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别妄想泡我
561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09: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中国结象征着什么)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1

《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
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 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
心天下的雄心壮志,
所以任 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
始终团结在一起,
从来没有考虑个人
的得失。后来的 结拜都夹杂着个人利益,
没有被后人认同。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
合,要志存高 远,

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千万不要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
乐 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

2

《 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
读起来扣人心 弦,为曹操捏一把汗。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
但是曹操重视人才,
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曹操能为了国家,
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
勇气就让 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坏”
,他有正义的一面。这就告诉
我们:
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
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认定他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

《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决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
战故事。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我们
学习和 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
要踏实地学习,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
扎实 的基本功,就会艺高

人胆大,不怕任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
战!

4

《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 的
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多行1
/
25
不义必自毙,
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 ,
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
现在生活
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自认为自己 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
目中无人,
过着奢侈不劳而
获的生活,
最后 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
重,成为后人 学习的榜样。

5

《三国演义》第十回讲到曹操举贤纳士,真心诚意的广泛 招纳贤能,是自己的实力不断壮大。
这期间,
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贤士之间相互举荐,
互相推举的感人局面。
荀彧最先来到曹操门下,
他举荐了程昱,程昱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 刘晔,刘晔举荐了满庞、吕虔,二人又共同举荐了毛
玠。
这种连环举荐实际上为曹操确立三分天 下的形势打下了人才基础。
可以看出,
当时的贤能之士
都是比较大度和宽容的,
能够在封建社会下,
做到不嫉妒他人的才能,
还敢于举荐比自己更优秀的
人,是很难 做到的!我们现在人,多事互相猜忌,相互妒忌,更难做到推荐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来
领导自己,所以在 这点上我们要向古代贤能之士学习

6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讲的是曹操 用计大败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这件事
情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武夫始终只能当将 军。吕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勇无谋,空有一身
武艺和力气,在深谋远虑、诡计多端的曹操面前,就显 得很笨拙,很无能。其实,吕布的谋士陈宫
几次很好的建议和计谋,
但不被重视,最可气的是吕 布与曹操会面,竟然不知道是曹操,还放走了
曹操,
看来真的是空有一把子力气是不能成就大事 啊!现今时代,
我虽然不需要用什么计谋,但是
也要做到既要有一身本领,
更要有智慧 和思想,
要懂得用恰当的方法去赢取机会,
去实现自己的抱
负。

7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讲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攻取了徐州城。从中我们看出吕布是反
复无常,重利轻义的人。以前认丁原为义父,因董卓以财宝相送,吕布便杀了丁原。后番又认董卓
2
/
25
为义父,因王允和貂蝉巧使连环计,又杀了董卓。今番投奔刘备,因 刘备、关羽不在,张飞醉之,
趁夜把徐州拿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今社会,
都要固守诚信,要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不能因为有了
利益就背信弃义,最终会落得千古骂名。

8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讲到孙坚之子孙策,年
18
岁,为不能继承父亲遗志 ,图霸一方而着急落
泪,旧部朱治、吕范献计,向袁术借兵。孙策以父亲的传国玉玺为证,借兵攻取秣陵 ,击败扬州刺
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并击败吴郡严白虎叛乱,至此在江东开创了基业。

孙策
18
岁就有平天下
的志向和抱负,他礼贤下士、严整军纪、爱护百姓,被东吴百 姓称为“孙郎”
。现今时代,
18
岁的
人很难有这样的远大志向。周总理留学 的时候,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志,最后成为
全国人民爱戴的总理。我们要学古人,学习革 命先烈,从小立志,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学习,
掌握本领,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9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讲到曹操在行军路上见麦田成熟,下令将士不许践踏麦田, 违令者斩。
但是,曹操的马因飞鸟得惊吓,冲入麦田,破坏了大片麦子。曹操割发代首,将士悚然,无不 畏惧
军令。曹操治军严格,所以军令畅通,军纪严整。我们任何一个集体和团队,也要严格各种纪律,< br>用铁的纪律来约束所有人得行为,
让想违纪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只有这样才能够步调一致 ,
形成合
力,这个集体才会有无往而不胜得战斗力。

