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设计思路

萌到你眼炸
1000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22: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经典励志故事-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我的娜达莎)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设计思路

学习指导

学习重点

1
、语文课程总目标

2
、三维目标与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难点

1
、三维目标的融合

2
、知识落实与学生体验的关系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资料 的基础上
,
分析关于总目标三个维度的阐述
,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设计思路

学习内容

一、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出发点

《语文标准》的整个第二部分是

课程目标

,在文本中占了很大篇幅。课程目标是按
照国家的教育方针,
根据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
使学
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
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
体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在课程标准中属于主体部
分 。
语文课程目标,
则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在我国 历
年公布的教学大纲中,
没有

课程目标

这一项,
所以大家可能对此有些陌生。
如果要作比较,
那么课程目标大致与教学大纲中的
“< br>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相对应,这样说大家会容 易理解
一些。

确定语文课程目标,与理解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直接相关。 我们对义务教
育阶段要达到的语文素养的认识是: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
指导学
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
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
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
和谐发展。

课程目标的确定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对语文素养的总认识。

首先,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 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重要维度。< br>也就是说,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和积 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
当然,
语文教学
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

情 感态度和价值


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其次,从语文课程 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应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

过程和方法


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在目标表述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有所展开,
体现出提高语 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
和被动接 受的倾向。

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

知识 和能力

这一维度也有
新的理解。
当今已是信息化时代,
信息的多样 性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是明显特点,
人际交往
不仅普遍,
而且日益显得重要,
对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公民所应
具备的语文能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过 去所理解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有了新的涵
义。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
整体 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所以整个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
就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说,
纵向是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 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
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 现。其中综合性学习属学
习方式,与上述四方面内容不在一个层面,因此在现阶段特别需要予以重视、加 以强调,故
专门列出。

在阶段目标的表述方面,只要是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 价的目标,尽可能采用
行为目标
(
以事先规定的行为期望为中心
)
来 表述;某些目标的实现,难有达成度,就体现在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之中,采取描述性的表述较好,往往呈 现为展开性目标
(
以学习过程为中

)
和表现性目标
(以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为中心
)
。有的目标是九年一以贯之的,可能前后
重复提到 ;有的目标是在不同学段之间前后衔接,形成一定梯度,但又不能截然分割。

我们国家那么大 ,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十分不平衡,怎样面向全国的学校和学生
来设定课程目标呢
?
这确实是设定目标的一大难题。在征求各地各类学校有关方面人士的意
见时,
我们发现,不同 人对目标高低意见不一,有的甚至相当悬殊,还有片面追求升学率带
来的习惯性思维的干扰。前瞻性与适 应性确是一对矛盾,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
还有可操作性。但是课程目标的设定,为体现课程 改革以发展为本
(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终身
发展
)
的精神,前瞻性应该 是放在首位的。课程目标应立足于当代,把握并适应时代和社会
的发展趋势,
将现时的教育与未 来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适度地超越现实,
而不能只考虑适
应现时的教育水平,
尤其不能让我们的课程目标去迁就当前的考试制度和应试需要,
甚至迁
就落后的教育观念。< br>当然,
必须考虑目标具有一定适应性和包容性,
在今后几年内经过努力
是可行的 ,
考虑实际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
以及目前的师资水平,
注意目标设定的开放性和弹性,《语文标准》在这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努力。

三、关于语文课程总目标
< br>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
标归纳为十条 ,
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
前五条目标从语
文素养的 宏观方面着眼,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和方法< br>”
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第一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