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厦门市初中毕业班语文质检卷

余年寄山水
515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1: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雷锋日记续写-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山东高考查分)
2018

2019
学年(上)厦门市九年级质量检测















积累与运用
(20

)

(一)语言积累(
12
分)

1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
分)


1
)关关雎鸠,

















。(
《诗经·关
雎》
)(
1
分)


2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
)(
1
分)< br>

3
)闲来垂钓碧溪上,

















。(
李白
《行路难(其一)》
)(
1
分)


4
)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
分)


5
)满面尘灰烟火色,

















。(
白居
易《卖炭翁》
)(
1
分)


6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
隐《无题》
)(
1
分)


7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苏轼《水调歌头》
)(
1
分)


8
)北冥有鱼,

















。(
庄子《北冥
有鱼》
)(
1
分)

1

/
12

9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
肴》
)(
1
分)


10
)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
翁亭记》
)(
1
分)


1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写出人事变迁之怅惘的
句子 是:“























”。(
2
分)

(二)语言运用(
8
分)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作品《 岳阳楼记》朗朗上口,千古
传颂。

B
.雨果是德国大文豪,代表作有《巴黎 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老实人》。

C.
苏轼词风婉约,他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附,拓宽了词的题材、意
境、手法。

D
.《儒林外史》《三国演义》均为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历史
演义小说。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
分)





阅读让你的世界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让你身居斗室,漫游广

m
à
o






宇宙。通过 阅读,使你的心灵宛如秋雨中的池塘,逐
渐丰盈。
阅读更是写作灵感之泉不涸的秘谛。
一个人
(甲)

A

纵然

B


2

/
12


有支生花妙笔,(乙)

A

尽管

B

倘若

没有经过阅读的浸润

z
ī(





养,也恐怕会有江郎才尽之时。


1
)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


2
)选择符合语境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
2
分)


3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
分 )





阅读
(70

)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4< br>—
5
题。(
5
分)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出了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也点明了时令。

B

诗中的
“伊人”
既可以指诗人倾慕的对象,
也可以指诗 人渴求的理想。

C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D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直接而热烈地诉说了绵远悠长的思念 之情。

5.
这首诗通过对芦苇、白露、秋水的描绘,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16
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br>3

/
12
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 br>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
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
微润,一< br>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 之乍出于匣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
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
也。而此地适与
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
无 纪
?
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注】

膏:肥沃。

毛羽鳞鬣
(li
è
)
:泛 指一切动物。



hu
ī)
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


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
是个闲职。




w
ū)
能:怎能。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

余拏一小舟

拏:








4

/
12






3
)未百步辄返

辄:




4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然: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始知
/
郊田 之外未始无春而
/
城居者未之知也。

B.
始知郊田
/之外未始无春
/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
始知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
始知郊田
/
之外未始无春而
/
城居者未之知也。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
分)

(2)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2

)

9. [

][

]
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
,
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
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4
题。(
22
分)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
机。






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四周是乡村特有的 宁静。突然,
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
音高蹈一些 ,有猎猎之感。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
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
厚的肉掌摩挲 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
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更重要的是,这细 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
5

/
12
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 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
安静。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 本该如
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首先,蝉 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
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

⑤< br>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短促而干净的叫声,
仿佛乐意发表意见、但又决不饶舌 ,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
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 噪
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而这 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
蛙鸣。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还有弹琴蛙,叫起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
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 粗为荣的文盲。一阵“都都都”的声音,
那是附近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 八月迷情》。小男
孩埃文有个好耳朵。第一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
上各种 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
天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节, 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器,
一件件识别出来。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
10
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
到水流在 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
空气气流。

6

/
12

雷锋日记续写-


雷锋日记续写-


雷锋日记续写-


雷锋日记续写-


雷锋日记续写-


雷锋日记续写-


雷锋日记续写-


雷锋日记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