10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讲到刘备得到谋士徐庶之后,就很器重他,便让徐庶当上了军师。曹操
得知徐庶 的才学,
便想得到徐庶,
便把他的老母亲抓以此逼迫徐庶来到曹操手下,
但是至此徐庶 没
有为曹操出一条好计策。这才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我们不难看出,不论什么年代招贤纳士、人员调整做好是遵从人的意愿和想法,强扭的瓜不甜,只有让人欣然接受,才能够激发出
个 人的潜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互相桎梏。

3
/
25
11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到曹操邀请刘备到小亭畅饮,煮清酒 ,论天下。席间,刘备问曹操,
谁才是一统天下英雄?曹操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
不觉掉到地上。这时正值雨季,雷声大作,刘备忙 捡起,不慌不忙地掩饰说:
“雷声一阵,吓得筷
子掉了”
。曹操因此没有多起疑心。后 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
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说明刘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很强的。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
这样尔虞我诈的场景很少了,< br>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谈话还是很多的,
这就要求谨言慎行,
夸夸其
谈,自吹自 擂,甚至过于张扬都会招来人的反感,要机智、巧妙地回答,要善于保护自己,这样才
能够在现代社会中 赢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12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讲到曹操让张绣写 书招安刘表。贾诩说:
“刘表喜爱结交文人名士,
要派个名士才可以“。孔

融推荐一人,名叫祢衡,字正平。曹操召见祢衡,祢衡口出狂言,把文
臣武将贬得一无是处,还自夸天文 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曹操见其狂妄,让其做
一名击鼓的乐官,后被曹操用去招降刘表 ,因粗言不逊被黄祖所杀。可见,古往今来的英豪,不论
是有多大的才学,有多大的本领,都要谦虚谨慎 ,要靠真本事说话,不能妄自菲薄,否则就会成为
众矢之的,被大家所唾弃。这也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 中,即使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超群,也不要自
卖自夸,要靠实际的工作成绩来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好评。
13

《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讲到关羽探知刘备在袁绍处时,写书信封,辞谢 曹操。信中说:关羽
早年追随刘皇叔,誓同生死。如今辞别,不是不感激丞相的大恩,只是当初的承诺不 能违背。曹操
挂回避牌,遵守许诺,放关羽离开。可以说曹操对关羽的爱护是罕见的,倾其所有,但是关 羽仍不
忘故交,不弃故盟,这就是一种诚信,是大义,因此备受后人推崇,被尊为武圣人、武财神。曹操
在这件事情上也是讲诚信,
没有为难关羽。
互守诚信成就了这段佳话。
如今我 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飞
4
/
25
速发展,但更需要讲诚信,讲担当。特别 是自己答应的,或者许下的诺言,一定要遵守,一定要践
诺,方能立身,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14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讲到关羽一路上护送刘备夫人,过曹军五个 关口,斩杀六将,直奔
汝南与刘备相见。一路艰辛,一边要保护嫂子的安全,一边还要与曹军周旋,还受 了箭伤,但是不
言退却,更无怨言,足见关羽的作战之英勇,意志之坚定,忠义之慷慨。我们现代人既要 学习古人
这种为了一个目标,
坚忍不拔,
锲而不舍的努力,
甚至是牺牲自己的 胆识和魄力,
更要学习这种侠
肝义胆,为知己尽职尽责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结交一生一世的朋 友和知己。

15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讲到袁绍起兵七十万攻打曹操,袁 绍谋士沮授建议不要速战
,
袁绍不听;

许攸建议分几路军马攻打许昌,还建议派重兵驻守囤积粮草的乌巢,
袁绍还是不听;
最后沮授急谏
派兵救急乌巢,
但袁绍还是不听。
谋士的多次建议都没有被袁绍重视,
丧失了一次又一次赢取胜利的机会。最后许攸投奔曹操,沮授不降被曹操所杀,最后众叛亲离,大败而亡。历史的教训告诉我
们 ,要善于倾听身边人的意见和建议,兼听则明,不要固执己见,尤其是大家都一致的建议,更要
重视,并 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在做人做事上不出差错,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16

