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绝世美人儿
618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21: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岁寒三友是指)
第一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

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
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

一书是儿童心理 学早
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
(或日记法)
研究有重 要影响。

2.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
心理学家桑代克在
1903
年出版的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


)的《儿童心理之研究》(
1925
)一书可以说 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
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
陆志伟
D
陈鹤琴

2.
通 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
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br>
)。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
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 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
研究方法称为(

)。

A
纵向研究
B
追踪研究
C
横向研究
D
横断研究

4.
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

)在
1985
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
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

A
全面观察
B
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
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
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
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
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
实验研究。(



4.
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
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

据比较可 靠,结论经得起考验。(




5.
以赞科夫为代表进 行了
“教育与发展”
的实验研究,
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
学日益相结合。< br>





四、思考题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2.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案




一、
1.
《一个婴儿的传略 》
2.19
世纪后半期
3.
普莱尔
4.
霍尔
5.< br>《教育心理学》

二、
1.D 4.A
三、
1
.√
2.
×
3.
×
4.
×
5.


四、略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习题



一、单选题

1.
“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
我可以 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
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这个论断说
明了()。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2.
埃里克森强调人格结构中理性()的调节作用, 他认为,通过这种
调节作用,个体可以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危机,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A
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3.


)认为,自我对话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间形式。

A
皮亚杰
B
维果斯基
C
乔姆斯基
D
班杜拉

4.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小学生正面临()心理危机。

A
信任对怀疑
B
勤奋对自卑
C
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D
亲密对孤


5.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A.
自我
B.
超我
C.
道德伦理
D.
本我

6.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

A
形成了守恒概念
B
自我中心
C
能够进行系统性的逻辑推理


二、名词解释

1.
心理发展:

2.
最近发展区:

3.
年龄特征:


三、分析题

1.
几 个
3
岁的孩子在一起玩捉迷藏。
其中的一个孩子将自己的头梦在
被子中,而整 个身子都露在外面。但是,他相信自己藏得非常好,小
伙伴是不可能看到他的,因为他自己看不到他们。 请你想一想,这是
为什么?用什么理论或观点可以解释孩子的这种想法?你能再举一
个类似的例 子吗?

2.
有些小学生有“说谎”、“偷东西”的现象,作为教师的你如何来
看待这些问题?


四、研究与设计

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有什么 特点?请你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建构理论,
为小学低年级设计一堂活动课,并说明理由。


五、论述题

1


如何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2


结合所学理论,谈谈你对心理发展的认识。



答案



一、
B

A

B

B

D

A

二、
1.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 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
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
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
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 距。

3.
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质的特征,
就是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
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在儿童发展
的各个不 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三、
1.
(供参考 )可以运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来解释。因为
3

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
儿童凭借表象来进行思维,
并开始使用符号
来表现和理解环境中的事物。
能够根据物体 和事物的不同性质来对他
们做出不同的反应。
他们的思维有着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认为别
人所看到的世界与他们所看到的完全一样。
当注意集中在问题的某一
方面时,不 能同时将注意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他们自己不能看见
了,就认为小伙伴都无法看见他。类似这样的例 子有:例如孩子将自
己喝水杯里的开水倒入鱼缸,并说:“鱼儿也要喝水。”等。

2 .
(供参考)
对于小学生所出现的一些缺点、
错误,
要注意积极引导,
而不能一味地惩罚,
更不能以此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定性。
因为小学生
的自我和超我都 还在发展,
没有完全成熟,
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本
我的控制,因此容易出现一些所谓 的“道德问题”,如说谎、偷东西
等。

而对于小学教师来说,
要考虑到小学 生的年龄特点,
不应把这种问题
的性质看得过于严重,
不要因此而否定孩子的品德和人 格,
但同时要
注意及时地发现、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要使这种行为逐渐成为习惯。
要特 别重视关于纪律、
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使这些东西逐渐内化到学
生的超我中,以此指导 他们一生的行为。

四、(供参考)。在活动课设计中应注意几点:

1.< br>重点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只是被动的听讲,
并鼓励学生从实践
中学习、手脑并用,强 调思考、分析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将知识学习
与生活需要相互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2.
提供有教育价值的各种活动,
配合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需要,
使
学生依照自己本身的能力来选择所从事的活动,重视学生的个别能
力、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 养。

3.
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尽可能地照顾学生在不同发
展阶段的需求,
让他们置身于较轻松的自然环境下和鼓励、
合作的气
氛中,< br>按照各自能力的发展水平来参与学习活动,
形成学生主体与教
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br>
(活动设计方案略)。

五、略。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习题

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
据调查显示
80
%幼儿、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胆小、人际关系不
佳、语言发展迟缓等都是由于
________
失调引起的。

2 .
观察是一种有
________


________

比较持久的知觉,
是知觉的高级形
式。

3.
小学生善于 运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记忆策略来增强记忆的
效果。

4.________

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是三种思维的基本单位。

5.
通常以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划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阶段。

6.
根据新形 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儿童三岁时,< br>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5

7
岁时正常视力应为
1.0



)岁时视力发育已基本完成,不会再有大的变动。

A
5

7

B
6

7
C
7

8
D
8

9
2.
小学低年级儿童(

)已相当成熟,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

)还处于正在
发展阶段,儿童常常会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给定的目的。

A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C
有意注意

有意注


D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

3.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

)记忆要明显优于(

)记忆,他们擅长记忆具体的
事物,而对于公式、法则、规律等还不善于记忆。

A
具体形象

语词


B
语词

具体形象

C
语词

语词

D
具体形


具体形象

4.
小学生的思维结构包括(

)。

A
思维的目的
B
思维的自我监控
C
思维的材料,
D
思维过程

5.
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这种观点是(

)理论的说
法。

A
社会学习论
B
环境论
C
先天决定论
D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论

6.
想象的构成方式有(



A
黏合
B
夸张与强调
C
拟人化
D
典型化


三、思考题

1.
论述学习活动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
向儿童出示 两张相似的图片,
要求儿童找出两张图片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
之处,浅谈儿童在观察图片中的特 点,讨论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3.
随着儿童的发展,
有意记忆和无意 记忆,
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
语词记忆
和形象记忆有些什么变化规律,在教学中如何应 用这些规律?

