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8单元教案
绝世美人儿
568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5: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社团活动总结怎么写-青岛啤酒街
16
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
认识“扩、刹” 等
3
个生字
,
会写“扩、范”等
9
个字
,
读准多音字“荷”
,
会写“清静、浅蓝”等
11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
,
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
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 象的赞美
之情
,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
学习作者按照 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
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
,
学生欣赏谈感受。
2.
今天
,
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
(
板书课题
)
二、初读课文
,
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巴金
(1904
—
2005),
原名李尧棠
,
字芾 甘
,
四川成都人
,
现代著名作家。他是
20
世纪我国最有影 响力的作家之一
,
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一生创
作了大量的小说、
散文
,
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
“激流三部曲”
(《
家》
《春》《秋》
)
和“爱情三部曲”
(
《雾》《雨 》《电》
)
等。
2.
出示生字词语
,
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
,
再齐读。
3.
指导写字
:< br>指导“镶”的字形
,
“镶”字右边比较复杂
,
两个“口”下面是
“
”。
4.
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
听老师读课文
,
想象画面。
2.
说一说
,
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
3.
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
第一部分
(1),
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 二部分
(2~5),
写
“我”
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 象。
第
2
自然段
:
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
3
自然段
:
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
第
4
自然段
:
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
5
自然段
:
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
(6),
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
指名 读第
1
自然段
,
你有什么体会
?(
突出“常常”和“早起” 。
)
“为了看日出
,
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
(
“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
经常性的行为,
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
总领下文
)
5.
出示第6
自然段
,
齐读。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
”
这是个什么句子
?(
反
问句
)
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
,
应该怎么说
?(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
联系上文思考
,
“这”指什么
?(
海上日出
)
你觉得第
6
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总结全文
)
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
下 节课我们再读课文
,
深入探
究。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1.
出示词语
,
同桌互相检查。
2.
指名读课文。
3.
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
二、品读课文
,
感受奇观。
1.
默读课文第
2~ 5
自然段
,
找出感受深的句子
,
在旁边做批注。
2.
交流
:
(1)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
,
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
,
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
?(
红霞
)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
?(
惊喜、盼望
)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
过了一会儿
,
在那个地 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
红是真红
,
却没有亮光。
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拟人
)
有什么作用
?(
描写生动 形象
,
字里行间
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
(3)
太阳 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
,
慢慢地努力上升
,
到了最后
,
终于冲破
了云霞
,
完全跳出了海面
,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
太阳向上升
)
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 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
?(
作者将太阳在海上
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 “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
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
)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
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
,
读出自己的感受。
(4)
一刹那间
,
这个深红的圆东西
,
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
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
“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
?(
时间 很短
)
除了“一刹那间”
,
你还知道哪些
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
?(
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
?(
太阳
)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 作“深红的圆东西”
?(
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
,
又
表达出作者对 太阳的喜爱之情。
)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
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
,
现在终于升起来了
,
多么令人振奋 呀
!
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 br>,
透过黑云的重围
,
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
金边。
后来太阳才 慢慢地冲出重围
,
出现在天空
,
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
色。
①结合句子
,
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
,
并想象语句描写 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
,
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
为什 么
?(
“镶”
“冲”
“染”等动
词
,
既形象地写出 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
,
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
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 量。
)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 br>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
?(
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日出前的景象
,
再写日出时的景象。
)
2.
在文中找出表 示时间的词语。
(
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
3.
请你按照时间顺序
,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
《海上日出》
来源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
如果我们在生
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
,
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
发现 。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
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
?
请按照时
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日出时
天气晴朗
天空有云
雄伟壮丽
教学反思
1.
这篇课文
,
作者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伟 大奇观。
课堂中
,
以
“这不是很
伟大的奇观吗
?
”
作为切入点
,
引导学生感悟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和天空有云时
的日出景象< br>,
知道作者是抓住日出时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
在反复朗读中,
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理解句子时
,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
,
建议从太阳、
云的形状、
色
彩、亮度的变化等方面来想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
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突兀森郁 ”等词语。
2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
“双龙洞”
的景象,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 里的景象是怎样的
?
给同学们介绍一
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 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
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 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
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
.
读一读生字表中的
1 3
个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
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
“簇、臀、擦、蜿”等, 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
.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
.
质疑问难。
(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
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 词语。
)
三、初读课文
1
.自
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
.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
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
感悟句子:
1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 特点。
(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
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
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
的
1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洞口、外洞和内洞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
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
.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
.
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
在相 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
.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
.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
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
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习作例文
1.
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学习 抓住景物特点
,
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
,
节假日里
,
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
,
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
2.
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
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
?
今天 我们通过两
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
自
由朗读文章
,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
(
美丽
)
2.
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
?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
,
找
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
说也说不尽
,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
?(
游览顺序
)
4.
