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名词解释
余年寄山水
834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3: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空间留言句子-陈显达
历史人物名词解释
大禹
鲧之子。
《尚书
?
舜典》
:
「伯禹作 司空」句下孔传云:
「禹代鲧为崇伯」
,说明
禹曾被舜任命为司空,
并继承了 其父的封邑与爵称。
后因治水有功,
舜举荐他当
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鲧
一称崇伯鲧。相传尧将鲧封于崇地, 崇指崇山而言。崇山即嵩山,故崇地当
在今河南省登封嵩山附近。
这是传说中夏人活动的地区之 一,
很多历史事件与传
说都和这个地区有关。尧时,洪水为害,尧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 ,治水
失败,被「殛之于羽山」
。
共工
共工氏,姜姓,是炎帝的后裔。
《国语.鲁语上》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
有也就是霸九州。实际上是说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
(
霸
)
主,即中原部落 联盟的
一个首领。
这反映了九个氏族住在九个地方,
共工氏在其中居于首要地位。徐旭
生说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辉县。
郭沫若说:
共工氏长期活动的地方是今河 南
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这个地方古代称为九州,可能来源于共工氏的九个氏。
后来,这里往 西的山区中还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续下来的。
虞舜
姚姓,名重华。舜所属的氏族,居于虞地,故 史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
名象。
由于四岳的推举,
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 br>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
《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 溉;疏通
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
多官职 :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
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 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
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 《史记》所云:
「天下
明德,皆自虞帝始」
。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 具备了。
唐尧
为喾次妃陈丰氏女庆都所生,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曰尧,史称唐尧。
尧有圣德,有如天之 涵养,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临天下。这位德化广大的尧
深受人们的爱戴。
传说尧曾设官掌管 天地时令,
观测天象,
制定历法,
敬授民时,
谘询四岳,用鲧治水,征伐苗民 ,推行公平的刑法。尧实行上述措施,使得万邦
和睦共处,友好交往,共同组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出现 了国家雏形。尧选择舜
为其继任人,死后由舜继位。这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推崇的禅让。
帝喾
相传是黄帝子玄嚣的后裔,
古代一个部落的首领。
居西亳
(今河南省偃师县)
,
号高辛氏。传说帝喾有 四妻,生四子:姜生弃(即后稷)
,为周族祖先;简狄生
契,为商族祖先;庆都生尧;
常仪生挚。
颛顼
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
,号高阳氏。颛顼
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 。
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
被黄帝征服 的九黎族,
到颛顼时,
仍信
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 教化,促进了族与族
之间的融合。
仓颉
一作苍颉,
传说为黄帝的史官,
汉字的创造者。
相传中国古代有< br>「结绳记事」
、
「契木为文」
的时期。
中国考古学家在距今七、
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
了刻划符号
(
其中有少量的文字
)
,已发现的大量文字甲骨文距今约四千年。
这说明文字的出 现是古代先民长期不断总结与不断创新的产物,
不是某个人
一蹴而成的。
《荀子.解蔽 》记载: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由此可
见,仓颉可能是上古时代整理文 字的一个代表人物。
黄帝
传说中原各族 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黄帝为少典之子,有土
德之瑞,
土色黄,
故称 黄帝。
黄帝时各部落之间互相侵伐,
百姓受苦,
黄帝修德,
整顿军队,
用武力统一各部落,
于阪泉战胜炎帝,
又于涿鹿擒杀九黎族的首领蚩
尤,得到各部落 的拥戴,被拥为联盟共主。
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 ,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
等。黄帝娶西陵氏之女为妻,名嫘祖。黄帝生有二十五个儿子 ,得姓者十四人,
共十二姓。黄帝死后葬于桥山
(
在今日陕西省黄陵县
)。
炎帝
传说上古时期姜 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
(
或神农
氏的子孙
)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
回来就生下炎帝。
炎帝生 于烈山石室,
长于姜水,
有圣德,
以火德王,
故号炎帝。
炎帝少而聪 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
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 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
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 懂得礼仪,为后世
所称道。
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
后来沿黄河向东发 展,
与黄帝
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
蚩尤
传说东方九黎族(属东夷集团)的首领。蚩尤有兄弟八十 一人(即八十一个
氏族)
,铜头铁额,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以金属制造兵器。在与黄帝大战 于
涿鹿之野时,蚩尤作法,使云雾四起,黄帝军士分辨不清方向。后来黄帝制造了
指南
车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大败而被擒杀。涿鹿之战终以
黄帝胜利而告终。
神农氏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相 传他发明及制造了耒耜等多种农
具,
教人民进行耕作,
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 br>渔猎进步到农业文化的情况。
神农氏又被尊为医药之 祖,
曾亲自用口品尝百草,
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
后
世传说神农氏玲珑玉体,
能见其肺肝五脏,
因而能化解百毒,
又传说他因尝百足
虫
(
一说断肠草
)
,不能解其毒而死。另有传说神农氏即炎帝。
成汤
一称大乙、
天乙、
唐。商王朝的第一代君王。
子姓。
商原为夏的诸侯国之一。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部矛盾 日趋尖锐。成汤则在国内布德施惠,轻赋薄敛,使百
姓亲附,政令通行。商汤势力日增,引起夏桀的注意 ,一度将汤囚于夏台。汤返
回国内后,
仍积极地作伐夏的准备。
他在景亳这个地方召集 诸侯开会,
申明他执
行
「天」
的命令,
必须征伐夏王朝。
以 后他乘机发兵伐夏,
申明伐夏是受天之命。
鸣条一战,夏师败绩,夏桀奔南巢而死,成汤则成为 商代的第一位君王。他即位
以后,
「以宽治民」
,国力强盛。
《诗.商颂.殷 武》记有「自彼氐羌,莫敢不来
享,莫敢不来王」的诗句,很好地反映了商汤时期的盛况。
桀
夏代最后一个国王,名履 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
他骄奢淫逸,生活腐化,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 造倾宫、瑶台,又从各地
搜罗美女充填后宫。
桀在征伐有施氏时得了美女妹喜,
回国后 ,
昼夜与妹喜及宫
女饮酒作乐。
于是四方诸侯纷纷背叛,
夏桀的处境十分孤立 。
商汤乘机发兵伐桀,
两军战于鸣条之野,夏军大败,夏桀出逃,死于南巢。夏代由此灭亡。< br>
少康
少康是夏朝第六世君王,
为夏后相之子,
相妻有仍氏之女后缗所生。
由于其< br>生活的时代正当寒浞攻杀夏后相,
夏朝乱政之时,
所以少康生长于有仍氏。
长大
之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后为寒浞及其子浇所迫,又逃到有虞氏,当
了庖正。
在有虞氏和夏族旧部靡的帮助下,
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和其子浇与,
恢
复了夏朝的统 治。这一段历史被称作「少康中兴」
。少康是夏王朝中有作为的一
位君王。
寒浞
是伯明氏的 谗子。后羿篡夺夏朝王位后,他不务政事,四出游猎,将政务委
任于寒浞。寒浞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在 后羿外出游猎归来时,乘机把他杀死,
自己登上了王位,并占有了后羿的妻室,生浇和。后来寒浞又攻杀 夏后相,灭了
斟灌氏、斟氏,分封自己的儿子,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后羿
纭姓。传说是颛顼的后裔
,以善射著称。夏朝以启为首的贵族在确立了自己的统
治地位 后,沉湎享乐,田猎无度,过着荒淫的生活,很快就使国家达到「万民弗
利」
的地步。
启死后,
他的五个儿子又互相争夺王位,
使国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这时,东夷族的后 羿乘虚而入,
「因夏民以代夏政」
,取得了统治地位。
据说,
尧时有十日并出,
、
凿齿、
九婴、
大风、
封、
修蛇皆为民害。
《淮南子.
本
经》
说:
「尧乃 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畴,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
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上射十日而下杀,断 修蛇于洞庭,禽封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这
是个神话传说。
这里讲的羿 也不是后羿,
但它形象地刻画了羿这样的人物。
这里
的十日并出、毒蛇、猛兽、大风等 都是氏族或部落的首领名称。夏朝初建立时,
后羿所在的东夷族在黄河下游一带拥有巨大的势力,
因而能一度夺取政权,
取代
夏人的统治。
后羿当政后,以善射自居,也四出游猎,不管民众疾苦,并让寒浞代他管理
国家。寒浞积极培植自己的 势力,在后羿外出游猎时,乘机杀死了后羿,取得了
王位。
太康
太康为夏朝的第三世君王,
夏后启之子。
夏后启死后 ,
启的儿子互相争夺王
位。
东夷人后羿乘机篡夺了政权,
致使太康和仲康不得 不流亡在洛水一带,
后来
二人相继死去。在夏朝历史上,太康是位亡国之君,史称「太康失国」
。
伯益
禹之大臣, 名益,嬴姓。伯为爵称。舜时任虞,禹治水时益辅佐有功。禹按传
统的禅让制度,曾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 人,但皋陶早逝。于是,禹又举荐益为他
的继承人。禹在东巡途中死于会稽「以天下授益」
。益 继位后,禹之子启与益发
生争夺王位的斗争,
益被启所杀。
一说益推让,
到箕 山之阳隐居,
于是启继帝位。
皋陶
东夷族首领,
偃姓。
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
禹 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
皋陶为他的继承人,
「且授政」
(
即叫他处理政务
)
,
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
未继位。
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春秋时期的 英、六等国是皋陶的后人。
启
夏代帝王,名启。姒姓,禹之子。传说禹在世时选定益为继承人。禹死后,
益继位。 启与益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结果启杀了益,并确立了传子制度,故有
夏启建国之说。但有些学者在计算 夏朝世系时,从禹算起。
巫贤
据《书
?
君》云:
「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
。可知巫贤 是商王祖乙时期担任
上帝与商王之间媒介任务的大巫。商王朝时,担任上帝与下帝
(
商 王
)
之间媒介任
务的,除了巫,还有卜、史、祝。这些人势力很大。国家政事大小,都 要徵得他
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
, 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好办。这是因为
他们要卜问的至上神──天的权力太大,它可以支配 人世间的一切。
巫咸
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据《书.君》云:
「在大戊,时若
伊、臣扈、巫咸 刈王家」
。王引之据《白虎通.姓名篇》谓:
「
《今文尚书》巫咸
当作巫戊」
。
卜辞中无巫咸,
有咸戊。
如
「贞:
出于咸戊」
《
(
殷墟书契前编》
1.43.5)
。
据此,
可知巫咸即咸戊 。
他是商王大戊时,
从事沟通上帝与商王之间关系的大巫。
费中
姓费名中,亦作仲,商纣王的嬖臣。
《史记.殷本纪》记载:
「费中善谀,好
利,殷人弗亲」
。在《史记
?
周本纪》中记有西方崇国的君侯曾向殷纣王告发「西
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
。商纣王得知,
「乃囚西伯于里」
。西伯
昌之臣闳夭买通了费中,
给商纣王献 上了
「有莘氏美女,
骊戎之文马,
有熊九驷,
他奇怪物」
。商纣王非 常高兴,说「此一物
(
按:指有莘氏美女
)
足以释西伯,况其
多乎!
」于是释放了西伯,并「赐以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
。几年后,西伯伐
灭了崇国, 并「作丰邑」
,把都城从岐迁到了丰。
西伯昌
季历之子,
姓姬,
名昌。
昌之生母为挚任氏 之中女太任,
有贤名。
《史记.
周
本纪》
记载:
「公季(
历
)
卒,
子昌立,
是为西伯」
。
西伯死后谥 为文王。
文王能
「遵
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
(
父
)
、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
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西伯能遵 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
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 美女及奇物
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
。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
(
今陕西长安县
)
,为讨
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
的遗愿 。
妲己
有苏氏美 女,姓己,字妲。商纣王之宠妃。
《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 己,妲己之言是从」
。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
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
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br>
比干
纣之亲戚。< br>《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比干「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
『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 辜!