4.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5.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6.
你 如果是小学低年级教师,
将怎样考虑儿童注意的特点,
组织教学工作?

7
.为什么说直观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8

小学儿童对堆积在一起的立方体数目,
常常不能正确辨认,
这是为什么?



答案



一、
1.
感觉统 合,
2.
目的、计划,
3.
复述、动手操作、组织,
4.
语 言的准备
期、语言的发展,
5.
表象、概念、语言,
6.
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二、
1.D
2.B
3.A

5.B
三、(略)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习题




一、填空题


1.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
主要体现


















个方面。

2.
小学生在班集体中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








特点。

3.
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从形式上看包括








三种心理成
分。

4.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





性、



性和




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
断地发展。

5.
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
心理特征。

二、选择题


1.
小红在小学二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 入三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
减少了,这说明小红的情感(

)得到发展。


A
、丰富性

B
、深刻性

C
、稳定性

D
、可控性


2.
小学五、六年级的儿童,择友的标准主要是(

)。


A
、直接接触关系

B
、接受关系

C
、敬慕关系

D
、其它关系


3.
下列人际关系属于小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


A
、亲子关系

B
、同学关系

C
、师生关系

D
、领导关系


4.
自我评价属于(

)范畴。


A
、自我认识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调节


5.
小学生评价自己的言行时,更多地看见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不足,这表



儿童的自我评价缺乏()。


A
、独立性

B
、全面性

C
、社会性

D
、稳定性

三、判断题


1.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际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 )

2.
在人际交往中,小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异性同伴。

( )

3.
自我意识各成份之间的发展是同步的。
( )

4.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呈现出一条非常理想
的上 升曲线。
( )

5.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
( )

四、思考题


1.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2.
小学教师中普遍有这样的议论:“小学儿童越小越讨喜,好管;越大越讨厌,< br>难管。”这是为什么?


3.
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


4.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性格品质和积极的社会性品质?


答案



一、填空题




1
、内容、深刻性、稳定性、可控性;
2
、同质性、趋上性


3
、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自我调控;
4
、独立、稳定、全面;
5
、性格。

二、选择题


1

D
2

A
3

B
4

A
5

B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四、思考题





第五章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习题

答案

习题



一、判断题




1.
能力就是智力。()

2.
知识越丰富,能力越高。





3.
智力高的人创造力强。





4.
男性比女性聪明。





5.
场依存型的儿童更喜欢社会定向的职业。





6.
冲动型的儿童多采用整体性策略对信息进行加工。





7.
个体的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





8
.气质有好坏之分。





二、名词解释

1.
智能

2.
超常儿童

3.
气质

4.
性格


5.
认知方式

6.
场独立型

7.
场依存型

三、问答题

1
、智能的个别差异有哪些表现?如何针对儿童智能差异进行教育?

2
、如何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3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分析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4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因“性”施教。

答案


一、

判断题

1
.×
2.
×
3.
×
4.
×

5.

6.

7.

8.
×

二、名词解释

1.
智能:泛指智力和能力,它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 某种活动
的心理条件。

2.
超常儿童:
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走过正 常儿童水平,
智商在
130

上,则被称为超常儿童。

3 .
气质:
指人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它表
现在一个 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显露程度等方
面。

4.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5.
认知方式又叫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6.
场独立型: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
水平较高,
主要依据内在的 标准或内在参照,
与人交往时,
不够细心、
不能体察入微。

7.< br>场依存型:信息加工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心理分化水平
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 ”,与别人交往时能考虑到对方的感
受。

三、问答题

1
、智能的个别差异有哪些表现?如何针对儿童智能差异进行教育?

答:儿 童的智能差异表现为以下方面:
1.
智能类型的差异性上;
2.
智能水平的差 异性上;
3.
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性上。

我们应该在教育活动中仔细观察每 个儿童的能力倾向,
并给予适当的
激发与关怀;
由于大多数儿童处于正常智力水平,< br>我们应该把教育的
着眼点放在大多数正常儿童身上,
根据他们的水平进行教育,
同时分
辨出超常、正常、落后的分布,因材施教;同时要关注并着力培养那
些智力早熟者,但也 不能那些的儿童,他们有的可能是智能晚熟者。

2
、如何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
首先了解学生的 气质类型,
使他们意识到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
极面与消极面,
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气 质的积极品质,
防止消极品质
的产生。

其次,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教育。

最后要注意和防止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3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分析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首先生物因素是造成男女两性心理和行为差异的前提。

另外,
导致男女 两性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更多的是社会因素:
首先是家
庭的影响,
父母对于男女孩的教育 方式有差异;
其次社会现实也是造
成男女性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


洗手间里的晚宴-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