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 第六单元
别妄想泡我
687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0: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建筑风水学论文-人生能有几回搏
第
6
单元
15
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本课 “吾、弗”等生字
,
会写“矛、盾”等生字
,
学习一个多音字“夫”
,
理解“鬻、陷”等字的
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能理解课文内容
,
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
,
猜测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3.
情感与价值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
,
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含义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课生字
,
朗读并背 诵课文
,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
,
揭示其比喻义。
(2)
强化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
:
生字卡片
;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解释课题
同学们,
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
,
成语就是其中一朵奇葩
,
我们要 多多学习成语
,
积累成语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
:
自相矛盾。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
,
学习生字词
1.
请学生自己读故事
,
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 .
同桌之间互读课文
,
在互帮互助中
,
把故事读通顺。
3.
指名读文
,
进行反馈。
4.
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把握
< br>1.
请一个人读故事
,
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
骄傲、自豪的语气
,
声音要大
,
声调要高。
2.
有层次地指导学生用夸大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
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 含义。
3.
分角色读故事
,
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
4.
默读课文
,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指导写字
教师批注
规范书写“矛、盾、誉、吾”
4
个生字。
五、课堂巩固
1.
联系上下文
,
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1)
誉
.
之曰。
(2)
其人弗
.
能应也。
(3)
不可同世而立
.
。
2.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
同学间相互补充
,
教师适时指导。
六、作业
1.
书写本课生字词。
2.
熟读课文
,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引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
生
:
楚国人同时卖矛与盾而产生的尴尬。
(
板书
)
2.
复习本课生字词
,
学生齐读。
二、深入学习
,
明白寓意
(
一
)
图示帮 助学生理解、分析
,
通过文本的对话
,
思考寓意。
(
二
)
提出问题
,
引发思考。
师
:
说大话好不好
?
生
:
不好。
师
:(
遮住“夸”字上半部分
)
“夸”的下面是什么字
?
生
:
“亏”字。
师
:
“亏”字可组什么词
?
生
:
吃亏、亏损、盈亏、亏待。
师
:
说大话要吃 亏
,
现在楚国人说了两句大话
,
就要吃大亏了。细读课文
,
想想楚国人
吃了怎样的大亏
?
生
:
当人们问他“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时
,
他张口结舌
,
回答不出来 了。
师
:
也就是说
,
他夸口说的两句话不可能同时成立< br>,
要么前一句话不对
,
要么后一句话
不对。我们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br>,
那课文为什么不把问题的答案写出来呢
?
生
:
这是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
不需要写出来。生
:
不写出来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师
:
而且
从行文的角度看
,
不写出来语势更加紧凑。
(
三
)
朗读练习
,
加深理解。
1.
理解楚国人说的第一句大话。
(
出示句
1: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师读句子
,
读出“大”的语气。
)
2.
理解楚国人说的第二句大话。
(
出示句
2: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师
:
刚才学习句
1
时
,
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学习的?(
先归纳学法:①读出“大”的语
气;②一变句子
,
加上关联词;③二 变句子
,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④三变句子
,
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然后
,
按四个步骤同桌互相读一读
,
说一说
,
在同桌交流的基础 上
,
指名
说。
)
(
四
)
交流寓意。组内交流
,
全班汇报。
三、通过表演
,
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教师批注
1.
创设情境
,
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地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寓意
,
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
,
自己受到 教育。
四、拓展延伸
,
巩固提高
自相矛盾
: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五、作业
1.
书写本课生字。
2.
思考问题
:
“其人弗能 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
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
给同学讲一
讲。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戳不穿————盾坚固
矛不锋利
戳得穿————矛锋利
盾不坚固
说话前后抵触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
这节课的教学
,
从总体上说
,达到了课前的预期目的
,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
对文中的
字、词、 句理解得比较透彻。每一位同学对其寓意都基本明白
,
从中也懂得了成语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
对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也能完成得不错。
由于课堂中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
,< br>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
学生学习积
极性非常高
,
学得也很轻 松
,
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
不足之处
]
< br>这节课我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
,
但是
,
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妥当
,
开课引入时所用的时间多了
些
,
后面练习时间就比较仓促
,
不能很好地反馈教学效果
,
这是不足的地方。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加注
意,
争取把语文课上得更好
!
1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本课“策”等生字
,
会写“拳、荐”等生字
,
掌握本课新词
,
理解课文内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学习总结 课文内容。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1)< br>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
,
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
,
学习和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3.
