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测试题带答案

玛丽莲梦兔
678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23: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歌唱祖国诗歌-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参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数学是
(
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
、数学课程应使每个学生
:
人人(
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数学

)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
学生学
)与(
教师教
)的统一, 应体现

(
以人为本
)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活动是师生(
积极参与



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
)的过程。

4
、课程内容要反映 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
。它不仅
包括数学的(
结果

,也包括数学(
结果



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
数学思想方法)


5
、义务教育阶 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 态度



6
、在各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 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



7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
活泼
)的、
主动
)和
(
富有个性
)
过程。除
接受学习< br>外,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与
合作交 流
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
计 算、推理、验证
等活动过程。

8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 生建立(
空间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

何直观
)与(< br>推理能力



9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 学生逐渐建立起来(
数据分析
)观念,了解

随机现象
)现象。
10

“综合实践”是一类以(
问题
)为载体、
师生 共同参与
的(
学习活动

,是帮助
学生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 br>、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
)与(
创新意识
)的重要途径。
11

《标准》
中所提出的
“四基”
是指: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本活动经验



12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发现
)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
)和

解决问题
)的能力。

13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 和(
已有的经验
)为基础,面向全体
学生,注重
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4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
要着眼 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
全面



持续



和谐
)发展。

15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
展学生的(
应用意识
)和(
创新意识



16
、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
(< br>生活现实)


数学现实



其他学科< br>)现实。

17
、科学(
计算



理论)


实验
)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
、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

实用
)知识
第二是(< br>学科
)知

文化素养


19
、新课程的最 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0、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
过程
)与(
结果
)的关系;要重 视直观,
处理好(
直观
)与(
抽象
)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 好(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
验)
的关系。


1

21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22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3< br>、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

24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


合作交流

,使学生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 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
数学活
动经验



25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

,也要重视学习的(
变化 与发展

;既要关注
学生(
学习
)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与(态度)
,帮
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6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
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
展。

27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
(
自主参与
)< br>为主的学习活动;应当
保证每学期至少
(

)
次。

28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
(
数感
)

(
符号意识
)

(
空间观念
)

(
几何直观
)

(
数据分析观念
)< br>、
(
运用能力
)

(
推理能力
)

(
模型
)
思想。还要特别注重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9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与(数量关系)

(运算结果估 算)
、等方面的感
悟。

30
、推理一般包括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31


模型思想
)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br>
32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 br>的数学的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33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初 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
发现问题
)和(
提出
问题

,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4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
机会获 得(
直接经验



35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
的(
环境
)和(
条件



36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
接受学习
)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
自主探索
)等方式。

37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
(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
作用的和谐统一。

38

“知识技能”
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
又是落实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 态度)

目标的载体。

39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体会(
数学知识
)之间的关
联。

40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
“生长点”与“延伸点”


41


数学思想
)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 数学知识和方法在

2

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42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
数学素养
)的重要标志。

43

(
教学活动
)
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 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
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44

(教学方案
)
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
,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 br>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45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 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
(
个体
差异
)
,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46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 全替代原有的
(
教学手段
)
,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
有的教学手段难 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47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
(
过程和结果
)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
进教师教学。

48
、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
教师进行总结与 反思,调整和改进
(
教学内容
)
和(教学过程)


49
、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
采取(< br>灵活多样
)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以
(定性)
评价为主。


50

《实验稿》相比,在这
10
个核心概念中,新增加的有
(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

(几何直 观)



创新意识)

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有(数感)

(符号意识)

(数
据分析观念)

既保持了原有名称,又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的有


空间观念)



推理能




(应用意识)
.
二、简答题。

25%




1
、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
程设计和教 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
教育的标志, 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
发展离不开知识 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 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
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 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
解释。

3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
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 br>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 导、适时调控、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
、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
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 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
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
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
、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
?