』乃直言谏纣。纣怒曰:
『吾闻圣人之心有七
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 刳视其心」
。比干忠谏被杀之事,为后代忠
义之士所称道。
箕子
箕子为箕国国君,纣之亲戚。纣的生活骄奢淫逸,箕子
进谏, 纣不听。有人劝他出走,他说作为人臣,因进谏不听而出走,是播扬君王
之恶而自悦于民,
这种 事情我不能做,
于是箕子披发佯狂而为奴。
周武王克殷后,
曾访问箕子,徵询治国之道 ,并将他封于朝鲜。箕子从朝鲜至周都朝拜时,路过
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伤感万分,乃作麦 秀之诗。殷民闻之,皆为流
涕。
微子
名启,帝乙之长子,因母贱,不得嗣,封于微。作为帝辛的庶兄,微子看到
帝辛沉湎于酒色,
不理政治,
官吏相效犯法,
官官相护,
犯法的人又常常捉 不到,
政治腐败,引起民众的反抗,数次向帝辛进谏。帝辛执意不听,于是微子启与太
师、少师 商议后,决定离纣而去。周武王克殷后,微子持祭器,肉袒面缚,膝行
于武王前,武王释微子,复其位。 武王死后,武庚与管蔡作乱,周公承成王之命
诛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
帝辛
(
纣
)
帝乙之子,一称纣,是殷商王朝最后一个帝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 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
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辛勇 力过人,反应敏捷,有文武才能。曾
多次征伐东夷,获得大量奴隶与财富。但他生活奢侈腐化,加剧了社 会矛盾。据
文献记载,他即位后,作琼室,立玉门。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
别馆 。他横徵暴敛,行为暴虐,不听谏阻,一意孤行,致使微子去之,箕子以为
奴,比干谏而死。他自以为上 天会保佑他,说: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
。以为自己
不会灭亡。但是,对于商王纣,大 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叛之。周武王在经过
长期准备之后,看到殷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于是发 兵东进。牧野之战,
纣王的军队前徒倒戈,他走投无路,跑到鹿台,自焚而死。
妇好
武丁的三个法定配偶之一。
1976
年在安阳小屯村西发现的
5
号墓中,随葬
的铜器上大多有妇好铭文 ,
故知该墓的墓主人为妇好。
她的庙号称辛,
即乙辛周
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 墓中出土的司母辛大方鼎,是她死后子嗣
(
祖庚、祖甲
)
为
她作的祭 器。
从甲骨文中知道,
她曾主持过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
并多次率兵征
伐土方 、羌方、方、人方、巴方等国。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战争中,她统领了一万
三千人的庞大队伍,
是 迄今所见商代对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
她死于武丁晚
年。
傅说
武丁贤相。他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后,加以 重用。
《史记.殷本纪》记载:
「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
。后来「武丁 夜梦得圣人
宁。
仲虺
商汤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商王。
《左传》定公元年载:
「薛之皇祖奚仲居
薛,
以为夏车正,
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
以为汤左相」
。
可知仲虺为奚仲之后,
商汤之左相,居于薛。 薛,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
《尚书.序》中曾经提到
「仲虺作诰」
,
但东 汉时已经亡佚。
《墨子.
非命上》
:
「仲虺之告曰:
我闻于有夏,< br>人矫天命,
布命于下,
帝伐之恶,
龚丧厥师」
。
《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皮说:
「
《仲
虺之志》云:
『乱者取之,亡者悔 之』
」
。可见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定主张。
伊尹
名挚,又名阿衡,商汤之贤相。他具备运筹策 划的才能,在灭夏过程中起到
重要的作用。
他是商朝初年的元老,
自汤至太甲时一直是 商王的辅佐大臣,
在政
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史记.殷本纪》载:
「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
虐,
不遵汤法,
乱德,
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
这就是著名的伊尹放太甲的故事。
甲骨文中有祀伊尹的卜辞,可知他在商代的地位是很高 的。
宜臼
(
周平王
)
周平王,名宜臼,一作宜咎,是周幽王的太子,申后所生。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 后及
太子,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宜臼逃奔母舅申侯,申侯联合缯国和西
方的犬戎进 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太子宜臼被申、鲁、许等
诸侯国拥立于申,而宜臼为避犬戎之 难,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申侯
西周末年西申国之君,姜姓,相传为伯夷之后,居今陕西、山西间。
当幽王即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又
伐六济之 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这时,幽王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
其子伯服为太子,
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
太子宜臼。结 果,宜臼逃奔申国,激怒了申侯。于是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进攻幽
王,
幽王和伯服均被犬戎所杀 。
这样申侯、
鲁侯、
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
是为周平王,以奉周祀。
褒姒
褒姒是幽王 的宠妃,
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使女童怀孕所生女,
弃
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 褒。幽王伐褒,褒人送褒姒于幽王,得到幽王宠爱。为博
褒姒笑,
幽王数举骊山烽火。
又废申后及太子宜臼,
立褒姒为后及褒姒子伯服为
太子,引起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反叛,幽王被 犬戎杀死,褒姒被掠走。
周幽王
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
名宫涅,
是个昏庸的国君。
即位后,自然灾害严重,
泾、渭、洛「三川皆震」
。他贪婪腐败,重用「为人佞巧,善
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
戎各部攻周。周幽王 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
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周宣王
周宣王,名静,一作靖,为周厉王之子。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
828
年,厉王
死于彘 。宣王即位,由周定公、召穆公辅之。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努力法效
文、武、成、康之遗风,从而使 得诸侯恢复宗周。宣王即位后,不籍千亩。千亩
即国中「公田」
,按照周礼规定,每年春季,国 王要率领诸侯百官在公田上隆重
举行籍田礼。宣王不遵旧制,虢文公谏曰:
「不可。
」 结果,宣王弗听。至三十九
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宣王又料民于太原。仲山甫又谏曰:< br>「民
不可料也。
」宣王不听,卒料民。料民即开始按户口徵收赋税,同时也为了补充兵源。
从宣王不籍千亩到料民于太原,
前后这两件事,
反映了宣王面临西周国势< br>日趋衰弱的情况下,本想振作精神,图治一番,但周室已到了百孔千疮的地步,
即使注射了强心剂 ,恐怕也将无济于事了。
毕公
毕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名高。武王灭商以后,封他于毕地(在今陕西 咸阳
市东北,一说在今西安市西南)
,故称毕公。成王临终时,托他与召公辅助康王
继 位;康王又命他治理东郊。
太保召公
太保召公,名
。武王时,封地在召(在今陕西岐山 县西南)
,故称召公;
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太保,与周公分陕 而治:
「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
(
《史记
?
燕召公》语)
。
周康王
周成王之子,姓姬,名钊,为西周王朝第三代国王。
当成王将崩之时,担 心太子钊不胜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
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遍告 诸侯,申之以文、武之业,继续推
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 地,并且
西伐鬼方。
《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征讨,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旧史家夸称当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
周成王
周武王之子,姓姬,名诵,为西周王朝第二代国王。
当武王在 克商后二年去世之时,他被立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
父周公唯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 政。
《尚书
?
大传》说:
「周公摄政,一年救
乱,二年克殷,三年践 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
成王。
」成王之时,周公、召公
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
自陕
(
今河南陕县
)
以西诸侯由召公
管理;
自陕以东诸侯由周公管理。成王秉承武王之志,
为西周王朝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周公
-
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
大思想家。
姓姬,
名旦,
为周文王之子、
周武王之弟,
因食 采邑于周
(
今陕西宝鸡东北
)
,故称之谓周公。
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
王败纣灭殷。克商后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其兄弟管叔、蔡
叔、
霍叔等人 不服,
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
于是,
周公出师东征,
平定反叛,
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
(
今河南洛阳
)
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 立典
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
,其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
、
〈康 诰〉
、
〈多
士〉
、
〈无逸〉以及〈立政〉等篇。
周武王
文王之子,名姬发,是周朝第一 代王。文王继位后,将周都从丰迁至镐。第
二年,观兵于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至,要求伐纣。二年后, 武王起兵,联合诸
侯大军与西方及西南方庸、
蜀等方国军队,
于牧野大败商朝军队,< br>克商而取代之。
之后在商王畿设三监治理,
并继续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势力。
同时,
分封了一
批同姓宗室或异姓功臣,
如太公封于齐,
周公封于鲁,
召公封于燕等,
以屏藩周。
还褒封了一些古先圣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克商二年 后,武王病重
死。
吕尚
吕尚,本姓姜,其先封于吕,故称之吕尚,又称之姜子牙。八十岁时, 钓于
渭水之滨,文王出猎遇之,非常高兴地说:
「吾太公望子久矣。
」所以,又号太公
望,与之归,拜为师,武王尊之为师尚父。灭纣,其居功最多,被封于齐,为东
方诸侯之长,世 传其著兵法《六韬》六卷。
西伯昌
季历之子,
姓姬,
名昌。
昌之生母为挚任氏 之中女太任,
有贤名。
《史记.
周
本纪》
记载:
「公季(
历
)
卒,
子昌立,
是为西伯」
。
西伯死后谥 为文王。
文王能
「遵
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
(
父
)
、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
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西伯能遵 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
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 美女及奇物
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
。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邗、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
(
今陕西长安县
)< br>,
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
商纣的 遗愿。
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
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
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 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陈余
大梁
(
今河南开封
)
人,魏地名士 。陈胜起义,陈余与至交张耳同往谒陈胜,
建议以奇兵略赵地。陈胜同意,派武臣为将军,以陈、张为校 尉,率兵三千前往
略地。
武臣听从蒯彻计谋,
不战而得三十余城。
至邯郸,< br>与张耳拥立武臣为赵王,
自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武臣后为其部下李良所杀,陈余击败李良, 李良投
奔秦将章邯。
章邯攻破邯郸,
张耳与新立之赵王歇走入钜鹿城被秦军围困;陈余
收常山兵数万人屯兵钜鹿北。
钜鹿城内食尽兵少,
张耳好几次派使者请陈余进 兵,
陈余自忖兵少,
不敢进。
后项羽救赵败秦,
钜鹿解围,
而陈、< br>张两人也因此交恶,
陈余之兵为张耳所收,仅与部下数百人出走。项羽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大封 诸
侯,以陈余未随自己入关,仅封他南皮三县,而以张耳为常山王。陈余遂联合齐
王田荣败张耳 ,张耳投汉。汉高帝三年
(
前
204
年
)
,遣韩信、张耳伐 赵,斩陈余
于水上。
周勃
周勃
(
?─前
169)
泗水沛(今属江苏)人,随从刘邦 起义,在反秦战争及楚
汉相争中均立有战功,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绛侯,官任太尉。刘邦死前预言:
「安
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于公元前
180
年病 死,掌握朝
政的吕家兄弟欲作乱,周勃与陈平设计夺下上将军吕禄的兵权,杀死吕产,
「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接着又迎立文帝刘恒即位。
陈平
陈平
(
?─前
178)
,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好黄老之术。秦末反秦
起义中,先 事魏王、项羽,最后跟随刘邦。他曾为刘邦屡出奇计,功勋卓著。汉
惠帝时,任丞相。吕后称制,他伪装 纵情酒色,不理政事。吕后死,他与周勃一
起诛杀吕氏诸王,迎立文帝即位,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贡献极 大。
曹参
曹参
(
?─前
190)
,西汉政治家。泗水沛县
(
今江苏沛县
)
人。曾任沛县狱吏,