默读文章
,
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
读一读。
(1)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
绕过大殿
,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
走完长廊
,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 br>登上万寿山
,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
从万寿山下来
,
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
,
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
,
使文章过渡自然。
)
6.
游记往往采用
“移步换景”< br>的写法
,
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
,
把看
到的景物写下 来。
(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
7.
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
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
(
长廊——长、
美
;
万寿山——高、
建筑金碧辉煌
;
昆明湖——静、
绿
;
十七孔
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
8.
品味句子。
(1)
抬头一看
,
一座八角宝塔 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
黄色的琉璃瓦闪
闪发光。
登上万寿 山
,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
?(
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
,
视 角也
有变化。
)
(2)
正前面
,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br>,
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
慢地滑过
,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 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
?(
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
?(
静、绿
)
③“滑”是什么意思
?(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
④为什么课 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
,
用“滑”而不用“划”
?(
“滑”
写 的是游船、
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
,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突出了
昆明湖的静。
“划”
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
,
这样水会 漾起波纹
,
不能突出昆明
湖的静。
)
9.
同学们< br>,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
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
呢?(
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
,
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
自
由朗读文章
,
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
游览顺序
)
2.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
3.
品味文章特点。
(1)
第
2
自然段中
,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
雪峰、雪水、溪流
)
作者运用了 什
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
?(
运用比喻
)
(2)
第< br>3
自然段中
,
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
?(
面积大、树木 茂盛
)
(3)
第
4
自然段中
,
作者是抓住野花的 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
绵延、
耀眼、
绚
烂
)
4.
小结。
(1)
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
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
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
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
,
学习怎样写作文。
(1)
写什么
?(
审题
)
中心句
: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
选什么
?(
选材
)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
怎么写
?(
组材
)
①按游览顺序写;
②重点介绍
(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
③ 首尾照应
(
“总—
分—总”结构
)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
,
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
注意写出景物特 点。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1.
学习
《颐和园》< br>,
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
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
用。在找句 子、读句子的过程中
,
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地点
的作用。
2.
学习《七月的天山》
,
与《颐和园》比较
,
明确写作时 运用比喻、排比、反
问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特点更生动。
习作
游
1.
按照游览顺序
,
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
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
运用丰富的想象
,
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
,
表达自己热爱
自然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
在这一单元中
,
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
?(
《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
2.
它们在写法上有 什么共同点
?(
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
,
描写时抓住景物特
点。)
3.
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
,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 喜欢的地
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
写文 章首先要审题
,
只有明确习作要求
,
才能按要求选材。
2 .
学生交流
:
要按游览顺序写
;
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br>,
写出景物
的特点
;
可以用过渡句
,
使景物转换自然 。
3.
习作标题
:
游
三、启发思路。
1.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
出示
: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
,
世人瞩目的天安门
广场
,< br>一望无边的大海
,
闻名遐迩的黄山……
)
2.
刚才老师展示 的这些地方
,
你去过吗
?
有什么印象
?
3.
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
?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br>?
你
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
听到了什么
,
想到了什么< br>?
4.
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
,
使别人也对这 个地方感兴
趣呢
?
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
要抓住景 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
,
把你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都记录
下来 。
(2)
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
:
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 br>游览的顺序、
从整体到部分、
由上到下等。
(3)
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
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 手法
,
写出景物的特点
(
形状、颜色、大小等
)
。
(5)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 br>补充题目。
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
,
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
果 园、
田野
,
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
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
,
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 br>3.
可以用过渡句
,
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
,
走完长廊
,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
习作思路示例
:
开头< br>:
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
例如
,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 园。
中间
:
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
抓住景物的特点
,
如长廊的长和美。
(2)
按照一定的顺序
,
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 br>:
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
法
,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
:
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
例如
,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
说也说不尽
,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 赏。
5.
学生自
由习作
,
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
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
,
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
同学们
,
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
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br>)
3.
结合刚才的点评
,
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 作。
(1)
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
(2)
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
(3)
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
(4)
是否运用过渡句
;
(5)
感受是否真实。
4.
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
,
同桌交流
,
互相修改习作。
游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
巧妙过渡
真情实感
1.
因为前面 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
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
顺序来写
,< br>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
,
抓住景物特点
,
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
运用“总
-
分
-
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 .
在描写景物时
,
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
所以景物特点没 有很好
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18
小英雄雨来
1.
认识“晋、扭”等< br>13
个生字
,
读准“囊、吧”等
4
个多音字
,
会写“晋、
炕”等
15
个字
,
会写“芦花、发愣”等
16
个词语。
2.
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
,
快速默读课文。
3.
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
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
,
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
第一课时
-
一、视频导入
,
了解课题。
1.
同学们
,
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
?
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
出示电影
片段
)
2.
看了这个片段
,
大家有什么感受
?
3.
