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析
别妄想泡我
552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4: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还在等什么-我的母亲作文6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析
一、课标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并提
出了语文 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标准不论是对课
程性质的定位,
还是对语文教育理念的倡导,
其作用和意义将会被未来语文教育的历史 所证
明。
二、教材地位及作用
九年级下册是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
7
~
9
年级)
的最后一册,
也是整个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本册教材,
在 内容、
体系、
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
新理念和新目标,
致力于构建 新的教材系统,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
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 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
三、教材解读
(
一
)
编排体例
九年级下册在编排体例上,仍是以专题组 织单元,同时兼顾文体。从情感、态度、价值
观方面来说,九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
题。它们分别是: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 百家争鸣、古代生活。在语
文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 关注人类,关
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
(
二
)
教学目标解读
从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来 说,全套教科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安排如下:七年级
上、下册,不分文体,文白混编,侧重培养 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
语言、体验情景、质疑问难等;八年级上、下册,文体分 编,文白分编,侧重培养阅读记叙
文、说明文、抒情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九年级上、下册,文体分编 ,文白分编,侧重培
养欣赏文学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本书属于第三个阶段,
六个 单元分别安排为诗歌、
小
说、散文、戏剧、先秦诸子散文、叙事散文以及古代诗歌。
从过程与方法方面来说,九年级下册侧重文学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时候,
能有自己 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
能学会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
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另外,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学习母语的最佳
范本,
要学会品味和揣摩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
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熟读或背诵精彩篇章。
从情感态 度价值观方面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服务 社会,报效祖国。
(
三
)
教学重难点解读
在内 容上,九年级下册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
词背诵;名著导读;语 法知识(补白)
;附录等。现将各部分的教学重点介绍如下:
阅读部分包含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
第一单元学习中外诗歌,
主要学习自由体诗。
与以前各套教材相比,
这套教材大大加重
了自由体诗的比例。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17
课
23
首,
占全套教材课 文比例的
1/10
。
再加上古典诗词的篇目,
这套教材对诗歌的重视是显而易 见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如
此重视诗歌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
就在于欣赏诗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趣
味的最好途径之一。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 诗是文学体裁中最谨严、最纯粹、最
精微的一种,
如果对诗没有兴趣,
对于小说戏剧散 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
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其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 部分,
那就是故事。
而要真能欣赏文
学,
一定要超越简单的好奇心。
深入领会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和表达技巧,
加深对人生
的认识和理解。
在青少年阶 段学习和背诵大量精彩的诗歌作品,
可以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
审美基础。
学习这个单 元要注重诵读和体味,
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深入
领会诗歌的情感内 涵与思想意蕴。
第二单元学习小说。
小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人物、情节和环
境是传统小说的基本要素,
现代小说则有淡化情 节、
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倾向,
但总的
来说,
文学是人学,
任何 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对人的关注。
本单元围绕
“人物画廊”
这一专题,
选编了四 篇中外小说,
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因素──人物,
了解小说的主要
特点 ,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在学习时,要注意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等方面入手,抓住 人物特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
分析体会作者隐含在字里
行间的思想感情,联系 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同时,
还要关注
小说的结构和篇章 布局,
体会作者艺术构思的巧妙。
小说的语言往往是鲜活而又经过精心锤
炼的语言,学 习时要注意细心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