后随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与韩信平定 齐、魏,屡建战功。西汉建立后,任齐
丞相,被封为平阳侯。任齐相期间,行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 休息,号称贤
相。萧何死后,继任相国,一尊萧何当年一切规定,举事无所变更,史称「萧规
曹 随」
。
英布
英布< br>(
?─前
195)
,又名黥布。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秦时因犯法被黥面,故称黥布。黥布被罚为囚徒在始皇陵工地做苦役,后带人逃跑,在长江一
带聚结。秦末,英布 带人参加项梁的队伍,被封为当阳君。他曾跟随项羽参加钜
鹿之战,以少胜多,功冠诸侯。后被项羽封为
九江王,都六县。楚汉战争爆发,他托病不助项 羽,被
项羽怨恨,因此离项归刘。前
203
年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次年参加垓下之战。 西
汉建立后,他见韩信、彭越先后被杀,心怀恐惧,深加戒备。后有人告发英布欲
反,英布知道 后,便起兵反汉,进攻荆王刘贾,兼并荆军后,又攻打楚王刘交,
获胜后继续引兵西进。次年十月与刘邦 的东征军在蕲(今安徽宿县南)西对阵,
被刘邦打败,后被长沙王吴芮派人诱杀。
彭越
彭越
(
?─前< br>196)
,字仲,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人。秦末聚兵反秦,率
领一支武装力量。项羽 分封诸王,彭越曾任齐王田荣的将军。楚汉战争中,彭越
率三万多人归顺刘邦。
前
20 4
年,
屡断楚军粮道,
配合刘邦军在成皋地区的作战。
接着,又在下邳进攻楚 军,威胁彭城,迫使项羽回军东援,为刘邦向东扩张创造
了良机。前
203
年,彭越率 兵参加垓下会战。次年被封为梁王,辖魏国故地,都
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汉高祖十一年, 刘邦讨伐陈,征梁国兵,彭越称病不
随刘邦前往。后有人告发彭越想造反,被废为庶人,不久又被斩杀于 洛阳。
韩信
(
?─ 前
196)
,
淮阴
(
今江苏淮阴南
)
人。
早年家贫,
靠吃闲饭甚至乞讨度
日,曾钻过别人的裤裆,受胯下之辱。秦末,先后在项梁、项羽 军中效力,任项
羽郎中,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后离项羽到关中转投刘邦,由于萧何力荐,任
大将军。他率军出陈仓故道,突袭关中。楚汉战争中,他在夏阳指挥军队乘木罂
缶渡河,
生擒魏 王豹。
在井陉口,
指挥军队背水一战,
大败赵军。
在攻打齐国时,
借 助河水,分割楚齐联军,并水淹龙且军,活捉齐王田广。楚汉垓下之战,韩信
以计谋引各路汉军会师垓下 ,设下十面埋伏,击败项羽,逼使他自刎。韩信深谙
兵法,战功卓著,被刘邦称为人杰。刘邦既用他,但 又对他心存疑忌,把他由齐
王改封为楚王,之后又贬他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有人告发韩信欲谋反, 吕
后和萧何便将他诱入宫中,将其斩于长乐宫钟室。
萧何
萧何
(
?─前< br>193)
,
泗水沛
(
今江苏沛县
)
人。
曾任 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
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 府
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
物力的分布情 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
贤才,
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
积蓄力量,
然后与项羽争天下。
为此深得刘邦信任,
被任为丞相。
他 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
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后来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 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
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 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
给军粮,
支援了前方的战斗,
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 物质保证。
西汉建立后,
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
封他为侯。
后被拜为相国。
刘邦去世后,
继续辅佐惠帝。
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 性。
张良
张良
(< br>?─前
189)
,字子房,韩国贵族之后。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变卖家
财, 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逃
往下邳
(
今 江苏睢宁西北
)
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
《太公兵法》
。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
恋富贵,屯军霸上, 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
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楚汉战争中,力 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劝刘
邦满足韩信要求,以使他效力,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 项羽,莫
放虎归山,
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
被刘邦誉为
「运 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西汉建立后,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高祖欲废太子,由
于 张良力谏乃止。高祖死后八年,张良也因长期为病所困而卒。
刘邦
刘邦
(
前
256< br>─前
195
年
)
,字季,泗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时任泗水亭长。秦末起兵响应陈胜起义,自立为沛公,后参加项梁军中,与项羽同时成为
反秦主力。前
206
年率军先攻入咸阳,废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项羽称王后,刘邦自知不 是项羽对手,遂听从萧何建议,接受汉王封号,暂居巴
蜀汉中。不久又出汉中,定三秦,然后又出关东进 ,与项羽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
汉之争,最后战胜项羽,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刘
邦在位期间,承袭秦代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为巩固江山,他先后剪除了韩信、
彭越、英布 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分封同姓王;将六国贵族和地方豪强迁到关中,
以利于对其加强管制;实行强本抑末 政策,打击商贾,发展农业;轻徭薄赋,恢
复经济;
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以求边境安 定。
这一切奠定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
础。刘邦即位后十一年去世。
虞姬
项羽的宠姬。项羽东征西战,虞姬 常在左右,汉高帝五年
(
前
202
年
)
,汉军
围楚 军于垓下,
项羽兵少食尽,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乃起而饮酒慷慨悲歌:
「力
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也
作歌和 之,歌曰: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一
唱一和,真 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传为千古
佳话。
范增
范增
(
前
277
─前
204)
,项羽的谋士,居
(
今安徽桐城南
)
人,秦末与项梁一起
参加反秦 起义。他足智多谋,有政治远见,建议项梁立楚怀王以招徕民心。项梁
死后,范增成为项羽军中的主要谋 士,被封为历阳侯,尊称为亚父。他力主除掉
刘邦,并在鸿门宴上亲自安排,以保项羽的霸业。后来刘邦 利用反间计,使项羽
不再信任范增,削去他的权力。范增愤然离去,不久发病而死。
项羽
项羽
(
前
232
─前
202)
,楚国贵族之后,名籍,字羽,又作子羽,下相
(今江
苏省宿迁西南
)
人。
少时学书学剑皆不成,
喜读兵法,也不求甚解。
他力能扛鼎,
勇武过人,且年少就有雄心大志。项羽不学书剑要学「万人敌」
,见到秦始皇出
巡的威风场面,就说「彼可取而代之」
。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起兵响 应,协助
项梁杀秦会稽太守。
他率八千子弟兵北至淮北,
沿途不断有人加入,
义军很快增
至六七万人。楚怀王封他为鲁公,在反秦斗争中,他在钜鹿之战大破秦军,九战
九捷 ,摧毁秦军主力,坑杀秦军二十万降卒,被推为诸侯上将军。进入咸阳后,
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自 立为西楚霸王。楚汉战争爆发后,他与刘邦打了四
年仗,于垓下大败,最后自刎于乌江边。
项梁
项梁
(
?─前< br>208)
,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
到吴中。在吴中威信 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
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客及子弟 。
陈胜起义爆发后,
项梁叔侄杀会
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 胜秦军。陈胜死后,他听从
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他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 雍
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项伯
名缠,字伯,是项羽的叔父,年轻时曾在下邳 杀人,跟从张良一起隐匿。秦
末项伯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项羽屯兵新丰鸿门
(
今 陕西临潼东
)
时,项伯已
官至左尹,得知范增建议项羽击灭刘邦的消息,就在晚上私自 前往刘邦的军营,
告知张良,劝张良与他一同逃走,张良不允,并转告刘邦。刘邦见项伯,约为婚
姻,并声称自己日夜盼望项羽来咸阳,岂敢反叛。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
羽,劝他善待刘邦。第 二天刘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
示意项羽杀刘邦,
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
项伯见
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 使他得脱危难。在成皋之战时,又
劝阻项羽不杀刘邦之父太公。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阳侯。< br>
楚怀王
(
熊
心
)
熊心,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楚亡后,隐匿 民间为人牧羊。项梁起事,采纳
范增的建议,自称武信君并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便号召。项梁在定陶败死 ,怀王
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又令刘邦西向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
王之。项 羽杀宋义,怀王遂以项羽为上将军。后来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
怀王。怀王答覆照原约办,项羽因 此怨恨怀王,于是佯尊怀王为义帝,徙长沙郴
县,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击杀怀王于长江中。
章邯
章邯
(
?─前
205)
,秦朝将领,秦末反秦起义爆发后,率骊山徒卒组成的军
队镇压义军 。他曾杀周章,破陈胜,败项梁,后在钜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遂投
降项羽。秦灭后被项羽封为雍王,监 视汉王刘邦。后被刘邦打败,兵败身死。
赵高
赵高
(
?─前
20 7)
,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
令事,
「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
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
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
207
年又 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第二
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蒙恬
蒙恬(?─ 前
210
)
,秦朝名将。他出身将门,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战
国时秦国的 名将。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
,蒙恬被拜为大将,因对齐战争有功
被拜为 内史。秦朝建立后,他统帅三十万大军,在北境防御匈奴,又修筑了从临
洮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他为秦朝 长期戍守北疆,
「据阴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
十余年」
。深受秦始皇的宠信。史载蒙 恬守边,威震匈奴,匈奴因其守边而不敢
进攻。另外,相传蒙恬在改良毛笔方面亦有过贡献。秦始皇死后 ,二世即位,蒙
恬被赵高陷害,被逼自杀。
李斯
楚上蔡
(
今河南上蔡西南
)
人,
战国 末秦国政治家。
初为郡小吏,
后从荀卿学。
战国末年入秦,当过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 政任为客卿。公元前
237
年,以韩国
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书谏阻 ,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
廷尉,
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
对秦始皇统 一六国,
起了较大的作用。
秦统一六国后,出任丞相。他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
、
《书》
,禁私学,以加
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 对中国文字的统
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他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
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工于书法,
泰山、琅邪等石刻,传说 均为他所
手书。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
(
今佚,有辑本
)
。
子婴
秦二世胡亥的侄子,< br>扶苏之子。
他在二世即位之初曾谏劝勿杀大臣蒙毅,
胡
亥不听。二世三年
(
前
207
年
)
,燕、赵、齐、楚、韩、魏都已自立为王,函谷关
以东之地皆已叛秦,而刘邦所统率的军队也在攻打武关。丞相赵高惧获罪被诛,
称病不朝。二世派使者前往相府责让赵高,
赵高就与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合谋杀
二世而立子婴。阎乐入 宫逼迫二世自杀后,赵高召集大臣、宗室宣布此事,并称
现在秦的土地益小,不可再称帝,应改为王。遂 拥立子婴为秦王,令他斋戒后庙
见受王玺。子婴在斋宫称病不出,赵高亲自前往催促。子婴乘机刺杀赵高 ,并夷
其三族。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
刘邦的军队攻破武关进抵灞上,
使人约 子婴投降。
子婴颈系绳索,白马素车,奉天子符玺在轵道旁投降。过了一个多月,项羽率军
入咸 阳,杀了子婴。
秦二世
(
胡亥
)
胡亥
(
前
230
─前
207)
,秦始皇少子,扶苏之弟,秦始皇死后被赵高 等人立
为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赵高言听计从,大肆杀戮大臣,大兴土木,耗资巨万。
他暴虐凶 狠,
为秦始皇下葬时,
让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
