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测试题带答案
玛丽莲梦兔
678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23: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歌唱祖国诗歌-
《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参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数学是
(
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
、数学课程应使每个学生
:
人人(
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数学
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
学生学
)与(
教师教
)的统一, 应体现
“
(
以人为本
)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活动是师生(
积极参与
)
、
(
交往互动)
、
(
共同发展
)的过程。
4
、课程内容要反映 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
。它不仅
包括数学的(
结果
)
,也包括数学(
结果
)
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
数学思想方法)
。
5
、义务教育阶 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
知识技能
)
、
(
数学思考
)
、
(
问题解决)
、
(
情感 态度
)
。
6
、在各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 的课程内容:
(
数与代数
)
、
(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
(
综合与实践
)
。
7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
活泼
)的、(
主动
)和
(
富有个性
)
过程。除
接受学习< br>外,
(
动手实践)
、
(
自主探索
)与
合作交 流
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
计 算、推理、验证
等活动过程。
8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 生建立(
空间观念
)
,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
何直观
)与(< br>推理能力
)
。
9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 学生逐渐建立起来(
数据分析
)观念,了解
(
随机现象
)现象。
10
、
“综合实践”是一类以(
问题
)为载体、
师生 共同参与
的(
学习活动
)
,是帮助
学生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 br>、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
)与(
创新意识
)的重要途径。
11
、
《标准》
中所提出的
“四基”
是指:
(
基础知识
)
、
(
基本技能
)
、
(
基本思想
)
、
(
基
本活动经验
)
。
12
、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
发现
)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
、
(
分析
)和
(
解决问题
)的能力。
13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 和(
已有的经验
)为基础,面向全体
学生,注重
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
14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
要着眼 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
全面
)
、
(
持续
)
、
(
和谐
)发展。
15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
展学生的(
应用意识
)和(
创新意识
)
。
16
、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
(< br>生活现实)
、
(
数学现实
)
、
(
其他学科< br>)现实。
17
、科学(
计算
)
、
(
理论)
、
(
实验
)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
、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
(
实用
)知识
第二是(< br>学科
)知
识
文化素养
。
19
、新课程的最 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
。
20、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
过程
)与(
结果
)的关系;要重 视直观,
处理好(
直观
)与(
抽象
)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 好(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
验)
的关系。
1
21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
22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3< br>、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
24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
主动探索
)、
(
合作交流
)
,使学生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 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
数学活
动经验
)
。
25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
)
,也要重视学习的(
变化 与发展
)
;既要关注
学生(
学习
)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与(态度)
,帮
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6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
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
展。
27
、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
(
自主参与
)< br>为主的学习活动;应当
保证每学期至少
(
一
)
次。
28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
(
数感
)
、
(
符号意识
)
、
(
空间观念
)
、
(
几何直观
)
、
(
数据分析观念
)< br>、
(
运用能力
)
、
(
推理能力
)
和
(
模型
)
思想。还要特别注重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9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与(数量关系)
、
(运算结果估 算)
、等方面的感
悟。
30
、推理一般包括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
31
、
(
模型思想
)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br>
32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 br>的数学的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
33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初 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
发现问题
)和(
提出
问题
)
,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
,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4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
机会获 得(
直接经验
)
。
35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
的(
环境
)和(
条件
)
。
36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
接受学习
)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
自主探索
)等方式。
37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
(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
作用的和谐统一。
38
、
“知识技能”
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
又是落实“
(数学思考)
”
“
(问题解决)
”
“
(情感 态度)
”
目标的载体。
39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体会(
数学知识
)之间的关
联。
40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
“生长点”与“延伸点”
。
41
、
(
数学思想
)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 数学知识和方法在
2
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42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
数学素养
)的重要标志。
43
、
(
教学活动
)
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 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
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44
、
(教学方案
)
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
,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 br>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45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 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
(
个体
差异
)
,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46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 全替代原有的
(
教学手段
)
,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
有的教学手段难 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47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
(
过程和结果
)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
进教师教学。
48
、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
教师进行总结与 反思,调整和改进
(
教学内容
)
和(教学过程)
。
49
、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
采取(< br>灵活多样
)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以
(定性)
评价为主。
、
50
、
《实验稿》相比,在这
10
个核心概念中,新增加的有
(运算能力)
、
(模型思想)
、
(几何直 观)
、
(
创新意识)
。
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有(数感)
、
(符号意识)
、
(数
据分析观念)
。
既保持了原有名称,又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的有
(
空间观念)
、
(
推理能
力
)
、
(应用意识)
.
二、简答题。
(
25%
)
1
、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
程设计和教 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
教育的标志, 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
发展离不开知识 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 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
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 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
解释。
3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
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 br>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 导、适时调控、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
、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
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 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
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
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
、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
?
