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传统文化
巡山小妖精
657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3: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名人的读书故事
运城传统文化
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
是三国蜀汉名将< br>关羽
的故乡,
位于晋、
陕、
豫三
省交界处,
黄河金三 角经济圈黄金位置,
北依吕梁山与
临汾市
接壤,
东峙中条山
和
晋城
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
1
区2
市
10
县、
146
个乡镇(办事处)、
3338个行政村。全市乡村人口
351
万,
占
71%
。全市总耕地877.3
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2.15
亩。是
2006
年
CCTV
十佳魅力城市。
运
城是中
国古文
化的摇
篮,文化
艺术光
辉灿烂
,源远
流长。
运城,
古称河
东。这
里
,文化
遗址荟
萃,碑
碣墓葬密
集,文物景点
星罗棋
布,名
胜古迹
不可胜
数
,堪称
名 副其
实的华
夏之祖,
炎黄之
根,中
国之本
。这里
, 蕴含
着中华
民
族最深
的根,
最古的
源,是联
系全球
华人的
历史纽
带,是
华夏文
化基因
的重要谱系依
据 。
随着
时间的
推移,
人们对这
块 “中
华民族
的滥觞
之地”
有了越
来越深
刻、越来越一致的认
识,那就是:二十年成就看深圳,一百年变迁看上海
,
一
千年沧
桑< br>(
元、明
、清
)
看北
京,三千
年历史
(秦
、汉、
唐
)
看西安
,五千
年
文明
(
尧、
舜、禹
)
看
运城。
只有到
了运城,
才 能最
直观地
感知人
类的始
祖
和起源
。人们
都知道< br>,人是由
猿进化
而来的
。但是
,人和
猿共同
的始祖< br>又
源自何
处呢?
关于这
个问题,
世界考
古学界
有人说
欧洲,
有人说
非洲,
可
谓众说
纷纭,
莫衷 一
是。然而
,二十
世纪九
十年代
在运城
市垣曲
县发 现
的“曙猿化石
”却证明,运城,才是人类真正
的故乡。
曙猿是目
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类人猿。曙猿
化石发现以前,由于人类化
石不断出土
,人类摇篮说曾摇摆于各
大洲。
1856
年
和
1907
年
,分别在德国
发现的尼安德
物人和海德堡人,使人类摇篮欧
洲说风行于世。上世纪六十
年代,考古人
员在非洲发现了以埃及法尤姆人
为代表的大 量的早期高等灵
长类动物化石
后,非洲说又占了上风
。
1994
年< br>至
1997
年,中国科学院古脊
椎动物与古人
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 运城市
垣曲县发现了众多具有高等
灵长类动物特
征的牙齿、颌骨等古生物化石。
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
手对这些化石
进行精心考证和研究后,把这些
化石命名为 “世纪曙猿”化
石,并证实这
些化石生成于
4000
万年前。当时这里气候温 润
,湖泊交错,
山清水秀,树
高林密,很适宜古生物生存和繁
衍。随后,两国 科学家又联
合在
2000
年
3
月
16
日出版的英国 权威科学期
刊——《自然》杂志上发表
研究论文,认
为“世纪曙猿”是迄今为止地球< br>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
内的高等灵长
类动物的祖先,约生活在距
今
4500
万年
至
4000
万年之间的
中始新世。这
样,中国 就很可能是包括人类在
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发祥
地,垣曲则成
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 对此,中
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
家贾兰坡先生
曾高度评价说:高等灵长类动物祖先 的发现,“是中
国
20
世
纪考古生物学
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其 意
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
发现相媲美”
。它不仅表明曙猿是 一个十分原
始的灵长类家系的成员,而
且有助于解决
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在灵长< br>类动物家族中,类人猿动物
的世系源自何
处。
2000
年
4< br>月
11
日,《人民日报》以《人
类远祖起源于中
国》为题,对
“世纪曙猿”及其研究成果作了
报道,指出:“专家认为,
山西垣曲‘世
纪曙猿’的发 现,推翻了‘人类
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
也把类人猿出
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
1000
万年。”
“世
纪曙猿
”使它< br>的发现
地——运
城垣曲
这块古
老的文
化地域
披上了< br>神秘的色彩,
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目前,垣曲县投资
1.2
亿元
精
心打造
世界级
品牌的
“人类远
祖园”
工程已
经破土
动工。
它将依
傍黄河
小
浪底库
区、历
山国家
级森林公
园等自
然景观
,形成
一个既
有崇山
峻岭、
峭
岩绝壁
,又有
湖光山
色、溶洞
、森林
与 瀑布
,集对
外文化
交流、
旅游观
光
、休闲
娱乐为< br>一体的
综合园区
,让远
道而来
的人们
充分领
略久远< br>深厚的
黄
河文化
。园区
竣工投
入使用后
,垣曲
县还要
申报世
界文化
遗产,
使其成
为
全世界
人民 的
共同财
富。火的
使用,
堪称一
项划时
代的创
举, 大
大加快
了人类进化的
步伐。人类用火,始于运城市芮城县
183