其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查阅资料 、下载富有参考价值的实例和课件,并加以改进,使之适用于自身课堂教学;可以根据需要开
发音像资料 ,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还可以设计与制作有关的计算机软件、教学课件,用于课堂教
学活动研究等 。



其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为此,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
将计算器、计算机用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探究活动中借助计 算器(机)处理复杂数据和图形,
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使用有效的数学软件绘制图形、呈现抽象对 象的直观背景,加深对相关数学
内容的理解;
通过互联网搜寻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帮助自己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等。



其三,将计算器等技 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为此,应当积极开展基于计算器
环境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研究 ,
如哪些试题或评价任务适宜在计算器环境下使用,
哪些不适宜,
等等。

6
、数学有哪些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
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 、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
——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 、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
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 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
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7
、数学应用意识包含哪两方面的含义?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
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 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 体。

8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
处理好哪些关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

4

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 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 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
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
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
教学效益。

9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 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
活动。

10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是什么?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尝试、估 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
学生逐步意 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从推理形式和推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上讲,
二者有差别;
从二者在认识事物 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的角度考虑,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 证,而演绎推理的思
路一般通过合情推理获得,合情推理可以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


三、论述题。

1
、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 际问题的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2

6



在小学阶段

趣。

一、探索规律

在课堂上
1
2
简单到复杂

3

引导学生处理问题时
5
4
证明你的结论。

二、由

一个比较抽象的思维模型。

三、从观察与理解到想象与归纳

这类问题在图形方面表现的尤其明显
推导
直观形象与具体抽象相结合

在出现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模型时

四、



2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分布及其教学策略。

现行 的小学数学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从教材内容看,小学数学解题常用到数学模型、符号化思
想、统计思 想、化合思想、组合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符号化思想。

小学教材中大致出现如下几类符号 :

1

个体符号:
表示数的符号,如:
1
2

3

4…

0

a,b,c,…

π

χ
以及表示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符号。

2
)数的运算符号:
+

-

×

·

÷

/

:


3
)关系符号:
=



>

<

等。

4
)结合符号:
()



〕等以及表示角度的计量单位符号和表示竖式运算的分隔符
号等。

由于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习惯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又由于符号常常是概念的代
表。< br>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就要注意:
①让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数学符号。
在实际 的教学中,
学生在使用这些数学符号时往往会出现如下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文字题
“9 0

60
多几?

小学
生由于对加法的意义的不理解,< br>往往看



就用
“+”


“< br>少

就用

-


误列式为
“90 +60”

象这样的例子,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理解符号的内涵,正确理解使用符 号所表示的概念。如果只从解法上予以纠正
而不从符号化思想上予以渗透,将事倍功半,学生今后还会出 现类似的错误。②掌握日常语言与符号语
言间的转化。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 ,要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学符号
语言和日常语言的转化,即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 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反之,也能将
符号语言转化为问题,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 例如:

小营村有棉田
75
公顷,

已知一个数的
60%



:
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是全村耕地面积的
60%
全分析转化
75
,求这个数是多少?

χ
公顷。

村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X 60%=75

6




日常语言

数学语言


符号语言


因此,
教师在教学 当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语言,
而不要机械的把数学符号灌输给学生,
从而培养学生 抽象思维能力。③在填数中渗透变元思想。小学数学教科书在不同阶段,对变元思想有不
同水平、不同形 式的渗透,以便让学生逐步了解变元思想。例如:
3.□7>3.27

45.16< 45.1□
,学生在方框
里填上一个数很容易,但教师要明白,若将方框里填上
χ就变成一元一次不等式。因此,教师应引导学
生继续思考:方框内最多可以填几个数?这种思考能是 学生初步了解变元思想。④在字母表示数中渗透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教材中,用字母表示数有表示运算定 律,表示数量关系,面积体积公式等。例如:
加法交换律:
a+b=b+a,
路程=
速度
×
时间用字母表示
s=vt
,等。教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 数时要循序渐进,
从学生的生活中、原有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自然的建构。



数学模型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
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

,这句话形象简练地指出了形和数
的互相依赖 、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数学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个近似的反映。
数学模型可做 广义和狭义理解。按广义的理解,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理论体系、方程式和
算法系统都可以 叫做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三类:①概念型数学模型,如实数、函数、集合、向
量等。②方法型模 型,如各种方程、公式等。③结构型模型,如群、环、域、向量空间等。数学模型在
解题中的基本构造如 下:


实际问题



数学抽象


数学模型

还原说明



演算

推理


数学模型的解


由于数学模型的直观性能将概念的本质属性变得明显,学 生掌握较容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恰当地渗透数学模型方法,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增强解 题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小学数
学教学一般运用的是概念型数学模型和方法型的数学模型。



集合模型在教学中的渗透。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用下图表示:


7

歌唱祖国诗歌-


歌唱祖国诗歌-


歌唱祖国诗歌-


歌唱祖国诗歌-


歌唱祖国诗歌-


歌唱祖国诗歌-


歌唱祖国诗歌-


歌唱祖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