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
绝世美人儿
847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6: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二手设备转让合同-运动会宣传稿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初探
《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新的教学观所关注的不仅是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
学科 学习活动的过程。
作为教师,
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课堂教
学就 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通过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总结规律,解
决问题。
这样,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 作的
方法和能力。
几年来,
在
《新课程标准》
精神的影响下,
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合
作教学”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合作教学的特征
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 干小组,
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以“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
、
“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
、合作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 生
是学习的“主体”
“主角”
,教师起“主导”
“导演”作用。老师的主要任 务是为学生设计学
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
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
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
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
学习。
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
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会产生深 远的影响。
3
、合作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合作教学中,
师生之间 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
教师能从合作过程中充
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 息,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给予点
拨、引导,使学 生顺利地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1
、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之 间是平等的,
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曾明确指出:
“创 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
那仅是限于少数,
而且不 能充分发挥其天才,
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
只有民主
才能办到,只有民主 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
分析问题、
讨论 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
、
“轻松感 ”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
形成宽松民主 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教学中,
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
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 杂、
难度高,学生接
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
因此,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 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
既要突出
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 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
能摘到果子”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新授课的练习中, 提出问题“已知函数
y=kx
的图象经过第二、
四象限,
那么函数
y =-kx+k
的图象不经过
象限。”
这对刚学习一次函
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生,
要解答这道题,
确实难度较 大,
学生无从下手,我把这个题目改为
“已知函数
y=kx
的图象经过第二、 四象限,那么:
(
1
)
k
0
(填“
>
”
“
=
”
“
<
”)
;
(
2
)函数
y=-kx
的图象经过
象限;
(
3
)函数
y=-kx+k
的图象经过
象限。
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
、“怠情生”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
析、讨论,图形结合,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 ,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
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气氛。
2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
1
)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 境。采用问题提出、设
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
“引”的目的是使学 生明确目标,激发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
2
)
读:
教师给出阅 读提纲,
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
对性、
有选择性地阅读 教材的重点、
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
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 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
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 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
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
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 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
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
3
)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 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
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
,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
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 过再思、再议达
到
“通”
的境地,
解惑释疑。
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 表扬,
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
鼓励。
这样,
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培养了学生表
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 精神。
例如:
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
〈
1
〉
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
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 何区别?
〈
2
〉
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 〈
3
〉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
理解掌握前两个问题,
但对课本中这个定理的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
存在疑惑。
我不
急于向学 生讲解,
而是由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
针对要害给予点拨,
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 br>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有甲学生提出:
“这一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又新又
陌生,
是怎样想出来的?”又有乙学生提出:
“对这个定理的证明,
可以用别的方法 来证明,
课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证明?”
我首先针对甲学生提出和问题,
启发学生 议论认识平行
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 平分第三边)的结
论也隐含着三角形中位线,
解决了课本中为什么要
“过
D< br>作
DE///BC
,
交
AC
于
E/
”
的问题,
可见
DE/
与
DE
重合,因此
DE//BC,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理解畅通。小结
强调要领会“重合
---
同 一”这种证明方法,指出它在往后学习应用中,还将出现。回答了课
本中为什么采用这种证明方法的原因 。
再而在乙学生提出可用别的证明方法的带动下,
我组
织全班学生合作探索,通过添加 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
三角形全等、
平行四边形等知
识得出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 方法,
使学生深化认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发散思
维能力,体验 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
4
)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