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笔记整理

巡山小妖精
757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3: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老男孩影评)
一、有史料记载的原始音乐

二、考古证实发现的原始乐器

骨笛:
中国古代吹管乐器,
用猛禽的肢骨制作而得名,
最早的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 br>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
8000

9000
年,这是我国目前出现最早 的乐器。

陶埙
/
埙: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因以陶土制作而得名,目前发现最早 的陶埙出土于浙江余姚县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陶埙形制:揽形、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发 音孔有
1

2

3

5
等多种,在中国古 代陶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距今约
7000
年。

磬:< br>中国古代石制打击乐器磬来源于片状石制劳动工具,
形制有多种变化,
一般磬边为弧形,
单个磬称为特磬,多个磬组合成为编磬。
除了石制外后又有玉制、
铜制,最早用于先民 的乐
舞活动,后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祭祀、宴飨宾客等礼仪。
活动的雅乐当中,
同时也 是象征着
统治者身份地位的“礼器”


三、传说当中的音乐家

夔:是古史传说当中虞舜当时的乐官,舜帝命令他掌管乐舞,协管乐教。

伶伦:相传 为黄帝时期的乐官,
《吕氏春秋》认为他是乐律的发明者,并根据律吕制乐,用
音乐模仿凤凰的 鸣叫。

夏商时期的音乐文化

商代的音乐文化由巫乐和淫乐组成,巫乐属于民间音乐,淫乐属于宫廷音乐。

淫乐< br>:
特指商纣王时代的宫廷音乐。特征以“钜”
(庞大、奢华)为美。

巫乐:中国古代伴随巫术活动的乐舞,又叫“巫风”或“巫音”
。商人以巫乐祭祀、求雨、
驱除 瘟疫,表演时酣歌狂舞、毫无节制,功能娱神又娱人。掌管巫乐的人男性为觋,女性为
巫,最早的职业音 乐家。

周代音乐文化

一、雅乐和俗乐并存

(一)“礼乐制度”
:建立于西周初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谓“礼”
是宗法制 度和等级制度相结合的礼仪,
“乐”就是音乐,指乐器、乐舞、乐队三个方面,乐
为礼服务,只 有贵族享用。

1.
雅乐
: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的一套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 ,是指郊庙祭祀、朝会典
礼时演奏的音乐,与世俗娱乐性音乐无关,它是与礼仪相表里的为统治阶级服< br>务的音乐。

内容
:六代乐舞和小舞。

六代乐舞:西周雅乐 最主要的内容,也称“六乐”或“六舞”
。包括黄帝
时期的
《云门大卷》
,< br>简称
《云门》

尧时期的
《咸池》

舜时期的
《箫韶》

禹时期的《大夏》
、商汤的《大濩》
,以及周初的《大武。》是歌颂各个时
期的最高统治者的文德和武功的。

应用场合

1.
供大司乐学员学习之用;
2.
供典礼、仪式、祭祀等活动之用

(二)等级制度:西周在礼乐表现中最突出的为

宫县
:县即悬,乐器的摆放 。是西周等级制度中关于乐器摆放方位的具体规定。王
宫县:即唯有周王可以享用东南西北四面摆放的规 模。

八佾
:是西周礼乐等级制度中关于乐舞人数的具体规定。统治阶级享用,庶民没 有
资格。

周代燕乐

燕乐:又称宴飨之乐,宫廷用于宴飨宾客的音乐。

1.

周代燕乐 用于宴飨宾客,也叫做“房中乐”
,后世的燕乐概念表示宴饮、游乐及一般的
欣赏活动,概括了 宫廷当中一切俗乐的用途,是一种泛指。

2.

隋唐燕乐和宋代燕乐为广义的燕乐,是宫廷中用俗乐的总称。

3.

指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当中的第一部,是狭义的燕乐,是具体一个乐部的名称。

周代音乐教育:

大司乐
:西周的音乐教育机构,但西周掌管音乐的最高官职 也称为“大司乐”


培养对象

“世子”和“国子”以及由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

学习内容
:乐德、
乐语、
乐舞。习“六艺”


六 艺即六经,谓《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六艺现代解释,
包括

礼、
乐、
射、

御、书、数

等六种技艺。

目的
:学会统治之术。

周代的乐器:

八音:中国古代周 代初期出现的乐器分类方法的名称,以乐器材料制作而分类。金(钟)

石(磬)
、土 (埙)
、革(陶)
、丝(琴)
、木(柷)
、匏(笙)
、竹(箫)

