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精品教案

绝世美人儿
687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6: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北京紫荆侠)

5.
草船借箭

课题

草船借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认识“瑜、忌”等
9
个生 字,会写“妒、忌”等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
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 、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
通 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教学

重点

2.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
通过学习,初步学 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教学

难点

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认识“瑜、忌”等
9
个生字,会写“妒、忌”等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
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 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三国演义》

设计意图

1.

1< br>)

出示课件
1

教师播放电视剧
《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
)播放完毕后出示歌 词:

出示课件
2


题歌导入交流,
激发学
习参与课堂活动的兴
导入


3
)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
趣。



8


分钟

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
)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 词的理解,教师评
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
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
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





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

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

谈的材料。



5
)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

崇 拜
《三国演义》
中的哪个英雄?
(学生自由发言。


出< br>
示课件
3
】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

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草船借箭)


生齐读课题。

2.

简介《三国演义》。

出示课件
4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

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

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

简介
《三国演义》

义》中人物的了解。

3.
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5


同时了 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
有助
罗贯中(约
1330
年-约1400
年),名本,号湖海散
于学生理解课文,
激发
人,元末明初小说 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
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
太原人。

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顺序。

1.
学生默 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
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 br>深刻的印象?






此环节的设计是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理文章结构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 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3.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 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课文内容。



4.
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新课


教学

(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32
1.
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分
2.
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
6




1
)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

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2
)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

只箭。


3
)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
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曹操、

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

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

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

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

发生的。

2.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

采用读、
思、
议等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
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
一步感受人 物形象,

4.
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
解故事 情节。

交流自己的感受。

5.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
)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

葛亮。)



2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

要害诸葛亮
?

出示课件
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
学生齐读
)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



3
)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

的?(他们的对话。)

出示课件
8


①当时, 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
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 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
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
)周瑜 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
己的目的的?

出示课件
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
却”又是什么意思? (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
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
于 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
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

出示课件
9
】(请同学根据 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
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 br>题:

出示课件
10

11


A.

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B.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
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 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
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
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
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 状,他的
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
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 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
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 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
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
计个人得失。)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
12


(< br>4
)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
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 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
诈。


5
)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br>1

2
自然段,,要读
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 内心暗藏
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
容镇定,胸有成竹。

6.
谈话过渡:从课文第
1

2
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
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
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 已陷入他的圈套,
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
(板书: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
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d
ù
j
ì
(

)
小亮的才干,
s
ī
z
ì(

)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
j
ū
n l
ì
ng zhu
à
ng


)。但小亮
sh
é
n j
ī
mi
à
o su
à
n


),先他请
来了
c
á
o (


)
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y
ǐ


)


(
màn
w
à
n)




(

d
ō
u)


(
zhài

zài
)

(
chéng
c
éng
)





(n
è
i

)

(
tiáo

diào
)


三、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四、根据课文填空。

1.
《草船借箭》节选自《

》,作者是(

)。

2.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



)

草船借箭准备是
(

)

草船
借箭的过程是
(



)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


【答案】

一、妒忌

私自

军令状

神机妙算



二、


(

)


(
màn
)




(

)


(
zhài
)

(
chéng
)





(

)

(
diào
)


三、诸位、都督、著作;虚心、考虑、老虎;绝妙、沙场、炒菜;

四、
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2.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准备:请鲁肃帮忙准
备好船只 、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
葛亮 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1.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 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
教学

目标

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 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
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
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

作品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1.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
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

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

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

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
1

2
自然 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
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
导入



4

分钟

的原因?

2.
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 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
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
览课文,从课文中找 出来。

出示课件
2

(诸葛亮
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
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 客观形势,决定策
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
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
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
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


2.
鲁肃是周瑜的部下,
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

3.
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
顾全大局?请默读

课文
3

5
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

此环节的设计为
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
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33

)分钟


4.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
4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

引导学生借助人
来报告周瑜 ,果然
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
物对话感悟人物特点。

..

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启发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鲁肃十分诚信、顾全大局、对诸葛亮赞赏与默默


支持。从“果然”一词也能够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

为人。



5.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

出示课件
5




1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

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2
)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

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

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
指名读 课文
6

9
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
机妙算”的有关语句。< br>


2.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

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
6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
)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 什么?(诸葛
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
)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




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



象。)


3
)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

出示课件
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
)从“大雾漫天”你了 解到什么?(了解到当时
的天气情况:到处都是大雾。)


2
)从 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选择这样的
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3
)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






镇定自若,
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
用兵谨慎,

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

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

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

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

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

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
)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


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

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

方向。)



6

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
(诸

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

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7
)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出示课件
14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
船头朝东,
船尾朝西,

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


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


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

时间。)


2
)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


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

智慧。“逼近曹操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

生性多疑、
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
此行
“借箭”


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

密,
安排之巧妙,
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

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
自由读课文
3< br>~
9
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


(板书: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

万只箭。)
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1
)小组交流。




2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
15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
结合课文说感受。











1

小组交流: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2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
18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
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
周瑜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

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

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3.
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
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

亮神机妙算。“周瑜 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
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 br>的第一句话。(
板书: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
瑜自叹不如。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 线,按事情发展
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


周瑜自叹

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


3

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
分钟

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
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 .
作业:
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三
国演义》中自 己感兴趣的章节。

草船借箭

板书

内容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
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课堂作业新设计

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
________
,接着写了
________
,着重写了
________
,最后写了
________


二、下列哪些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




A.
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
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
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D.
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三、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

1.
“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
________

1
)忠厚守信; (
2
)欺骗周瑜;(
3
)不诚实

2.
从“诸葛亮 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
感受到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



1
)胆量很大;(
2
)谋划周密,安排巧妙;(
3
)不拍牺牲

3.
“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段话是
________

________
说的,表现了他
________
的特点。


1
)鲁肃

诸葛亮

贪酒;(
2
)诸葛亮

周瑜

勇敢;(
3
)诸葛亮

鲁肃

自信
< br>4.
从“曹操的之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
手朝他们射箭便是。’”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________
,曹操
________



1
)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
2
)勇敢机智

小心谨慎;(
3
)神机妙算

爱惜士兵


【答案】

一、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出十 万枝箭的任务
为难诸葛亮。
接着写了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 助做借箭的准备。
着重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
最后写了诸葛亮如期交箭,
周 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
的才干胜过自己。

二、
ABC
三、
1.

1
)忠厚守信。

2.


2

谋划周密,安排巧妙。

3.

3
)诸葛亮

鲁肃

自信

4.

1
)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 改革提出的要求,力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堂课,
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与合作学习,
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读读、说 说、思思、议议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整个教学设
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