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审定
玛丽莲梦兔
715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6: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四学年鉴定-个性测试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会认本课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4.
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
5.
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
自豪和赞美之情 ,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
教学重点
】
1.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
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
【
教学难点
】
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 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
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
课时安排
】
2
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
要走进一个共同的 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感知
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1
2.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三、识字写字
1.
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多音字,让学生读一读。
2.
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3.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5.
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6.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
1
)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
(
2
)引导 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
应该注意的问题。
(
3
)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晨:上边扁小下边宽大,厂字下边两横中下横要长,竖提在下横处起笔。
球:王字稍窄小、下横变为一提,求字上横要短一竖要长,中间四笔要分开。
四、梳理结构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描写同学们在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 br>第二部分
(第
2
、
3
自然段)
:
写了同学们 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进一步赞美民族小学,抒发自豪和赞美之情。
2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字词验收: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白纸,进行字词听写。
2.
谈话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
景是什么样的?
二、品读释疑
1.
出示核心问题:
边读边想象,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明确: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 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
课、
一起读书、
一起跳舞、
一起游戏 ,
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2.
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课文描写的画面。(串珠问题
1
)(课后第
1
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畅所欲言
教师明确:不同穿着的学生从各处来上学,他们主动给小 鸟打招呼,向老师问
好,给国旗敬礼,上课了郎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很多山林里的动物走进校园,停在< br>窗外静静地听课,下课了大家一块跳孔雀舞,做游戏……
(
1
)早 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
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 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明确:“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 不同的地方。运用“有…有…
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 都是来
自不同的民族。
(
2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 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
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明确: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