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别妄想泡我
508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6: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树藤)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
“ 芙、
蓉”

7
个生字
,
读准多音字
“单”
,
会写
“芙、
蓉”

8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
借助注释
,
理解诗句的意思
,
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br>《赋得古原草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
汪伦》
,
读一读
,
你们能读出什么
?(
有不舍、嘱托、思念……
)
2.
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
,
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
书课题
,
强调“芙蓉”的写法。

3.
齐读课题
,
从题目来看
,
在哪里送别
?
谁送别谁
?(
芙蓉楼
,
故址在今江苏镇
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lu
ò
)


玉壶
(h
ú
)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
“芙、
蓉、
洛、
壶”
,
并在黑板上的 田字格中示范。
(
“芙”
“蓉”
是上下结构
,
上面是草字头
,
不要漏写。

“洛”
的右边是
“各”
,
第六笔是捺。
“壶”
的上面是“士”
,
第二横短。
)
4.


由读诗
,
读准字音
,
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
,
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
,
品读感知。

1.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
,
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
回到诗中
,
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
让我们默读古诗
,
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
交流反馈。

(1)

:
结合学过的“远上寒 山石径斜”
,
“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
,
这寒冷的雨
,
透着萧瑟和悲凉
,
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
结合注释理解第一 句诗
,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
夜雨更增添了萧瑟、
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
,
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

:
孤独
,
孤寂
,
孤零零。楚山孤,
还有谁是孤独的
?
送别友人的作者。

(4)
夜、平 明
:
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
,
天刚亮。补充诗句
,
指名读。

3.
再来读这两句诗
,
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
?< br>感受到了什么
?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
:
寒气笼罩的江面上
,
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
:
此时
,
你看 到的是什么
?
感觉到怎样的情绪
?(
雨滴打落在身上
,
一股 凉
意泛起
,
朋友即将离我而去
,
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 < br>此情此景
,
夜雨绵绵
,
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
,
他们 会说些什么呢
?
你读出了
什么情绪
?(
不舍
,
忧愁
,
凄凉
)
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
走 近作者
,
品读感悟
:
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
浩渺的江面、
孤寂
的楚山着墨描写
,
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
?
他 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
?(

示资料
,
屡次被贬
)
师 领诵
,
师生诵读古诗。

5.
作者送别友人
,
请友 人带去书信
,
亲友可能会问什么
?(
为什么不回来
?
过得< br>好吗
?
为什么会被贬
?)
他的回话是什么
?(
“一片 冰心在玉壶。”从“冰”“玉”
体会到纯洁、无暇。
)
诗人想表达什么
?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
,
会给亲友带去什么
口信
?(
报平安
)
6.
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
,
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
?(
更能
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
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
?(
边塞诗《出塞》
《从军行》
)
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
在屡次被贬后
,
仍不改壮志雄心
,
这期间
也有友人作 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
,
比如李白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补充诗句
,
指名读
)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
,
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7.
作者送别友人
,
触景生情< br>,
情蕴景中
,
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
,
更展现
出 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让我们站在“芙蓉楼”
,
看苍茫江雨
,
诵读这首诗 。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背诵古诗
,
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
出示诗句
,
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 读
,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
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
)
3.
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 了作者的孤寂
,
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
,
我们还读过
很多
,
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
柳宗元的《江雪》。“ 烟雨迷蒙吴江寒
,
孤傲寂寥望楚山”
,
人有悲欢离合
,
离别
的哀愁诉说不尽
,
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
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
,< br>你还记得哪些送
别诗
?(
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 酒……莫愁前路
无知己……
)
这是诗歌的魅力
,
是经典的魅力
,
是中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吟诵起
这些千古名句吧
!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山孤

(
孤寂
)
冰心

玉壶

(
高洁
)

-
第二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 楼送辛渐》
,
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
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
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
,
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
,
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 场面
,
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
!(
板书课题
)
2.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br>,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ch
á
n)



(d
ù
n)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
,
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雁”是半包围结构
,
里面两个“亻”,
别漏写
;
“隹”的右边是四道横。
)
4.


