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
别妄想泡我
854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6: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冰雨的歌词-秋天的海
25
宝葫芦的秘密
教学目标
1.
认识“妖、 矩”等
7
个生字
,
读准多音字“冲”
,
会写“介、绍”等< br>13
个
字
,
会写“介绍、声明”等
10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
,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感受童话的神奇
,
体会王葆的形象。
3.
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一个
,展开想象
,
创编故事
,
讲给同学听。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童话的陪伴
,
请大家谈一谈你最
喜欢的童话故事或童 话人物。
(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
美人鱼、白雪公主……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
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
?(
看过动画片、看过书。
)
主人公是谁呢
?(
王葆
)
是的< br>,
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
故事
,2007
年被拍成彩色动画电影 。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
从字里行间去接触这个王葆
,
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
有什么秘密吧
!(
齐读课题
)
二、检查预习
,
自学成果展示。
1.
检查生字词。识记生 字词
,
互相指读
,
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
说说自己预习 中的疑惑
,
组内初步解惑
,
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
,
留作集体 交流
探讨。
2.
小组汇报
,
展示学习成果。
< br>生字词识记
;
课文朗读
;
解疑释难
,
提出未解答的问 题。
3.
指名读生字
,
新词。
着重指导
:
规矩
(j
ǔ
)
撵
(ni
ǎ
n)
拽
(zhu
à
i)
舔
(ti
ǎ
n)
4.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乖、溜、葵、瘦”,
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乖”
注意和
“乘”
区分
,
第三笔是悬针竖。
“溜”
是左右结构
,
注意右边< br>“留”
的
“丶”
不要漏写。“葵”是上下结构
,
下面“癸”注 意最后一笔是“丶”。“瘦”是半
包围结构
,
里面的“叟”注意笔顺
,
“丨”要出头。
)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 br>默读课文
,
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
可以不费事、不操 心地
获得一切。
)
2.
通读课文
,
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3.
读喜欢的段落
,
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
,
你感受到了什么
?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
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
我们认识了王葆
,
并且 了解了他和宝葫芦的
故事。今天
,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
感受童话世界 的奇妙。
二、品读感悟
,
体会情感。
(
一
)
王葆和宝葫芦结下“情缘”。
1.
读课文
,
想一想
,
王葆是怎样知道了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
?
用自己 的话归纳
一下
,
说一说。
王葆与奶奶的规矩
:
每 逢奶奶要求王葆干什么
,
都得给他讲一个故事。
就这样
,
王葆听到了 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
理解“规矩”
:
这里的“规矩”是什 么意思
?(
约定、承诺……
)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规矩吗
?
3.
总结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正是因为我和奶奶守住了彼此的“ 规矩”
,
我才
听到了那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我们也要做守规矩的人。
< br>4.
朗读课文
,
分角色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
,
体会人物形象。
5.
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
,
一直听到十来岁
,而且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
样。读课文
,
找出文中都列举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6.
通过读课文
,
我们发现奶奶故事中这些人得 到宝葫芦的方法都不同。那得
到宝葫芦的结果呢
?(
都幸福极了
,
要 什么有什么
,
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
7.
哇
!
原 来宝葫芦这么神奇啊
,
那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几个宝葫芦的故事吧。
小组合 作
:
发挥想象
,
任选一个故事
,
进行交流合作
,< br>创编故事。
(
注意
:
根据已
有内容进行创编。
) < br>交流、评价。
(
注意
:
是否根据已有内容
;
想象力是 否丰富等。
)
8.
总结、过渡
:
看来啊
,
同学们 都掌握了王葆奶奶讲故事的独门秘籍
,
想象力
都很丰富。
整天听着这样的故事 长大
,
顺理成章地
,
王葆对宝葫芦产生了无穷无尽
的向往——他非常 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
二
)
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
1.
读课文
,
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
可以让生 活中一切的不顺
利都变顺利
,
没有烦恼
,
省心了。
) 的确
,
每当面对困难
,
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
王葆都遇到过哪些 困难
?(
不会做
题、种向日葵比赛输了、与同学闹翻。
)
如果有了 宝葫芦
,
这一切会是什么样子
?
读课文
,
体会人物内心的渴 望。
2.
同学们
,
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需要宝葫芦的时候
?
如果你有了它
,
你会让
它做什么
?
学生交流。
教师过渡
:
看来
,
成长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有啊
!
想一想
,
当王葆真的拥有了
一个宝葫芦
,
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了
,
但他的问题就真的都能得到解决吗
?
不会做的数学题——仍不会做
不会种的向日葵——还不会种
不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
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
用自己的双手 去培育
,
用自己的真情去投
入
,
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 br>总结
:
没有付出的收获
,
就是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真 的幸福吗
?
不是。
三、延伸拓展。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
学生读。
当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
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
,
带给他的不
是幸福
,
而是烦恼。
这是怎么回事呢
?
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宝葫芦的秘密》
这本
书。
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
引入宝葫芦
奶奶讲述宝葫芦的故事
向往自己有一个宝葫芦
没有付出的收获
,
就是不劳而获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节选的是
《宝葫芦的秘密》
中的部分章节
,
但不能上成导读课
,
要引
导学生走进文本
,
从字里行间 感受童话的奇妙
,
体会人物是如何塑造的。
要注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
,
让学生走进角色
,
体会人物特点
,
学习阅读方法
,
展开想象
,
创编故
事。
课堂对朗读指导引导不够
,
对学生的 创编时的引导铺垫不够
,
打算在推荐阅读
之后的阅读交流会中继续交流创编故事。
26
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文生字,会写本文生字。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细读课文,初感感受花园的美丽和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
了解误文内容,感受花园的美丽和神育。
难点
:
通过朗读体会花园的魅力和神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1.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大家都喜欢读童话故事,
是吧?童话那动人的故和优
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人美好的情境 ,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你读过
哪些童话
?
