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反思
温柔似野鬼°
695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21: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的季节我做主-入团志愿
《比尾巴》教学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
《比尾 巴》一课用三问三答
的形式,
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 图。
课文那琅
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 br>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 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
朗读课文,
并理解其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激发学生喜爱动
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
对于奇特 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
在学前教
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 br>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
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 br>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
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
我通过
创设 情境,
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
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
开教学,鼓 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
(如“加一加”
、
“减一减”
、
“换一换”
、
“编一编”
)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
欲言。
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
在大量复现、
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 目
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
学习,或两人 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
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 求按照笔顺规则写
,
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
一课时去完成,
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 难度,
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
孩子们能更
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
其中,
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
思。< br>怎样才能读得深入,
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使学生的朗读
水平 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
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
首
先 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
漏字、
不错字的前 提下,
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
形成一定语感之
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
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
千万不能着急,
或是就此草草
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
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
同时
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
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 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
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
本课采用三问三 答的形式,
介
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 br>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
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
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 来,
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
闹 了!
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
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
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
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
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 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
“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 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
读、
录音范读之外,
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
指导学生把句子最 后的一个字音扬上
去,
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
让学生自己练习,
同 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
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
教师在教学 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
在
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
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
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
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 歌,同学们
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
顺 利完成教学目标,
体现和解决了重、
难点,
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
学生在说出认识这
个字后,
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 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
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
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
迁
移适用。
《比尾巴》一课中句式“< br>(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
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
为了丰富课本知识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完诗歌后我
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 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
子、金鱼、老鼠、乌龟)
,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 望,他们能够抓
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