由读诗
,
读准字音
,
读通诗句< br>,
注意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
,
男女赛读
,
师生
点评。

三、再读课文
,
品读感知。

1.
以前 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
,
用过哪些学习方法
?(
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
书、
联系看图、
联系上下文。
)
请同学们自

由读古诗< br>,
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
,
结合
注释
,
理解大体意思。

2.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四人一组
,
互助学习
,
互动交流
,
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
小组交流汇报。

(1)
了解作者
:(
交流资 料
,
出示
PPT)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河 中浑
元帅府判官
,
对行伍生活有体验
,
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 br>,
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
,
气概豪迈。
< br>(2)
读懂诗意
:
读懂了哪句诗
?
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
?
交流意思
,
学习方
法。

(3)
结合意思
,
讲故事
,
悟诗情。

时 间
,
地点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师讲故事
,
生诵读诗句。

月亮被云遮掩
,
一片漆 黑
,
宿雁惊起
,
飞得很高。
(
“月黑雁飞高”
)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
“单于夜遁逃 ”
)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
,
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
“欲 将轻骑逐”
)
正准备出发之际
,
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
刹 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
(
“大雪
满弓刀”
)
4.
品析鉴 赏
:
月黑雪猛
,
非雁飞之时
,
此时大雁高飞
,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
,将军是在“大雪
满弓刀”
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 了。
全诗没有
写冒雪追敌的过程
,
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 br>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写敌军的溃逃。“月黑”
,
无光也。
“雁飞高”
,
无 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
,
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
,
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
,
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
,
可见他们已经
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
,
敌人的行动还 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写我军准备追击的 情形
,
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
,
一支骑
兵列队欲出
,
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
,
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
5 .
拓展
:
诵读《塞下曲》
(
其二
)

< br>其实
,
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
,
本文选的是第三首
,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
二首
:
林暗草惊风
,
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 羽
,
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
?
从哪句看 出来的
?(
勇敢
,
“将军夜引弓”
;
力大
无穷,
“没在石棱中”。
)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背诵 古诗
,
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
出示诗句
,
标注关键词语。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指名读一读
,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
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作者不写军队如何出击
,
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
,
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
的场面
,
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br>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
,
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
,
犹如 箭在弦上
,
将发未发
,
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
,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唯有
如此
,
才更富有启发性
,
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
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
见首不见尾
,
并不是龙没有尾
,
那尾在云中
,
若隐若现
,
更富有意趣和 魅力。
让我们
再次吟诵这首边塞诗——《塞下曲》。

板书设计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第三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
出示墨梅图
)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
,
跟老师 一起写
课题
,
注意“墨”的写法
,
上“黑”下“土”。
< br>2.
理解
“墨梅”

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这首诗就是 题在墨梅图上的
,
我们叫它“题画诗”。

3.
了解作者。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
,
他叫王冕。

接下来
,
我们一起走近王冕
,
走进他笔下的《墨梅》。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洗砚
(y
à
n)


乾坤
(qi
á
n k
ū
n)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
,
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砚”是左右
结构
,
右边 是
“见”
,
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乾”
右边的
“乞”< br>,
不要写成
“气”

“坤”是左右结构
,
右边“丨” 出头。
)
4.


由读诗
,
读准字音
,
读通诗句
,
读出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
,
小组赛读
,
师生
点评。

三、再读课文
,
品读感知。

1.
同学们
,
古诗是凝练的
,
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
请你自


朗读这首诗
,
想想这梅长在哪里,
又是什么样子的。

2.
同桌互相交流
,
指名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
颜色很淡
,
梅花开得茂盛
,
朴素淡
雅。
)
3.
质疑
:
你在读诗的过程中
,
有什么疑 问
?
“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
?(
鲜艳的
色彩
,
枣 红
,
玫红……
)
“清气”是怎样的
?(
淡淡的
,< br>清幽的
,
清淡
,
清雅……
)
4.
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
(
色淡气清
)
5.
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
?
还在写什么
?(
借物喻人
)
我们 来了解一下王冕
这个人
,
他出身贫寒
,
自学成才
,
被称为
“画梅圣手”

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
,
有官员和大财主亲 自下乡见他时
,
他还躲起来。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
?(

泊名 利
,
清高
,
不虚荣
)
那么
,
王冕就像这梅 花一样不追名逐利
,
孤芳自赏
,
一身正
气。他把名利看得“淡”,
洁身自好
,
有骨气。

此时此刻
,
你眼中的 “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
?(
气节
,
气度
,
骨气)
“清气”是怎样的气节
?(
淡泊名利
,
洁身自好
)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
,
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让我们咏起
这 首诗的后两句。

6.
拓展
:
诵读《白梅》。

冰 雪林中著此身
,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
散作乾坤万里春 。
从这
首诗的哪一句
,
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气节< br>?(