哪个童话给的印象最?
( 课件出示童话故事的图片,
学生猜童话名称)
2
.师:原来同学们读过这么 多的童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
写的一则童话——《巨人的花园》
。
(
板书课题
:
巨人的花园
)
让学生齐读课题。
< br>师
:
你们想不想走进这座花园中去
?
那就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默读课文。
要求
: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
读通句子。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能理解的可以参考工具书。
(3)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
3.
感知课文。
(
1
)读了课文,巨人的花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美丽
神奇
荒凉
(
2
)读词语,按要求分类
香花盛开
北风呼啸
狂风大作
绿树成阴
香果飘香
鲜花凋谢
冰雪覆盖
草翠花开
冷酷
训斥
叱责
凝视
增添
火辣辣
喧闹
脸颊
拆除
4.
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即正音。
三、美读,感受“美丽”和“欢乐”
1.
交流语句。
师:谁来读描写花园美丽的句子
?
出示
:
那里,
春天鲜花 盛开,
夏天绿树成阴,
秋天鲜果飘香,
冬天白雪一片。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 里玩,
2.
自
由朗读。
师:读书不仅要动嘴 ,还要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试着读一读,能不能让自
己进人到这美丽的花园中。
(
教师指名学生期读
)
3.
集体朗读。
师:好美的花园呀让咱们一起去享受这花园的美吧。
(
学生齐读课文
)
4.
范读想象。
师:
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
同样读这几句 话,
请同学们脑海里要浮现出画面。
请把眼睛闭上,静静地聆听。
(
播放配乐范读语音
)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
闻到了什么
?
听到了什么
?
(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补充“鸟语花香”等成语。
)
5.
感受欢乐。出示
: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1)
理解词语。
师:“洋溢”是什么意思
?
提示
:
充满、荡漾流淌。
(2)
学会运用。
①出示:
下课了,操场上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知道山里唯一的老师就要离开这个山村,
孩子子们伤心地哭了,
屋子里洋溢
着孩子们的哭声。
②学生读句子,说一说两个句子是否正确。
③教师通过学生回答进行指导,
让学生明确
“洋溢”
住往用于比较欢快的场
面。
(3)
想象说话。
师
:
巨人的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 欢声笑语,想象一下,面对这美丽的
花园,这些孩子会说些什么呢
? (
建议学生用文中的词语
)
6.
熟读成诵。
带着这样欢乐的心情,
带着这种美妙的感受,
老师和你们一起
合作读这段话,好吗?
过渡
:
看
!
花园四季交替多正常啊
!
可是,巨人的加入却使这个 花园发生了变
化。用心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
四、研读,探了“变化”
1.
读课文,面出表示花园变化的句子。
2.
读句感悟。
(1)
屏幕出示
:
春天终于 来了,
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
不时传来小鸟的
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 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巨人的花园很荒凉< br>)
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带到
文字中去读一读吗?(自
由读,指名读)
(
2)
出示:与此同时,鲜花调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与此同时”是什么时候
?
联系上下文,把花园一瞬间的前后变化说一说。
(3)
归纳梳理
: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
.
花园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当孩子们再次偷偷钻进花园玩要时,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当巨人拆除围墙时,花园又
3.
小结。
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
!
忽而春意盎然,
忽而寒冬腊月。
是什
么原因让一个四季正常交替、景色美丽的花园有如此的变化呢
?< br>下节课我们再来
探究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 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 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
是寒冷的冬天。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
园里 立刻有了春意。
但巨人再次将孩
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 孩的启示下,巨
人醒悟了,
他立刻拆除了围墙,
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
巨人 生活在漂亮的花园
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
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后做了深刻的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做的较好:
1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结合课文
内容上对比的特点,
在 教学时,
我以“对比”为主线,
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
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 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对比,拆墙前后的对比,循
序渐进,步步进入,最后理解重点句,提示道理,水到 渠成,迎刃而解。
2
、紧紧抓住巨人指责孩子的那三句话,让孩子反复地读来体会巨 人当时的
心情,让孩子通过读,自己领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同时
感受到 巨人开始时的态度。
3
、重点段落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的原则,在具体 的语境中,
以情导读,以读促悟。如在教学墙里墙外的变化时,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到花园
的变 化,
同时对“对比”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为后面以“对比”为主线
展开教学打 下良好的铺垫。
4
、文中多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巨人的花园、春、夏、秋、冬 分别会
是什么样的?巨人赶走孩子时,
可能会怎样想,
小男孩儿凝视着巨人可能会对巨
人说些什么等。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除了上述几点做的较好,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1
、在朗读感悟巨人赶 走孩子的句子时,除了让学生想象巨人的想法,还可
以让学生想象巨人当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
还应联系上下文,
结合巨人的言行
对他所斥责的对象——纯洁、
可爱的孩子们所千万 的伤害来理解、
体会。
紧紧抓
住“四处逃散”、
“纷纷逃窜”等词,
从多方面来感受巨人的冷酷,
为后面的提
示中心打下基础。
2
、本 课教学我只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忽视了
一处对学生的启示:
巨人在 文中基本上是充当反面角色,
但在文章的结尾都给了
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课文让孩子明 白分享的快乐外,
还给了孩子另一个道理,
那
就是“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
让孩子在今后自己的生活中注意这些东西,
成为
真正的人。
3、本课教学我以对比为主线,让学生了解了对比这种表达手法,最后一处
对比讲完,应该总结一下, 告诉学生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之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课 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
进行再创造,才能有所得,有所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