《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讲到袁绍与曹操黎阳决战失利,在军中数日后吐血而亡。三子袁尚即
位,引起长兄 袁谭的不满。袁谭借曹操之手打败袁尚,后曹操又反水追杀袁谭。最终袁氏兄弟两败
俱伤,被曹操从中渔 利,攻破邺城。袁氏兄弟没有在关键的时刻团结一致,对抗曹操,而是引狼入
室,企图独立门户,最后却 落得自取灭亡。唇亡齿寒的故事犹在耳边,我们要懂得,不论是在外敌
当前,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明 白,只有自身团结起来,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无往而不胜,这是
千古不变的真理。

1 7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讲到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一日,大将许褚骑马入城,遇见许攸 ,
5
/
25
许攸大喊许褚:
“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 许褚大怒,言道:
“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
得城池,你安敢夸口!
”许攸不知深 浅,大声说:
“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
”许褚拔剑杀之。许
攸自仗有功,近乎到了 没有他人的地步,妄自菲薄,把功劳全系于一人,完全忽略了别人的努力,
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纯粹是咎由自取。现今社会,
不论我们有多大的本领和才能,
或者取得了多大
的功绩, 都需要谦虚谨慎,尤其是取得成功的时候,要看到别人的努力和付出,没有人能够独立取
得成功。尊重别 人的努力,不过多粉饰自己的功劳,就能团结更多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18
《三国演义》
第三十五回讲到刘备险遭蔡瑁追杀,
的卢马越过慈溪,
方脱离险境。
还心有余悸,
在山间游走,遇见了司马徽。交谈中说到:你有今天的祸事因将军左右没有知人善 任的人才啊。

刘备说:
“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 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司马徽告知:
“关、张、赵云,皆万人敌,
, 但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后
来刘备得到了徐庶,
有得到庞统和诸葛亮 ,
都是辅佐刘备的治国能人。
可见,
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古人有云 ,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固步自
封,
更 不要觉得自己和身边人就是最优秀的,
要善于结识和团结有才学的人,
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19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讲到刘备为得到诸葛亮的辅 佐,三次到隆中拜请。前两次均为诸葛亮
远游而不得见,第三次也是一波三折最后才驾到诸葛亮。可是, 诸葛亮在睡觉,刘备求贤若渴,但
又心怀敬意,所以没有打扰,一直等到诸葛亮醒了,才敢说出来由。诸 葛亮倍受感动,并与刘备促
膝长谈,这才有了“三顾茅庐”

“隆中对”等历史典故。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很多事情
其实就差一步就可能成功了,但是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住了,最后获得了成功。
我们现代人
要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要做好一件 事情,
必须要明确目标,
排除万难,
百折不回,
这是成功的秘诀。

6
/
25
20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讲到荆州刘表 病重而亡,蔡瑁和蔡夫人假拟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
主,然后举哀报丧。
蔡夫人和刘琮担心 刘备和刘琮兴师问罪,
躲至襄阳,却闻听曹操引大军径望襄
阳而来。内部不稳,又有外贼侵扰, 刘琮在威逼之下写了降书,军前投献。操大喜,立刘琮永为荆
州之主。古语有云,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历史有很多巧合,很多末代君王都是靠卖国求得片刻
安宁,但是最后能够善终的人 没有几个,多数是死的很惨,遗臭万年。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不论外
敌多么强大,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共 仇敌恺,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21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讲到 曹操大军到樊城,刘备听从诸葛亮计策,弃城奔往襄阳。刘备担
心城中百姓遭曹操加害,
就令人 昭告百姓:
“今曹兵将至,
孤城不可久守,
百姓愿随者,
便同过江。

百姓异口同声说:
“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
“。刘备和将士扶老携幼,将男带女, 滚滚渡河。但曹
操追兵将至,诱人劝刘备放弃百姓,直奔襄阳。刘备流泪说:
“做大事,就要以 人为本,现在百姓
归附于我,我怎么能弃之不管呢?后人有诗赞之曰:
“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 挥泪动三军。至今凭
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可见,刘备深得民心,是他在危难时刻,真 的想着百姓,没有自顾
性命,
而抛弃百姓。
古来就有得民心者的天下的古训,
水能载舟也可覆舟,
只有真心地位百姓着想,
才能在群众中站稳脚跟,才能成为群众信得过,真 心拥戴的人。