抗
日
战
争时期
,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
迫给敌人带路
,
却 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
,
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
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 英雄是谁吗
?(
板书课题
)
4.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要求
:
自己默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查字典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
,
全班齐读
,
读中巩固
,
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三、再读课文
,
了解内容。
1.
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
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
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
:
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
:
雨来上夜校读书
,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
: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
:
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
,
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
:
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
,
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
:
雨来没有死。
(2)
提问思考
:
怎样编写小标题
?
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 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
,
必须抓住内容要点
,
用语精
练。小标题可 以是句子
,
也可以是词语
,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
,
也可以 用自己的
话编写。
(3)
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
:
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
:
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
:
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
:
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
:
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
:
机智逃生
2.
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
,
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 )
确定重点段
:
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
哪部分就是重点 语段。
(
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
,
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 之处
,
所以
重点段是第四部分。
)
(2)
分组讨论
:
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
?
把有关
的词语标画 出来。
(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
,
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
始终说“没看见”。
)
(3)
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
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3.
把六个小标题连 起来
,
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
预设
:
老师帮你在最前
面加上时间——抗战时期
,
地点——芦花村
,
这样故事的主要内容就 变得更完整
了。
)
四、课堂小结
,
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
,
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热爱祖国、
机智勇敢、
坚强不屈。
)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1.
出示生字、新词
,
指名检查掌握情况。
2.
上节课
,
通过读课文
,
我们学习了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节
课
,
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
理清思路。
1.
出示提纲
,
思考问题
:
(1)
文章通过哪几 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
掩护交通员、勇斗
鬼子
)
(2)
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
围绕各部分重点问
题讨论
,
教师加以点拨。
)
第一部分
:
芦花村的自然环 境怎么样
?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
,
游
泳本领高
?
第二部分
:
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
,
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br>?
第三部分
:
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
第四部分
:
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
第五部分
:
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
第六部分
:
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
2.
以学生自学为主
(
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
),
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
画的阅读 习惯。
3.
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
,
找出重点词 语、句子和段落以
及重点人物、细节等。
三、深入文本
,
感受形象。
(
一
)
理清联系
,
深入探究。
1.
从重点内容入手
,
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
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
(2)
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
(3)
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
?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
(4)
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2.
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
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
,
从而体 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
二
)
重点研读
,
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
,
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
1.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
,
边读边思考
,
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 雨来是一个小
英雄。
预设一
:
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
在鬼子对雨 来的一连串盘问、
哄骗、
利诱的对话中
,
你感受到什么
?(
鬼子
的奸诈狡猾
,
雨来的沉着与机智。
)
(2)
学生自读
,
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
:
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
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
(2)
从这一连串的扭、
打、
揪、
拧中
,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
,
鬼子是多么——
(
残
忍、残暴、没有人性
)
2.
小结
:
我们刚 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
,
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
,
小英
雄雨来 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
三
)
回顾总结
,
畅谈感受。
1.
读了课文
,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2.
全班交流
:
鬼子的威逼利诱
,
也没有让雨来屈服,
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
板书
:
坚强不屈
)
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
,
鼻子流着血
,
但他想到的却是
“我 们是中国
人
,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板书
:
热爱 祖国
)
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
,
与鬼子斗智斗勇。
(
板 书
:
机智勇敢
)
四、拓展延伸
,
活学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五、布置作业
,
巩固提升。
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
注意语言流畅
,
讲述生动真实
,
突出雨来的
精神品质。
小英雄雨来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读书
掩护交通员
勇斗鬼子
河沿枪声
机智逃生
坚强不屈
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表达顺 序
,
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
并通过列小标题的方
式
,
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
在分析小英雄雨来这个人物形象时
,< br>引导学生研读重要片段、重点词句。
在“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中
,
引导学 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雨来的机智勇
敢
,
明白雨来为什么要这样做
,
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
,
我们爱
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的感悟与探讨
,
让学生在感受雨来人物品质的同时也进行
着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
19
我们家的男子汉
1.认识“徽、谜”等
13
个生字
,
读准多音字“强、济”。
2.
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
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
,
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
“男子汉”
,
作者对他有
着怎样的情 感。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
,
你们知道“男子汉”的含义吗
?
2.
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男子汉
?
3.
今天
,< br>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
《我们家的男子汉》
,
看一看她笔下的男
子 汉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
(
板书课题
)
4.
齐读课题。
二、解决字词。
1.
提出读书 要求
:
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查 字典读
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倔强——多音字“强”。
人才济济——多音字“济”。
三、整体感知。
1.
解题
:
题目中“男子汉”指的是谁
?
(1)
简介作者
:
先让学生介绍
,
教师再进行补充。
(2)
“男子汉”是指姐姐家的孩子
,
即“我”的侄子。
(3)
作者写了侄子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
?(
从出生到四岁
) < br>2.
再读课文
,
品味语言
,
体会人物形象。
(
学生分小组讨论
,
师生互动。
)
预设
:
你觉得文中所写 的小男孩可爱吗
?