琴: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现代称为“古琴”或“七弦琴”

曾侯乙墓 编钟:
1978
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以墓主人曾侯乙名字命名,该
墓 年代在战国初期全套
64
枚编钟分三层,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标志着春秋
战国时期音乐文化达到高度水平,可以旋宫转调,说明乐律已用其中。

周代乐律

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其律名有:黄钟、大吕、太簇、夹钟、
姑冼 、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单数六个律名为“六律”
,双数六个
律名为“ 六吕”
,十二个半音也可称为“律吕”


旋宫: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

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出现的,
以 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
是最早乐律的计算
方法。
《管子。地员篇》有详细 记载。但三分损益法中“黄钟不能还原”
、十二律运用中不能
转调的问题,
成为后代律 学家不断探索的问题。
由于三分损益法以三为除数,
因而古代简称
为“三分法”
,其所生律称为“三分律”
,由于这种生律法所生的各律,按照口律排列时,自
出发律至所生 律连同首尾计数为“八律”因此称为“隔八相生律”
。隔八相生,实际得出五
个音程,因此称为 “五度相生”
,因为这种律记载于《管子。地员篇》
,所以又叫“管子法”

与古希腊毕达歌拉斯求律方法想通,所以又叫“毕达哥拉斯法”


补充:四夷之乐< br>:西周时期的外族外来之乐,非汉族。西周宫廷音乐的一种。用于祭
祀享乐,其政教远被。

颂乐:是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型的乐歌,所用场合天子祭祀、大射、两君之
见的重 要礼仪当中。

散乐
:西周泛指一切未被统治阶级接受的民间音乐。


周代的民歌收集活动与诗经

采风制度
:西周制定的一种收集民间 歌曲的制度。目的:
1.
观民风
2.
为宫廷提供大
量民间音乐。直接 成果是《诗经》


《诗经》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是春 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现存
305
篇,
简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
500
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其音乐性质:
可诵 、可奏、可歌、可舞。

风:共
160
篇,包括
15
国民歌 ,
《诗经》的精华部分,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

雅: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共
105
首,分大雅和小雅,多是朝会宴飨、个人抒情之作。其
中多为反映尖锐的社会矛 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

颂:共
40
篇,作品词语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

《 楚辞》
: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楚国屈原为主的辞赋,是在战国时期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
体裁。
“楚辞”又被称作一种文体,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历史风俗、音乐来进
行创作,具 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故名“楚辞”
。大部分可以歌唱,现存只有歌词,
在音乐上使用了 乱、
少歌、
倡等先秦时期属于新手法的曲式组成部分。
屈原的代表作
《九歌》

《离骚》

《天魂》

《招问》等。

乱:
中国古代曲式术语。在琴曲中称为“乱声”或“契声”
,广泛用于春秋战国以来的歌曲乐舞,
以及汉魏相和大曲之中,
乱一般出现在较长篇章的末尾,或者篇幅不长,但段落颇多
的歌曲末尾,音乐部分采用多种乐器合奏,是作品的高潮部分。

《成相篇》战国时荀 子参照民间歌曲的结构而编成的一首歌词,举重劝力之歌。
“相”
1.

米的 工具,
2
舀米时所唱的歌曲。说唱音乐的远祖。

周代著名的音乐家

歌唱家:

韩娥:中国古代先秦时期韩国女歌手。歌唱技艺超群,曾在齐国雍门卖唱, 歌声曼妙,余音
绕梁,三日不绝,使得一里,老幼,三日不食。

秦青:中国古代先秦时代秦国歌手。以教授歌唱为主,歌唱技艺精湛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演奏家:

伯牙:中国古代先秦时代出国琴家。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 讲的就是伯牙善弹琴,樵
夫钟子期善听的故事。

师旷:中国古代春秋战国后期晋国宫 廷乐师。名旷,字子野,目盲。精于审音调律,汉代以
前的文献,
常以他代表音乐感觉敏锐的人 ,他听律声,而知楚国必败,
他还是古代正统音乐
思想的代表,指出郑卫之音为亡国之音,靡靡 之音。

师襄: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宫廷的乐官。又叫“师襄子”
,相传孔子曾随他学琴。

周代音乐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音乐思想?