22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讲到刘备孙权联合抗曹,在采 桑共议抗曹之计,诸葛亮与东吴张昭、
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辩论时局形势,
张昭先发制人,
揶揄诸葛亮三顾茅庐才肯出山,
诸葛亮听
罢,
哑然而笑说:
“鹏飞万 里,
其志岂群鸟能识哉?反唇相讥,
这才有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典故
“舌
战群 儒”
。在二十几个名臣谋士面前能够收放自如,侃侃而谈,这心中必有成竹。这与诸葛亮博览
群 书,
通晓古今历史的学识基础是分不开的。
我们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
能够推销自己 ,
把自己
的观点和思想变成行动,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内功,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多学习 ,多积累,
7
/
25
不论是哪方面的知识,只要是有用的多学总是有益处的。

23

《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到舌战群儒后,周瑜觉得诸葛亮将是东吴的大患。所以想找机会斩
杀之。一日, 教请孔明议事。周瑜命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说:
“只消三日,便可
拜纳十万枝 箭。
郑重周瑜下怀,
于是签订军令状。
其实诸葛亮很清楚要是人工造箭,
十日 根本完成,
这是周瑜在想办法加害自己。
但是为何三日能造出箭来呢!
这就是诸葛亮的 高明之处,
他知道曹操
多疑,又观察天象,三日内必有东风大雾,这样可以扎草人,借曹操的箭 。这才有了“草船借箭”
的著名典故。
其实,
很多时候我们要知道,
一件事情 要想做好,
真的要多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换一个思路一定会有更好的收效。
< br>24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讲到曹操率水军于长江赤壁操练,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 五日,天气
晴明,平风静浪,曹操在大船上看到水军、汗军训练严整,很是高兴,于是摆下酒席宴请众将 ,酒
喝至半夜,曹操会想自己多年的经历,借酒醒作词,命左右以歌和之。曹操作为文学家绝不为过,< br>“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等千古佳句都反衬出了其在文学上的造诣。
所以我们来评价一个历 史人物,
要客观地去认识和了解,
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凭借文学作品的记载就说曹操就 是坏人,
这样不客观,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是有多面性的。
25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讲到周瑜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据守的正是大将关云 长,提青
龙刀,
跨赤兔马,
截住去路。
操军见了,
亡魂丧胆,
面面相觑。
曹操此时只有求关羽放过,
于是说:
“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 以昔日之情为重,将军深明《春秋》
,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
孺子之事乎?”
关羽是个 义重如山之人,
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
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懂了恻隐
之心。无奈下 放走了曹操和张辽。后人有诗曰: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
8
/
25
义重,
放开金锁走蛟龙。

关羽是忠义之人,但 是他去犯了大错,为以后曹操建立霸业提供了可能。
其实,现今社会中,也会经常有这样事情发生,如果 因私废公,为情义而放弃工作原则,一定会造
成严重的损失,自己也会深受其害。

2 6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讲到曹仁率军攻打东吴南郡,周瑜用“诈死”计骗曹仁偷袭,后于 曹
仁鏖战,曹仁大败。周瑜收众军,径到南郡城下,见旌旗布满,城楼上一将喊道:
“都督少罪 !吾
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周瑜大怒,攻城不下。周瑜想先取荆州、襄 阳,然
后却再取南郡未迟。可为时已晚,诸葛亮已骗的兵符,巧取荆州、襄阳。周瑜听后大叫一声,金疮
迸裂。
此时看来周瑜的计谋还是不周密,
但是更令人惋惜的是他的气量不够,
为自己暴毙埋下了隐
患。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我们不应意气用事,要冷静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走出困 境找出出路,
而不是大发脾气,自酿苦果。

27

《三国演义》第 五十三回讲到张飞取得武陵后,关羽请命,带五百精兵直取长沙。长沙太守韩
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很 多将官都很厌恶他。老将黄忠出城与关羽厮杀,不料战马失蹄,落于马
下,关羽没有趁人之危,放了黄忠 。第二日交战,黄忠佯败,关羽随后猛追,黄忠两次拉弓没有搭
箭,最后一次射中关羽盔缨,关羽才明白 老将黄忠有百步穿杨的本领。
韩玄看黄忠不肯杀关羽,