不同桃李混芳尘”
)
配乐
,
吟诵。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背诵 古诗
,
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
出示诗句
,
标注关键词语。

我家洗砚池头树
,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名读一读
,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
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像《墨梅》这种托物言 志的诗还有很多
,
比如《竹石》《青松》。让我们吟
诵起这些千古名句
,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



墨梅

王冕

题画诗

色淡

淡泊名利

气清

洁身自好



本课叩开诗歌的大门
,
步入古诗的 殿堂
,
欣赏送别诗、边塞诗和题画诗
,
领略
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
,
从知诗人、释题目、诵古诗、悟诗意、品诗情、拓展
读几个环节
,
诵读感悟。

(1)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
引导点拨
,
进行学法迁移。

(2)
通过联系背景、了解诗人
,
感悟古诗表达 的情感
,
领略诗歌的魅力。



22
文言文二则


1.
认识“恭、勤”等
5
个生字< br>,
会写“囊、萤”等
9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借助注释
,
理解文意
,
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
它言简意赅
,
记录 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本课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两篇融知
识性、
趣味性、
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 ——
《囊萤夜读》

(
板书课题
)
2.
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
理解“囊”
,< br>说说题目的意思
:
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y
ì
n)

(g
ō
ng)

(q
í
n)
练囊
(n
á
ng)

(y
ā
n)
多音字
:

(ch
é
ng)

(sh
ù
)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
“囊、
萤、
恭、
勤、
博”
,
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囊”
是上下结构
,
注意笔顺
,
部首是
“一”

“萤”
是上中下结构
,
部首是
“艹”


“恭”
,
部首是“

,
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
,
注意左边“堇”的
写法
,< br>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
,
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
,
但停顿不等于断开
,
尾音拖长可
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
,
师范读
,
生再读
,
生试 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
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
(
出示
)
学生 小组赛读
,
师生点评。

看来
,
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br>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
,
我们在读的时
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
,
品读感知。

1.
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 囊萤夜读”
?(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以夜继日焉。
”< br>)
这里
“练囊”
的意思是什么
?(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
“以夜继日”
的意思是什么
?(
日夜不停。

,
白天。
)
你读出了什么
?(
这个人很勤奋
,
读书刻苦。< br>)
2.
“囊萤夜读”
的主人公是谁
?
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 勤学刻苦
?(
车胤。
“胤
恭勤不倦
,
博学多通。”
)
理解句子意思
:
从注释来看
,
“胤”
,
晋朝人 车胤。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
“恭”
(

逊有礼
),
“ 通”
(
通晓
,
明白
);
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
(
勤学
,
勤奋
),
“倦”
(


) ,
“博”
(
广博
)


3.
从哪里可以读 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
?(
“家贫不常得油。”
)
理解句子
:组词理解
“贫”
(
贫苦
,
贫穷
,
贫困
)

句子的意思是
:
家境贫寒
,
常常没有灯油来点
灯。

4.
出示句子
,
指导朗读。


/
恭勤不倦
,
博学多通。

5.
出示课 文插图
,
指导学生看图
,
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
家贫
/
不常得油
,
夏月
/

/练囊盛数十萤火
/
以照书
,
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 br>,
理解
“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
读。

6.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
在小组中交流。
)
7.
全班汇报
:(
车胤
)
家境贫寒
,
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
点灯
,
以便在灯下读书
)

夏天的夜晚
,(
车胤
)
就用白绢做成
(
透光
)
的袋子
,
装几十个萤火虫
,
照着书本
,

以继日地学习。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
出示课文
,
划分节奏
,
标注关键词语。

/
恭勤不倦
,
博学多通。
家贫
/
不常得油< br>,
夏月
/

/
练囊盛数十萤火
/
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指名读一读
,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
拓展阅读。

原文
:
晋之车胤
,
家贫
,
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
,
无以夜读。遇 夏月
,
乃以练为

,
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以夜继日
,
勤学不倦。年长
,
博学多通
,
时人誉之。
(
:

赞。
)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
再读一读。指名读。

2.
齐读课文。

3.
读了这篇课文
,
你想对车胤 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
?(
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

,
您坚持日夜苦读
,
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
我也要向您学习。
)