你最喜欢课文哪一部分
?
请简要说一
说你的理由。
*
4.
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
(1)
开头部分:
交代写作对象
,
写孩子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与“我”的
关系。< br>
(2)
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量很多
,
范围很广< br>,
极有滋味
,
“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
②写吃青菜一事
,
写出了他的天真可爱。
③“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
,
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
极难安静“三刻钟”的
,< br>但“他”却很有“耐心”
,
可见其对吃的兴趣之浓厚。
④他为了去少 林寺
,
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
(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
已经 不简
单了
),
但最终还是吃的诱惑力更大。
⑤这一段通过具体事例写小“男子汉”非常贪吃。
(3)
他对独立的要求。
①走路时
,
他挣扎着不愿让人牵 手
,
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
②去买山楂片时
,
“ 我”本想帮他的
,
却使他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
因
而他显得“ 沮丧”。
③对去换橘子水的狂热
,
表现出他对独立做事的狂热。
④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
,
可拓展一些内容。
引导
:
每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
,
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
,
怎么见彩虹
?
不接受风雨的洗礼
,
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
?
(4)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①只是觉得应该哭才哭的
,
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
②
“可 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
”
表现出他作为
一个“男子汉”的 刚强和成熟。
③回安徽时的勇敢
,
也是细节描写
,
表现了他的沉着。
(5)
结尾部分。
开头一句总结点题。
一个
“这”
字
,
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内容
,
抒发自
己从
“我们 家的男子汉”
身上引发的感受
,
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个孩子的关爱。
(
从
其观察细致、长期可看出。
)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生动、
幽默的语言
,
对人物的各方面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
表现了一个
天真可爱的小小男子汉形象。我们在日后的写作中也要善于从人物的不同方面
(
外貌、行为、 语言、心理、神态等
)
去进行细致描写。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
,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
?
能举出一些相关事例吗< br>?
我们家的男子汉
性格
:
对食物有极大兴趣
处处要求独立
沉着面对挑战
描写
: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
:
生动
风趣
幽默
1.
讲课时
,
引导学生首先熟悉课文内容
,
然后 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复述文中的
人和事
,
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br>,
进而了解文章主旨。
2.
文章故事性强
,
语言幽 默
,
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
因此把分析人物形象、品味
精彩语言作为本 课的教学重点。
20
芦花鞋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个生字;
2
、给文章每个部分你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
、学习作者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最 近同学们对一本书爱不释手,这本书就是《青铜葵花》,请大
家用一句话介绍故事梗概。
回忆《青铜葵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简单介绍故事情节。
小结:
< br>这本书写了关于青铜和葵花之间发生的故事。
青铜一家有爸爸、
妈妈和奶奶,
而 葵花的妈妈病逝了,
爸爸也被淹死了。
她被好心的青铜家收养,
之后发生了许
多感人的事。
相机点拨:
抓住主要人物,把握人物关系,就能简练地概括出故事的内容。
二、分享交流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的发现,特别的感动,特别的难忘……
令你落泪的情节
最美的景物描写
最羡慕的情节
最意想不到的情节
……
交流方式:美读、表演、竞猜、绘画……
教师提示:
1
、
关注阅读中同学们使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联想、
图像化、
联系、
推 测)
。
2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
、概括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小标题
4
、最打动你们小组的情节是什么——确定交流主题
相机点拨:
1
、带领同学们发现这部分语言特点:一家人话很少,重复性的话很多。朴
实、勤劳、 少语。
2
、抓住踩、打、搓绳、编织,感受一家人的齐心协力。
3
、
寒冬卖鞋,
体会高潮部分:
穿着是一种温暖幸福,
卖掉更是一种 为了家,
为了妹妹的责任和担当。
三、小结:
爱与温暖是他们努力的动力,坚持不懈是他们身上最美好的品质。
口语交际
朋友相处的秘诀
1.
能表达清楚自 己对朋友相处的看法
,
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
要的意见。
< br>2.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
认真倾听
,
会根据讨论目的
,
记录重要信息。
3.
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
,
有条理地汇报。
一、谈话导入
,
激发兴趣。
1.
同学们
,
说到
“朋友”
,
你先想到了谁
?(
我的同桌
,我的邻居小伙伴
,
舞蹈班
的同学……
)
你们认识多长时间了?(
四五年
,
两三年
,
几个月……
)
2.< br>在你心目中
“朋友”
是什么样的人
?(
一起玩的
,
有 共同爱好的
,
有困难出手
相助的
,
彼此信任的
,
能 讲心里话的
,
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
)
3.
在讲起我们的 朋友时
,
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
是什么浇开了友谊之花
呢
?
也许是共同的喜好
,
也许是知心的交流
,
也许是彼此的欣赏,
也许是困难时的
温暖相助……那么和朋友相处
,
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朋友相处
的秘诀”。
二、分组讨论
,
各抒己见。
1.
