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巡山小妖精
760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9: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三角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4

《古诗三首》
知识

+
图文解读

知识点

1
、注意斜(
xi
é
)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
、《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
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
、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
、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的
“远”
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
“停
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 在眼前,是近处。

5
、《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br>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
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 节的景色
?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
----
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
、《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
?
请作简 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 天真的举动与诗
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
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 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
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

1.
作者介绍

杜牧(
803

852
) ,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
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
诗文释义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 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 应读
xi
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 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
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 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写诗 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
也说明山很 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
点儿死寂的恐怖 。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 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
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
)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
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
)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 车离
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
)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
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 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3.
主题


4.
回答问题



5
、注意斜(
xi
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6
、《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

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7
、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8
、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的
“远 ”
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
“停
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 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赠刘景文》知识点

1.
作者介绍


2.
诗文释义





3
、《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4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 个节的景色
?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 ”
----
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夜书所见》知识点

1.
作者介绍


2.
诗文释义








7
、《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 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
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
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 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
念之情。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


经典自我介绍-禁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