情感与价值
在品读的基础上
,
领会孙膑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结构
;
了解两次赛马时田忌的三匹马出场的顺序不同与
转败为胜之间的 关系
,
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在品读的基础上
,
领会孙膑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
生字卡片
;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引出新课
同学们,
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
,
有一个国家叫齐国
,
当时齐国的贵族很 喜欢赛马
,
有一
名大将叫田忌
,
他也特别喜欢赛马。今天
,
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
板书课题
:
田忌赛马。齐读课题。< br>)
二、初读课文
,
学习生字
1.
揭示学习目标< br>(
出示
,
指名读
)
。
(1)
自由 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
,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2)
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自己读课文
,
借 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
,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
检查读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
指名读
,
然后正音。
(3)
读课文
,
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4)
思考
:
围绕赛马
,
文章写了几次比赛
?
三、再读课文
,
理清文章脉络
1.
小组探讨交流
,
汇报
:
全文共
18
个自然段
,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
2):
写田忌和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
第二部分
(3~17):
写田忌和齐威王的第二次比赛。
第三部分
(18):
写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2.
分角色 朗读课文
,
注意“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
,
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
再读课文
,
整体把握。
指名朗读课文
,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
明确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四、课堂总结
同样的马
,
同样的赛场
,
但是结果 却大不相同
,
看来对待问题
,
还需要我们细观察
,
勤
思考
,
只有这样
,
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五、指导写字
规范书写“拳、策、荐”等生字。
六、布置作业
1.
书写本课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
复习引入
同学们
,
你们学过哪些 有关智慧的故事呢
?(
生答。
)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智慧的
文章 《田忌赛马》。板书课题。复习生字词。
二、深入学习
,
质疑推理
(
一
)
启发质疑。
教师批注
教师批注
1.
看了两次赛马
,
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
(
板书
:
初赛失败
,
再赛胜利
)
2.
顺势设问
:(
出示问题
1)
同样的马
,
两 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
3.
默读课文
,
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
:
还是原来的马
,
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
,
就可以转败为胜。< br>
(
板书
:
调换顺序
)
4.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
?
(
板书
:
孙膑献计
)
(
二
)
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
这么好的主意
,
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
,
齐威王也想不到
,
孙 膑却想出来了
?(
出示问
题
2:
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
?
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
,
按四人小组 分角色朗读第
3~12
自然段。
2.
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
(
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
)
——评价——全
班齐读。
3.
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
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
用笔画出来
,
想一想。
(
屏幕出示)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
善于观察
)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
善于思考
)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
(
知己知彼
)
4.
小结
:
谁能连起来 说一说
,
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
(①善于观察
②善于思考
③知己知彼
)
5.
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
(
板书
: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
三、走进文本
,
再疑深问
1.
师
:
就在 齐威王得意扬扬之时
,
田忌却与他进行第二次赛马
,
结果反败为胜
,
从这不
同的结果中
,
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
想问些什么< br>?
(
学生自由回答
,
教师重点引导解决孙膑用什么方法反败为胜。
)
2.
师
:
这个问题问得好
,
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孙膑到底用的 什么办法。
请同学们快速地
默读课文。
(
生默读课文
)
师
:
谁来说说
?
生
:
我知道
,
同样的马
,
孙膑只调换出场顺序
,
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
,
输
了一场
,
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赢了
,
用中等马对 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
,2
比
1,
田忌胜了。
四、品读重点
,
体会人物品质
师
:
出示自学提示
:
快速浏览课文
,
画出有关第一次失败的原因和第二次转败为胜的
原 因的句子。
生
:
快速浏览课文
,
画有关句子。
(
生交流
,
师出示句子
)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还是原来的马
,
只是调 换了一下出场顺序
,
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
:
读句子
,
并质疑。
生
1: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
强得多吗
?
生
2:
只是调换一下出场顺序
,
就转败为胜了
?
生
3:
是随便调换吗
?
师
:
学贵有疑。会提出问题的聪明
,
会解决问题的更聪明。
课件出示
: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3~17
自然段
,
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
并从中体会孙膑是 一个怎样的人。
生
:
朗读第
3~17
自然段后
,
小组合作学习。
师
:
请一小组展示
,
其余小组认真倾听并评价。
成员
1:
我从“从刚才的情形看
,
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知 道齐威
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成员
2:
是调换一下出场顺 序
,
但不是随便调换的。举例说明。
成员
3:
我是从第二 次比赛知道
,
不是随便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田忌第一场用下等马
对齐威王的上 等马
,
田忌输了
;
第二场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
,
田忌 胜了
;
第三场
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
田忌又胜了。
成员
4:
我从这件事中体会到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
,
足智多谋 的人。
生
(
评价
):
我觉得这一小组非常棒
,< br>我给他们点赞
!