同学们
,
想想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
,
思考
:
你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
什么呢
?
小组同学讨论
,
教师巡视
,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出示“温馨提示”。
(1)
小组确定组长、发言序号、记录员、时间提醒员。
(2)
每 个人都要发表观点
,
表达清楚。
当前面有同学表达了和自己相同的观点
时可以 表示赞同后
,
再说其他观点。
(3)
记录员要认真倾听
,
把握主要内容
,
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
(4)
小组同学要积极表达
,
对同伴给予鼓励和肯定。
2 .
刚才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
,
讨论得热火朝天
,
大家也记录了很多的 想法。
接
下来
,
我们来看一组视频
,
评价一下视频中交流的 怎样。
预设
:(1)
确定组长和发言序号后
,
有一个同学不想发言
,
只是表示他对同学
的赞同
,
同伴鼓 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同伴互助
,
从而做到了人人
积 极交流。
(2)
有同学在讲完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嘀嘀咕咕讲话
,
有 同伴及时提醒
,
询问他
的观点与刚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
友善提 醒小组讨论的有效参与。
(3)
记录员没有记清刚才同学的观点
,
同伴一起回顾
,
补充记录内容
,
体现合
作交流。
3.
投影展示几组记录
,
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
(
记录简要
,
关键词记录
,
姓名代
号……
)
4.
接下来我们 要进行小组汇报
,
此时应该如何汇总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呢
?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
出示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
第一步
:
先分别记录同学的观点。
第二步
:
把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整合在一起。
第三步
:
根据大家的意见
,
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小组尝试来做
,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
,
师生评价。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
,
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时补充。
根据要求
,
师生评价。
要求
:
1.
仪态大方
,
文明礼貌。
2.
表达口齿清楚
,
条理清晰。
3.
小组人人发表观点
,
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4.
汇总简要清楚
,
其他成员补充。
四、课堂总结
,
提升情感。
今天
,
我们和同学们 一起讨论了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共同的喜好收获了友
谊
,
是诚信和热心稳固了友谊< br>,
是分享和交流促进了友谊
,
是信任和互助加深了友
谊。同学们能够积 极发表观点
,
根据讨论主题提出意见
,
并能认真倾听
,
把握 别人
说话的主要内容
,
做复述或记录
,
还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
,
有条理地汇报。
那么在以后与朋友的相处中
,
我们要做到什么 呢
?(
彼此信任、乐于分享、互
相帮助……
)
朋友相处的秘诀
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记录要点
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1.
本次口语交际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
学会 在讨论中对讨论内容进
行记录、汇总。这就需要在实践中练习
,
明确要求
,< br>互相学习。设计活动
,
先要启
发思路
,
让学生打开话匣子,
然后以示例引导
,
如何分类整理
,
有条理地汇报。
2.
在上课中避免过于关注整理信息
,
忽视口语交流
,
教师 参与到小组交流中
,
适时点拨指导
,
在互动交流时
,
抓住典 型培养学生爱交流、
会表达、
认真听的好习
惯。
习作
我学会了
1.
能把自己学会的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
2.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
,
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3.
注重表达 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导入新课
,
唤起记忆。
同学们
,
成长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
,
我们一天天长大
,
学 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回想一下
,
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
最有成就感
?(
学会了轮滑
,
学会
了弹曲子
,
学 会了包饺子
,
学会了打乒乓球……
)
二、畅所欲言
,
确定选材。
1.
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
学本领的照片
)
学会的本领
,
有体育类、有文艺类、有家务类。
你想到了哪次学本 领的片段
?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
说说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
因为初次尝试所以印象深刻
,
因为学习的过程、特殊的体验……
)
2.
指名讲
,
引导提示
:
先讲清楚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学会 什么事情
(
本领
)
。
然后用简单一两句话说说
为什么要学这 个本领。再想想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克服困难学会的
,
还有什么有趣
的经历
,< br>心情有哪些变化。
3.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
可以提问、追问
,
也可以提建议。
4.
学生交流
,
师生评价。
评价点拨
:
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
,
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
遇到困难时的想法
,
克服困难学会后的感受
;
按顺序
,< br>有条理
(
首先
,
接着
,
然后
,
最后
)
。
(
板书
:
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
三、片段赏析
,
指导习作。
明确本次 习作要求
,
重点是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写清楚、写具体。我
们一起来看一下作家 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
出示片段
:
1.
毕淑敏作品
:
《学会看病》。
2.
学生作品
:
《我学会了捣大蒜》。
读一读
,
说说读后的收获
:
受到了什么写法启示
?