囊萤夜读


/
恭勤不倦
,
博学多通。

家贫
/
不常得油
,
夏月
/

/
练囊盛数十萤火
/
以照书
,
以夜继日焉。

-
第二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吟一首《望天门山》导入
,
了解诗人李白。你还会背他的什么诗
?(
《望庐
山瀑布》《将进酒 》
)
今天
,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
(
板书
课题
)
2.
齐读课题
,
了解题目的意思。
先 看看
“杵”
的部首
,
猜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
意思。
(
木字旁
,
可能是木棒。
)

,
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
“铁杵”
是什么呢
?
结合注释
: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 铁棒。
出示图片
,
大家看看图
,
这就是铁杵
,
老妇 人要
把它磨成一根针。

3.
让我们走进课文
,
去了解这个小故事吧
!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 文读一读。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
认识 的字
,
借助拼音读一读
,
同桌交流。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铁杵
(ch
ǔ
)

(hu< br>á
n)

(z
ú
)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逢、卒”
,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逢”是半包围结

,
注意先写 “夆”
,
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
,
部首是“亠”
,
注意“丨”
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
)
4.


由读文
,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
注意句子的停顿
,
读通语句。
课件出示
:
磨针溪
,

/
象耳山下。世传< br>/
李太白
/
读书山中
,
未成
,
弃去。过是< br>溪
,

/
老媪
/
方磨铁杵。问之
,

:
“欲作针。”太白
/
感其意
,
还卒业。
老师范读
,
抽生读文
,
小组赛读
,
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
,
品读感知。

1.
出示图片
,边读课文边看注释
,
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
,
把课文读懂
,
知道课
文讲了在什么地方
,

,
发生了什么事。
(
板书
:
磨铁杵

欲作针
)
2.
四人一个小组 合作学习
,
先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
找出 自
己读不懂的地方
,
在组内交流
,
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 来
,
等会儿在全
班交流。

(
师先讲一句作示范
,
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 看部首猜字义
:
“媪”
,
部首是“女”
,
联系前面的“ 老”
,
推测意思是老婆婆
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义
:“曰”
,
外框是个口
,
里面一横像舌头
,
舌头在动,
意思是在说

,
即“说”的意思。

3.
组 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
,
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
的大意。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
,
世间
,
世上
;“传”
,
相传
,
传说
;
“过”
,
路过
,
经过
,
趟过。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
?(< br>被她的意志感动。
)
“其”指的是老媪。

“问之”
,
指的是问谁
?
问什么
?(
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
古 时的一个字
,
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
,
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4.
句式理解。

读一读
,
比较一下
:A.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B.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A
强调的是“山中”
,B
强调的是“读书”。

5.
绘声绘色讲故事。

磨针溪呀
,
在象耳山下。世传呢
,
李太白读书山中……
< br>学生讲述
,
师生评议。
(
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话 说
,

针溪
,
在象耳山下。
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 用
“说唱”
讲法
,
或者打着节
拍诵读。
)
6.
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
课件出示
:
反反复复读课文
,
联系注释讲文意
,
讨论交流明道理。

7 .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铁杵成针”
这个成语的意思
?(
将铁杵 磨成细针
,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
,
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
)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
出示课文
,
划分节奏
,
标注关键词语。
磨针溪
,

/
象耳山下。
世传
/
李太白
/
读书山中
,
未成
,
弃去。
过是溪
,

/
老媪
/
方磨铁杵。问之
,

:
“欲作针 。”太白
/
感其意
,
还卒业。

指名读一读
,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
读了这个故事
,
谁能用“铁杵成针”说一句话
?
(< br>课件出示
)
铁杵磨成针
,
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
,
铁杵磨成针。

2.
通过学习本课
,
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做学问要有恒心和毅力
,

要肯下功夫
,
就会取得 成果。
)
3.
拓展延伸
:
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

《揠苗助长》
《守株待
兔》《掩耳盗铃》等。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学习文言文不在于逐词逐句理解文意
,< br>而在于学法的领会和整体的感知。理
解词语时
,
可采用“换词法”和“组词法” 。让学生先猜再讲
,
将一篇简练的小古
文扩成一篇生动的现代文
,
让 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
并学以致用。

