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质》教学设计3
萌到你眼炸
779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23: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凤姐语录-我的母亲作文500字
5.4
平移(
1
)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
第
28
页
第五章
[
教学分析
]
教学内容
平移的概念及平移变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图形平移的概念以及平移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图形平移特征的探索过程,发展观察、探究、归纳能力和空
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平移特征的分析,体验图形运动变化中几何性 质不变的变
换规律,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平 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其他图形变换的基础,图
形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 工具。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制定的
教学重点
为:理解平移
概念及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
尽管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平移,但是从未在本质特征上研究平移
变换,经历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之后,经历平移的概念,发现
共
8
页
第
1
页
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基于以上学情的分析,制定
教学难点
:探索平移变换的基本特
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手段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
直观演示来辅助教学。
[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感知图形,形成形象
通过
【问题
1
】
请观察 课件中几组美丽的图案,它们由什么共
观察几幅
同的特点?能否根据每幅图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 幅图
图案的特
案?
点,初步
形成平移
变换的感
性 认识,
为后边的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找出每一副图案的基本图形, 观察
做
好
准
备。
基本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特点。
学生活动:讨论后得出结论:每幅图案的基本图 形形
状、大小相同,位置不同,每幅图案都可以由部分基本
图形经过移动后得到。
共
8
页
第
1
页
二、动手实验,探究建模
【问题
2
】
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一排形状和大小
都如图所示的雪人呢?请把你的方法与同伴交流后动手< br>画图。
图
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画图方法,可以用半 透明
的纸盖在图
1
上,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沿着一个方向移
动这张纸,再陆续 描出其他的雪人;也可以纸不动,沿
同一方向移动图
1
中的雪人。
学生活动:思考画图方法,与同伴讨论后动手画
图,得到下图所示的图案。
【问
题
2
】
通
过动手画< br>美丽的图
案,激发
学生的兴
趣,
加深对平
移的体验
,为探索
平移的基
本性质和
建 立平移
的概念做
准备。
本环节中,教师应关注:
(
1
)学生是否做好了课前学具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减少
上课操作浪费的时间,为后面探究平移的性质特征节约
时间;
(
2
)学生画图时是否按要求进行操作,是否积极与人合
作。
【问题
3
】
如图,在相邻的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
点 :雪人的帽顶
B
与
B
′、鼻尖
A
与
A
′、 纽扣
C
与
C
′,连接
AA
′、
BB
′、
C C
′。
共
8
页
第
1
页
B
B
’
A
A
’
C
C
’
(
1
)观察三条线段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
2
)测量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
3
)再连接了另一对对应点,验证一下前面得到的关
系。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动手画图、测量,动眼观察,动
脑归纳,动口表述,同时动态演示雪人平移过程及 对应
点连线的平行且相等的关系。
学生活动:先独立动手操作画图,测量,动脑猜想 结
论、总结规律,再和同伴交流,互相完善认识,得出结
论:
(
1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
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完全相同。
(
2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
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
行且相等。
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给出平移概念:图形的这种
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本环节中,教师应关注:
学生是否能归纳、概括出图形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例
1
如图,
AB
∥
CD
,
AD
∥
BC
,
DE
⊥
AB
于
E
点.将三角
形
DAE
平移,得到三角形
CBF
.
D
C
⑴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CBF
.
⑵写出平移前后的对应顶点和对
A
E
B
应相等的边。
共
8
页
第
1
页
通过
动 手操
作、动眼
观察、动
脑归纳,
使学生获
得充分的
感性认< br>识。在此
基础上抽
象平移概
念,归纳
图形平移
变换的基
本特征。
对于
平移,除
了有水平
方向的平
移 外,还
有其他方
向的平
移,引导
学生体
会,平移
的基本性< br>质对于其
他方向的
平移也适
用。
通过两个例题
的解答,
进一步加
深对平移
变换性质
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