回想一下本单元课文
,
出示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
(
板书:
写具
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
四、不吐不快
,
妙笔生花。
同学们
,
静下心来想 一想
,
你准备写什么
,
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认真构思一
下
,
可以简单列出提纲或思维导图。
学生习作
,
教师巡视。
五、相互交流
,
取长补短。
把你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最得意的部 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
待会儿我们再
来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
修改。
教师总结
:
回顾本次作文的 全过程
,
你收获了哪些写作的经验
?(
选材方面
:
选择印象 最
深的来写有话可说
;
按顺序写更有条理
;
要抓住人物特点
,
描写具体
;
要把有趣的
经历和心情的变化突出写
,
让作文 更打动人
;
要有真情实感。
)
我学会了
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1.
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历
,
把自己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 程写具体。
如何克服困难和学习过程中的有趣经历
,
是抒写真情实感的关键部分。为了 避免
选材的千篇一律
,
要让大家打开话匣子
,
畅所欲言
,< br>分享各自学会的本领。
2.
引导学生愿意和同学交流分享
,
从而互相启发
,
互相提议
,
分享习作的快乐。
在点评中
,< br>生生互动
,
师生互动
,
以欣赏、鼓励为主
,
正面引导
,
增强学生自信心。
语文园地六
1.
能将自己的收获表达清楚
,
能运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
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
学会写拟人句
,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
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
3篇课文
,
今天
,
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
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
你阅 读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有什么新发现
?(
学生自
由交流
,
并推选出表达清楚的同学。
)
2.
表扬有新发现的同学
,
让学生交流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
3.
课本里有
4
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
,
请女生、男生分别读一 下。
4.
小结
:
边阅读边思考
,
才能更好地了解 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要多用新发
现的方法进行训练
,
大家的语言能力才可 以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
一
)
第一题。
1.
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
(
添加、删减、置换
)
。
2.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
,
修改下面这段话。
(
二
)
第二题。
1.
初读理解
,
用心体会。
读下列各句
,
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
(
课件出示
)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
,
到底追上了
,
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 小泥鳅
,
.....
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
抖着头上的水
,
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
,
嘴里吹着气
,
望< br>......
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
,
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
向两边拉。
.....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
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2.
分析比较
,
感悟发现。
(1)
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
感受到了什么
?(
引导学生从带点 词语
体会
)
(2)
总结
:
前两句写雨来
,
把他比作小泥鳅、
小鸭子
,
生动地表现了他机灵、
活
泼的形象;
后两句写不同的敌人
,
把他们的手、眼比作鹰的爪子、恶狼的眼睛
,< br>生
动地表现了敌人的凶狠。
3.
联系阅读
,
拓展视野。
(1)
说说你还从本 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
,
找出来读一读
,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2)
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
,
比一比谁积累 得最多。
四、学习“日积月累”。
1.
导语
: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兴盛的时期
,
在众
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
,
他们是谁
?
(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 br>,
教师提示
:
一个称“诗仙”
,
一个称“诗圣”。
)
2.
揭题
: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
,
会几首就背几首
,
顺势揭题
,
简介背景。
3.
读题
,
看注 释
,
结合插图
,
教师介绍背景。
4.
引语
: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
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
学生自学。
初步理解要求学生围绕问题
,
自
由 读诗
,
并根据注释
,
结合插图
,
逐句说说诗
意。< br>(
尽
:
完。独去闲
: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指名回答
,
评议交流吟读
,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讨论
: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你最欣赏哪一句< br>?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序号、小标题和空行的方式
,< br>将长文章分成几部分的写
法
;
还学习了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br>,
从而让表达更生动形象的
方法
;
积累了修改符号和一首古诗。同学们 要多多将积累的学习心得运用到日常
的阅读和写作中
,
努力增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
训练学生总结小标 题
,
总结文章大意
,
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
2.
以句子训练为中心
,
引导学生体会生动描写的特点
,
使学生能在以后 的写
作中加以运用
,
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背诵《独坐敬亭山》
,
从语句中体会作者心境。
21
古诗三首
1.
认识
“芙、
蓉”
等
7
个生字
,
读准多音字
“单”
,
会写
“芙、
蓉”
等
8
个字。
< br>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
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的意思
,
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 br>汪伦》
,
读一读
,
你们能读出什么
?(
有不舍、嘱托 、思念……
)
2.
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
,
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
书课题
,
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
,
从题目来看
,
在哪里送别
?
谁送别谁
?(
芙蓉楼
,
故址在今江苏镇
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洛
(lu
ò
)
阳
玉壶
(h
ú
)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
“芙、
蓉、
洛、
壶”
,
并在黑板上的 田字格中示范。
(
“芙”
“蓉”
是上下结构
,
上面是草字头
,
不要漏写。
“洛”
的右边是
“各”
,
第六笔是捺。
“壶”
的上面是“士”
,
第二横短。
)
4.
