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速度的18种方法
萌到你眼炸
978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8: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孩子满月祝词-敬业与乐业
测量速度的
18
种方法
新课程改 革的推进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命题更加注重新
课程理念的领航作用,
“考试内容要实现 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
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考试观的
核心内容, 这更是新高考的命题方向。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
越体现这一新考试观的核心内容。
而 这一类问题的选材灵活,
立意独特
新颖,要求考生能从物理情境中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建立物 理模型,
利用相应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日 常生活、社会实践和科学
实验中,需要对某些物体的速度进行测量,如交通车辆的速度,子弹的
速度,流体的流速,声、光的传播速度等等,那么速度测量方法有几种
方法呢?笔者对此作了归纳总结如 下,
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
思维能力。
1.
利用计时器测速度
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在与运动物体 相连的纸带上
打点(孔)以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纸带某点
与相邻点( 计数点)间的距离,利用
计算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
速度。
例
1
(
09
·广东理基卷
-18
)“研究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
(
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
,
得到如图
1
所示的
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 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
表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
(S 6
一
S1)
等于
(S2
一
S1)
的
6倍
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
B
对应的速率
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
.
02s
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
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
放开纸带
,A
错
.
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
,
可知(S6
一
S1)
等于
(S2
一
S1)
的
5
倍
,B
错
.
根据
B
点为
A
与
C
的中间时刻点有
,C
对
.
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 br>4
个点没有画出
,
所以时间间隔为
0.1s,D
错
.
点评:
利用
方法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在力学实验中经常
用到,提醒考生要掌握此方法。
2.
利用光电门测速度
光电门测速原理是把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内认为物 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利用极短时间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根据
可知,只要测出
物体的宽度和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即可测定物体的速度。
例
2
.(
2009
·全国Ⅰ
-23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 斜面上运动时摩
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长直平板 一端放在
水平桌面上,
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
A
、B
两点,
B
点处放
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 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 br>d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
m
;
②用直尺测量< br>AB
之间的距离
s
,
A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
h1
,
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
h2
;
③将滑块从
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
t
;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
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
cos
α
;< br>
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
f-cos
α
关系曲线。
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
(
重力加速度为
g)
:
(
1
)斜面倾角的余弦
cos
α
=
;
(
2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υ
=
;
(
3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
a=
;
(
4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
f=
。
解析:(
1
)根据三角形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得
。(
2
)根据光电门
测速原理得,
。(
3
)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运动学公式
,
有
,
解得
。
(4)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解得
.
点评:利用光电门测定速度的原理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速度的 方
法是相同的,
都是利用的近似法,
利用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替代瞬
时速 度。
3.
利用频闪照相测速度
利用频闪照相拍摄运动物体在不同 时刻的位置,再根据照片和实物
的比例推算出照片中不同时刻物体位置间的位移,
根据运动学公 式测得
物体的速度。
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测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也适用
于测匀变 速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
例
3.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
现用高速摄 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
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
3
所示,
连 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
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在时刻
以及时刻
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
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
和时刻
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
和时刻
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正确的选项为
C
。设连续两次曝 光的时间间隔为
t
,记录木块
位置的直尺最小刻度间隔长为
l
,由图可以看出下面木块间隔为
4l
,木
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上面的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木块的间隔分
别为
2l
、
3l
、4l
、
5l
、
6l
、
7l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 内的位移之差为
恒
量,
所以上面的木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利用
计算得出木块在
时刻的
瞬时速度分别为
、
、
、
,可见速度
介于
、
之间。
点评:利用频闪照相测速度的关键是抓住相等的时间间 隔,根据物
体的运动性质选择恰当的规律求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4.
利用平抛运动测速度
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由
、
,可测量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
例4.
