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
绝世美人儿
872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8: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深秋
第一单元
第
3
课
共
3
课时
7.
《古诗三首》
【课文简析】
课文中的《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描写的都 是传统节日风
俗,表达出诗人真挚的情感,其诗词的语言特点对增加学生的理解、积累、运用,让学生了
解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从而体会到古代诗歌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塞食节的景象。首先描写
春天长安城的景色。 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的柳枝
随风飘拂。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 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诗人描绘
寒食节景象,由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 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选自汉代的一首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 一。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
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抒 发了因爱情
遭受挫折別离而痛苦忧伤的心情,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人生和理想的憧憬。字里行间,蘊藏< br>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十五夜望月》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一首咏月绝句。绝句的前 两句写出月夜无眠的诗人所
见,后两句道出诗人月下所感。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环 境气氛,描写
了幽静而悠远的意境,吟出了诗人的感秋之意、怀人之情,把读者带进月明人远、思深情长
的意境,将別离思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动人、百回千转。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古诗文基本的阅读方法,在教学时要注重对诗 歌的多元解读,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赏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受 诗
文中的形象;引导学生对佳词妙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认读生字,会写生宇。
2.< br>通过对《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的品读,让学生了解我国一
些传统节日的 由来与习俗,从而体会到古代诗歌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3.
理解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境,并背诵三首古诗。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核心学习任务】
1.
会认古诗的生字,会写生字。
2 .
品味古诗,并査找相关资料,理解诗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唤醒学生内心体
验,感悟 古诗表达的意境。
3.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博大的人性美,拓展延伸,激发学 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对祖
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学习准备】
搜集古诗写作背景资料;制作好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候”等生字。
2.
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
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设
批注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哪些传统
节日及其风俗
?
教师列举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和来历
及古人留下的一些古 诗,品味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2.
引出课题并板书《寒食》,让学生说一说寒食节 的时间、自己搜集到
的一些习俗,简单介绍作者。
教师在整理学生的回答资料时,出示讲解“寒食”的动人故事。
每年清明节的前1-2
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介之
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晋文公 。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
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的腿肉熬汤, 献给重耳。重
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
推心中 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有一天,晋文公
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 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
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苍葱树 木,就是
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
母亲出来。 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
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 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
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 以后
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是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
推是被火烧死的 ,
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
宁愿吞吃冷食,
所以这天叫
“寒
食节” 。
3.
简单介绍作者韩翃。
板块二:初入文本,读通古诗
1.
学习活动一:
(
1
)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
读通读顺,
读流利。
读准:
“斜”
字,
旧读
“
xia
",< br>现读“
xie
"。
(
2
)找出容易写错的字。
(
3
)区別“宮与官 ”
“侯与候”,并注意“御、暮”等字不要多笔少笔、
写规范。
2.
反馈。
板块三: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意
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意思:春天的京城。
文中写到哪些景色表明是春天
?(
飞花、东风、御柳等
)
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林
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御”。举例
:
御林军、御笔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家花园
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 br>
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练习
: ( )
无处不
( )
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汉朝宫廷。这里喻指唐代皇宫,借古讽今。
传蜡烛:寒食节禁止生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 的蜡烛,燃烛升
起的轻烟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品读诗句,体悟诗情
1.
学习活动二:
(1)
说一说整首诗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
(
按时间顺序写了寒食春城白
天和夜晚的景色
)
(
2)
想象:春天,京城满成飘絮的景色会怎么样
?
(3)
寒食民间禁火,而汉宫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什么
?
(4)
诗人生活在唐代,却大写汉代寒食的宫廷特权,这是为什么
?
板块五:巩固延伸,总结学法
1.
有感情地期读,尝试背通。
2.
小结:今天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古诗,你还知道哪些春天的诗?
【板书设计】
寒食
一般风光: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
讽刺
特殊情景: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作业设计】
1.
背诵并默写《寒食》。
2.
了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俗语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会写“素、章、盈、脉”
4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
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课时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教学预设
板块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
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关关雎鸬,在河之洲”,这是古人的浅唱;《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br>莲叶何田田”,这是古人的乐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取于诗经和乐
府之间,更有独特魅力 ,是东汉一批文人诗作的选编,让我们一起走进《古
诗十九首》中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2.
说说牛郎织女的千古传说,为课文铺垫情感。
板块二:诵读诗词,感受韵味
1.
学习活动一:
批注
A
读准字音:
B
读通、读顺诗歌
C
读好叠音词、感受叠音词。
2.
反馈:
A
词语:
迢
(ti
á
o)
迢
皎皎
(ji
ǎ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