儒家
学派创始人:
孔子

赋予礼乐新的内核——仁,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
上感化人的能力,他认为礼给人以约束,用以分贵贱等级,乐可调和上下关系,两者配合,
就能 发挥礼乐的作用。
从乐教实践的角度,
将艺术活动同培养合乎其社会理想的人结合起来,
他说: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孔子承认音乐思想性和艺术 性,
他评价音乐的标准是
“善”
和“美”
,首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审美评 价标准。他认为音乐可以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
乐,但在感情上必须受到节制,不应该超出中庸的伦理道德 规范。他赞扬《关雎》这样的雅
乐,认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反对郑卫之音,提出“放 郑声”的主张。他十分重视
音乐教育,提出学习“六艺”
,把音乐看成人的修养最后完成的阶段 。

孟子
:提倡“王与民同乐”
,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 入人深也”
,高度评
价音乐的作用。
荀子
:他的音乐思想集中在《乐论篇》< br>,认为音乐能够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
功,
音乐可以感化人心。
荀子对墨子的“非乐”
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
维护儒家
“倡乐”
的主张,并予以进 一步发展。

墨家

墨子
,卓越的哲学家,主张“非乐”
, 认为音乐可以使统治者丧失江山,他的观点是
从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出发,反对统治者奢侈生活,认 为使用音乐会加重人民的苦难,
浪费物理和人力,
可以使国家衰亡,
但过于偏激,忽视了音乐对社会和人类具有不同功能的
观点。

道家

老子< br>:唯物主义者,主要思想载于《道德经》中,提出“道法自然”

“无为”等观点,主张“大音希声”
,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庄子
:著有《庄
子》
一书。
主张
“清静无为”

没有绝 对的否定音乐,
而是把音乐分为
“天籁”

“地籁”

“人
籁”三类,崇尚“天籁之音”
,反对人的主观作用。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

西汉

一、汉代俗乐发展,
“ 相和歌”

“鼓吹乐”

“百戏”汉代俗乐主要内容。

相 和歌
: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通称。这类歌曲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原始的民歌,只是清唱,
而无伴 奏,
即所谓
“徒歌”

“徒歌”
进一步发展为清唱加帮腔的形式,< br>称作
“但歌”

“但歌”
的再进一步发展,才是相和歌。相和歌所用乐 器:笙、笛、节、琴、瑟、筝、琵琶等七八种,
所用调式平调、清调与瑟调,瑟调以角为主,清调以商为 主,平调以宫为主。相和歌高级形
式是
相和大曲

是中国古代汉魏时期,在相和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歌舞曲。
曲体结构由
三部分组成:艳——歌、解——趋、乱 。艳,引序部分,以抒情的歌舞为主。多节歌曲,是
作品的主体部分,由多段的歌曲组成,每节歌曲用“ 解”作过渡,
“趋”或“乱”
,是作品的
结尾部分。

鼓吹乐:是一 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他是北方游牧民
族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 相融合形成的。
鼓吹以其雄壮、
粗犷气势被用于不同场合,
分为鼓吹和横吹。
横吹是以鼓角为主奏乐器,
在仪仗行进时马上奏乐;
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
主奏乐器,常 在殿廷、官署、宴饮中使用。东汉时期被用于军中,被称为“
短箫铙歌


又 称“铙歌”
,以排箫、铙为主奏,有歌词可以歌唱。

汉代鼓吹乐按照用途分为:其形式有黄门鼓吹、横吹、短箫铙歌。

黄门鼓吹
:汉代宫廷鼓吹的一种形式,是天子宴请群臣时,在殿庭中所奏之乐。

骑吹:用于仪仗,随行车驾之乐。

短箫铙歌
:又称“铙歌”
,以排 箫、铙为主奏,有歌词可以歌唱。当时用于军乐,
汉代初期北方民族传入北狄乐。

横吹:是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外来乐种,为军中马上之乐,随军马上演奏。

百戏: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表演规模宏大,
妙趣横生 ,常有歌手、鼓、钟、磬、箫、瑟、筑等之为伴奏。

清商乐: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 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总称。
清商乐
包括中原旧曲,即相和诸曲,南方是 吴歌和西曲。乐器在相和歌基础上有所增加,有羯鼓、
箜篌、琵琶、琴、瑟、筝、筑、笙、箫、埙、钟、 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代的民歌。如《子夜歌》

《上声歌》等

西曲:南朝时流传于江陵一代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倚歌。如《莫愁乐》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

什么是歌舞戏?代表剧目有哪些?

歌 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
角色化妆、
歌舞兼具,
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 的
戏曲雏形。它的形成与汉代的百戏有直接的渊源。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