并将造墓工匠全部封
闭在墓 中闷死。他即位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事,赵高为推卸罪责,
派人至胡亥所居望夷宫,令其自 杀。
扶苏
扶苏< br>(
?─前
210)
,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
、
「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
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
秦始皇死后,
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
便伪造
诏书,
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
「为人不孝」
、
「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
、
「上书直言诽谤」
,逼其自杀。
秦始皇
秦始皇即嬴政
(
前
259
─前
210)
,原为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庄襄王的儿子
(
相
传为吕不韦所生
)
,公元前
246
年即位,当时年仅十三岁。由于未 行成人之礼,
实际专权用事者为吕不韦及太后宠信的宦官缪毒。
公元前
238
年秦王政开始亲政,
当年镇压了缪毒的叛乱,第二年又免去了吕不韦的职务。接着任用李斯为丞相,采纳其灭六国以成一统的建议,派大将王翦等人进行统一战争。从公元前
230
年到前221
年,他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四
海统一。统一全 国后,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皇帝
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可决定国家 一切事物,
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
此
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 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统一了货币、文字
、度量衡等。他下令销毁民间兵器,将山东六国贵族迁
移到关中,
又焚毁儒 学诸书,
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
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
权统治。
公元前< br>210
年,
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
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于沙
丘< br>(
在今河北邢台
)
。
吕不韦
吕不韦原籍卫国濮阳人,曾经是「家累千金」的大商人。有一年,他到 赵国
都城邯郸去作生意,结识了秦国公子异人。当时异人为质于赵,处境也不太好,
吕不韦则以 为「奇货可居」
,先是以金钱和美女予之,博得异人的欢心,接着,
游说华阳夫人之姊,以贿赂 买通秦孝文王之后华阳夫人,立以为太子。公元前
250
年秦孝文王死后,
公子异人得 以回国即位,
是谓秦庄襄王,
封吕不韦为国相,
号曰文信侯,
食蓝田十二县。
秦庄襄王死,
秦王嬴政即位,
吕不韦被尊为
「仲父」
,
代秦 王摄政。秦王政亲政后,吕不韦被免职。先居河南,后徒蜀郡。秦王政十二
年在往蜀郡的途中自杀。著名 的《吕氏春秋》就是他组织门客编写的。
刘秀
刘秀
(
前
6
─公元
27)
, 南阳蔡阳人
(
今湖北枣阳西南
)
人,刘邦九世孙,新莽
末年与兄刘演 加入绿林军,
以恢复汉室为号召。
刘秀在更始政权中,
利用在河北
作战的机会 ,经营自己的基地。更始三年
(25
年
)
六月,他在高
(
今 河北柏乡北
)
称
帝,是为光武帝,年号建武。九月,更始军洛阳守将投降刘秀。十月, 刘秀定都
洛阳。刘秀仍称汉朝,由于其都城洛阳在长安东,史称东汉。建武三年
(27
年
)
,
刘秀灭赤眉军,
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
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 ,
至建武十六年
(40
年
)
完成统一。
刘玄
刘玄
(
?─
25
年
)
,字圣公,刘秀的族兄。新莽时,因客犯法,亡命 平林
(
今
湖北安陆北
)
。
王莽地皇三年
(22年
)
投入平林陈牧军。
次年被立为帝,
建元更始,
是为更始帝。 先建都洛阳,后长安市民起事响应,杀死王莽。莽死后,更始帝定
都长安。入长安后,他大封宗室,又沉 湎酒色,委政赵萌,以至众叛亲离。又诛
杀功臣,引起内部分裂。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先出逃,后请 降,不久被杀。
王匡
王匡
(
?─
23
年
)
,王莽的侄子,东平陵
(
今山东济南东
)
人,父王舜为新莽时
太师,
舜死,
匡继为太 师。
为人凶狠残酷,
在攻打赤眉军时,
所过之处奸淫掳掠,
百姓对他恨入骨髓 。后被赤眉军打败,军溃逃走。在防守洛阳时,城被绿林军攻
破,王匡也被俘处死。
五德终始
一种君权神授、
天命 循环的纤纬学说,
为战国时齐国术士邹衍所创。
他以土、
木、金、火、水循环相克来解 释王朝更迭的原因,称为五德;又认为帝王授命于
天,有一定期限,到期则以五德相胜的程序转移政
权,故名终始。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周为火德, 秦为水
德以代周。汉初经过争论,定汉得土德。此后王莽、刘秀都利用这种纤纬学说称
帝。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 建立东汉王朝,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为稳定、巩固王朝统治,
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
加强中央 集权。
对功臣厚予爵禄而禁止其干政;
对诸侯王
和外戚也予多方限制;
行政体 制,
则仍置三公,
事归台阁;
减省地方官吏。
其次,
安定民生,恢复经济,
主要措施有重行西汉初年三十税一旧制;
遣散军队还乡务
农;九次下诏 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兴修水利等等。其三,比较适
当地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他本 人也勤政节俭,遗诏薄葬。因此,在他统
治期间,经济有明显的恢复,政治也相对稳定,史称「光武中兴 」
。
发明家:蔡伦
早在西汉(公元前
206
一公元
25
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 布为原料
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
1986
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 的麻
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
179
一前
141
年)之时。< br>1957
年西安市灞桥也
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
141
一前
87
年)时的麻纸。东汉定都洛阳后,西汉麻
纸得以继续发展。
蔡伦在掌管宫内文书档 案时也深感
“帛贵而简重,
并不便于人”
,
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更好的纸。 为此,他总结前代及同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
组织生产优质麻纸。
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
至迟到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
我
国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造纸革新技术。
许慎
许慎
(
约
58-
约
147)
,字叔重,汝南召陵
(
今河南郾城东 北
)
人。师事贾逵,受
古文经学,为马融所推重,时人誉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举孝廉,历任长、太
尉阁祭酒。所著有《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
。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
,对
后世影响极大;而《五经异义》已佚,清人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辑注较 备。
孔融
孔融< br>(153-208)
,字文举,鲁国
(
治今山东曲阜
)
人,孔 子二十世孙。少聪慧好
学。大将军何进举为高第,为侍御史,官至虎贲中郎将,以忤董卓,转议郎,为< br>北海相。
在郡置城邑,
立学校。
献帝迁许,
徵将作大匠,
迁少 府,
反对恢复肉刑。
时曹操秉政,因年饥禁制酒,融上书争之,语多侮慢,遂被免官。岁余,复 拜中
大夫。建安十三年
(208
年
)
他当着孙权使的面,讪谤曹操, 终于被杀,妻子皆被
诛。所作文字,简洁犀利,多讥嘲之辞,后人将其列入「建安七子」
。原有 集,
已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陈留圉
(
今河南杞县南
)< br>人。父蔡邕,为著名学者。文姬博学
有才辩,深谙音律。初嫁河东卫
仲道,夫死无子,归居家中。献帝兴平年间,被南匈奴
所掳, 没入左贤王名下,在匈奴十二年,生二子。曹操惜友爱才,以金璧赎归,
再嫁屯田都尉董祀。
操 令其补辑其父失散之著述,
忆写四百余篇,
据云文无遗漏。
有〈悲愤诗〉五言及骚体各 一首,载于《汉书》
,诗倾述战乱之苦及归汉时母子
别离之惨,哀怨激愤,感人至深。骚体的那 首是否为她所作,后人已疑信参半。
〈胡笳十八拍〉相传也是她的作品,但不可信。
蔡邕
蔡邕
(132-192)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
(
今河南杞县南
)
人。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精通音律。历任郎中、议郎。灵帝熹平四年
(175
年)
,因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请求正定五经,被批准后,亲自校写经文,
命人刻于碑上 ,世称「熹平石经」
。董卓当权,慕其名声,强使其出来做官,任
其为侍御史、尚书、郎中等官 。董卓被诛后,司徒王允将其逮捕,后死于狱中。
王充
王充
(27-?)
,
字仲任,
会稽 上虞
(
今浙江上虞
)
人。
早年在太学学习,
师事班彪,博通百家之言。后归授徒,在县、郡任小官吏。其友谢夷吾上书举荐,章帝公车
徵辟,因病不行。所 著之《论衡》为一著名之哲学著作,提出唯物主义自然观,
认为物质性的
「气」
是构成 天地万物之元素,
其属性
「自然」
、
「无为」
,
批判
「君
权神授」以及谶纬、符瑞、灾异等迷信思想;否认灵魂不灭、人死成鬼、生而知
之等等。 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他还著有《养性书》
,已佚。
班固
班固
(32-92)
,字孟 坚,扶风安陵
(
今陕西咸阳东北
)
人。班彪之子,弟班超,
妹班昭。
彪致力于著史,
为续司马迁
《史记》
,作
《后传》
六十五篇 。固承父志,
继续撰写。
以有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
超上书为之申辩得释。
明 帝召为兰台令史,
典校秘书,遂得以再从事著作,积二十年增补而为《汉书》
。章帝建初四年< br>(79
年
)
奉诏撰集诸儒生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事,成《白虎通德论》
,又称《白虎通
义》
。
和帝永元元年
(89
年
)
,
以中护军随大将军窦宪北征匈奴,
纪功勒石燕然山。
次年,行中郎将军。后窦宪被诛 ,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其时《汉书》尚缺八
表及〈天文志〉
,由其妹昭与马续奉诏续成之, 为西汉一代之断代史。著有诗文
四十余篇,以〈两都赋〉最为人传诵,明人张溥辑有《班兰台集》
,近人丁福保
辑有《班孟坚集》
。
张鲁
张鲁,生卒年不详。字公旗,沛国丰县
(
今属江苏
)< br>人。张道陵之孙,继祖父
在蜀地传道。后到汉中,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道教政权,自称师君,下设祭 酒管理
各地。在各地道路上设「义舍」
,置「义米
」
、
「
义肉」
,
任往来路人量腹取足。
入其道者先交五斗米,
又称「五斗米道」
。曹操进入汉中后投降之。
曹操
曹操
(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
今安徽亳县
)
人。东汉末年,在
与黄巾军作战中起家,献帝初平二年
(192
年
)
据有兖州,并收编青州黄巾,用其
精锐建成「青州兵」
。建安元年
(196
年
)
,将汉献帝迎到许
(
今河南许昌
)
,自任丞
相, 把持朝政。在诸侯争战中占据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他收降了
张绣,击杀了吕布,在官渡之 战中战胜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
(208
年
)
,在赤壁被孙刘联军 打败,退回北方。以后又打败关中的韩遂、马腾。他在
北方大兴屯田,
兴修水利,
实行 盐铁专营,
使辖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军事上 ,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精通兵
法,在战略战术及军事理论上都有建树。他还擅长诗歌,一些作品如〈 短歌行〉
等更是千古名篇。曹操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袁绍
袁绍
(?-202)
,字本 初,汝南汝阳
(
今河南高水西北
)
人,出身于「四世三公」
的官僚世 家。少时为郎,灵帝时辟为大将军何进的椽属。中平元年
(184
年
)
任中< br>军校尉。灵帝死,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及何进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
进宫,
将 宦官无论少长一并杀光。
董卓入京后废少帝,
他出奔冀州。
初平元年
(190
年
)
与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讨卓,被推为盟主,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又联
合公孙瓒迫冀州牧让权,
自领冀州牧。
后利用乌桓击败公孙瓒,
镇压黑山军和河北地区的民变队伍,遂占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二年
(197
年
)
自 称大将军,
兼督州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绍外宽而内忌,刚愎自用,拒绝谋臣沮授
所建 积蓄力量以图天下之策,
与北方另一较大割据势力曹操争战。
五年,
双方决
战 于官渡,主力被曹操消灭,逃回邺城,于七年忧郁病卒。死后,诸子争立,均
为曹操所灭。
董卓
董卓
(?-192),字仲颖,陇西临洮
(
今甘肃山民县
)
人,性残忍而有谋断。早年
与羌中豪帅相交往,以健侠知名当时。后为州兵马椽,驻守边塞。桓帝末诏良家
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 张奂为军马,再拜郎中,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
河东太守。中平元年
(184
年
)
北地先零羌、湟中义从胡和金城人边章、韩遂乘中
原黄巾起事举兵反,董卓先后以 东中郎将、中郎将、破虏将军等身分奉命镇压,
虽屡战屡北,手中已握有重兵。凭藉手中兵权,在灵帝殁 后乘机入京专权。又废
少帝,立献帝,进位至相国。董卓纵兵大肆诛杀劫掠,京城人人自危。初平元年< br>(190
年
)
袁绍等兴兵讨 卓,卓挟献帝自洛阳迁都长安。次年自
称太师。三年,司徒王允设计联络董卓亲信吕布,使其杀董卓。卓 全家被诛灭。
梁冀
梁冀
(
?
-159)
,
字伯卓,
安定乌氏
(今甘肃平凉西北
)
人。
他的两个妹妹先后为
顺帝、桓帝的皇后,他以外戚 身分任大将军。顺帝死,帝幼,他又以大将军参录
尚书事。
冲帝死,
他又策立质帝,< br>被质帝称为
「跋扈将军」
。
以后他又毒杀质帝,
再立桓帝。他一手援立 三帝,地位一长再长。延熹二年
(159
年
)
,桓帝与宦官单
超等合 谋迫梁冀自杀。
朝廷将梁冀家财没收,
共得钱三十万万,
可见其聚敛搜刮
钱财 之巨大。
窦武
窦武
(?-168)
,字游平,扶风平陵
(
今陕西咸阳 西北
)
人。桓帝延熹八年
(165
年
)
以长女被选入宫,拜 侍中;女于同年冬被立为皇后,遂迁越骑校尉,次年改
官城门校尉。时正第一次党锢之祸,上书为党人求 情。桓帝死,无子,与其女窦
太后迎立灵帝,
任大将军辅政,
封闻喜侯。
他引 用陈蕃、
李膺、
杜密等党人参政,
合谋杀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事泄,反为曹节等所杀 。
甘英
甘英,生 卒年不详。西域都护班超的下属。在西域期间,奉班超之命出使大
秦
(
罗马帝国
)
,至条支
(
今伊拉克境内
)
的西海
(
波斯湾< br>)
,被大海所阻,不能继续西
行,乃还。他虽未到达罗马,但却是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 斯湾的中国人,他的
这次活动在中西交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窦宪
窦宪
(
?