自
由读诗
,
读准字音
,
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
,
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
,
品读感知。
1.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
,
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
回到诗中
,
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
让我们默读古诗
,
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
交流反馈。
(1)
寒
:
结合学过的“远上寒 山石径斜”
,
“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
,
这寒冷的雨
,
透着萧瑟和悲凉
,
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
结合注释理解第一 句诗
,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
夜雨更增添了萧瑟、
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
,
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
孤
:
孤独
,
孤寂
,
孤零零。楚山孤,
还有谁是孤独的
?
送别友人的作者。
(4)
夜、平 明
:
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
,
天刚亮。补充诗句
,
指名读。
3.
再来读这两句诗
,
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
?< br>感受到了什么
?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
:
寒气笼罩的江面上
,
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
:
此时
,
你看 到的是什么
?
感觉到怎样的情绪
?(
雨滴打落在身上
,
一股 凉
意泛起
,
朋友即将离我而去
,
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 < br>此情此景
,
夜雨绵绵
,
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
,
他们 会说些什么呢
?
你读出了
什么情绪
?(
不舍
,
忧愁
,
凄凉
)
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
走 近作者
,
品读感悟
:
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
浩渺的江面、
孤寂
的楚山着墨描写
,
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
?
他 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
?(
出
示资料
,
屡次被贬
)
师 领诵
,
师生诵读古诗。
5.
作者送别友人
,
请友 人带去书信
,
亲友可能会问什么
?(
为什么不回来
?
过得< br>好吗
?
为什么会被贬
?)
他的回话是什么
?(
“一片 冰心在玉壶。”从“冰”“玉”
体会到纯洁、无暇。
)
诗人想表达什么
?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
,
会给亲友带去什么
口信
?(
报平安
)
6.
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
,
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
?(
更能
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
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
?(
边塞诗《出塞》
《从军行》
)
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
在屡次被贬后
,
仍不改壮志雄心
,
这期间
也有友人作 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
,
比如李白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补充诗句
,
指名读
)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
,
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7.
作者送别友人
,
触景生情< br>,
情蕴景中
,
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
,
更展现
出 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让我们站在“芙蓉楼”
,
看苍茫江雨
,
诵读这首诗 。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背诵古诗
,
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
出示诗句
,
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 读
,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
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
)
3.
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 了作者的孤寂
,
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
,
我们还读过
很多
,
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
柳宗元的《江雪》。“ 烟雨迷蒙吴江寒
,
孤傲寂寥望楚山”
,
人有悲欢离合
,
离别
的哀愁诉说不尽
,
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
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
,< br>你还记得哪些送
别诗
?(
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 酒……莫愁前路
无知己……
)
这是诗歌的魅力
,
是经典的魅力
,
是中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吟诵起
这些千古名句吧
!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山孤
(
孤寂
)
冰心
玉壶
(
高洁
)
-
第二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 楼送辛渐》
,
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
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
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
,
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
,
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 场面
,
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
!(
板书课题
)
2.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br>,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单
(ch
á
n)
于
遁
(d
ù
n)
逃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
,
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雁”是半包围结构
,
里面两个“亻”,
别漏写
;
“隹”的右边是四道横。
)
4.
自
由读诗
,
读准字音
,
读通诗句< br>,
注意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
,
男女赛读
,
师生
点评。
三、再读课文
,
品读感知。
1.
以前 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
,
用过哪些学习方法
?(
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
书、
联系看图、
联系上下文。
)
请同学们自
由读古诗< br>,
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
,
结合
注释
,
理解大体意思。
2.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四人一组
,
互助学习
,
互动交流
,
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
小组交流汇报。
(1)
了解作者
:(
交流资 料
,
出示
PPT)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河 中浑
元帅府判官
,
对行伍生活有体验
,
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 br>,
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
,
气概豪迈。
< br>(2)
读懂诗意
:
读懂了哪句诗
?
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
?
交流意思
,
学习方
法。
(3)
结合意思
,
讲故事
,
悟诗情。
时 间
,
地点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师讲故事
,
生诵读诗句。
月亮被云遮掩
,
一片漆 黑
,
宿雁惊起
,
飞得很高。
(
“月黑雁飞高”
)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
“单于夜遁逃 ”
)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
,
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
“欲 将轻骑逐”
)
正准备出发之际
,
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
刹 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
(
“大雪
满弓刀”
)
4.
品析鉴 赏
:
月黑雪猛
,
非雁飞之时
,
此时大雁高飞
,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
,将军是在“大雪
满弓刀”
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 了。
全诗没有
写冒雪追敌的过程
,
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 br>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写敌军的溃逃。“月黑”
,
无光也。
“雁飞高”
,
无 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
,
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
,
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
,
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
,
可见他们已经
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
,
敌人的行动还 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写我军准备追击的 情形
,
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
,
一支骑
兵列队欲出
,
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
,
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
5 .
拓展
:
诵读《塞下曲》
(
其二
)
。
< br>其实
,
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
,
本文选的是第三首
,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
二首
:
林暗草惊风
,
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 羽
,
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
?
