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716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9: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货代工作总结)

21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
尊 重学生独特的情感
体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 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 学生的
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学设计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尤其是借 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的充分运用。因此,本教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
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 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
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 冶情操,充分体现并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及古诗等。

学生准备:
熟读古诗;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
积累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背诵古诗

揭示课题

1.
导入:< br>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颗颗耀眼的
明星闪烁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你 最喜欢哪首?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
揭题: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 起来学习
《古诗三首》

(
相机板书:
古诗三首
)
3.
导学: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唐诗中的两篇精粹——《芙蓉楼送辛渐》和《塞
下曲》

(
教师相机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
设 计意图:
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

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和学习古诗

的兴趣

为新诗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

)
解诗题,知诗人。

1.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

2.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王昌龄与卢纶的资料。

3.
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4.
交流有关《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两首诗的背景资料。

(

)
学生练读古诗。

1.
读诗要强调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2.
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和范读。

相机强调:

(1)“芙”“蓉”都是形声字,都读二声。

(2)“洛”是三拼音。
< br>(3)“单”是多音字。
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
chán;
表示姓的时候读< br>shàn;
其他情况一般读
dān。

3.
借助注释,初步谈谈对两首诗的印象。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诵 读

加之注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

使学生脑海
中形成一定的画 面

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




精读古诗

重点品悟

导学:
知道了 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可以用
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 释或感受。

(

)
品读第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1.
导入:
“相见时难别亦难。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别自古以来就 是凄美
的话题,
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
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
唐代 被称为“七
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
下面,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送别诗
《芙蓉 楼送
辛渐》


2.
学习前两句,体会“寒”,感悟“孤”。






画面

层层递进地







理解诗句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
学生汇报诗意,其他学生补充。

(2)
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的“寒”和楚山的“孤”。


引导学生抓 住关键字想

导思:
当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的时候,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


导读:
“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 雨的确带着寒意,
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 孤
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齐读
)
(3)
引导学生体会离别的“寒”,内心的“孤”。


导思: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
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
(

机板 书:寒


)
②学生谈体会。


导学: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
廉,
却屡遭奸佞诬陷。两次贬官:
开元二十七年,
被贬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九年,
被贬到非常偏 僻的龙标作县尉,
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
顽强斗争,
直到“安
史之乱” 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
这首诗
是他第二次遭贬 时所作。


导思:
你认为这个“寒”字,我们还能怎么理解?












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嚼透一个字


指导学生

导读:
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感到寒心,朋友的离
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 。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
内心。

3.
学习后两句,体会“内心”,感悟“品质”。

(1)
学生汇报诗意,其他学生补充。

(2)
导思:
望着 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地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
他不想回家吗?
(
相机板书 :冰心

玉壶
)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
(
相机板书:冰清玉洁
)
(3)
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

4.
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并背诵古诗。

(

)
品读第二首——《塞下曲》


1.
导入:
卢纶的边塞诗雄壮豪放,
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读后令人振奋。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塞下曲》


2.
学生朗读古诗并汇报诗意,其他学生补充。

3.
品词析句,感悟情感。

(1)
解读“夜”。


(
相机板书:夜
)
夜:夜晚、黑夜、深夜。



导思:
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


导学:
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
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 。


导读: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单于溃败逃走。让我们一 起
读这两句诗。

(2)
解读“满”。


导思:
“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
(
相机板书:满
)

导 读:
一个“满”字让我们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
塞外环
境恶劣,将士们 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
相机板书:英勇无畏
)
让我们
读 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小结:
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 大雪,
这是一个多么扣
人心弦的场面!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是否追上了敌人,< br>他只描绘
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
就把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让我们再次 齐读这首
诗,感受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教学从景入手,
抓重点词句感悟画面内容,
并由景入情。
比如《塞下曲》前两句重点品读“夜”
,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
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 环境恶劣,将士不
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观察指导

练写生字

1.
观察课后 写字表中的“芙、蓉、洛、壶、雁”,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
解决方法。

2.
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
教师 利用课件演示“壶”“雁”的书写过程,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帮助学
生记住字形和笔顺 。