万 年前的西侯度人
。
原始社会
时期,黄河大拐弯处的 古河东地
区(今运城市及临汾市部分
县市),气候
温润,水草丰美,树高林密,动物成群。那时,我们的祖先
还不知道用火
,在这里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一天,一 场偶然的雷火,引
燃了大片森林
,成群的动物四散奔逃,有的丧
生火海,有的逃往远方 。大
火过后,幸存
下来的先民们一时失去了食物来
源,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灰烬中寻找被火烧过
的动物肉和植物果实借以裹腹
。
然而他们却 惊
喜地发现,被烧烤过的食物与以
往所吃的食物截然不同,不
仅味道鲜美,
而 且容易咀嚼。于是,他们开始
留意保存火种。后来,先民
们又从长期的
实践中观察到, 火虽然可怕,但
可以烧熟食物,还能照明、
驱寒,就有意
识地采集火种,并尝试使用火 、
吃熟食。这对人类体质和大
脑的发育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祖
先正是从大自然的恩赐中才发现
了火,认识了火,学到了用
火和吃熟食的
本领。他们从最初小心翼翼地保
存自然火种,到若干万年后
发明钻木取 火
、撞击燧石取火,开创了中华民
族取火用火的先河。
1961
年
至
1962
年,考古学者在我市
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考察时,
在约
5 0
余米
厚的更新世早
期砂砾层中,发掘出了中国长鼻
三趾马、山西披毛犀、晋 南
麋鹿、纳马象
等
20
余种已绝种的古
生物化石,其中呈灰、黑、灰 绿色的哺
乳动物筋骨、
鹿角和马牙,与北京人遗址中发
掘的被烧过的动物骨头和牙齿没什么两样
。经过化验证明,这些动物遗骨
的确是被火烧过的,这就是
闻名遐迩 的“
烧骨”。
后经古地
磁法测定,
西侯度
文化遗址距今至少在
183
万年以上。因
而学术界认为,西侯度人点燃了
人类第一把文明圣火,开创了人类的用火
史,当为“人类烹调之祖”。这
一发现,把人类用火的时间
向前推进
了
100
多万年,堪称西侯度人对人类
的巨大贡献。
火,给人
类带来了熟食、光明和温暖;用
火,大大加 快了原始人类进
化的步伐;人
工取火,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掌
握了改变物质世界的强大 力
量,使人类文
明产生了重大飞跃。正是由于发
现和使用了火,我们的原始
先 民们才逐步
具备了全天候的活动能力和顽强
的生存能力。难怪《世界史》
中评价说:“
火是一切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
它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不同的
气候中,造出
众多 的食物并迫使自然力为人们
工作”。这一评价可谓恰如
其分。
火是一柄
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
却也常常引发灾难。用火之
利,防火 之害
,遂成为人类一种永恒的追求。
远古时期的人们对火的敬畏
逐渐衍生为对
火神的崇拜。远在氏族社会时期
,就出现了专门祭祀火神的
场所。当人类
进入家庭生活 阶段后,炉灶之火
便被演化成火神的象征。时
至今日,在运
城及其他一些地方,人们还 保留
着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祭
祀灶神的习俗
。
< br>炎黄
子孙们
将中华
圣火从远
古演绎
到现在
,从地面演绎
到天空
,演绎
得
淋漓尽
致。可
以说,
人 类文明
的演进
史就是
一部照
耀全球
的火文
化的发
展
史。
中国的
用盐史
始于运城
,运城
盐湖是
我们祖
先开发
最早的
盐湖。
据
《河东
盐法备
览》 记
载,五千
多年前
,我们
的祖先
就在运
城盐湖
发现 并
食用盐。这是“中华民族利
用山泽之利的一个伟大创举”。以此为分界线
,
中国上古时期
的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运城盐湖
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
低,形似“古元宝”状。它
南倚中条,北
靠峨嵋,东临夏县,西接解州,
总面积
132
平方公里。盐湖
湖面烟波浩淼
,硝田纵横如织,被文坛泰斗田
汉先生赞为“千古中条一池
雪” 。它与美
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
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
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
盐池南边
的中条山上有个盐风洞,“仲夏
有候风出,声隆隆然,俗称
盐南风,盐花
得此,一夕成盐”。盐南风又名
“南 风”,是“河东盐”的
“助产士”
。
千百年来,
这
里的劳动人民在长 期的生产实践
中总结出的“五
步法”产盐工
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产
盐 工艺,被英国科学家李约
瑟称为“中国
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后来
,人们又创造了 “垦畦
(qi
,
二声
)
浇晒法”,大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和稳定
性。由于运城盐池所产“河东
盐”产量高、
质量好,行销于大江南北甚至国
外许多地 方,被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柳宗元
誉为“晋之大宝也”。盐是一种
特殊的商品,历朝历代 都把
它作为国家的
重要财源和经济支柱。唐朝时,
运城盐池盐利收入占到国库
收入的八分之
一;宋代时,更是占到国库收入
的六分之一。基于盐的重要
性,在封建社
会管理盐务的,也大多是一些朝
廷重臣。北宋时,廉吏
包拯
曾以三司户部副使的身份兼任“巡盐御使”,
主持河东盐政长达五年;清
朝时,川陕总
督年羹尧 也曾兼任“巡盐御使”
三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