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

别妄想泡我
538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9: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上海滨江公园)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
10
课《古诗三首》讲解



知识点

我会写:

络:络纱


络丝


络线


脉络


网络


络绎

锤:锤打


锤子


铁锤


木锤


千锤百炼

凿:凿井


开凿


凿子


圆凿


凿壁偷光

焚:焚香


焚毁


焚烧


忧心如焚


玩火自焚


多音字:

似:
s
ì相似

sh
ì似的



当:
d
ā
ng
当前

d
à
ng
适当

络:
lu
ò脉络

l
à
o
络子



骨:
g
ǔ骨头

g
ū骨碌


形近字:

络(网络)洛(洛阳)


锤(锤子)捶(捶打)

焚(焚烧)婪(贪婪)


问题归纳:

1

《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 br>《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
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

《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
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 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 》
借竹子扎根破岩,
不怕狂风猛吹,
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

二、借助注释
,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 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
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
(2)
即使身体 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
,
还要把洁
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br>
(3)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
点?

《马 诗》
》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
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 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
间,表达 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
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

马诗

[

]
李贺

大漠
/
/
如雪,燕山
/

/
似钩。

何当
/

/
络脑,快走
/

/
清秋。

作者介绍:


李贺
(
约公元
791
年— 约
817

)
字长吉,
是与
“诗圣”
杜甫、
“诗仙”
李白、
“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
是继屈 原、
李白之后,
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
《马诗二十三首》
《梦天》
《雁门太守行》
《李凭箜篌引》
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 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
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 恰
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在明净爽朗的秋天


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

①燕(
y
ā
n
)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
垫。

< br>“大漠”
“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沙如雪”
“月似钩”
,略作点染 ,
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 不到赏识发出呼喊,
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石灰吟

[

]
于谦

千锤
/< br>万凿
/

/
深山,烈火
/
焚烧
/

/
等闲。

粉骨
/
碎身
/

/< br>不怕,要留
/
清白
/

/
人间。

作者介绍:



于谦(
1398-1457
)< br>: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
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 :
《平阳道中》
《咏煤炭》
《暮春遇雨》
《于忠肃集》等。


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 尽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
看成是平常的事。
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
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
在人间。


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 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
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

容不迫的精神。
首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
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若


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
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 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
诗人借石灰之口 ,
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
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粉身碎 骨”极形象
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
可能寓有不怕牺 牲的精神。


《竹石》

竹石

[

]
郑燮

咬定
/
青山
/
/
放松,立根
/
原在
/
破岩
/
中。

千磨
/
万击
/

/
坚劲,任尔
/
东西
/
南北
/
风。

作者介绍:
郑燮
(1693-1765)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
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
立,世称“三绝”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
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
《新竹》
《山中雪后》


墨竹图题诗》等。


主题: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


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

竹 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
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 ,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
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

【任】任凭。

【尔】你。

【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鉴赏:

①“咬定 青山不放松”
,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
坚韧的性格,
还显示出了无 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

“咬”
字开篇,
突兀奇峭,入手不凡,
真 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
字,一个“定”
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
“不放松”写出意 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
“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 有,准
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任尔东
西南北风”
,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
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 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


信件范文-伯牙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