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下篇》译文

绝世美人儿
779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3: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废柴兄弟第三季)
庄子《天下篇》译文

《庄子
-
天下篇》全文

及译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 ,果恶乎在
,

:
「无乎不在。」曰
:
「神何由降
,
明何由出
,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
一。」

天下研究学术的人很多很多,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且达到了无以复加、登
峰造极的境界。那么,古时 候所说的有关天道的规律,果真又存在哪里呢
,
回答
是:“ 无处不在。”如果再问: “自然赋予的灵妙从何处降临
,
人们所拥有的睿智又
从哪里产生,”回答是“玄圣有他 诞生的原因,圣王也有他出现的根由,因为他们
全都源于宇宙万物本体混一的道。”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
宗,以 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
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 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
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 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
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不违背道的宗本,称他 叫天人。不违背道的精粹,称他叫神人。不违背道的真
谛,称他叫至人,把自然视为本原,把禀赋视为根 本,把规律视为途径,从而预知
事物的各种变化,称他叫圣人。用仁慈来布施恩惠,用道义来分清事理, 用礼义来
规范行为,用音乐来调理性情,温和而又慈祥,称他叫君子。依照法规确定职分,
遵从 名分确立标准,反复比较求得验证,凭借查考作出决策,就象点数一二三四一
样历历分别,各种官吏都以 此相互就位
;
把各种职业固定下来,把农桑事务摆上重
要位置,注意繁衍生息和蓄积储 藏,老弱孤寡经心照料,全都有所安养,这又是安
定民心、治理百姓的规律。

古之 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
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 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
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 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
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 以
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
道之。
古代圣哲的人实在是完备啊~他们配合灵妙之理、圣明之智,效法天地的自然
规律,哺 育万物,使天下均衡和谐,把恩泽施及百姓,通晓根本的典规,又能贯穿
细枝末节的法度,六合通达四时 顺畅,无论大小精粗的各种事物,其运动变化真是
无所不在。他们的观点显明而又表露在各项典规法度的 ,旧有的法规和世代相传的
史记里还是多有记载,那些存在于《诗》、《书》、《礼》、《乐》中的,邹 地和
鲁国的学者以及身着儒服的士绅先生们,大多能够明了内中的道理。《诗》用来表
达思想感 情,《书》用来记述政事,《礼》用来表述行为规范,《乐》用来传递和
谐的音律,《易》用来阐明阴阳 变化的奥秘,《春秋》用来讲述名分的尊卑与序
列。内中的看法和主张散布天下并施行于中原各国的,各 家的学说时时有人称述和
介绍。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 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
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 一曲
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
容。是故内 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道术将为天下裂。

天下大乱之时, 贤圣的学术主张不能彰显于世,道德的标准也不能求得划一,
天下人大多凭借一孔之见就自以为是炫耀于 人。譬如眼、耳、口、鼻,各有各的官
能和作用,不可能相互交替通用。又好像各种各样的技艺,各有各 的长处,适用时
就能派上用处。虽然如此,不能赅全周遍,只能是一些偏执于一端的人。他们分割
了天地淳和之美,离析了万物相通之理,肢解了古人的道术,很少能够真正合于纯
真的自然之美,匹配 灵妙和睿智的容状。所以内圣、外王的主张,晦暗不明,阻滞
不通,天下人多自追求其所好并把偏执的看 法当作完美的方术。可悲啊~诸家学派
越走越远不能返归正道,必然不能合于古人的道术~后代的学者, 实在是不幸不能
见到自然纯真之美和古人道术的全貌,道术也会受到诸家学派的分割与破坏。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
在于是者。墨翟、 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
之曰〈节用〉
;
生不歌 ,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鬬,其道不怒
;
又好学而博,
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 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
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 〉之乐,武王、周公作
〈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
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瓣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

;
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

让后世不奢侈,使万物不浪费,不使各种等级 差别突出显明,而且用各种严厉
的规矩约束自己以适应社会的急需。古时的道术确实包含上述方面的内容 ,墨翟、
禽滑厘之流听闻这样的遗风并且热衷于这方面的活动。不过他们所主张和推行的又
过于 激烈,他们所反对、所节止的又过于苛严。他们倡导“非乐”,要求人们“节
用”,生前不唱歌,死时不 厚葬。墨家主张“泛爱”、“兼利”和“非斗”,他们
的学说是非暴力的,而且墨家又好学博览,不随意 标新立异,也不与前代帝王苟
同。墨家反对古代的礼乐制度。古代的乐章黄帝时有《咸池》,唐尧时有《 大
章》,虞舜时有《大韶》,夏禹时有《大夏》,商汤时有《大濩》,此外周文王时
有《辟雍》 之乐,武王和周公还作过《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严格的规矩,
上下有不同的等别,天子的内棺和 外椁共有七层,诸侯是五层,大夫是三层,士是
两层。如今墨家却独自主张生前不唱歌,死时不厚葬,桐 木棺材厚三寸而且不用外
棺,并把这些作为法度和定规。用这样的主张来教育人,恐怕不是真正的爱护人
;
用这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当然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惜。这样的评论并非有意要诋
毁 墨家的学说,

