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余年寄山水
747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5: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学生文章-石燕湖
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龙虎塘中心小学
张华琴
摘
要
本文在深刻分析当前 学优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学优
生心理上的一些缺陷,究其根源,是内因、外因两个 方面在起作用。内因表现
为优越感强、高傲妒嫉、抗挫力弱等。外因表现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思< br>想上偏信偏爱、管理上忽视放松。针对学优生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对学优 生教育,应该采取的基本教育对策,如:讲究教育策略、
加强挫折教育、适当降低期望值、帮助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
关
键
词
小学,学优生,问题,教育对策
目录
一、点击
“学优生”——提出问题(第
2
页)
二、剖析“学优生”——追根溯源(第
3
页)
三、教育“学优生”——培养“全人”(第
5
页)
前言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这正式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的关爱和期待,是打开学生
心灵 的烛光。
合格的教师是不会以学生的智商高低、家庭条件、家长社会地 位和学习成
绩的优劣而区别看待。因为每个人的禀赋、爱好、性格以及环境条件都不会相
第
1
页
共
9
页
同 ,所以,各人的长处、缺点也会不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到
教师的公平、公正,从而促使 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生活充满兴致,对
未来有所期待。
正文:
一、点击
“学优生”——提出问题
什么是学优生?本文所指的学 优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近年来,在各类新闻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让人“意想不 到”的事件:浙
江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徐某,是大家眼中的优秀学生。从跨进小学校门那天起,
他 的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在一次期中考
试中仅仅因为数学考了
90
分,名次降为班上的第五名,自杀身亡。据了解,
他
的语文成绩是
98
分,仍是班上最高的。这让我们不禁思考:
“好学生”究竟怎
么了?这些老师和父母眼 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竟然成了问题儿童?
其实,
仔细分析一下,
这种现象不 是偶然的。
学优生身上的缺点不容易被发现,
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太突出。学优生由于优点十分 明显,往往给人十分鲜明的
印象,这样就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反映,认为学优生什么都好,而对他
们的缺点和不足不易发现。也正是因为“好学生”身上的“好”,使“好学生”
的思想教育成为 被人遗忘的角落。发生在学优生身上的一系列不良事件提醒我
们对学优生的教育不容忽视。
经常 听到一些教师抱怨:
学优生的思想工作难做,
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效应。的确如此,学优生养尊处 优,易形成虚荣、自傲、嫉
妒等心理,使教师的思想工作难度倍增。花费心血最多的莫过于对学优生的指
导和对后进生的帮助,
然而收获却不尽相同。
学优生步步升高,
离开学校以后 ,
不少人看见老师“敬”而避之,甚或形同路人;后进生虽没有学优生那样“飞
黄腾达”,但他 们见了老师却热情主动,礼貌有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的确,班级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 ,他们中不乏有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但
学习上的学优生,
不一定都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 的
“学优生”
,加上家庭
中对独生子女的娇惯,使不少学习上的尖子生成了人格不健全 的孩子,出现了
第
2
页
共
9
页
这样或那样诸多问题,重者成了老师身旁的一枚“定时炸弹”
。因此,< br>加强对学
优生的教育管理,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二、剖析“学优生”——追根溯源
学优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 样,但究其根源,无外乎是内因、外
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从他们的本身看:
1
、优越感强
优越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
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 己的长处。
由于成绩、
表现好,学优生往往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宠爱,同学朋友的羡慕。这种特殊 的待
遇极易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被滋生优越感,形成只爱受表扬,不愿接受批评的
习气,产生蛮 横无理、虚荣、爱出风头等不良品质。这样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
价上就会产生片面性,特别是当外界评价 超过自己的实际时,就会形成虚荣心
理。
而一旦老师或同学指出其不足或错误,
又表现 得非常敏感,
不是虚心改正,
而是固执已见。像一些报上登载的学优生未考上理想的学校而轻生 的悲剧,很
显然是学优生虚荣心在作崇的结果。
2
、高傲妒嫉
学优生具有不甘落后,争取好胜的特点 。成绩好、能力强是他们的优点。
但是有的学优生却随之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高傲,具体表现为惟我独 尊。妒
嫉,表现在他们总想比别人强一截,高人一头。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时候,
有时会搞知 识保密,甚至打击别人。
3
、抗挫力弱
由于小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定型,特别是在当今这样的
年代,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 像冲击波,一阵阵波及并非世外桃源的校园,他
们觉得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接触,他们容易轻听轻信, 缺乏慎重思考。顺利
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瞧不起其他同学,以致听不进不同意见,慢慢地
第
3
页
共
9
页
< br>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先进行列中掉了队;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
问题,消极地接受教 训,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不严,方法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客观因
素。
1
、思想上偏信偏爱。学优生在智力、
学习成绩方面确实相对优秀,
但他们
在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争强好胜、高傲自大,
当他们的目标、需要和行为 受到某种挫折时,情绪更容易消沉低落,甚至与学
校、老师消极对抗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 的成绩所掩盖,或未被
老师和家长发现,或被忽视,
或被认为是
“可爱的小毛病”。班主任对学优生身
上的缺点往往视而不见,或怕公开批评会影响他们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 br>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
对同学反映学优生的 问题往往以为是同学对他们的嫉妒,吹毛求疵。课堂上一
个同样的问题后进生回答不出来就是糟糕,连这 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而学优生回答不上来却怎么也不会认为是问题。
2、
管理上忽视放松。
我们平时教育过分看重成绩,
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对
成绩的关注上。我们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分析研究很多,而对
如何做好学优生的管理教育 却重视不够。往往是督促学习、交待工作多,思想
上提要求少,
总以为他们的觉悟高,
表现好,
能自己管好自己。放松教育管理,
还表现在对他们的思想变化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教育 引导。按照罗杰斯人本主
义心理学的观点,当环境赋予某个人特殊意义的时候,这个人就必须按照这个< br>方向努力,并按照这种要求压抑自己的个性,约束自己的行为,服从环境的安
排。当那些所谓的“ 学优生”被冠上这一称号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成为老师和
家长所希望的那样,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发展为一 种强迫性的生活方式。长时间
的心理压力又导致了压抑的心理,甚至反叛的心理。
三、教育“学优生”——培养“全人”
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品学兼优的学 生也不例外,如果放松对他
们的管理教育,
他们也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因此
,
对学优生的管理教育,
必须
加强。
第
4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