-92< br>年
)
,字伯度,扶风平陵
(
今陕西咸阳西北
)
人。章 帝窦皇后之兄,
章帝死,和帝立,窦太后临朝,窦宪遂居要职。和帝永元元年
(89
年
)
,因罪请击
匈奴自赎,乃任车骑将军,领兵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又向北追击匈奴诸 部,出
塞三千余里,匈奴降者八十余部。乃命班固作铭记汉威德,刻石于燕然山而还。
永元三年
(91
年
)
又与耿夔等出塞北击匈奴,
在金微山大破之,
迫 使北匈奴远逃西
方。后因权重,被和帝所杀。
窦固
窦固
(?-88)
,字孟孙,扶风平陵
(< br>今陕西咸阳西北
)
人,窦融弟友之子,娶光武
帝女涅阳公主。
少任黄门 侍郎,
中元元年
(56
年
)
嗣爵显亲侯。
明帝永平十六年< br>(73
年
)
,奉旨以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京出酒泉塞击北匈奴,大败呼衍王,追 至蒲类
海
(
今新疆巴里坤湖
)
,屯田伊吾
(
今新疆 哈密
)
。次年,与驸马都尉耿秉平车师,
大败北匈奴,追至燕然山
(
今蒙古杭爱山
)
,勒石纪功而返。章帝时历任大鸿胪、
光禄勋、卫尉等要职,尊显用事 ,家赀累巨亿。章和二年卒。
光武帝
光武帝
(25-57)
,姓刘名秀,南阳蔡阳人
(
今湖北 枣阳西南
)
人,刘邦九世孙,
新莽末年与兄刘演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室为号召,
于昆阳一战立下大功。刘秀在更始政权中,利用 在河北
作战的机会,经营自己的基地。更始三年
(25
年
)
六月,他 在高
(
今河北柏乡北
)
称
帝,是为光武帝,年号建武。九月,更始军 洛阳守将投降刘秀。十月,刘秀定都
洛阳。
刘秀仍称汉朝,
由于其都城洛阳在长安以东 ,
史称东汉。
建武三年
(27
年
)
,
刘秀灭赤眉军 ,
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
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
至建武十六年
(40
年
)
完成统一。刘秀建立东汉后,在政治上改革官制,加强对官吏的监察,强化
对军 队的控制。在经济上,实行度田,把公田借给农民耕种,提倡垦荒,发展屯
田,安置流民,赈济贫民。在 思想上提倡经学,表彰名节。由于这一切措施,使
当时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东汉王朝得以兴盛,史称「 光武中兴」
。在位三十三
年卒。
司马懿
司马懿
(179-251)
,字仲达,河内温县
(
今河南温县
)
人。初为曹操主簿,多谋
略, 后任太子中庶子,为曹丕所信任。魏文帝曹丕死,遗命辅政。懿善用兵,屡
次率兵拒蜀军北伐,诸葛亮不 能胜。明帝死,又以太尉奉遗诏与曹爽同辅政。爽
欲夺其权,懿应变机诈,卒诛曹爽,史称「高平陵事件 」
。嘉平元年代为丞相,
加九锡。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独专朝政。嘉平三年
(251
年
)
卒。
曹爽
曹爽
(?-249)
,字昭伯,
谯
(
今安徽亳县
)
人,
曹真子。
魏明 帝时官至武卫将军。
明帝死,受遗诏与司马懿同辅少子。爽用丁谧策,改懿为太傅,名为尊重,实夺其权。懿遂称疾避爽,却密谋夺权。爽之亲信李胜见懿,懿称病重,胜信之。及
后发生「高平陵事件 」
,懿诛爽及其党,夷三族,时在嘉平元年
(249
年
)
。
陆逊
-
陆逊
(183-245)
,字伯言,吴郡吴县
(
今江苏苏 州
)
人,为江东大族,孙策之
婿。为孙权帐下右都督,屯芜湖。与吕蒙定计共夺荆州。 吴黄武元年
(222
年
)
任
大都督,在亭之战大败刘备。吴黄武七年
(228
年
)
,又与魏大司马曹休大战于石
亭
(
今 安徽怀宁、
桐城间
)
。
黄龙元年
(229
年
)拜大将军,
辅太子,
主持吴军国大事。
又北取襄阳。赤乌七年
(244< br>年
)
为丞相,时太子与鲁王相争,逊屡次上疏陈述嫡
庶之分,因而得罪了孙权, 数遭权责让,逊愤懑卒,年六十三。
费祎
费祎
(?-253)
,字文伟,江夏
(
今湖南 罗山西南
)
人,与董允齐名,刘禅为太子
时二人均为其舍人。禅嗣位,迁黄门侍郎,受 诸葛亮器重。蜀汉建兴五年
(227
年
)
亮率诸军北驻汉中,准备伐魏,临行 上疏《出师表》
。疏中说费祎等「志虑忠
纯」
,要求后主「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 谘之,然后施行」
。亮卒,以祎为后
军师,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七年
(244< br>年
)
魏军来攻,祎往御之,魏军退,
封成乡侯,领益州刺史。十六年奉旨开府。十六年为魏
降人郭循刺死,谥敬侯。
蒋琬
蒋琬
(
?
-246)
,
字公琰,
零陵湘乡
(
今属湖南
)
人。
弱冠知名,
被诸葛亮称为
「非
百里之才」
。曾任刘备尚 书郎,诸葛亮北伐,他与张裔共统留府事。后代张裔为
丞相府长史,被诸葛亮推荐为自己的接班人。诸葛 亮逝世后,代诸葛亮执政。他
为政以安民为本,
严整有威重,
有效地执行了诸葛亮制定 的方针策略,
是诸葛亮
之后的蜀汉贤臣。
董允
董允
(?-246)
,字休 昭,南郡枝江
(
今湖北枝江
)
人,中郎将董和之子。初为太
子舍人。 刘禅嗣位,迁黄门侍郎。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虑后主年轻,不
分黑白,
以允秉心公亮,
上表请以允、
费袆、
郭攸之任宫省事。
不久,
迁允侍中,
领 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允对后主常诤谏。时后主宠宦官黄皓,允不但正色
匡主,而且数责皓。皓畏允 ,允在世时不敢为非作歹。延熙七年
(244
年
)
以侍中
守尚书令, 为大将军费的副手。九年,卒。
孙权
孙权
(182-252)
,字仲谋,吴郡富春
(
今浙江富阳
)
人。孙坚次子,孙策之弟。
建安五年
(200年
)
孙策死后继任统领江东诸郡。曹操进攻荆州,他与刘备联合,
在赤壁之战中击 败曹操。
曹操退回北方后,
他又与刘备争夺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
)
,乘荆州关羽北上伐曹魏襄樊之机,派吕蒙、陆逊偷袭荆州,并杀死回
援荆州 的关羽。
此举令刘备兴兵伐吴。
权遣陆逊于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后来由
于北 方曹魏的压力和蜀汉放弃夺回荆州,
孙权和蜀汉又重归于好,
共同对付曹魏。
公元229
年在武昌
(
今湖北鄂城
)
称帝,国号吴,不久又迁都建业
(
今江苏南京
)
。
死后被追尊为大皇帝,
史称吴大帝。孙权统治江东五十余年期间,
江南地区的经
济、文化都有长足的发展。
诸葛亮
-
诸葛亮
(1 81-234)
,字孔明,琅邪阳都
(
今山东沂南南
)
人。父母早死 ,为避东
汉末战乱,
随叔父到荆州。
叔父死后,
在南阳隆中
(
今湖北襄樊西
)
躬耕隐居十年,
结交士人,
观察天下大势。
后刘备 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
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
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赤壁之战前 夕,亲往江东联络孙吴,结成
抗曹联盟,使曹操败退。又帮助刘备经营荆州,占领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
征吴失败后,
于临死前在白帝城将自己的孩子及复兴汉室的大业托付给他。
从此,
诸葛亮担负起蜀国重担,
重新与孙吴修好,
又平定南方的叛乱,
并屡次北伐曹 魏,
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以致积劳成疾,在公元
234
年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他
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曹魏的司马懿与他多次交兵后,
亦赞叹他是「天下奇才」
。
刘备
刘备
(161-223)
, 字玄德,涿郡涿县
(
今属河北
)
人。东汉皇族的远支,自幼家
贫,以 贩鞋织席为业。在东汉末诸侯割据中,起初无自己的地盘,先后投靠过公
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后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赤壁
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以 后又进兵益州,夺取汉
中,
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
后来荆州又被孙权占领。公元
221
年在成都称
帝,国号汉
(
史称蜀或蜀汉
)< br>,年号章武。第二年,为报吴夺荆州及杀关羽之仇,
发动了对孙吴的进攻,
在夷陵之战中 为吴将陆逊所败,
狼狈逃回白帝城,
不久病
殁。临死前将蜀汉及后主刘禅托孤于诸葛亮 。
刘表
刘表(142-208)
,子景升,山阳高平
(
今山东鱼台东北
)
人 ,东汉末的党人。献
帝初任荆州刺史,依靠当地豪族蔡氏、蒯氏,招降收编地方武装,保境安民,拥兵自守,成为荆州地区的割据者。他在荆州期间,招抚士民,开立学校,在东汉
末战乱环境中,使荆州成为较安定的乐土。
他在曹操进攻荆州之际病死,
其子刘
琮以荆州投降曹操 。
陶渊明
陶渊明
(365
─
427)
,字元亮,或曰名陶潜,字渊明。东晋末、南朝宋之间的
杰出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时受玄学影响,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闲居乡里 多年。他在二十九岁出仕,经历了十三年时宦时隐的生活,其间
发生了桓玄谋位、
刘裕起兵等政 治风波。
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
由是更加渴望返归田园,摆脱为「口腹自役」 的生活,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四
十一岁时,
因家贫,
求为彭泽县令,
为官八 十余日便借故辞官,
赋
《归去来兮辞》
,
息绝交游,不再出仕,躬耕自资,饮 酒赋诗,自娱心志。陶渊明的「田园诗」在
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高洁孤傲的人格和「桃花源 」的理想,以及诗
意化的生活情趣,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谢灵运
谢灵运
(385
─
430)
,东晋南朝大族,著名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东晋车
骑将军谢玄之孙 ,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
颜延之俱为江左第一。东晋时,官至相国 从事中郎。入南朝,降为侯爵,历任永
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热衷于政治权势,又出身于豪门 世族,
「自谓
才能宜参权要」
,但在南朝刘宋时未被重用,故心怀愤恨。虽身居官职, 却不理
政务,肆意遨游山水。后竟辞官回家,常役使数百人凿山浚湖,探奇访胜,以排
遣政治上 的不满情绪。晚年,被人弹劾,诏收捕之,遂兴兵反宋,兵败被擒,放
逐广州,被杀
。有集二十卷,已佚,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其诗大部分作于任永嘉太守之后,主要写江南山水景色,语言精工富丽,刻画细致逼真,
用字崇尚声色,再现 了自然界中清新可爱的美景。
祖逖
祖逖
(266
─
321)
,字士稚,范阳遒县
(
今河北涞水
)
人。西晋末年北方大族,
曾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两人同被共寝 ,闻鸡起舞,志向宏远。永嘉之乱后,祖
逖率亲党数百家渡江,居于京口。在东晋建国前,他就向司马睿 请求北伐,被任
为豫州刺史。
建兴元年
(313
年
)
祖逖率 部曲百家渡江,
中流击楫,
发誓收复中原。
当时中原郡县系统已经崩溃,到处都是坞壁 ,祖逖采取灵活策略,招抚坞壁,屡
破石勒,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当祖逖练兵积谷,为进取河北做准备 时,晋元帝
司马睿担心祖逖的发展对他不利,
遂任戴渊为征西将军,
都督北方六州军事 ,
节
制祖逖。祖逖眼看北伐无成,忧愤成疾,死于军中。
王导
王导
(276
─
3 39)
,
字茂弘,
东晋大臣,
琅邪临沂
(
今山东
)
人。
出身世家大族,
初袭祖爵即丘子,
任东阁祭酒,
后参东海王司马 越军事。
与琅邪王司马睿素亲密。
永嘉元年
(307
年
)
睿 任导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并采纳导之建议,
移镇建康
(
今江苏南京)
。后再任导为安东司马,以为谋主,另任导之从兄王敦为
扬州刺史。睿素无重望,恐南方 大族不附。导乃设谋于三月上巳,睿出游时坐大
轿,仪仗威武,导与敦等北方大族皆骑马从行,江南大族 纪瞻、顾荣等见之,始
来归附。太兴元年
(318
年
)
睿称帝,建立 东晋,王导联合当时南迁的北方士族与
南方本地士族,共同拥护司马睿为帝,王导任丞相,敦任荆州刺史 ,统重兵镇长
江中上游,时称「王与
(
司
)
马、共天下」
。 后睿感到威胁,王导渐被疏远。元帝死
后,导继辅明帝、成帝二朝,致力于稳定东晋在南方的政权。
苏威
(542
~
623)
隋代宰相。字无畏。其家是京兆武功(今陕 西武功西北)大族,父苏绰,西魏名
臣,曾助宇文泰改制。北周时,苏威袭爵美阳县公,大宰宇文护以女 妻之。苏威
见护专权,害怕在政争中牵连受祸,遂避居山寺。宇文护被杀后,他长期托病不
出。 杨坚辅政,因
'"
class=link>
高推荐,欲重 用他,他知杨坚有代
周之志,
便逃归乡里。
隋朝建立
,
隋文帝杨坚任 他为太子少保
,
兼纳言、
民部尚书。
他建议减轻赋役,
被采纳。后又兼任大理卿、
京兆尹、
御史大夫。
苏威很有才能,
历任要职
,
与高参掌朝政
,
齐心协力辅佐隋文帝。政刑大小,均参与筹划。文帝修
订隋 朝典制
,
律令格式多为苏威所定。
开皇九年
(589)
被任为尚书右 仆射。
十二年,
有人告发他和主持选举的吏部官员结为朋
党,任用私人,遂被免除官爵。此后,屡次起用
,
屡被免
官。大业元年
(605),
他继杨素为左仆射
,
三年,因事罢免,后又以太 常卿、纳言参
掌朝政,加开府仪同三司,颇受尊重,不久又被罢免。他对隋炀帝暴政不敢直言
进 谏,遇事多承望风旨。隋末,宇文化及杀炀帝,以苏威为光禄大夫。化及败,
苏威降李密;李密败,苏威 又归王世充。世充称帝,署苏威为太师。唐平王世充
后
,
苏威求见秦王李世民和唐高祖 李渊
,
均遭拒绝。武德六年
(623)
病死长安。
杨素
(?