很怀疑黄忠通敌,并准备斩首 。这时魏延救下黄忠,并率众将斩杀了韩玄。看来不是古代,还是现
代,
都需要明察秋毫,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要随意下结论而枉费忠义之心,
否则会作茧自缚,
落得 孤家寡人的境地。

28

《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讲到周瑜献计孙权,以孙 权妹妹孙尚香为计,骗的丧妻的刘备入赘,
然后以刘备要挟索要荆州。孙权以为好计谋,但是,孙权的母 亲知道后,暗自相看刘备,觉得是个
人才,就训诫孙权,并把孙尚香真的嫁给了刘备。最后刘备赚得美人 归。可以看出,周瑜的这等腌
9
/
25
臜计谋只能是自取其辱,气度不 够、谋略不远,即使是骗的刘备,也会被后人耻笑。所以,我们做
人做事,都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不 能只算计别人,否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9

《三国演义》第五 十七回讲到周瑜因气量小而暴毙。诸葛亮闻信前去吊唁。期间,见庞统并举
荐去刘备处。东吴失周瑜,鲁 肃力荐庞统。但孙权看其相貌丑陋而弃之。转投刘备,也因相貌而被
屈任耒阳县县令。庞统看如此轻视自 己,就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有人密报,刘备就派张飞前
去核实。见庞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就想 治罪。庞统命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
庞统手中批判,
口中发落,
耳内 听词,
曲直分明,
并无分毫差错,
民皆叩首拜伏。
后刘备予以重用。
以貌取人历来是名儒大贤出仕的绊脚石,
这些道理帝王将相哪有不懂得道理,
但是能够做到的却 很
少。
因此,
如今我们交朋友也好,
找合作伙伴也好,
都要看其真正 的才学,
要看一个人的内在素质,
而不是以貌取人,而失之交臂。

30
《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讲到韩遂与马超共同抵抗曹操,曹操营寨都难立,幸得高人指点,以冰铸城。
但仍不能击退西凉兵马,
谋士贾诩献计,
丞相亲笔书信一封,
只 交给韩遂,
中间朦胧字样,
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给韩遂,故意让马超知道。马超 必疑,然后互相离间,不战自
败。结果真的如贾诩所言,马超深疑韩遂,追杀之,韩遂被砍左手,众将公 敌,西凉兵马自乱,曹
操乘虚而入杀退马超。
这是曹操的离间计,
其实历史上这类史实 很多,
但中计之人多为鲁莽武夫或
嫉贤妒能的小人。
以史为镜,
告诫我们要充 分相信你身边的人,
不要因为别人的挑拨或者重伤而去
伤害你的亲人或者伙伴,千万不做“亲者 痛仇者快”的傻事。

31

《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讲到东吴谋士张昭向孙 权献计:写一封密书给郡主,只说国太病危,
欲见亲女,
要郡主带着幼子星夜回东吴。
然后用孩子和刘玄德交换荆州。孙尚香见信落泪,
怕见不
到母亲,立即带着孩子登船回东吴。刚 要开船,赵云巡哨赶到,截住船只,并劝孙尚香留下幼子阿
10
/
25
斗。此后,张飞也赶到,杀了送信之人,并留下阿斗,放孙尚香回东吴。赵云是一名有勇有谋的上
将军,
在最关键的时候,
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论是当阳万军中救出阿斗,还是面对孙尚香的质问威逼,都没有忘记作为主将的职责,和自己做人的原则,所以,在五虎将中,赵云是最得刘备和
诸 葛亮赏识的。
当今社会也是这样,
不论面对怎么样的诱惑和阻碍,
都要守住自己的本职 和做人的
本分,只有这样才能够站稳脚跟,赢得同行或者是上司的重视和认可。

32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讲到刘备预取西川,庞统为军师,准备夺取雒城。雒城东面的南山有
一条偏僻小路,可直取雒城。庞统部署众将,依计行事。平明时分,庞统与刘备回合,准备上马,
结果被马掀翻。
庞统的坐骑本温顺,
这种表现已经预示了一个不好的结果。
刘备劝其 不要前去,

