
屈,好吗?
五、作业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
.结合生活 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
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和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板书
内容
教后反思
10
爬山虎的脚
课题
10
爬山虎的脚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br>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
12
个生字。 正确读写
“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教学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目标
3.
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重点
教学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难点
第一课时
1.
掌握本课生字词。
教学
目标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修改台
课件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
实爬山 虎是一种植物。
(
出示图片
)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
导入
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
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
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 黄绿色。产于我国
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
1
)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
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曲”是多音
字,读
q
ǔ和
q
ū;“萎”是上形下声。
b.
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
茎、柄、萎、瞧、固”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
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
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
间是冖、
横要长、
上边没点,
且字稍扁、
里边是两横;
“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
新课
要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
教学
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
2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
检查交流:
(
1
)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蜗牛
(
2
)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
5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
(第
3
~
5
自然段)
:
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
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