~
606)
隋代著名将相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北周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
后从周武帝宇文 邕平齐有功,
封成安县公。
大象二年
(580),
相州
(今河南安阳 南)
总管尉迟迥以丞相杨坚谋代周
,
起兵反抗
,
荥州
(今河 南荥阳西)
刺史宇文胄响应。
杨坚以杨素为大将军讨平宇文胄,迁徐州总管,位柱国,封清河郡 公。隋朝建立
后,
他几次上攻取陈朝的计策,
隋文帝杨坚任命他为信州
(今四 川奉节东)
总管,
令他监造战船。开皇八年
(588),
隋出兵大举伐陈,杨 素为行军元帅,率水军过三
峡,在长江中游作战,屡败陈军,威震江南。以功领荆州(今湖北江陵)总管
,
进爵郢国公(后改越国公)
,
转官纳言、内史令。十年,旧陈境内沈玄、高 智慧
等许多地方势力起兵叛隋。
文帝以杨素为行军总管,
逐一讨平,
巩固了南 北统一
的局面。十二年,晋升尚书右仆射,与
'"
class= link>
高专掌朝政。
次年
,
受命监造仁寿宫
,
督 役严急,死役者甚众。十八年,为行军总管,大败西突
厥达头可汗;仁寿二年
(602),又率兵大败东突厥思力俟斤于云内(今山西大同)
,
使突厥势力退出了碛南文帝废太子勇, 立次子广为太子
,
杨素参与其事。四年
,
文
帝病重时,
察觉 杨广行为不端,
欲重立杨勇。
时杨素侍疾宫内,
闻讯即更换宿卫
,
控 制宫中出入。七月
,
文帝死,隋炀帝杨广即位。文帝之死,或疑是杨广勾结杨
素等所下 的毒手。八月
,
并州总管汉王谅举兵反
,
炀帝以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
,
讨平汉王谅。大业元年
(605)
,杨素为尚书令,与宇文恺等奉诏营建东部。次 年
又进位司徒,改封楚公,同年病死。杨素贪财货
,
营求产业邸店田宅以千百数,东西京居宅侈丽
,
家僮数千
,
姬妾众多。杨素工草隶书,善属文,有集十 卷,今不
存。子杨玄感,大业中反隋,兵败被杀。
贺若弼
(544
~
607)
隋代名将。字辅伯。河南洛 阳人。祖先出自漠北部落,内迁代京,北魏孝文帝时
再迁洛阳。父敦,北周时名将。贺若弼少时骁勇,善 骑射;能文,博涉书记,仕
周,
为小内史。
大象元年
(579)< br>他协助韦孝宽攻取陈淮南之地,
以功封襄邑县公,
为寿州(今安徽
寿县)刺史。杨坚辅政时,他被免官。隋朝建立,隋文
帝杨坚 有并江南之志,因
'"
class=link>
高荐举, 乃委任若弼为吴州
总管,镇广陵,作平陈准备。他献取陈十策,获得文帝赞赏。开皇八年
(58 8)
冬
十一月
,
隋军大举伐陈,他为行军总管,主攻建康。先前他在广陵时, 每年兵士
番代
,
都大张声势
,
又常在江边打猎,兵马喧闹,陈人习以 为常。此次他率军自瓜
州
(
今江苏扬州西南瓜洲镇
)
偷渡,陈人毫无 防备。九年春正月攻拔京口。接着进
军直抵钟山,带领甲士八千,拼死苦战,击溃陈军主力,活捉陈大将 萧摩诃,随
后进入建康。若弼以平陈功,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为右领军大将军。但他
自以 功高,因未能进位宰相而大为不满。十二年,被免官为民,虽即复官,却不
再受重用。大业三年
(607),
他从隋炀帝杨广至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
,因与
高等议论炀帝宴享 太侈
,
为人告发
,
遂以诽谤朝政罪与高等同时被处死。
韩擒虎
(538
~
592)
隋代名将。字子 通。河南东垣
(
今河南新安
)
人,世代将门。父韩雄,北周时,官
至 大将军。擒虎受家庭的影响,少年时就以胆略见称;又喜读书,经史百家,皆
略知大意。擒虎袭爵新义郡 公
,
又以军功升至上仪同
,
先后任永州、和州刺史。屡
败陈军。隋朝 建立,隋文帝杨坚志在统一南北,知擒虎有文武才用,命他为庐州
总管,镇庐江
(
今安 徽合肥
)
,作灭陈准备。开皇八年
(588)
十一月隋大举伐陈,
擒虎为先锋,亲率精兵五百,自横江夜渡,袭取采石,半天之内,攻拔姑孰(今
安徽当涂)
,接 着向陈都建康进军。擒虎声威早闻于江南,沿途陈军纷纷溃降,
陈大将任忠被贺若弼打败后,
也 弃军降于擒虎。
擒虎以精骑五百快速前进,
首先
进入建康城内,俘陈后主陈叔宝,为南 北统一作出了贡献。擒虎以平陈功,进位
上柱国,出为凉州总管,不久召还。十二年病死。
杨玄感
(
?~
613)
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
弘农华阴
(今陕西华阴东)
人。
父杨素,
曾协助炀帝夺取皇位与平定汉王谅的叛乱,
假楚公,
位至司徒 。
玄感以父功为柱
国、礼部尚书,自以为家世显贵,朝臣中多其父故吏;又见朝政紊乱,炀帝猜 忌
大臣,他内心不安,遂和诸弟阴谋推翻炀帝的统治。
大业九年
(613)
春,炀帝二征高丽
,
玄感在黎阳(今 河南浚县东北)督粮。这
时
,
隋末农民起义已经爆发
,
义军星罗棋布 ,遍及全国。玄感见有机可乘,于是滞
留漕粮,召集亲故,于六月三日率兵据城,置官属,造兵甲,征丁 夫;又伪称征
辽东的水军总管来护儿谋反,传书傍郡,令发兵会黎阳。李密自长安应召至军,
为 玄感谋主。李密认为:北据幽
州,断炀帝后 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今陕
西潼关东北)
,
为中策;就近攻洛阳
,
胜负难测,为下策。玄感以下策为上计,引
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河,围东都洛阳。玄 感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为
号召,从者如流。余杭民刘元进等也举兵响应。玄感起兵,是隋统治集团的 大分
裂,
贵族官僚子弟如观王杨雄子恭道、
韩擒虎子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军中,
光禄
大夫赵元淑、
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
玄感起兵给隋政权震动很大,炀帝
闻讯后仓皇从辽东撤军南下。玄感屯兵洛阳城下,久战不克,隋援军到来,玄感
腹背受 敌,被迫西撤,为追兵所及,大败,奔上洛(今陕西商县)
,八月初,死
于葭芦戍。玄感起兵为 时虽短,但它削弱了隋统治势力,促进了农民起义。
宇文化及
隋末叛军首领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
,
隋大将宇文述之子。年少时 不守
法度,长安人称他为“轻薄公子”
。杨广为太子时。他领禁军,出入卧内,很受
宠 信。隋炀帝杨广即位,授他为太仆少卿,又以其弟士及娶南阳公主。化及受宠
骄横,曾违禁与突厥交市, 因公主的缘故,才免一死。宇文述临终前乞求炀帝看
顾其子
,
炀帝于是授化及为右屯卫 将军。大业年间
,
义军、叛军蜂起,炀帝在江都
(今江苏扬州)不敢回京城,而称为“ 骁果”的随从禁卫多关中人,不愿从炀帝
久驻扬州,打算自行回本土。统领骁果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等得 知此状
,
便集兵
数万,
于大业十四年
(618)
发动叛乱,
推化及为主,
缢杀炀帝,
立秦王杨浩为帝。
化及自称大丞相,引兵十余万西归 。不久发生内讧,德戡等被杀。时东都群臣奉
越王侗继帝位于洛阳,
招瓦岗军领袖李密为太尉< br>,
使讨伐化及。
双方战于黎阳
(今
河南浚县北)
,
化及屡败
,
北走魏县
(
今河北大名西南
),
将士屡叛归李密 。化及自知
必败
,
叹曰:
“人生固当死
,
岂不一日为帝乎!
”于是毒杀杨浩,即帝位于魏县,国
号许,改元天寿。武德二年
(619),
唐遣李神通攻化及,化及东走聊城(今山东聊
城东北)
。时窦建德已立夏国,遂以讨逆为名,往 攻聊城,神通退兵。同年闰二
月,建德攻陷聊城,擒化及,槛送襄国(今河北邢台)
,与其两子 同时处斩,许
亡。
宇文化及被杀地点< br>,
《
隋书》
本传作河间
;
《
北史》
本传、< br>两
《唐书
?
