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已、做人做事(知人篇)
玛丽莲梦兔
720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1: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胡琴情缘歌词-爱迪生发明电灯
知人知己
做人做事
——“道德讲堂”系列讲座之一
同志们、同学们:
今 年,集团全面推进“道德讲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
组活动,主要是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和
个人品德“四德”建设。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我们今年也要把“道德 讲堂”
搬进教室。为此,今天我来给大家讲第一课:
《知人知己
,
做
人做事》
。今天先讲“知人”
。
第一讲
知
人
“知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人不仅善变,而且
很会伪装,再加上许多人并不去持续深入地探讨研究。
所以,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是 相对容易的,但深
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则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冯梦龙笔下
的庄周(庄子)才 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困难的,那么, 想
要深入了解、敏锐洞察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人的内心世界,
不仅是一件艰苦卓绝的事情,而且 需要非常聪慧的人才能完
成。所以,庄子的老师——老子在《道德经》中才说:知人
1
者智。意思是,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但在这个世
界上,聪明 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却不多。比如,江苏卫视
近期有档很火的节目,叫《最强大脑》
。节目中 就有许多聪
明绝顶的天才:
“中国雨人”周玮,
“指纹神探”吴天胜,
“记忆 神
童”李云龙,
“找茬大王”郑才千等等,但我们并没有发现特别
有智慧的人。
聪明,主要靠天赋,凭后天的刻苦而变非常聪明的人很
少。智慧主要靠悟性,但通过正确的 方法、刻苦的学习和持
续的积累,
仍然能够取得明显效果。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 br>现在想要变得比以前更加聪明,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了;想
要变得比原来更有智慧,发展的潜力还 是很大的。
那么,要想达到“知人”的境界,我们究竟需要多高的智
慧呢?很高!
明朝 末年,
文学家冯梦龙写了一部通俗小说,
书名叫
《警
世通言》
,书中 的第二卷讲了一个“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
事:有一天,庄子休(庄子)出游山下,看见一座新坟,坟
上的封土还是湿的。一个少妇披麻戴孝坐在坟前,手里拿着
一把扇子,
朝坟上的土堆不 停地扇着。
庄子很奇怪,
就问:
“大
姐,
坟中埋的是什么人呀?为什 么要用扇子扇土?”那个女人
说:
“坟中埋的是我家老公,活着的时候我们相亲相爱,死了也舍不得分开。他在临终前对我说:
‘如果你想改嫁,就等我
的丧事办完后,
坟上 的土全部干了才行’
。
我想,
这是个新坟,
2
坟上的土堆怎么可能很快就干透呢
?
所以才用扇子扇土。
”庄
子心想:“这个娘们怎么能这样性急呢!幸亏她和丈夫生前还
是相爱的,如果生前就不相爱,她现在会做出什 么样的事情
呢?”于是就说:
“大姐,其实让坟上的新土变干燥是很容易
的,不过举手 之劳,我愿意帮你这个忙。
”那个女人就从地上
站起来,深深地道了个万福:
“多谢官 人!
”庄子从她手里接过
扇子,施了一个法术,对着新坟扇了几下,坟上的新土顿时
就 变成了干土。这个女人非常高兴,马上从头上拔下一根银
簪子,连同手里的扇子一齐送给庄子。庄子回家 后很感慨,
就念了这样四句诗: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画
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 不知心。
这个女人的丈夫如果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这个与自
己关系最亲近、最亲 密的女人,她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在自己死了之后才能被外人(庄子)略知一二!知人实在太
难啊!但如果知人深刻,也就为自己奠定了事业成功的重要
基础。
一、成功者的共性——知人深刻
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一番功业的人,都是洞察人性、通
晓人情、知人深刻的高手。
< br>(一)团队领袖的楷模——刘邦。
刘邦在年轻的时候,
既不好读书,
也不好劳动 ,
经常游手好闲,
被他爹骂作“无赖”
。
就是这么一个“无赖”
,< br>在起兵造反后,
却组建起一个当时中国
3
的“最强战队 ”
,
主要成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参
谋总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 饷馈,不绝粮道的“后勤
总长”萧何;
连百万之众,
战必胜,
攻必取的“超级 战将”韩信。
这些人都是当世的顶尖高手,但都集结在刘邦的麾下,为开
创大汉基业殚精竭虑、 夙兴夜寐。除此之外,刘邦帐下还有
诡计多端、品行不高的谋士陈平,鸿门宴上气贯长虹、出尽
风头的猛将樊哙,等等。可谓群英荟萃、战将云集。
刘邦的成功,
应当归功于他的卓 越领导才能——善于“将
将”
。
《史记》记载
,
刘邦曾经问韩信:我 能带多少兵
?
