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温柔似野鬼°
905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21: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加薪申请怎么写-秋天的景色
如何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
一
,
课堂违规行为的预防
1.
制定具体 行为规则
.
在每学期开始时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解
释他的基本行为准则
2.
把握教学程序
.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 作
;
其次
,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流畅性,让学 生处于一个
连续教学情境之中
,
从而减少学生的注意力偏离
,
出现问 题行为的
可能
.
3.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
.
教师要顾及全班学生
,
随时发现问题
,
解
决问题
.
这样
,
就使有小动作或其它纪律问题的学生无可乘之机
.
4.
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例如
,
教师让个别学生到黑板
前回 答问题
,
他就应让其余的学生在各自的课桌上进行同样的练
习
.
这样
,
多数学生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
5.
要给学生 表现自我
,
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未经许可就发言
,
离开座位
,
干扰同学等
,
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表现的
机会
,
一方 面让他知道表现的恰当时机
,
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他的被
关注需要
.
二
,
课堂违规行为的干预
1
、移走引起分 心的事物
.
并且安静地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在下
课后才能归还
.
教师的 态度要温和但坚决
,
不要罗嗦
.
告诉学生这
些东西会保管在合适的地 方直到放学
.
2
、强化恰当行为
.
遵守纪律的学 生得到精神或物质(如小红
花)上的鼓励。
3
、提高学生 的兴趣
.
教师在学生表现出失去兴趣时可以宣布
已完成了多少任务
,
已完成部分做得很好
,
并且与这部分学生讨论
学习任务
,
这可以帮助 学生将注意力回到学习任务上来。
4
、
当学生表现出失去 兴趣时
,
教师可以问他们一个问题
,
让其
解决一个难题或者读一段课 文
,
以唤回他们的注意力
..
如果学生
对问题的回答恰当
,
则表明他们是专心的
,
应该给予强化
.
5
、调整教学
.
教学有时并不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发展
,
学生可
能会因 为各种原因而失去兴趣
.
如果在课堂上有学生开始做白日
梦
,
递纸条
,
打哈欠
,
伸懒腰或离开座位的时候
,
就意味着应该对教< br>学作出一些调整
,
例如改变教学活动
,
做学生喜欢并需要他们参与的小组讨论
,
游戏等
,
教师要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
,
避免单一
活动
.
如果教师能较早的对教学作出调整
,
就能将学生的 注意力集
中于课堂
,
维持好纪律
.
6
、 可以与违规学生的目光交流或摆手制止学生的不恰当行
为;可以靠近分心的学生,帮助他将注意力收回到 学习上;可以
将手放在学生的肩上让其安静
,
或者抓住学生的手将其送回座促
使学生改变
如何管理好小学生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
风、班集体的性 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 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
风、
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
指导教 师维持好课堂纪律,
矫正学
生的攻击型问题行为,
除了要求他们改善师生关系和领导作 风、
提高自己的威信
外,还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课堂管理的方法。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教 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
解、协助、支持、征求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等都可以 促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这对儿
童、青少年纪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体促成的 纪律。
儿童进入小学,
开始了真正的集体生活。
为了得到群体的
认同,便开始 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
童越来越多地把同辈人的行为准则作为 自己行动的参照点,以“别人也这么干”
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
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 。
某些学习任务会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而对其他诱惑性
的活动置之不理。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每个人对学习目的、
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
提条件的。
学生对任务的 理解越深刻,
越能把眼前的行动与任务联系起来,
使自
己的行为服从于任务的需要。< br>
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自治能力的增进,
儿 童逐步将社
会要求、
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学会独立思考,
自觉地遵守
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
既然纪律的形成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
那么,
我们就应该不只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管
理、督促,而应该多方面促成纪 律的形成,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加深学生对学习
任务、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任务 促成纪律,还要使守纪
要求与学生要求相一致,
促使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的需求 ,
提高
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研究表明,
在小学,
有成 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
别。
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 井井有条,
忙而不乱。
他拒绝离开班级,
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 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
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
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
一旦发现违纪行为,
便立
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
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 就乱了秩序,
如果领
导或家长叫他,
便会随便离开教室。
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 解有关细则,
一旦发现
违纪行为,
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
至于规 矩是什么,
学生不得而知;
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 现,在相当
的程度上,
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
“ 凡事
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
都 有切身的体会,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为积极的、
中性的与消
极的三种。
积极行为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中性行为指 那些
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
如显然不在听课,
但静坐在座位上,睁
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窗外,
在纸上乱写乱画,
看连环画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其他课
外书籍等等。
消极行为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
在正确对待这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