4.
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芙、蓉、洛”,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 br>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

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

提高书写指导的针
对性

实效性

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
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
布置作业。

(1)
将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注意读出语气。

(2)
搜集边塞诗。

设计意图:
将学到的古诗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 边塞诗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

又厚重了学生的文学积淀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激趣导学

1.
听写生字,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2.
学生接龙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3.< br>导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和“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
刀”各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4.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5.
揭题:
梅花历来是诗人吟诵的对象。王安石的《梅花》和《雪梅》你们还
会背诵吗?这节课,
我们学的是元朝著名画家、
诗人王冕的
《墨梅》

(
相机板 书:
墨梅
)
6.
导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梅花,感知梅花的韵味。

设计意 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夯实基础

而引导学生吟梅悟梅既做好
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 垫




复习方法

自学古诗

1.
导学:
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2.
根据学生的汇 报相机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
诗情。

3.
学生汇报对诗人的了解。

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
梅又画梅。
他曾在自己的居所旁种梅千株,
称为“梅花屋 ”,
所以王冕又别号
“梅
花屋主”



4.
解题:
你们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王冕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
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北宋时候,有一个叫仲仁的人。一日,仲仁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 br>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
成的梅花 。

5.
导学:
运用之前学习过的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古诗并做批注,然后 小组
内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运用 学到的方法自学并小组交流


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品读古诗的能力




汇报交流

感悟诗情

1.
指生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教师相机正音。

(



乾坤

都是前鼻音

)
(1)
齐读,读准确。

(2)
指读,读准确。

(3)
再读,读出节奏来。

(4)
读出平仄变化来。

2.
感悟诗意。

(1)
学生汇报诗意,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教师出示《墨梅图》
)
导学:
这淡淡的墨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
相机板
书:梅
)
②借助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理解“洗砚池”。

③通过填空形式理解 “淡墨痕”。
(
相机在



的后面板书:
花开淡 墨痕
)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引导学生用小练笔的形

式加深对诗句的感悟


那花儿的颜色
(
不浓艳
)

就像
(
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的
)
一样。
既没

(
桃花那样娇艳
)
,也没有
(
杏花那样如霞 般粉红
)



导读:
你能读出梅花清雅宜人的味道来吗?

(3)
教师 引导学生品读:不要
/
人夸
/
好颜色,只留
/
清气
/
满乾坤。

①引导学生交流“清气满乾坤”的意思。
(
相机板书:清气满乾坤
)
②引导学生融情想象:

此时你站在小溪源头,有香气飘逸;现在你来到了林间,那香 气依然追随。
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
个 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导读:
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设 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汇报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读

加深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同时为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打下基础




品味诗境

拓展阅读

1.
导思:< br>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淡气清吗?曾经
有人这样称赞王冕:
(
出示
)
“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你是如何理
解的呢?

2.
补充介绍王冕的资料。


3.
导学: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无数,
还自称为“梅花屋主”

学了这首诗, 你们知道原因了吗?

4.
小结:
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 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
是在写墨梅,
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
相机在“清 气满乾坤”前写
“人”,在后面“托物言志”。

5.
导读:
梅花与 人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人物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你们能
读出那一份气节来吗?
< br>6.
激情引读: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问王冕:王冕啊王冕,若是再无人欣
赏 你的才华,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媚世俗的情操吗?

王冕啊王冕,要是你到了风烛残年 仍一无所有,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
不媚世俗的情操吗?

王冕啊王冕,若是你现 在还能听见我的声音,我想问你,
700
多年过去了,
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媚 世俗的情操吗?

7.
小结:
同学们,
诗人咏梅,
咏的是梅 之淡雅、
梅之清香,
咏的是梅之精神、
梅之气节、梅之情操。他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抒 发自己的情感啊!他咏的是梅,
言的是志啊!

要引导学生拓展多位诗人的吟梅之作

加深感悟的同时丰厚积淀


8.
拓展阅读:

于是,林逋要咏梅,咏的是梅之恬淡。
(
屏显: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


时间流逝快的成语-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