韩信说:
陛下最多可带十万。刘邦说: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刘邦就笑着说:既然你是多多益善,那么你为什
么还会被我领导?韩信说:陛下不善带兵 ,但善于统将,所
以我才被您一直领导着。
《史记》中的很多记载是不可信的,
这段对 话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谁也不知道。但刘邦确实能够
根据下属的性格、能力、特长甚至缺点,扬长避短, 最大限
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是不容置疑
的。从这点上讲,刘邦这个不 好读书的领袖,在知人用人方
面的悟性是蛮高的。
(二)政商两界的奇才——范蠡。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政
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又名陶朱公。他辅佐“卧薪尝胆”
的越 王勾践,完成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春秋霸业,官居上
将军(总司令)
。功成名就后,他又退 隐江湖,专心经商,
4
后来富甲天下,后世有人把他当作“文财神”来供奉。
范蠡的成功,得益于他知人深 刻。他在“平天下”的时候
就跟对了人:
当时,
越国在会稽
(苏州)
之战中败给了吴国,
范蠡跟随越王勾践进入吴国服侍吴王夫差三年,期间虽然受
尽屈辱但始终不 离不弃。他认准勾践必能东山再起。
范蠡后来能象老子讲的那样——功成而身退,也是得益< br>于知人深刻,见机早、行动快:越王灭吴称霸后,范蠡看出
勾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于上决定退隐江湖,
弃政经商。在他走了之后不久,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一同弃
官出走的文种大 夫就被勾践赐剑自刎。
俗话说,
伴君如伴虎。
及时知道“虎”的真实想法,实在是太重 要了。
(三)史上最牛的伯乐——萧何。
萧何是个既充满智慧
又非常谦逊的 大能人。他常被戏剧家和小说家津津乐道的事
情,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
你想,那 时候既没有电灯,也没
有手电,还没有手机,更没有
GPS
定位系统,仅仅凭借几缕月光就去追人,不仅追得相当辛苦,还要追得相当精准。
这两条萧何都做到了,确实牛得厉害!< br>
萧何最牛的地方是,发现并终身追随了刘邦这个乱世真
英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 秦朝天下大乱、分崩离析,
局面混乱不堪。在义军即将攻打到沛县时,萧何做通了县令
的“思想 政治工作”
,
放弃了直接投降、
归附义军、
保全自己的
简单想法,派 出人去到芒砀山中,把负罪潜逃的刘邦请回来
5
共商举事大计。萧何在 刘邦还是“编外公务员”——泗水亭长
时,在刘邦还是芒砀山中东躲西藏、寝食不安的“游击队长”时,
就准确地看出刘邦是乱世真英雄,
这是何等睿智的目光!
这样的人,他不牛谁 牛?
(四)
儒家第一完人——曾国藩。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而曾 国藩却实现了儒家“三不朽”的完美人生目标,即:立功
(完成大事业)
、
立德
(成为世人学习的精神楷模)
、
立言
(为
后人留下学说)
。他是中 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非常成功、
非常受人推崇的历史名人:
他屡败屡战,最后打败了洪杨领导的太平天国,成为晚
清王朝的“救命恩人”。
他指导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
堂。
他第一次组织翻译 印刷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学生赴美
留学: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
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都
是第一批留美学生中的佼佼者。
他的幕府几乎集聚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他一生举荐人才
上千名,
其中官至总督巡抚(省部级及以上职位)
的就有
40
多人。这些人中,既有李鸿章(洋务运动领导者 )
、左宗棠
(平定新疆叛乱)
、
郭嵩焘
(中国首位驻外大使)
、
彭玉麟
(近
代海军奠基人)等军政高级人才,也有俞樾(大学者,章太
6
炎、吴昌硕的老师)
、李善兰(数学先驱)
、徐寿(数学家、
教育家、翻译家)等一流学者和科学家。
曾国藩的著作包括他的家书,从生前到死后直至现在,
倍受推崇、读者无数!
粱启超评价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
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 也已。
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
洪杨一役,
完 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
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蒋介石评价曾国藩:至于中 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
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
国学有心 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
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官场人士评 价曾国藩:
升官最快,
三十七岁官至二品
(省
部级)
,清朝独此一人 ;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方;
保官最稳,宦海几十年,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从政要学曾
国藩!