窦建德传》
作大陆;
《资治通鉴》作襄国,今从《 资治通鉴》
。
王世充
隋末割据 者之一。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其祖支颓耨,徙居新丰(今陕西
临潼东北)
,早亡。其父 收,因母改嫁仪同霸城人王粲,故冒姓王。王收曾官至
怀、汴二州长史。世充卷发,利口善辩,涉书传, 好兵法,且明习法律
。
隋开皇中,< br>为左翊卫,
以军功拜仪同,
转兵部员外郎。
大业中
,
累迁江都 (今江苏扬州)丞
,
兼领江都宫监。他窥测隋炀帝杨广颜色,阿
谀顺旨,获得炀帝宠信 ,背地里阴结豪强,收买人心。杨玄感反隋时,朱燮、管
崇于江南起兵响应
,
世充募江 都万余人破之齐郡农民义军孟让率十万众至盱眙
(
今
江苏盱眙东北
)
,
世充又设计袭破之。大业十二年(
616
)迁江都通守
,
镇压河北 格
谦余部及南阳卢明月。次年瓦岗军(见隋末农民起义)占领兴洛仓
,
进逼东都。炀帝命世充为将军
,
统率诸军十余万屯洛口拒战。
十四年
,
世充 领兵数万渡洛
,
被起
义军击败
,
只剩千余人
,
走保 河阳
(
今山西沁阳南
)
。
隋越王杨侗召令他还洛,
屯含嘉< br>城。炀帝死后,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奉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
,杨侗以世充
为吏部尚 书,封郑国公。同年七月,世充杀文都、卢楚,专制朝政。时李密虽破
宇文化及,还屯金塘(今河南洛阳 市北)
,
但兵力损失很大。世充乘机进击
,
大败
之,李密势蹙降唐。 世充收集其余众,自为太尉、尚书令。唐武德二年(
619
)
四月
,
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即位,建元开明,国号郑。三年
,
唐高祖李渊遣秦王李
世民攻郑< br>,
进逼东都,世充乞援于夏主窦建德。四年五月,李世民败夏军于虎牢
(今河南荥阳西北 )
,建德被俘,世充以洛阳降,郑亡。七月,唐徙世充及其家
属于蜀,临行,为仇人独孤修德所 杀。
窦建德
隋末河北起义军 前期领袖。
贝州漳南
(今河北故城东)
人。
建德父、
祖世代务农,< br>稍有资产。
建德仗义疏财,
甚为乡里敬重。
初为里长,
因犯法亡命,< br>后遇赦得归。
大业七年(
611
)
,
隋炀帝杨广征兵攻高丽,建德以“募人”从军,为二百人
长。
当 时,
山东大水,
同县孙安祖,
家为大水漂没,
妻子饿死。
县官见安祖 骁勇,
也将他选入从征行人中。安祖诉称贫困,不应入选,被县令笞责。安祖愤激
,
杀
死县令
,
投奔建德。建德帮助安祖聚集贫困农民和拒绝东征的士兵几百人,入漳
南县东境方圆数百里的高鸡泊,举兵抗隋。这时
,
清河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
称 ,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在清河一带起义,往来漳南,地方官怀疑建
德与诸义军交通,
便收杀建德全家老小。
建德本已随军北上至河间
(今属河北)
,
听说全家被杀 ,
就率领部下二百人投奔高士达。
士达自称东海公,
以建德为司兵,
听从建德 建议,入高鸡泊。安祖被张金称火并后,其部都来归附建德。这支起义
军拥有上万人。
大业十二年,
高士达以窦建德为军司马,
建德用计袭杀隋涿郡通守郭绚,< br>声势大
振。同年末,炀帝遣太仆卿杨义臣击破清河义军主力张金称部。金称
遇难后,余众投建德。义臣乘胜入高鸡泊,士达阵亡。
建德为 士达发丧,招集散亡,重又组织起队伍。十三年正月,建德称长乐王于河
间乐寿县(今河北献县)郊,
年号丁丑
,
设置官属,分治郡县。七月,建德大败隋
将薛世雄,攻克河 间。唐武德元年(
618
)十一月
,
建德定都于乐寿,国号大夏,
改 元五凤。隋将宇文化及先已杀炀帝,这时引军西归关中。二年闰二月,建德攻
宇文化及于聊城(今山东聊 城东北)
,生擒化及。
聊城大捷,建德 俘获大批隋朝的皇室、宫人、官僚和称为“骁果”的禁军。
建德下令宫人立即放散,
骁果也听其 自去;
皇室和高级官僚,
除宇文化及一伙诛
杀外,愿去长安(李渊处)
、洛阳
(
王世充处
)
和突厥(义成公主处)者,派兵护送
出境;
愿 留者随才录用。
被录用者多为著名的文学之士和工艺家。
其中裴矩任右
仆射(宰相)< br>,掌管选举,又为建德定朝仪、制律令,对夏政权的发展具有一定
的影响。八月,建德攻克州(今 河北永年东南)
,即迁都于此。他劝课农桑,对
恢复河北的生产有积极作用。
武德二年闰二月之后八个月中
,
起义军发 展迅速
,
除原有冀、定瀛恒、博、易
六州外,还先后攻克邢、贝、沧、
、相、 赵、黎、卫八州,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
地区。
隔河与据有洛阳的王世充对峙。
但主要敌 手却是据有关中、
向东发展的李
渊。
< br>建德在与李渊争夺河北的战争中,对唐军降将仍沿袭处理隋朝降官的政策
,
但有些降将却 一再伺机反叛三年正月,
唐降将徐世勾结黎阳土豪李商胡暴乱,
虽
为夏将曹旦平定,
但义军将佐被害者达数百人。十二月
,
又发生唐降将河北慰抚使
张道源 暗送情报,勾引唐并州总管刘世让偷袭夏都州事件。
四年三月,
唐兵进攻洛阳王世充,
建德亲自统兵十余万援助世充,
和唐军相持
于虎牢(今河南荥 阳西北汜水镇)一带。谋士凌敬建议全军渡河,攻占河阳,越
过太行山,进军汾水流域,威胁关中,迫唐 军从洛阳撤退。建德不听。五月初,
李世民袭击得手,
夏军溃散,
建德被俘。
其妻曹夫人偕左仆射齐善行等数百骑逃
归州。
< br>建德被俘后,州诸将举棋不定,山东大族李公淹、唐降官魏徵等,力劝齐善
行等降唐。
于 是,
善行散府库绢帛数十万段给予士兵,
将其遣散还乡,
士卒散尽。
五月中, 齐善行、裴矩等以州降唐。夏亡。七月中,窦建德于长安被杀
刘黑闼
(?
~
623)
隋末河北起义军后期领袖。贝州漳南 (今河北故城东)人,与窦建德同乡里。黑
闼家贫,建德时常给以资助。隋末,农民起义军纷起,黑闼先 从郝孝德,后归李
密。李密败,黑闼为王世充所俘,世充以他为骑将,守新
乡(今属河南)
。但他对世充不满,乘机逃归窦建德,建德署为将军,封汉东郡公,命他率兵东西袭击,往往克捷,军中号为神勇。
武德四年
(621)
五月,建德被唐军所败
,
夏政权被消灭,黑闼归乡里,杜门不
出,种蔬菜自给。那时唐派往河北的官吏残虐义众
,
又强征建德旧将赴长安。七
月
,
建德遇害于长安。其旧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 贤等既愤建德被杀
,
也鉴
于王世充降后
,
部将不能保全。他们说:< br>“若不起兵报仇,实亦耻见天下人物。
”
范愿等推黑闼为主,
聚众攻克漳南,< br>再举义旗。
九月,
黑闼大败唐淮安王李神通、
幽州总管罗艺联军,击走唐将徐世 (即
'" class=link>
李)
,擒唐将薛
万钧兄弟,兵势大盛。原属建德的将士争杀唐朝官吏,响应起义,半年之间,义
军占领河北大部,尽复 建德旧境。
五年正月,黑闼称汉东王,定都州( 今河北永年东南)
,改元天造。夏政权
文武官僚悉复本位,立法行政
,
都效法 建德。三月末
,
黑闼与李世民决战于水(在
今河北曲周西)
,自午至昏,战斗 十分激烈,唐军遣人决水堰,义众兵溃,黑闼
与范愿等奔突厥。
水之役后,唐军肆意杀戮,得脱的义军首领都被以死罪悬名缉捕
,
虽有赦令
,
获者必戮。他们的妻子被虏,人心危惧。六月中,黑闼再起,袭定州(今河北定< br>县)
,曹湛、董康买等聚兵响应。十月,黑闼斩唐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淮阳王李道
玄于下博 (今河北深县东南)
,迫唐州总管庐江王李瑗弃城西走,相州(今河南
安阳)
以北州县 相继归附
,
旬日间
,
尽复故地,
再次还都州。
唐朝又命太子 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率师镇压。十二月,黑闼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北)
,与建成、元吉
军相峙于昌乐(今河南南乐)
。建成采纳魏徵建议,释放俘虏以招诱。这时义军
粮尽,部分将 士被诱,动摇叛变。黑闼兵败势竭,又恐魏州城中出兵攻击,表里
受敌,遂夜走馆陶(今属河北)
。黑闼被唐骑兵紧逼,不得休息。六年正月初到
达饶州(今河北饶阳)
,他委任的刺史诸葛德 威诱执黑闼,举城降唐。黑闼及弟
十善等被送往州,为建成杀死。起义终告失败。
翟让
(
?~
617)
隋末农民起 义中瓦岗军前期领袖。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东南)人。曾任东郡
法曹,犯法当斩,狱吏黄君汉知道他 骁勇,认为他“可救生民之命”
,便不顾个
人
安
危
,
私自释
放
他。
大
业
七年
(611),
翟让与
同
郡人
徐世
(
即
'"
class=link>
李)
、单雄信起兵于瓦岗(今河南滑县南)
,参加起义 的有故县吏邴
元真、
善于占卜的贾雄和翟让兄翟弘等。
翟让以贾雄为军师
,< br>邴元真为书记
,
徐世、
单雄信为领兵将校,所部多齐、济间渔猎手。瓦岗军初期 活动
于东郡一带,后从徐世建议,分兵西 上,进入大运河所
经的郑、宋(今河南东部郑州商丘一带)界
,
阻截往来的公私船舶, 资给丰足,
归附者日众,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大业十二年,李密参加瓦岗军。他设计
袭斩 了曾累败起义军的张须陀
,
次年,
夺取兴洛仓
,
对瓦岗军的发展起了 重大作用。
十三年二月,翟让推李密为瓦岗军首领,号魏公。不久,瓦岗军围攻洛阳,大批
隋军 投降,
增强了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
因而李密与瓦岗军部分早期将领之间
的矛盾越来 越尖锐。翟让的司马王儒信劝翟让自为大宰,总领众务。翟让不从。
十一月,翟让被李密用计杀死。
李密
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后期 领袖。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
辽阳南)
。李密曾祖李弼,西魏八柱国之一
,
北周统治核心关陇集团的著名家族祖
父曜,北周开府,邢国公;父宽,隋柱国,蒲山 郡公。
隋开皇中,李密袭爵。大业初,为左亲卫 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李密不
满宿卫侍从官职,称病自免,闭门读书。大业九年
(613) ,
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
浚县东北)起兵反隋,召李密为谋主。玄感败,李密逃亡。十二年,入 瓦岗军,
翟让派他游说河南地区小股反隋武装归附,
很有成效。
同年十月,
李 密劝翟让迎
击隋悍将荥阳通守张须陀所统精卒,
大败隋军。
这次战役李密立了大功,< br>翟让命
他分统一部分军队。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瓦岗军声势
渐 盛,他劝翟让要有平定天下的远大目标,建议袭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
赈济,扩充队伍,然后进取 东都。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取洛口仓,招就食饥民
几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李密长于谋略,归瓦岗军时孑然一身,经过半年的活动
,不仅取得了翟让的
信任
,
而且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以李密、房彦藻、常何、时德 、李玄英、祖君
彦等为核心的势力。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
。
蒲山公营建立后,李密加紧活动,瓦岗军旧部开始分裂。二月,在王伯 当、
贾雄和徐世绩的支持下
,
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
,
改元永平。 设置魏公府和行军
元帅府,又置“百营”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魏公府下置三司、六卫
,
以翟让为
司徒
,
徐世、单雄信为左右武候大将军
,
各领本营
,
这是瓦岗旧部;无帅府置左右长
史、司马、记室、护军,又置“内军四骠骑”
,统 率亲兵八千以供宿卫,这是蒲
山公营的扩大,是李密的嫡系武装。
这时,瓦岗军屡败隋军,据有洛口、黎阳、回洛三个大粮仓,河南诸郡县相继
降附,
今河南 以至山东境内诸起义军也都接受魏公号令,
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
立了
盟主地位。就在这时,瓦岗军领导集团内部李密派和翟
让派之 间在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上,矛盾愈演愈烈
,
同年十一月
,
终于发< br>生火并。
在元帅府长史房彦藻、
司马郑的周密策划下,
李密置酒召司徒翟让及其
兄翟弘、司徒长史翟摩侯(翟弘子)
、司马王儒信、左右武候大将军徐世和单雄
信等赴 宴
,
于席间杀翟让翟弘、翟摩侯、王儒信及从者数百人;徐世受伤,单雄
信叩头请命, 得免于死。李密于是分翟让本营,由王伯当、徐世、单雄信分领,
后来李密又命徐世出守黎阳,把单雄信 降为外马军统领。
十四年
(618)
三月
,
江都发生兵变,推宇文化及为主,杀隋炀帝杨广,率众十余
万西归。
化及西归,
洛阳惊恐,
隋内史令元文都等策划招抚李密,
使他拒敌化及,
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皇 泰主
(
见隋末农民起义
)
遣使任李密为太尉、尚书令、行军
元帅、魏 国公,命他讨伐化及。李密与洛阳长期相峙,这时化及兵逼黎阳,李密
深恐腹背受敌
,
因此接受隋的官爵
,
七月出兵东讨化及。两军在黎阳附近的童山激
战,
化及兵 败北走。
但此时东都内部也发生变故,
王世充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权发
动政变,杀死召李 密入朝的元文都,专制朝政。童山之战,李密虽然取得胜利,
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伤,
世充 组织了两万多军队,
乘机进击。
两军战于偃师
(今河南偃师东)
,李密军大败
,
本营复没
,
亲将秦叔宝、程知节(初名程咬金)
、
牛进达 等被俘,单雄信投降。王世充入偃师,又俘李密将佐裴仁基、郑、祖君彦
等。李密部将王伯当闻偃师兵败 ,弃金墉(今河南洛阳北)
,北走河阳(今河南
孟县东南)
。李密想退入洛口,守将邴 元真已降世充
;
欲奔黎阳
,
又疑徐世不可信
,
走投无路,
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引王伯当、常何、贾润甫等两万人降唐。李密
自以为凭自己的地位 威望,
足以招抚山东郡县,
一定会受到唐的优待,
不料到了
长安
,< br>待遇菲薄
,
只任他为光禄卿,封邢国公,他十分不快。
十一月,唐高祖李渊遣李密偕王伯当、常何、贾润甫等到山东去招收旧部。十
二月,
李 密至稠桑
(今河南灵宝北)
,
接到书,
要他单身还朝。
他感到已被猜 疑,
遂与润甫等谋叛唐,
润甫等劝阻不止,
常何西归,
润甫奔熊州
( 今河南宜阳西)
。
十二月三十日
(
619
年
1
月< br>20
日)
,
李密与王伯当率领骁勇数十人
,
袭据桃林县
(今
河南三门峡西南)
,遂南入熊耳山。唐将盛彦师邀击,斩李密及伯当于邢公岘。
杜伏威
隋末农民起义中江淮义军领袖。 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
,
家世贫困。大
业七年
(
611)
伏威十六岁时,
与至交
'" class=link>
辅公同聚众起义。
他勇敢善战,被推为主。九年,起
义遍及各地,
他率众投奔长白山左君行部,
因不被礼遇,
随即离去,转向淮南。他设计击败江都派来镇压的隋军,先后合并了下邳、海陵
的反隋武装,兵威渐盛。十二年隋炀帝杨广遣陈统宿卫精兵八千人进攻。次年
,
伏威奋勇突阵< br>,
大败隋军。起义军乘胜破高邮(今江苏高邮北)
,占领历阳(今安
徽和县)< br>。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为长史,收取属县。江淮间小股反隋武装争来
归附。伏威选敢死之士五千 人为上募
,
待遇优厚
,
战时作为前锋;又以壮士三十余
人为假子,分 领部众,与共衣食;军令严整,有功必赏,临阵后退者必杀;所得
资财,都作为军资。
十四年,宇文化及杀炀帝,任伏威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 上表洛阳,接受
皇泰主(见隋末农民起义)所封的东道大总管、楚王的官爵。武德二年(
619
)
,
降唐,任和州总管、淮南安抚大使;三年,进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 br>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吴王。这时另一支起义军李子通部据有江都
(
今
江苏扬州
)
、丹阳(今江苏南京)长江两岸地区。伏威遣辅公渡江击败子通,占
领淮南 及丹阳以至毗陵(今江苏常州)的江南地区,徙居丹阳。他进用士人,修
治器械,减轻赋税,严惩盗和贪 官污吏。子通兵败东走后,重又组织武装,消灭
了占有吴郡(今江苏苏州)和今浙江地区的吴兴豪族沈法 兴,徙都余杭(今浙江
杭州)
,兵势复振。四年,杜伏威最后破灭了李子通,又进军攻占江东和 皖南。
早在武德四年初,
唐军攻围洛阳 时,
伏威曾遣兵助战。
五年秦王李世民镇压
了河北刘黑闼起义军,进攻据有今山东东部 的徐圆朗,取十余城,淮北震动。伏
威自请入朝,以辅公留守。唐以伏威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 留长安。六