师
:
看来这个小组合作是愉快的
,
分工是合理的
,
这个学生评价也很到位。老师在这
里给大家都点个赞
! 师
:
孙膑如此聪明。
课文第
3~17
自然段一定描写得很生动< br>,
大家一定要去品读
!
那小
组内就分角色朗读吧
!
从 读中体会一下齐威王和田忌各是怎样的人
?
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组展示。
生
:
我从“疑惑、没有信心”看出田忌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生
:
我从“得意扬扬、轻蔑”看出齐威王是一个骄傲自大、麻痹大意之人。
师
:
我太高兴了。
大家真会读书
,
会抓关键词来体会人物品 质。
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
方法
,
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哟
!
师
:
马的出场顺序
,
其实还有好多种
,
为什么孙膑要用这一种 呢
?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
己手中的牌摆摆吧
!
生用牌摆
,
并思考为什么孙膑要用这一种。
师
:
其实这几种摆法
,
也只有孙膑这种方法能胜
,
足见孙膑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师
:
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很多
,
那调换 马的出场顺序
,
田忌一定会
胜利吗
?
生
:
小组讨论。
师
:
是呀
!
强 很多
,
肯定无法取胜
,
正是因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
还是
原来的马
,
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
生自读
,
齐读。
五、拓展延伸
,
深化主题
师
:
面对第二次这样的 比赛结果
,
齐威王和田忌分别会说些什么
?
课件出示
:
两 次比赛结束了
,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
,
想想第二次比赛结束后
,< br>齐威王
和田忌分别会说些什么
?
生
:
我是齐威王
,
我会说
:
我太骄傲了
,
结果麻痹大意
,
输掉了这次 比赛
,
如果再来一场
,
我一定会反败为胜的。
生
:
我是田忌
,
我会说
:
这不是马的比赛
,
而是智慧 的比赛
,
以后我一定要向孙膑学习
,
遇事要多观察多思考。
六、布置作业
1.
书写本课生字词。
2.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
3.
发挥想象
,
续写《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孙膑献计
(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调换顺序
下等马——上等马
上等马——中等马
中等马——下等马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
在教学时
,
我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活跃
,
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这一特点
,
并 注重
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
,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
创造各种条件引导 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实践证明
:
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在《田忌赛马》这一
课的教学中选用多种 教学方法
,
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
,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
不足之处
]
课堂指导学生的朗读还不是很到位
,
没有做 到深入的朗读、体会。可能上课刚开始时
,
我就
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
在上课的前十几分钟
,
教室里学生都很安静
,
好像都还没进入学习状 态。而且很
多环节的实施只能算是走了一个过场
,
谈不上深入的体会与感悟
,
违背了我自己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17
跳
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认读本课“肆、桅”等生字
,
会写“艘、航”等生字
,< br>学习本课新词
,
积累好词佳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了解课文内容。在读 中感悟
,
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3.
情感与价值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 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
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
,
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课生字
,
理解课文内容
,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
体会船长处
理 问题的方法。
(2)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 3)
理解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
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 题的方法
;
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
,
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准备】
学生
:
完成预习
,
圈出生字、生词。
教师
:1.
查看学生预习情况
,
了解学情。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交流资料
1.
同学们
,
你们喜欢看跳水吗
?
这是一项体育项目
,
在各种 赛事上
,
我国的体育健儿
在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
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
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
,
而是一个惊 险的故事。
2.
出示课题
,
看了课题
,
你想知道些什么
? < br>(
谁跳水
?
为什么跳水
?
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 br>经过怎样
?
结果又如何
?)
3.
《跳水》是谁写的
?
你还知道什么
?
(
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 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
,
如《战争与和平》《复
活》等。
二、初读课文
,
了解课文内容
(
一
)
自 由读课文
,
标出自然段序号
,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
)
自学生字新词
,
读准字音
,
读通句子
,< br>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
三
)
再读课文
,
直到把课文读熟
,
读通顺。
(
四
)
检查汇报自学情况。
(1)
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
学生认读。
出示电脑课件
,
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这些生字新词你掌握了吗
?
想一想
:
这些字
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
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
②理解词语。
自由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
,
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
,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
,
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
教师做适当 点拨。
(2)
交流初读印象。
①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
,
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
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
船
长命令孩 子跳水
,
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②对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
,
他是个有智慧的人。
(3)
质疑问难。
①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
?
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
②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
③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
(4)
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
,
理清脉络
1.
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
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
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
把提出的问题补充完整。
3.
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
,
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4.
给课文划分合理的结构。
小组讨论
,
全班汇报
,
教师总结
:
起因
(
第
1
自然段
);< br>发展
(
第
2
自然段
);
高潮
(
第< br>3
、
4
自然段
);
结局
(
第
5、
6
自然段
)
。
四、指导写字
教师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