(
09
·上海物理
-18
)利用图
4
(< br>a
)实验可粗略测量人吹气产
生的压强。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水平放置,管内塞有潮湿小 棉球,实验
者从玻璃管的一端
A
吹气,棉球从另一端
B
飞出,测得玻 璃管内部截面
积
S
,
距地面高度
h
,
棉球质量m
,
开始时的静止位置与管口
B
的距离
x
,
落 地点
C
与管口
B
的水平距离
l
。
然后多次改变x
,
测出对应的
l
,
画出
l2-x
关系图线, 如图
4(b)
所示,并由此得出相应的斜率
k
。
(
1
)
若不计棉球在空中运动时的空气阻力,
根据以上测得的物理量
可得,棉 球从
B
端飞出的速度
v0
=
________
。
(
2
)
假设实验者吹气能保持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始终为恒定值,
不计
棉球与管壁的摩擦,重力加速度
g
,大气压强
p0
均为已知,利用图
(b)
中拟合直线的斜率
k
可得,管内气体压强
p
=
________
。
解析:(
1
)小球从
B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则有
,
联立解得
。
(
2
)在吹小球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化简得:
,可知直线
的斜率可得
,即有
。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考查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
法和利 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5.
利用运动轨迹测速度
利用运动 物体留下的运动轨迹,通过分析轨迹特点和运动规律,从
而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
例
5.
(
09
·全国Ⅱ
-23
)某同学得用图< br>5
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
动”
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 平抛出后的运动轨
迹,
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
6
所
示。
图
6
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
0. 10m
,
、
和
是
轨迹图线上的
3
个点,
和
、
和
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完成下列填
空:(重力加速度取
9.8m/s2
)
(
1
)设
、
和
的横坐标分别为
、
和
,纵坐标分别为
、
和
,
从图
6
中可读出
=____m
,
=______m
,
=_______m
(保留两位小数)
(< br>2
)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
1
)中
读取 的数据,
求出小球从
运动到
所用的时间为
______ _s
,
小球抛出后
的水平速度为
__________m/s
(均可 用根号表示)。
解析:
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
由图可知< br>P1
到
P2
两点在竖直
方向的间隔为
6
格
, P1
到
P3
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
16
格所以有
=0.60m
,
=1.60m.
到
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
6
个格
.
则有
=0.60m.
(2)
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
到
与
到
的时间相等
,
根据
,
解得时间
T=0. 2s,
则有
点评:利用运动物体留下的轨迹 测定物体的速度,关键是分析轨迹
特点,建立运动模型,利用模型规律得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6.
利用生活经验估测速度
例
6.
火车在两站正常行驶时 ,一般可看作匀速运动,某位同学根据
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
他从车轮的
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从此之后数着车轮响声次数,
他
90s
内共听到
60
次响声,已知每段轶轨长
25m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测出火 车的速
度是多少吗?
解析:根据题意,火车在
90s
内通过的位移为
km
,则火车的平均速
度为
km/h
,也就是说,在
90s
内(
1.5min
)听到多少次响声,火车的
速度就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点评:铁路工人常常利用此种方法来估测火车在这种铁轨
上运行的速度。
7.
利用速度计测速度
例
7.
如图
7
所 示,某一汽车上的速度计原理示意图,该速度计是一
种磁转速表,试简述其工作原理。
解析: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旋转磁场跟它在金属感应罩内产生的电
流间的相互作用力测出车速的,在速度计转轴下端通过一系列传动机构
成同汽车的驱动轮相连,
转轴随驱动旋转而旋转,< br>在转轴的上端铆接一
个永久磁铁,磁铁外面罩着铝罩,铝罩固定在指针轴上,当磁铁随驱动
轮旋转时,铝罩中就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与
磁铁磁场相互作用,
要 阻碍磁铁与铝罩的相对旋转,于是铝罩克服游丝
弹簧的弹力扭转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磁铁转动的角度成 正比,也就是
与驱动轮的每分钟转数成正比,因此,在表盘上用均匀的刻度标出车速
值,从指针 的示数就直接读出车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