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说明
巡山小妖精
733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6: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优秀校长事迹材料-爱国散文
.
.
.
.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 组课文的专题是
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 br>《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
幸福的学习 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
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
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 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
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 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会认“坝、傣”等
5
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
穿戴、打扮”等词 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 br>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
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 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
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 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教法学法
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交流图片上 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
同。揭示课题(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 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
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三)巩固字词
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
的书写,当场书空)
专业
.
.
.
.
第二组: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
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
56
个民 族)
全班交流: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 后的情景,最后以
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
学生汇报,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
1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 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还有汉族的。
师: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师
:
从哪里可以看出?
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
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
还有…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 ,
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
2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师:指明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大家都非常友好等)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师:抓住“大家”指的是谁?
(各民族的小学生)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
3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
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 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
敬礼。
师: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 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
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 》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
和学校的美丽。
2.
上课的情景——学习二、三自然段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