(1)
注重诵读
,
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
展开想象
,
领悟内容。
< br>(2)
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质疑
,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br>培养质疑能
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1.
认识“脉、估”等
13
个生字
,
会写“伦、腹”等
15
个字
,
会写“行驶、凌< br>晨”等
12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
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 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3.
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
体会生命的意义。< br>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从题目
,
你读出了什么
?
有什么疑问
?(课文记述了“诺曼底号”这艘船在海上遇难的事。我想知道“诺曼
底号”是一艘怎样的船
?
它为何遇难
?
结果怎样
?)
2.
了解作者雨果。
(
出示圆明园里的雨果雕像的图片
,
介绍作者。
)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
自己小声读课文
,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
借助拼音读一读。尤其注意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比较难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山脉
(m
à
i)

(p
ō
u)


机械
(xi
è
)


调遣
(qi
ǎ
n)
穿梭
(su
ō
)
读两艘船的名字
:
诺曼底号

玛丽号

3.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
“腹、
窿 、
卑、
宰、
遣、
梭”
,
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腹”
是左右结构
,
右边中间是“日”
,
最下面的“< br>”不要写成反文。“窿”是上下结

,
部首是“穴”
,
下面右 边“生”上面的小横不要漏写。“卑”注意笔顺
,
第六
笔是“丿”
,
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宰”是上下结构
,
下面是“辛”
,
下面的横短
,
最后一笔是悬针竖。“遣”是半包围结构
,
注意笔顺
,
第 六笔是“丨”。“梭”是
左右结构
,
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时、地、人、事。同桌间互相交流。

(1870

3

17
日夜晚
,
哈尔威船长小心 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
前行
,
不幸被
“玛丽号”
撞伤。< br>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
,
在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
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人群面前< br>,
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
,
沉着指挥
,
忘我救人
,最终救
出了众人
,
但自己却以身殉职。
)
2.
初步感 知故事线索
:
夜航—遇难—组织逃生—最后二十分钟—牺牲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
(1~5):
“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
(6~9):
“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
(10~40):
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第四部分
(41~43):
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
(44~46):
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3.
认 识灾难
:
浏览课文
,
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
概括说一说这 是一
场怎样的灾难。指导朗读。

默读描写灾难刚发生时情景的段落
,
静下心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
说说你看到
了什么。

学生交流描述面前浮现了哪些场景
:
(1)
谈一谈自己看到的画面。
(2)
这一幕幕场景
,
带给你什么感受
?(3)
请你把
这 感受融入课文中
,
反复读一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
(4)

“一刹 那间……”
(

件出示第
11
自然段。
)
给“海 水哗哗往里灌
,
汹涌湍急
,
势不可挡”一句画线
,
让学生谈 谈自己的理
解。

引导深入体会
:
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到害怕
?
“惊恐万状”的人们有什么表现
?
4.
人群面对灾难
:
“诺曼底号”正在慢慢下沉
,
所有的人都会葬身鱼腹
,
人们
是怎么面 对这场灭顶之灾的呢
?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
“震 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
,
男人、女人、小孩
,
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
人们半裸着身子
,
奔跑着
,
尖叫着
,
哭泣着< br>,
惊恐万状
,
一片混乱。”


:
“大家一 窝蜂拥了上去
,
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
,
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 br>生
:
“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
,
乱得不可开交 。”

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
,
感受海难来临时人们的惊慌失措。

指导朗读。

5.
课文内容真实感人
,
情节扣人心弦
,
读起来就像看电影似的
,
读完后好多场
景留在脑海里
,
久久不能忘怀。那么
,
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是的
,< br>轮船在海上遇到了危险
(
板书
:
遇险
),
哈尔威船长 指挥大家逃生救援
(
板书
:
救援
),
最后时刻的沉船
(
板书
:
沉船
)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
,
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
,
把我们带回到
18 70

,

回到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


由朗读课文
,
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2.
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

惊恐万状

汹涌湍急

一窝蜂

你推我搡

简短有力

井然有序

惊慌失措

须臾

阴惨惨

凝视

指名读一读
,
并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五、课堂小结。

课文为我们描写了一起猝不及防的海难
,
为我们塑 造了一个沉着感人的英雄
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悲壮感人的场面
,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
我相信也给了大家巨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在下 一堂课再深
入地探究学习吧
!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 .
导入新课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
我们已经感受到
“诺曼底 号”
遇难带来的震
撼。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
看看在灾难 来临、
人群慌乱时
,
是谁救出了
所有人。

二、品读感悟
,
体会情感。

1.
场景一
:
下达命令。

默读第
12
自然段
,
找出船长下达了哪些命令。用“



”画出来。说说你
从这些命令中体会到了什么
,
在你感 受最深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感悟。


阅读时
,
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词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世界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