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
巡山小妖精
794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4: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月三吃鸡蛋-给老师的一封信400字
第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一、
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
坚
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三、
坚
持以“育人为本”为核心
四、
坚
持以“心理和谐”为目标
五、
坚
持以“健康发展”为指向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坚
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
坚
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
三、
坚
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四、
坚
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一、
提
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
培
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
充
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
促
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
为
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一、
针
对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
1.
学会学习与生活
2.
正确认识自我
3.
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
4.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
针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学生的具体目标
1.
如何理解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
2.
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
3.
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
4.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
心
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
对保留部分的解读(都强调)
2.
对修改部分的解读(略)
二、
心
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节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一、
高
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二、
高
中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
高
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四、
高
中生情绪调适发展的特点
五、
高
中生升学择业的特点
六、
高
中生社会适应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型
一、
专
题课(普及、预防)
二、
团
体辅导课(辅导、咨询)
三、
应
用课(促进、提高)
四、
主
题班会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
学
情分析
(1)
经验分析法
(2)
观察法
(3)
资料分析法
(4)
问卷调查法
(5)
访谈法
二、
教
学目标
必须:
集中、清晰具体、可操作
三、
教
学思路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字、图形(流程图、树状图)
四、
教
学准备
教学场地、教学工具、教学状态
五、
教
学设计
六、
教
学反思
七、
教
学建议
八、
学
生反馈
九、
教
学资源
第四章
第一节
教育内容及理论背景
认识自我
一、
关
于自我的心理学理论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构成;
高中生自我意识基本特点:
1.
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2.
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3.
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4.
对个性品质的自觉
5.
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6.
强而敏感的自尊心
7.
容易出问题的自卑感
8.
动态发展的自我调控
二、
周
哈里窗理论
自己知道
个体
沟
通
风
格
他
人
知
道
他
人
未
知
自己未知
开放我
盲目我
隐藏我
未知我
的类型:
1.
自我克制型
2.
自我保护型
3.
自我暴露型
4.
自我实现型
三、
习
得性无助
矫正策略:
1.
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
2.
帮助学生发现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他们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
3.
教给学生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
第二节
教学案例
案例一
我的生命线
案例二
自我万花筒
案例三
我就是我,不断成长的我
案例四
沙漠当铺——我的试金石
第五章
第一节
教育内容及理论背景
学会学习
一、
成
就目标定向理论
学习目标定向——发展能力、成绩目标定向——证实能力;
学习——接近目标、学习——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
能力增长观、能力实体观
二、
沉
浸体验
沉浸体验理论模型:
1.
沉浸体验理论
挑战
>
能力
产生压力——焦虑
挑战
=
能力
相互平衡——产生沉浸体验
挑战
<
能力
导致厌倦——焦虑
2.
沉浸体验八区间模型
高技能
中等技能
低技能
3.
沉浸体验九因子结构模型
(1)
清楚的目标
高挑战
心流
激发
焦虑
担心
中等挑战
掌控
低挑战
厌倦
轻松
淡漠
(2)
自觉体验
(3)
挑战——技能平衡
(4)
潜在的控制感
(5)
专注任务
(6)
明确的反馈
(7)
行动——意识融合
(8)
时间感扭曲
(9)
失去自我意识
沉浸体验的应用:
教育 领域(提升生命质量)
、商业应用(增加商业利润)
、成瘾研究(避免网络成瘾)
三、
记
忆
记忆规律:
1.
时间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
数量律
3.
强化律
4.
对比律
5.
意向律
四、
考
试焦虑
(
一
)
定
义
郑日昌: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
受个 体认知评价能力、
人格等其他身心
因素所制约,
以担忧为基本特征,
以防御或 逃避为行为方式,
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
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焦虑和工作效率呈倒
U
形的关系,适宜的中等水平焦虑导致最大的作业率。
过度考试焦虑的影响:
1)
认知方面:消极的自我评价,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
2)
生理方面:心率加快、呼吸加剧、肠胃不适、多汗尿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