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特色教学
余年寄山水
503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22: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毛驴和牛大哥-
语文特色教学
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
轰轰 烈烈,但语文课堂的改变并不大,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
海战术为秘诀,以老师授课为“主导”,以成 绩为“考标”。于
是语文课堂普遍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沉闷局面。
也就造成了调 皮的学生越来越多,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上涨”。
“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老师们怨声载道,对自己 的教学的
信心指数一天比一天“下跌”。看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确
实像一潭死水,
缺乏生气,
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
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荡起迷 人的涟漪。
回首以前的语文教
学,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语文教学竟成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中< br>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吹来了
改革的春风。经过几年的 实践和探索,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
训,我觉得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的特色,尽显学生的个性。就此< br>而言,我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
师生间平等民主,课堂氛围富有人文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敬师长,
不少教师的内心深处仍保留着
“师道尊严”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不尊重学生人格,断然
否定学生的独特见解。
这种不平等、
不民主会极大地挫伤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情感心理研究已经表明,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具有重 要
的影响,轻松、和谐的氛围能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
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并且能调动课堂气氛,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
意力,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课堂效率。因此,在师 生有效互动
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定会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
生
二.教师的口语要艺术化,体现汉语言的魅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
“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
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正确
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 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 语交际能力。
”
这就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说普通话,口语 更要艺术化,要体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1.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
“< br>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
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 力劳
动的效率。
”
语文教学除了要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科
学知识外 ,
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的训导和陶冶任务,
所以
语文教师在平日和学生交往时,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
应注意用
语的规范性和自身语言的示范性,
达到言简赅 ,
最大限度的提高
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2.
通俗生动,
富有幽默感。
由于教材用的是规范化的语言表
达严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看过后未必能理 解记牢,
这就要求教师
尽量用直观性很强的语言表述得具体形象。
例如议论文中论据间
应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做到有理有据这点,
很多学生不明白这样做
有何好处。
我 就形象直观的将写议论文比做盖房子,
事实论据好
比砖,若事例堆砌,毫无分析,就如同将干砖 垒在一起,无水泥
粘合一样,一推就倒,站不住脚。这一比喻,学生豁然开朗,清
晰的理解了这 一难点。同时,语言还应幽默风趣,易于引起听者
的兴趣。
3.
条理清楚, 富有层次感。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各有不同、
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学生,是一个个信息复杂的小世 界,因此,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或条理清楚连贯,或准确鲜明、形
象生动,或语气庄重 ,或语气平和。总之,必须做到条理清楚,
富有层次感。
4.
点播启发,富 有激励性。
鲁迅曾说过“音美以感耳”这
样一句话。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使人 感动,听
起来入耳,要收到音美之效。语文教师要用语言去打动学生,这
就需要让自己的语言富 有情感与激情,
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
世界中去接受知识,
得到启发。
教师 的一句点拨话语有时能让学
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之言,有时能让学生终身铭记。要做到这
些, 关键教师要情真。情语动人,既可以策人奋发,又可以催人
泪下,这应是教师口语艺术的最高境界。
5.
抑扬顿挫,
富有节奏感。
课堂上的口语音速要快慢适宜,
节奏分明适度,使语句的断续疏密、语气的刚柔与内容的转换、
感情的变化起伏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 ,扬如天女散花,顿是
金戈铁马,挫象雷霆万钧。这样,才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掀起波
澜,使课 堂教学深刻形象、生动感人。
三.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
在教学 中,若教师忽视学生这一主体,依然以教师的“导”
牵引学生的“学”
,那么往往会造成学生的 “学”被教师的“导”
所抑制,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而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
堂中,
教师总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
创造尽可能多的机
会,让学生在 游戏、自学、讨论、俩俩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中
充分展示自己,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学习的潜 能,
把所学的语言
知识应用于交际活动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过程中,
教师 要学会倾听学生、欣赏学生,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
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1 .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
的共同创造者。
学生间的发 展是不完全相同的,
存在着个体差异,
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同的态度、
不同 的水平、
不同的
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擅于开发利用和捕捉学生的
差异性资源。
2.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
的思维闪出了许多火花,从而使得整个学习过程的信息十分丰
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特别高。
这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好现象,
说明学生已经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参与、主动的学。但
是,在有限的
40
分钟里,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教师不可能不
加选择地去点燃所有的 火花。因而,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中,
教师必定具有敏锐的捕捉、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中,
学生的学不再仅仅围绕教师
的教,师生间是 可变动的、多向的、多中心的交互和影响关系,
因而,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了起来,
参 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涨。
四.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
教师是课堂阅读 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
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 br>他的思想
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
向导的作用,< br>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如上所
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 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
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
必 须
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
中自行发现、自行建 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
读。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
2.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萨特说:
“阅读是一种被
引导的创造。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
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 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如对文本中自己特
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
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 要的问题;
作出富
有想像力的反应,
甚至是突发奇想,
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 者的
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在文学作
品阅读教学中,
不 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
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
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 建构意义,甚至
创造意义。
五.激励推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人们借助想象,可以“精
婺八极,心游万仞”,正如刘勰所说:“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说想象是人类
学习和智 力活动的翅膀一点也不假。
然而,
我们当今的课堂却无
法给学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间和 时间,
大部都被老师的苦口婆心
占据了。
老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
而忽视了学生想象
能力的开发。
学生只能做接纳知识的容器。
久而久之学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