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鲧禹治水
绝世美人儿
930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3: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求职个人简介范文-环境调查报告
《鲧禹治水》教学资料
大禹治水,
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 事,
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三皇
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 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
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
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 ,
大禹从鲧
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
封堵
的办法,对 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
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长年 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
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出处
《山海经·海内经》
山海 经——海经——海内南经卷十八。
《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描
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 地理著作,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
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
《海经》包括
《海外经》四篇,
《海内经》四 篇,
《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
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 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
、
《夸父逐日》
、
《后羿射日》
、《鲧禹治
水》
、
《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
18
卷,包括《山经》
5
卷,
《海经》
13
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
定论,其中14
卷为战国时作品,
4
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 br>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
补天、 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
凡的文献价 值,
对中国古代历史、
地理、
文化、
中外交通、
民俗、
神话 等的研究,
均有参考,
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 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
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 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
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 向、刘歆编著,才形成传世书
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 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
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 敢言也”
,
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所以,
《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 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
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 国神话、
地理、
植物、
动物、
矿物、
物产、
巫术、
宗教、
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
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
药、动物、 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
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
《山海经》是中国记载
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 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意义
本文反映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治理洪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
他们 所表现出来的
那种执著的信念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至今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史实
原文
洪水滔天,
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 ④洪水,
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鲧
复⑦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 br>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
“欲饷⑧,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⑨,误中
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⑩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
“归我子!”
石破北方而启生。
注释
三段文字分别选自《山海经·海内外经》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
1.
鲧
(g
ǔ
n)
:人名,禹的父亲。
2.
帝
:
指天帝。
3.
息壤:
一种神土,
传说这种土能够生长不息,
至于无 穷,
所以能堵塞洪水,
故名。
息,
生长。
4.
堙(
y
ī
n
)
:堵塞。
5.
祝融:火神的名字。
6.
羽郊:羽山的近郊。
7.
复:通“腹”
。 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鲧腹三年后自动裂开,禹乃降生。
8.
饷:送饭食给人叫饷。
9.
跳石:踩到石头上。
10.
布:同“敷”
,铺陈,即陈设,布置。
11..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西汉以前认为禹治水后 划定九
州。
12.
选自《山海经·海内经》
。
13..
待: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