从哪句看 出来的
?(
勇敢
,
“将军夜引弓”
;
力大
无穷,
“没在石棱中”。
)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背诵 古诗
,
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
出示诗句
,
标注关键词语。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指名读一读
,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
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作者不写军队如何出击
,
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
,
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
的场面
,
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br>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
,
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
,
犹如 箭在弦上
,
将发未发
,
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
,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唯有
如此
,
才更富有启发性
,
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
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
见首不见尾
,
并不是龙没有尾
,
那尾在云中
,
若隐若现
,
更富有意趣和 魅力。
让我们
再次吟诵这首边塞诗——《塞下曲》。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第三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出示墨梅图
)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
,
跟老师一起写
课题
,< br>注意“墨”的写法
,
上“黑”下“土”。
2.
理解
“墨梅”
。
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
,
我们叫它“题画诗”。
3.
了解作者。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
,
他叫王冕。
接下来
,
我们一起走近王冕
,
走进他笔下的《墨梅》。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洗砚
(y
à
n)
池
乾坤
(qi
á
n k
ū
n)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
,
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砚”是左右
结构
,
右边 是
“见”
,
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乾”
右边的
“乞”< br>,
不要写成
“气”
。
“坤”是左右结构
,
右边“丨” 出头。
)
4.
自
由读诗
,
读准字音
,
读通诗句
,
读出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
,
小组赛读
,
师生
点评。
三、再读课文
,
品读感知。
1.
同学们
,
古诗是凝练的
,
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
请你自
由
朗读这首诗
,
想想这梅长在哪里,
又是什么样子的。
2.
同桌互相交流
,
指名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
颜色很淡
,
梅花开得茂盛
,
朴素淡
雅。
)
3.
质疑
:
你在读诗的过程中
,
有什么疑 问
?
“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
?(
鲜艳的
色彩
,
枣 红
,
玫红……
)
“清气”是怎样的
?(
淡淡的
,< br>清幽的
,
清淡
,
清雅……
)
4.
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
(
色淡气清
)
5.
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
?
还在写什么
?(
借物喻人
)
我们 来了解一下王冕
这个人
,
他出身贫寒
,
自学成才
,
被称为
“画梅圣手”
。
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
,
有官员和大财主亲 自下乡见他时
,
他还躲起来。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
?(
淡
泊名 利
,
清高
,
不虚荣
)
那么
,
王冕就像这梅 花一样不追名逐利
,
孤芳自赏
,
一身正
气。他把名利看得“淡”,
洁身自好
,
有骨气。
此时此刻
,
你眼中的 “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
?(
气节
,
气度
,
骨气)
“清气”是怎样的气节
?(
淡泊名利
,
洁身自好
)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
,
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让我们咏起
这 首诗的后两句。
6.
拓展
:
诵读《白梅》。
冰 雪林中著此身
,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
散作乾坤万里春 。
从这
首诗的哪一句
,
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气节< br>?(
“
不同桃李混芳尘”
)
配乐
,
吟诵。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背诵 古诗
,
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
出示诗句
,
标注关键词语。
我家洗砚池头树
,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名读一读
,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
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像《墨梅》这种托物言 志的诗还有很多
,
比如《竹石》《青松》。让我们吟
诵起这些千古名句
,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
墨梅
王冕
题画诗
色淡
淡泊名利
气清
洁身自好
本课叩开诗歌的大门
,
步入古诗的 殿堂
,
欣赏送别诗、边塞诗和题画诗
,
领略
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
,
从知诗人、释题目、诵古诗、悟诗意、品诗情、拓展
读几个环节
,
诵读感悟。
(1)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
引导点拨
,
进行学法迁移。
(2)
通过联系背景、了解诗人
,
感悟古诗表达 的情感
,
领略诗歌的魅力。
22
文言文二则
1.
认识“恭、勤”等
5
个生字< br>,
会写“囊、萤”等
9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借助注释
,
理解文意
,
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
它言简意赅
,
记录 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本课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两篇融知
识性、
趣味性、
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 ——
《囊萤夜读》
。
(
板书课题
)
2.
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
理解“囊”
,< br>说说题目的意思
:
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胤
(y
ì
n)
恭
(g
ō
ng)
勤
(q
í
n)
练囊
(n
á
ng)
焉
(y
ā
n)
多音字
:
盛
(ch
é
ng)
数
(sh
ù
)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
“囊、
萤、
恭、
勤、
博”
,
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囊”
是上下结构
,
注意笔顺
,
部首是
“一”
。
“萤”
是上中下结构
,
部首是
“艹”
。
“恭”
,
部首是“
”
,
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
,
注意左边“堇”的
写法
,< br>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
,
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
,
但停顿不等于断开
,
尾音拖长可
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
,
师范读
,
生再读
,
生试 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
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
(
出示
)
学生 小组赛读
,
师生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