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镇尺的诗句

绝世美人儿
590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3: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在青青的草叶上)
适合镇尺的诗句


【篇一:适合镇尺的诗句】

秋色墨迹与镇纸题诗:【四壁书声小邹鲁,一庭秋色古黄虞】

(一)

雨滴山无声,卷帘花醉月。坐看一阵雨水洗涤后的青山,在与飘浮
过的云霞对照时
,
平时常态的宁静,立刻显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种感悟就如同一件事物,若能静下心来,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或更
深入一点去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和体会。

这里说的是笔者手 头上,收藏的一对木雕诗文镇纸,上有隶书诗文:

四壁书声小邹鲁,一庭秋色古黄虞

(实物见附图)。

那是笔者多年前在苏州文庙地摊上淘宝买的。当时摊主介绍说这 样
精美的镇纸诗文,整个文庙只剩下他这一件了,卖一件少一件,以
后不会再有了;还特别解说 这是黄杨木的,质地很好,色泽明亮,
纹理清透,二块黄杨木对敲铿锵有声,说着还把黄杨木的边角,在
一张白纸上大力捺划出一条条褐红的深深线条,以显示黄杨木的正
品,没有褪色缺角的情况;当 时笔者确是喜欢收藏好的木头石块,
个人感觉比框裱的字画更好把玩,当然古朴淳厚的隶书诗文,笔者< br>也很喜欢,砍价不下,在文庙走了几圈就买了下来。后来就一直搁
置在书房桌上,有一阵子也拿到 办公室放在桌上作文件界区,职员
都知道镇纸之内的桌面文档是严禁挪动的。当时心头也曾闪过一丝猜想:这对黄杨木镇纸该是前代哪位文人墨客的文房清供呢?十多
年下来的疑惑,直得最近才兴起探 究之意。

(二)

根据资料查悉,

四壁书声小邹鲁,一 庭秋色古黄虞

这诗句,是清
代诗书画家奚冈
(1746

1803)
的自题联,后来也作为奚姓宗祠其中
一个通用联;至于这首对联的原创来处,则无从 知晓,笔者只查到
同时代的的接近联文有:

在雍正二年
(1724

)
官升至宰相的田从典,特别题赠给广东的下属
张鼎臣一幅木刻上面楹刻着

满屋书声小邹鲁
,
一堂和气古唐虞

对联,
后者从此就它 作为祖训。

浙江的童氏也秉持和传承

四壁书声小邹鲁,一庭和气古唐虞。 西园
翰墨嗟凌落,当日家风想友于

的家风。

其他接近的还有
四壁书声人初静,一帘花影月正明

描绘的却是另
一种情调。

(三)

先说说这位写自题联的清代诗书画家名叫奚冈的,到底是谁,之后
再 研究

四壁书声小邹鲁;一庭秋色古黄虞

蕴含的意思。

奚冈
(1746~1803)
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
县(今属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 ,是清代少有在诗书画印多个方
面造诣精深的文人艺术家,亦是中国篆刻史上重要的人物,在乾嘉
时期也是画坛有影响的人物。奚冈工书法,擅篆刻治印,宗秦汉,
9
岁就能隶书,后来书兼工 四体
-
行、草、篆、隶,无一不精,真书法
褚遂良,古隶笔意超逸。与丁敬、黄易、 蒋仁齐名,为杭郡四名家,
再加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为西泠八家。

由于 奚冈性情旷达耿介,因此虽权贵求画,亦不得其人,遭到拒绝。
曾有轶事说乾隆皇帝多次巡游江南,浙江 督抚为迎接圣驾在西湖岸
边建造了一座行宫,由于奚冈的名气较大,地方官员就请奚冈前去
宫内 作画。奚冈对此坚决回绝,督抚一怒之下,就派人执械将他押
至行宫。奚冈不畏权势,坚决地说:

焉有画而系之者?头可斩,画
不可得!

督抚的幕僚十分钦佩他这种勇气 ,赞道:

尔非童生,乃
铁生也

,此后,奚冈便以
铁生

为号。在艺苑中传为佳话。亦有赠

孝廉方正

为条件聘为幕宾,也被婉言谢绝。这些虽然是轶事,也
从侧面说明奚冈的气节,以及他流传作品不多的原 因。

笔者在所有可能的资料上,没找到奚冈书写的

四璧书声小邹鲁,一< br>庭秋色古黄虞
“”
真迹原版,但明清名家楹联书法集粹一书中,说
(清)吴石潜 (
1867-1922
)有缩摹本。吴石潜工书画,好金石,尤
善调制印泥,他是近代 印学家、篆刻家,西泠印社创社

四君子


一。

(四)

笔者手上的黄杨木镇纸诗文,是不是奚冈的雕刻原作呢,先了解一
下 何为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 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
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

蚕头雁尾、一波 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


汉隶唐楷

之称。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
国 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 整、精巧。到东汉时,撇、
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
汉 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所谓



,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
楷 书中变为撇;所谓



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

燕 尾

的捺
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

蚕头

,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
尾有磔尾。这样一来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 ,笔势飞
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
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 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根据沙孟海先
生总结,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 横画,横平竖直.其结构类
型类似于平画宽结类。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

蚕头雁尾

为其典型特征。

笔者对照一下(清)吴石潜缩摹奚冈书法的
四壁书声小邹鲁,一庭
秋色古黄虞

字体,和笔者手上的黄杨木镇纸刻 本,个人觉得刻本比
书法本更为淳厚古朴,刀法利落劲实。但镇纸刻文之古体的

秋< br>”
字,
则有异常态,因为隶书的书写如一字中有数横相迭时,一般是最末
一横写 成带蚕头雁尾其余都是短横。如一字中既有长横又有长捺,
一般是长捺用蚕头雁尾,长横不用,如



的写法就是。如横在别
的笔画包围之中,横的写法也不用蚕头雁尾。 就是说,蚕头雁尾在
一个字中只能出现一次,否则就会影响字的美观,所以前人说

蚕 无
二色,雁不双飞


这古体的



的 禾字却形成

雁双飞

的情况,镇纸的文物真伪及价
值,只好留给专 家去研究。

(五)


四壁书声小邹鲁;一庭秋色古黄虞

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前句
-
四壁书声小邹鲁。邹是孟子故乡,鲁是孔子故乡。邹鲁喻指文
化昌盛 之地。四壁书声小邹鲁绝对是形容儒家门风,家门四壁读书
声不绝于耳。另说浙江金华古代称婺州,历史 上曾称为

小邹鲁


这称呼的由来众说纷纭,一些书刊认为金华自 古文人荟萃
,
在历史上
的确涌现出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比如宋代大儒吕祖谦 和明
代大儒章懋,

邹鲁

是大儒的故乡,是儒学教育研究的中心, 所以
金华又称为

小邹鲁

,但奚冈寓居杭州而非金华,故而这里的 小邹
鲁应该泛指儒家门风,更何况奚姓源自山东(鲁)。

晋左思《吴都赋》云:
永嘉之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
艺文儒术,斯之为盛

, 浙

江诸多诗礼传家、家学渊源颇为久远的书香门第,儒雅文明之风,
一定要把其子培 养成熟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并为此设计了一条走科
举考功名之路。文脉已传承数代的文人家庭里,接受正 规而系统的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


中队委竞选稿-记叙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