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
,
其生也 勤,其死也薄,其
道大觳
;
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 天下之心,天
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柰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虽然 如此,不过情感表达需要歌唱却一味反对唱歌,情感表达需要哭泣却一味
反对哭泣,情感表达需要欢乐却 一味反对欢乐,这样做果真跟人的真情实感相吻合

,
他们主张人活在世上要勤劳,死 的时候要淡薄,墨家的学说太苛刻了
;
使人忧
虑,使人悲悯,而做起来也难以办到,恐 怕不能够算是圣人之道,违反了天下人的
心愿,天下之人也就不能忍受。墨子即使能够独自实行,又能拿 天下人怎么样
,

离了天下人的心愿,距离天下百姓一心归往的境界也就很远很远了。

墨子称道曰
:
「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岛也,名山三百,支 川三
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槀耜,而九杂天下之川
;
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
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
跷为服,日夜 不休,以自苦为极,曰
:
「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子称赞说:“从前大禹治水时堵塞洪道,疏通长江黄河并使四夷九州沟通起来,整
治的大河三百条,分 支河道三千条,水渠溪流不可计数。大禹亲自抬筐挥铲,终于
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劳苦奔波 累得腿肚子消瘦,小腿上无毛,淋着暴
雨,冒着狂风,安顿下万家城邑。禹是大圣,仍亲自为天下事务如 此操劳。”因
此,要让后世的墨家,多用羊皮、粗布做衣服,用木鞋、草鞋作服饰,日夜不停地
操劳,把自身清苦看作是行为准则。并且还说:“不这样做,就不符合夏禹的主
张,也就不配称作墨家。 ”

墨经〉,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
诵 〈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
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
辞相应
;
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后世墨家学人 相里勤和他的弟子五侯之流,南方的墨家苦获与已齿,还有邓陵
子一类的人,都口诵《墨经》,却违背了 墨家的宗旨,相互指责对方不是正统的墨
家。他们用“坚白”、“同异”等话题彼此争辩相互诋毁,用奇 数偶数不会一致的
言辞相互应答,把一时推举出来的首领看作是圣人,全都乐意敬重他为领袖,希望能成为墨家学派的后继人,而且至今各派之间仍争论不休。

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 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胫
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 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
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墨翟和禽滑厘他们的意愿 应当说是好的,但他们的作法却不可取。这将使后世
的墨家学人,必定是励行劳苦,争先恐后地弄得腿肚 子消瘦、小腿上无毛罢了。墨
家的学说算得上是乱世的良方,却又只能是治世的下策。即使这样,墨子还 是真正
热爱天下的人民,一心追求的目标不能实现,就是弄得形容枯槁面颜憔悴也不会放
弃自己 的主张,真可算是有才之士啊~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 以活民命,人我之
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
;
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
内,请欲置之以为主。见侮不辱,救民之鬬,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
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 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不受流俗所牵累,不因外物而矫饰,不对人 提出苛严的的要求,不背违众人的
心情,但愿天下太平无事人人都能糊口养生,自己和他人生存条件能够 得到保证也
就心满意足,并且以此来剖白自己的心迹。古时候的道术确实包含上述方面的内
容。 宋钘、尹文听闻这方面的遗风并且热衷于这方面的活动。他们戴着特制的华山
之形的帽子来表白上下均平 的信念,应接外物总是先清除掉各式各样的界说和成见
;
他们竭力讨论人的思想活动,取个名字 叫做内心的行为。他们用和顺柔韧的态度迎
合人们的欢心,并调谐整个天下,而把抑制个人的情感和欲念 看作主旨。他们受到
侮辱却不以为是耻辱,一心解救人们之间的争斗
;
他们主张禁绝攻 伐停止暴力行
动,一心想平息世上的各类战争。用这样的学说周游天下,对上劝谏诸侯对下教导
百姓,即使天下人都不采纳,他们也絮絮不休地说个没完。所以说,上上下下都受
人嫌弃却仍然不遗余力 地反复陈述。

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
;

:
「 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
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
:
「我 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
~曰
:
「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 下者,明之不如已也,以禁
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即使这样,他们还是为别人考虑很多很多,为自己考虑很少很少。他们常
说:“只希望准备五升 米的饭食就完全足够了~”他们中的师长恐怕都不能吃饱,
弟子们就是忍饥挨饿,也不忘怀天下的事务。 他们无日无夜地为世人奔波,
说:“我们大家都得生存下去啊~”那高大的样子确实是救世的人啊~他们 还
说:“君子不事事计较而苛求于人,也不会让自身为外物所役使。”他们认为对天
下无益的事 ,与其竭力申辩倒不如停止不干。他们把禁绝攻伐平息暴力行动看作是
主要的社会活动,把抑制个人的情 感和欲念看作是对自身的主要要求,无论哪一个
方面,他们的所作所为只不过达到这样的境界而已。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