曾国藩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本人的勤奋刻苦;另一
方面,得益于他敏锐、 深透的知人能力和识人功夫,为朝廷
及湘系团队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否则,他也很难
逃脱失败者的命运。
二、失败者的宿命——知人浮浅
中国人素有同情失败者的文化情结,对一些历史人物,
7
如: 荆轲、韩信、岳飞、崇祯、光绪等等,都充满了同情心。
如果仔细翻阅他们的生平,就会发现一些可能不 太被人关注
或思考的问题。
(一)跟错雇主的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年 演义,
经久不衰。荆轲的人生是悲壮的,也是悲哀的!他的悲壮,
是他舍命刺杀秦王而未果的行 动;他的悲哀,是他看错并跟
错了人而不自知。我们看他跟了个什么人?燕国太子丹。太
子丹原 来在秦国做人质,他见秦王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
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既然成了人质,那 么太子
丹在秦国的去留就不是一个人的私事。在两个国家没有同
意,或者没有接到燕王的指令, 太子丹是不能擅自归国的。
但他怎么样?偷偷地逃回了燕国。这会影响两国关系,并且
使燕国在 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从这点上看,太子丹这个人
缺乏政治头脑。再看他回国之后的举动:重金找寻刺客 ,筹
划刺杀秦王!
一个国家的储君,
在强敌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
既不积极开 展外交活动、
寻求国际社会支持,
也不操演兵马、
贮备粮草、巩固城防、准备一战,还 不考虑割地赔款、求和
罢战、暂渡难关,而是将国家的前途命运寄托在一个刺客身
上,而且为了 提高刺杀的成功率,不惜挖空心思,杀人(樊
于期)下毒(毒刀)
!荆轲看走了眼,错以为遇到 了“明君”
,
继而跟着这样一个既无政治头脑,又无军事才干,还无治国
方略,而且心 狠手辣的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8
(二
)
敢讹“上级”的韩信。
韩信的成功,运气超好是重要
原因之一。第一,他遇到了萧河这个旷世 伯乐。第二,他遇
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霸主刘邦。假如让这个受过“胯下之
辱”的淮阴屌丝,
在千军万马中凭军功一步步往上升,
中华名
将谱估计得重写!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楚 王,后被贬为淮
阴侯,最后被诱杀于宫门内。韩信的一生,是屈辱的一生,
是传奇的一生,是辉 煌的一生,也是失败的一生!
韩信没有善终,主要是吃了不知人的亏。我们先看他的
“求职”经历
:
韩信先是投奔项羽,转而改投刘邦,两次出走都
是因为不受重用。看起 来似乎很正常,但这其中恰恰说明,
韩信既没有范蠡那样的慧眼,也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他投
奔谁或不投奔谁,不是以谁将来更有可能坐天下为依据,而
是以对方是否重用自己为标准。既缺乏政治家 的远见卓识,
也气管过人的知人辨人能力!有点象现在为了求升职加薪而
选择跳槽的青年!我们 再看他的“任职”表现。韩信加入刘邦
阵营手握重兵后,有一年,在刘邦攻打荥(行)阳的紧要关
头,他迟迟按兵不动,直到逼着刘邦封了他个齐王才出兵相
助!在十分紧急的关头,你乘势要挟“上级 ”领导,这样的人
很不厚道!江苏卫视有个节目叫《非诚勿扰》
,很火,主持
人孟非讲 过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也许韩信在被封为齐
王的时候,杀身之祸就已经埋下了,只是没有发作而已 。
(三)
踩踏“红线”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中兴四将”之首,
9
也是货真价实的抗金英雄,但英雄也不都是完美无缺的。公
元
1141
年,岳飞大败金兀术,进军朱仙镇(开封)
,正准备
乘胜前进时,宋高宗赵构 连发
12
道金牌令其退兵。我们可
以猜想一下岳飞当时的心情——震惊、激愤、无助、 无耐、
屈服。我们也去猜想一下皇帝赵构当时的心情?他想,岳飞
呀岳飞,我器重你、提拔你、 重用你,而你作为手握重兵、
镇守一方的大将,竟敢
11
次违抗我这个最高统帅的命令 ,
难道你想造反不成?古今中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都是
兵家大忌。
岳 飞踩踏的第二条“红线”是,干涉高宗立嗣,公开宣称
“迎还二帝”。宋高宗本来有一个儿子,只是在很 小的时候夭
折了。眼看着自己的江山后继无人,我能不着急吗?但这与
你岳飞又有多大关系呢? 将来谁当太子、谁继大统,你不都
是个臣子吗?你着的那门子急?想我赵构,虽然这么器重
你, 而你却要“迎还二帝”。难道你要让我把拼死拼活才打下
来的江山,再拱手让给我那个只会画画写字、误 国误民的老
爹?或者让给那个纯粹是个“顶包货”的哥哥?岳飞呀岳飞,
我本不想杀你,是你逼 着我不得不杀你!岳飞是在“莫须有”
的名义下被害的。在当时的语境下,
“莫须有”是意思是 “难道
没有吗?”
(四)对阉党先铲后用的崇祯。
崇祯皇帝登基后,铲除< br>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按道理讲,颓废的明王朝应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