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科研论文
巡山小妖精
990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6: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父亲不写信-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小学数学科研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的课堂
襄州区黄龙镇中心小学:陶
华
培养学生的 有效课堂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数学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 性的知识,促使学
生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
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 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
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认知 和情
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培养学有效课堂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
程, 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
数学知识和 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
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 过程
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
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这样说,绝不能认
为教学数学知识、
技能的同时,
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能力。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
的条件,
还需要在教学 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并且根据
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
才能达到预 期的目的。
如果不
注意这一点,
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
教法违背激发学 生思
考的原则,
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反地还有可能
逐步养成 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
虑。
(一)
培养学生有效课堂要 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
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向课堂的
40
分钟要质量。
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
开始认识大
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
10
以内的数和加、减 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的问题。
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 br>综合能力的
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
较、分析、综 合、抽象、概括,形成
10
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
减法的含义,学会
10< br>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
导学生去思考,
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 生引向死记数的
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
死记硬背的习惯 ,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
培养学生有效课堂要贯穿在每一节 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
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
体 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 后,
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
还要说一说
是怎样想的,
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 误时,
说一说计算过程有
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
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
很快地算出得数,
培养学生思 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新知
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 、
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
法,
关键是通过直观 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
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 ,
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
学生懂得算理,
自己从直观的例
子中抽象、 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
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 力,但不是
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
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
作为训练思 维的活动,
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这种把培养思
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 节课的某个环节内,
是值得研
究的。
(三)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 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
的信息社会里,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
教师创 设
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
关心国家
发展。如教 学《百分数的应用》
,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
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
票,多伦多
22
票,巴
黎
18
票,伊斯坦布尔9
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
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四)
培养有效课堂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
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 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
画图等)
时,
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
教学长方形概念时,
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
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
而应先让学
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
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
什么共同 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 、推理能力。
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
最好举两三个例子 ,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
(
2
+
3
)+
5
=
2
+(
3
+
5
)
,先把
2< br>和
3
加在一起再同
5
相加,
与先把
3
和5
加在一起再同
2
相加,结果相同〕
。然后引导学生
对几个例子 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
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
结 论。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
而且学到不
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br>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
算(如
57
+
28
+
12
)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 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
系,这里不再赘述。
二、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
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
也必须通过练习。
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
培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