统不从,于是刘备把自己的白马让与庞统。军队行至落凤坡,
不曾想川将 张任在小路埋伏,
见庞统
骑白马认定是刘备,川军众将乱箭齐发,射杀了庞统。凤雏葬身落凤坡 ,书中说是天命,实则是庞
统计划不周,对地形和局势没有审慎的研究,
而自大贪功,急于求成 的结果。如果仔细分析就会明
白,攻取雒城,唯独此小路可以抄近路,但是川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必然 会设埋伏,这一点作为
军师应该知晓,所以,不论是多聪明的人,有多少战绩,都需要谨慎细心,尤其是 自己认为最好的
计策,其实对手也一样会想到,要做到万无一失,就要周密思考,穷尽所能,做好最坏的 打算,决
不能轻敌。

33

《三国演义》
第六十五回讲到 马超战败,
投到张鲁帐下。
为报知遇之恩,
马超领兵攻取葭萌关。
诸葛亮用激 将法,
遣张飞前去迎敌。
张飞与马超鏖战两天,
不分胜负。
刘备和诸葛亮都怕 二虎相争,
必有一伤。于是设计,离间马超与张鲁的关系,刘璋的谋士李恢愿意做说客,劝说马超归附刘 备,
李恢言道: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最后马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有 投奔刘备。
“良禽
相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事”这句话常被后人引用,
用来解释 自己选择的正确。其实我们做出一个选
11
/
25
择很难,要趋利避害 ,又要从长计议,当然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条正确的、有前途的道路,然后沿着
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就 一定获得成功。

34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讲到曹操又兴师西征,分兵 三队。汉中张鲁与臣下商议退敌之计。张
鲁听从之弟张卫建议,据守阳平关,迎敌曹兵。曹操领兵巧取营 寨,逼近南郑。张鲁无计可施,谋
士阎圃举荐大将庞德可以退曹兵。庞德不负众望,
连战曹营四 员干将没有惧怯。曹操喜欢,
想收归
帐下,于是众谋士献计,可找张鲁的谋士杨松,离间庞德与 张鲁,必能使庞德归降。果不其然,杨
松挑拨,张鲁欲杀庞德,庞德只得提头与曹操再涨,最后落入陷坑 ,最后降于曹操。曹操至此攻破
南郑,
张鲁被逼逃亡巴中。
曹操因杨松的内应,
最后取得巴中,
张鲁投降后因没有烧毁钱库和粮食,
曹操体恤其情,封为镇南将军。惟有杨松 卖主求荣,即命斩之于市曹示众。后人有诗叹曰:
“妨贤
卖主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家未荣 华身受戮,令人千载笑杨松!
”看来,我们做任何事情,不
要太过奸佞,处事做人都要予以公心 ,要做到不违背良心和道德,
这样也会被他人所尊重,
否则就
会像杨松一样,不但命丧 黄泉,还落得个千古骂名。

35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讲到曹操进封王 爵,
“挟天子以令诸侯”
,出入用天子车服,很多汉臣
之后都担心曹操迟早会弑君篡逆 。
耿纪与韦晃都是汉朝臣宰之后,
他们密谋就是密议找机会杀死曹
操。
两人最 后联系到汉相金日磾之后金祎,
金祎愿意一同起事,
并找到了两名与曹操有杀父之仇的
心腹吉邈、
吉穆。
五人商定正月十五夜,
利用庆赏元宵的时机,
杀死御林军主 将王必,
然后立天子,
诛曹贼。最后因为计划不周、安排不够周密而以失败告终,最后五人及全 家五族尽被曹操所杀。

人赞颂五人的壮举,
但也为之惋惜。
其实,只要他们 对当时的形势详加分析就可能会改变历史。

操向来多疑,因此,不但使用了御林军,还名夏侯 惇在城外巡查,内有御林军,外有重兵把守,加
之五人皆用的是家丁,战斗力大打折扣,
所以失 败是肯定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深入研究自己所
12
/
25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


爱家乡的诗歌-我们都有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