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4
别妄想泡我
585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6: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初中自我介绍作文-西游戏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初步体会文章
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
情,并受到民族 团结的教育。
3.
体会描写窗外十分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了解我国 各民族儿童
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的 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
吧!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1.
哪些句子体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用横线在 文中画出来。
通过你的朗读表
现出来。
2.
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学生 在教室里学习的?根据课文内容,
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
整。
这时候,窗外(
)
,
(
)不摇了,
(
)不叫了,
(
)停在花朵
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
)
。这些山林里的朋
友,是那样(
)地听着。
3.
下课了,小学生们都做些什么呢?课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
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5.
课外搜集有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资料。
(二)小组交流
1.
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
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
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三、后学环节
预设与点拨
预设
1
学生通过对课 文内容的学习,不难知道大青树下的小学美在景色、衣着、
行为、朗读声,难点在于朗读。
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体会景色美,并用温柔、欢快的语气朗读。
衣着 美:通过观看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学生的图片,体会衣着美,并用高兴、自
豪的语气朗读。
< br>行为美:通过“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
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一句,体会同学们对动物的友好,对老师的尊重,对祖国的
热爱,并用欢快、真诚的语气朗读。
朗读声美:
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
体会同学们朗读声的动听,
朗读时语 气要缓
慢,读出校园的安静和朗读声的美妙。
预设
2
通过重点句子,体会校园的“静”以及动听的读书声。
参考答案: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
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 只猴子)
。这些山
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预设
3
体会重点语句
(
1
)
“不同民族 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句话体现了民族团结。
(
2
)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听同学们读课文。
”
这句话 表明窗外十分安静学生读书的声音十分动听。
(
3
)
“大家在大青 树下……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衬托出孩子们
愉快的心情和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
(
4
)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 ,在洁白的粉墙上
摇晃……”这句话体现了校园的一片祥和,让人对这所小学难以忘怀。
预设
4
有感情地朗读
(
1
)
“大家穿戴 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
绚丽多彩。
”这句话要用高兴、 自豪的语气朗读。
(
2
)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 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
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要读出孩子们愉快的心情 。
四、检测环节
1.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 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徳昂族 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所学校里有
、
、
、
、
五个民族的学生,表现了民族之间的
精神。
2.
体会下面两个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
1
)早晨,从山坡上,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
2
)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走来了。
这两句话第
句话表达效果好。因为
3.
想一想,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我喜欢这所小学,因为
。
我喜欢这所小学,因为
。
我喜欢这所小学,因为
。
4.
拓展阅读。
我家的小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让人流连忘返。< br>小院的西面是花圃,
一年四
季花开不断,
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的玫瑰。
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
夏
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大人们在这里看报。到了秋天 ,一大串一大串的葡
萄挂在葡萄架上,
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 的白杨,
它们
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
院子的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地里 种着黄瓜、
茄子、
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真惹人喜爱。
(
1
)填空。
我知道本段有
句话,第二到九句是按
(
A.
方位顺序
B.
时间
顺序)
写的。
小院的西面是
,
北面有个
,
东面种着
,
南面是
。
(
2
)
“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这句话写了
(
)
①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②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
(
3
)本段中有两个表示“绿”的词语,请写下来:
和
。
五、本课小结
大青树 下的小学的学生们生活得很快乐、
很幸福。
我们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
福生活,努力学习 ,刻苦奋进。
六、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欢乐美丽)
上学路上
不同民族好朋友
来到学校
打招呼、问好敬礼
上课
认真读书
下课
尽情嬉戏
校园
铜钟、凤尾竹团结
七、拓展阅读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
人教(部编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 的一所小学
,
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
体现了祖国各民族
之间 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
,
把学 校打扮得
绚丽多彩。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
,
穿戴不同
,
但都成了好朋友
,
在
祖国的大家庭里
,
在鲜艳的国旗下共 同生活
,
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
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 地读书、课下尽情地玩耍。
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
,
要通过本 单元课文的学习
,
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
文学习
,
逐步完成 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
,
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
形成一定的语文积累
,
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
一篇课文
,
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
,
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
1
.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 的资料
,
比如
,
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
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 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
.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
,
解决教学难 点
,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
应主要采取
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
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在研读中通过
换位 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
,
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
,
以读促悟
,
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析句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 br>,
感悟
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1
.
会认
10
个生字
,
会写
13
个生字。
2
.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
了解大青树下 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
.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
.
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
,
能根据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说话训练。
【过程与方法】
1
.
用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2< br>.
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
,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
,
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 活的美好与幸福
,
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
团结和友爱。
重点
1
.
会认
10
个生字
,
会 写
13
个生字。
2
.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整体把握
,
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难点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
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的 提示
,
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
课时
第一课时
1
.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
正确、流利地 朗读课文
,
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