其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查阅资料 、下载富有参考价值的实例和课件,并加以改进,使之适用于自身课堂教学;可以根据需要开
发音像资料 ,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还可以设计与制作有关的计算机软件、教学课件,用于课堂教
学活动研究等 。
其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为此,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
将计算器、计算机用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探究活动中借助计 算器(机)处理复杂数据和图形,
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使用有效的数学软件绘制图形、呈现抽象对 象的直观背景,加深对相关数学
内容的理解;
通过互联网搜寻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帮助自己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等。
其三,将计算器等技 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为此,应当积极开展基于计算器
环境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研究 ,
如哪些试题或评价任务适宜在计算器环境下使用,
哪些不适宜,
等等。
6
、数学有哪些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
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 、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
——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 、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
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 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
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7
、数学应用意识包含哪两方面的含义?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
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 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 体。
8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
处理好哪些关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
4
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 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 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
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
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
教学效益。
9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 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
活动。
10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是什么?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尝试、估 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
学生逐步意 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从推理形式和推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上讲,
二者有差别;
从二者在认识事物 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的角度考虑,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 证,而演绎推理的思
路一般通过合情推理获得,合情推理可以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
三、论述题。
1
、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 际问题的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2
分
6
分
在小学阶段
此
趣。
一、探索规律
在课堂上
1
2
简单到复杂
3
引导学生处理问题时
5
4
证明你的结论。
二、由
一个比较抽象的思维模型。
三、从观察与理解到想象与归纳
这类问题在图形方面表现的尤其明显
解推导
直观形象与具体抽象相结合
在出现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模型时
四、
2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分布及其教学策略。
现行 的小学数学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从教材内容看,小学数学解题常用到数学模型、符号化思
想、统计思 想、化合思想、组合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1
、
符号化思想。
小学教材中大致出现如下几类符号 :
(
1
)
个体符号:
表示数的符号,如:
1
、2
、
3
、
4…
,
0
;
a,b,c,…
,
π
,
χ
以及表示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符号。
(
2
)数的运算符号:
+
,
-
,
×
(
·)
,
÷
(
/
,
:
)
。
(3
)关系符号:
=
,
≈
,
>
,
<,
≠
等。
(
4
)结合符号:
()
,
〔
〕等以及表示角度的计量单位符号和表示竖式运算的分隔符
号等。
由于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习惯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又由于符号常常是概念的代
表。< br>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就要注意:
①让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数学符号。
在实际 的教学中,
学生在使用这些数学符号时往往会出现如下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文字题
“9 0
比
60
多几?
”
小学
生由于对加法的意义的不理解,< br>往往看
“
多
”
就用
“+”
,
看
“< br>少
”
就用
“
-
”
。
误列式为
“90 +60”
。
象这样的例子,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理解符号的内涵,正确理解使用符 号所表示的概念。如果只从解法上予以纠正
而不从符号化思想上予以渗透,将事倍功半,学生今后还会出 现类似的错误。②掌握日常语言与符号语
言间的转化。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 ,要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学符号
语言和日常语言的转化,即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 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反之,也能将
符号语言转化为问题,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 例如:
小营村有棉田
75
公顷,
已知一个数的
60%
是
解
:
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是全村耕地面积的
60%
全分析转化
75
,求这个数是多少?
χ
公顷。
村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X 60%=75
6
日常语言
数学语言
符号语言
因此,
教师在教学 当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语言,
而不要机械的把数学符号灌输给学生,
从而培养学生 抽象思维能力。③在填数中渗透变元思想。小学数学教科书在不同阶段,对变元思想有不
同水平、不同形 式的渗透,以便让学生逐步了解变元思想。例如:
3.□7>3.27
,
45.16< 45.1□
,学生在方框
里填上一个数很容易,但教师要明白,若将方框里填上
χ就变成一元一次不等式。因此,教师应引导学
生继续思考:方框内最多可以填几个数?这种思考能是 学生初步了解变元思想。④在字母表示数中渗透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教材中,用字母表示数有表示运算定 律,表示数量关系,面积体积公式等。例如:
加法交换律:
a+b=b+a,
路程=
速度
×
时间用字母表示
s=vt
,等。教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 数时要循序渐进,
从学生的生活中、原有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自然的建构。
、
数学模型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
“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
”
,这句话形象简练地指出了形和数
的互相依赖 、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数学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个近似的反映。
数学模型可做 广义和狭义理解。按广义的理解,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理论体系、方程式和
算法系统都可以 叫做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三类:①概念型数学模型,如实数、函数、集合、向
量等。②方法型模 型,如各种方程、公式等。③结构型模型,如群、环、域、向量空间等。数学模型在
解题中的基本构造如 下:
实际问题
数学抽象
数学模型
还原说明
演算
推理
数学模型的解
由于数学模型的直观性能将概念的本质属性变得明显,学 生掌握较容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恰当地渗透数学模型方法,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增强解 题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小学数
学教学一般运用的是概念型数学模型和方法型的数学模型。
①
集合模型在教学中的渗透。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用下图表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