年八月,辅公在丹阳举兵反唐。七年二月,杜伏威在长安被杀。
辅公祏
隋末农民起义中江淮义军领袖。齐州临济(今山东济南东南)人。
大业七年
(611)
,辅公与杜伏威一同聚众起义
,< br>后转至淮南。十三年,伏威攻
取历阳(今安徽和县)
,称总管,以公为长史。武德二年< br>(619),
伏威降唐。三年六
月,唐高祖李渊以伏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吴王;以 公为行台左仆射,封舒
国公。同年,伏威遣公进击据有江都(今江苏扬州)和丹阳(今江苏南京)长江< br>两岸地区的李子通。公率部力战,败子通,尽取淮南和丹阳一带的江南之地。
公与伏威少年就相友善,公年长,伏威以兄长相待。军中称他为“辅伯 ”
,
畏敬与伏威相等。史籍记载
,
伏威猜忌公,命养子阚、王雄诞为左右将军
,
推公为
仆射,外示尊崇,实夺其兵权。公察觉伏威的意图,心中不快,乃与故
人左游仙伪装学道,以求自晦。
五年,伏威入朝,以公留守丹阳,却令王雄诞掌握兵权。临 行,伏威嘱咐雄
诞,
如果他到长安后平安的话,
不要让公发动变故。
六年八月 ,
左游仙劝公反唐,
时王雄诞正卧病在家,公乘机夺去雄诞兵权,于丹阳起兵,称帝,国号宋。 李渊
命赵郡王李孝恭统率五总管进军镇压。
七年三月,
唐军击败公屯驻历阳、
当涂
(今
属安徽)险要的精兵,逼丹阳,公东走至武康被执,死于丹阳。宋亡。唐下令籍
没义众田宅,杜伏威也于二月在长安被杀。
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
后为周则天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
名。
并州文水
(今
山西文水东)
人。
父士,贩卖木材的大商人,
隋末为鹰扬府队正,
与李渊有交往,
李渊晋阳起兵后,士从至 长安,贞观
(627
~
649)
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
封应 国公。母杨氏,隋室疏宗。
武则天十四岁时,
唐太宗李世民召 入宫为才人。
太宗死后,
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即位
,
复召入宫
,
拜昭仪
,
进号宸妃
,
与王皇后、
萧淑妃争宠,< br>互相谗毁。
永徽
六年(
655
)高宗欲废王氏改立武氏为皇后
,
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
人以武氏非名门令族出身而表示反对。
许敬宗、
李义府等人投高宗所好,
表示赞
成,李则对高宗说: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 外人。
”高宗乃立武氏为皇后。王皇
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
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
(656
~
661)
末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
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
674
),
高宗称“天皇”
,武后称“天后”
,宫中称
为
“二圣”
。
弘道元年
(683)
高宗去世
,
中宗李显即位,
则天临 朝称制。
嗣圣元年
(
684
)
二月
,
则天废中宗为 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以武代李的趋势日见
明显
,
于是李之孙徐敬业( 李原姓徐
,
唐朝赐姓李)代表元老重臣势力,于这年九
月以恢复庐陵王的皇位为号召< br>,
在扬州
(
今属江苏
)
起兵
,
但三个月即兵 败被杀。
垂拱
四年(
688
)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代表宗室势力分别于博州( 今山东聊城东北)
和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均不到一个月就被扑灭在则天的授意下
,
沙门法明
(或作“法朗”
)进《大云经》
,借佛告净光天女之语影射则天是弥勒佛降 世,当
以女身王国土,
代唐为阎浮提主
(
“阎浮提”
意为大千世界)
,
大批臣民上疏劝进,
则天遂于天授元年(
690
)称帝
,
国号周,并自以“”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改
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
打击政敌,
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
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少< br>
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 继杀戮
殆尽;另有“海内名士”三十六家,也以谋反的罪名而被族诛。武则天以女主的
身份号令 天下,
执政前又无自己的心腹,
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
遂任用索元
礼、< br>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
严酷逼供,
奖励告密,
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
但也滥杀无辜。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
,
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 br>
武则天为抬高武氏一族及宠臣李义府等人的社会地 位,
抑制旧门阀士族及李
唐皇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把武家列入第一等 ,并规定凡五品以
上官员皆入于谱。
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
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 ,
她举行殿
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
,
破格用人。这样做虽然 选拔了一批才
能之士
,
如狄仁杰、李昭德、姚崇、
'"
class=link>
宋及张柬之等人,
但也不免使官员倍增
,流于冗滥。高宗在位时
,
武则天曾上疏建言十二事,其中有
劝农桑、薄赋敛、息干 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皆略施行之。在
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
由于隋末农 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
础,
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
大官僚集团,
执行了一些具有进
步性的政策,
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三百八十万户猛增到六
百一十五万户。
武则天执 政前,唐朝已经俘阿史那贺鲁,平定西突厥
,
于其地增设池陵二都护
府
,隶于安西都护。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阔远
,
不易管辖
,
遂于长
安二年
(702)
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 护府
,
治庭州
(
今
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
)
安西四 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
(686)
起为
吐蕃所占。武则天不甘心失土< br>,
乃于长寿元年
(692)
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
四镇。
武则天非常重视著述
,
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 br>《青宫纪要》
《少阳政
范》
、
《维城典训》
、
《紫枢 要录》
《凤楼新诫》
《孝子传》
、
《列女传》
、
《内范要略 》
、
《乐书要录》
、
《百寮新诫》
、
《兆人本业》
《臣轨》等书她另有《垂拱集》
、
《金轮
集》等著述。
但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
她信图、
崇佛教、
建寺 院、
筑明堂、
造天枢、
铸九鼎,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打击政敌 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
官吏大
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在她统治时期尽管社会 经济有所上升,
但逃户问题
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开始走向破坏。
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
武三思、
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
并大 封武氏宗人为
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
,
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
,
死后
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
所以接受臣下建议
,
于圣历
元年
(698)
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 为太子。武氏晚年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
弟
,
二人狐假虎威
,
作 威作福神龙元年
(705)
正月
,
张柬之桓彦范、
崔玄、
敬 晖等人联
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诛杀二张
,
逼则天退位
,
迎中宗复位。中宗上尊
号为则天大圣帝
,
后人因称她为“武则天”同年十一月去世。< br>
房玄龄
唐朝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以字行。齐州 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父彦
谦,隋司隶刺史。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
,
十八岁 时本州举进士
,
授羽骑尉。隋
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先后担任 秦王府记室、陕东道大
行台考功郎中。他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 br>求取珍玩,
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
他与谋臣猛将密相交结,
使他们各尽
死力。
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
秦王弟兄间争夺皇位,
太子建成在高 祖
前谮毁他和如晦
,
遂同被斥出秦王府。唐武德九年(
626
)他参 与玄武门之变的策
划
,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 位
(
即唐太宗
李世民
)
,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
629< br>)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
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
仍综理朝政。
十七年,
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
烟阁。晋王李治为太子时,他任太子太傅。太宗征高丽 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
年病逝。
贞观 前,
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
削平群雄,
夺取皇位。
李世民称赞他有
“筹
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二十年;参
与 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
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 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
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
,
合称“房、杜”
。
杜如晦
唐朝初年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
官。
如晦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史。隋大业中,补滏阳县尉,不久弃官回乡。唐武德元年(
618
)
,
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迁陕州(今河南三门 峡西)总管
府长史。房玄龄对世民说:如晦有王佐之才,如欲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李世
民立 即奏请调如晦为秦王府府属。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
流。
又迁陕东道大行 台司勋郎中,
并以本官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
武德四年,
李世民建天策府,
以如晦为从事郎中。
当时世民弟兄间皇位继承的争夺十分激烈,
太子建成企图翦除世民羽翼, 在唐高祖李渊前谮毁世民的幕僚,因此
如 晦和房玄龄同被斥逐。九年,潜入秦王府谋划玄武门
之变,以功擢拜太子左庶子。太宗
(
即唐太宗李世民
)
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
,
进封
蔡国公。贞观二年 (
628
)
,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
三年,任尚 书右仆射,仍领选事。同年冬,患病解职。四年三月卒。
如晦为相时,
正值唐朝新建不久。
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典章制度皆两人所< br>定。每在太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时称如
晦长于断,玄龄善 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
“房、杜”
。
魏徵
唐贞观时名相,以善谏著称。字玄成。先世是 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后
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
。祖父魏彦
,
在北魏时曾欲删削各家《晋书》
,
成一家
之言,未成。父亲魏长贤,是著名史学家魏收 的族叔,博涉经史,北齐时为著作
佐郎,
欲承其父志,
改撰
《晋书》
,
后因讥刺时政,
出为上党屯留令,
其志未遂。
魏徵少孤,通贯书术,素怀大志,不营赀产。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魏徵诡为
道士,以避世乱。大业十三年(
617
)
,
武阳郡(即魏州,今河北大名东 北)丞元
宝藏举兵响应瓦岗军李密,
以魏徵典书檄。
魏徵代宝藏作启谢李密,
为李密所重
,
召为文学参军
,
掌书记。后以“十策”说李密,未被采纳。武德 元年(
618
)
,
瓦岗
军为王世充所败,魏徵随李密投奔李渊,遂为 唐臣。魏徵请出使山东,李渊因署
魏徵为秘书丞,东出关,先后劝降了据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的瓦岗 军余部徐
世及据守魏州的元宝藏。二年十月
,
魏徵在黎阳被窦建德所俘
,署为夏政权的中书
舍人。四年,窦建德、王世充相继为唐朝所灭,魏徵遂复归长安,任太子洗马。< br>当时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与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明争暗斗
,
魏徵劝
建成亲自将兵出征刘黑闼,
借机树立威信
,
结纳豪强,
作为战胜世民的政治资 本,
次年,随太子至河北,建议释放囚俘,分化黑闼部众
,
黑闼果败。九年
,
魏徵又劝
建成早除世民,未被及时采纳。六月四日,发生“玄武门之变”
,
建 成、元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