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商道
萌到你眼炸
931次浏览
2021年01月25日 01: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校园活动策划方案-
2010-09
29
范蠡的商道哲学
[ 2010-09-29 22:51:49 |
作者
:
福泉山人
]
字体大小
:
大
|
中
|
小
范蠡的商道哲学
南阳人范蠡是当之 无愧的
“
商圣
”——
他不仅是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大商家,而且总结有大量的经 营方法和理
论。后人将其理论整成各种通俗读物,如《陶朱公书》、
《陶朱公商训》、
《范蠡理财致富十二则》、
《范
蠡经商十八法》等等。今天我们有必要给予梳理剖析,希望能触 及
“
商圣
”
思想的关键所在。
< br>规律论。世界万物皆有其自在规律,在市场中竞争博弈同样如此。无论是从
“
夏则资皮, 冬则资絺;旱
则资舟,水则资车
”
的
“
待乏
”
(逆 市经营)原则,还是从
“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
则反贵。贵 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
的价格理论,抑或是从
“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
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
的定价政 策,都可以看出范蠡已经真正理解到了
市场规律的本质,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并获得成功了。规律是事物内 在的本质,是现象背后的真实,做生意
尤其忌讳凭直觉、看表面、随大溜;想要掌握规律必须付出经验、 观察并用心地领会。范蠡在没有高深理
论的先秦时代,就用亲身践行和朴素道理告诉我们:只要
“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
得而观己
”
,搞清楚了市场 规律,经商就可以无往不利了!
运筹论。规律是简单的,市 场是复杂的,在判断决策时,必须放眼全局,整体把握,很多方面都得照
顾、考虑。范蠡的各方面成功也 都离不开这种整体论的思路
——
他在投资上主张多元化,多种产业综合经
营:他到齐国 时先是
“
耕于海畔
”
,而后又兼营煮盐和皮货;迁入陶地后,他除了发展制陶 业外,同时也还
涉足
“
耕畜
”
。他在价格制定上提出要兼顾粮商和农 户的利益,
“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
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 ,平粜齐物,关市不乏
……”
,显示其曾作为
“
越相
”
的政 治家的全局眼光。他
还曾经
“
旱资舟,水资车
”
,曾对农业经济循环 有所论述,都是讲经商不能为眼前小利动心,要从市场、行
业的整体去考虑,还要主动协调与各方的关系 ,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变和谐了,商家的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最
大化。
控制论。范蠡的大智慧在于他不追求无限制的发展,而理智地把每样事物控制在自己的能力内 。在他
成功实现越国的兴旺称霸的大任后,他看出自己已经尽力尽职了,再发展下去必将引起猜忌和冲突 ,所以
毅然引退。他在齐国经商闻名而被任为齐王副相时,却敏感地意识到
“
(自己)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
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
,所以他主动< br>“
辞相散财
”
,并演绎出
“
三散三聚
”
财富 神话。他不仅
能自主掌握命运,对经商也可以看透玩转:他做生意讲求薄利多销,只
“
逐什一之利
”
;他对合作伙伴
“
不争
利
”
,追求双 方的互惠双赢。我们若能象范蠡一样,遇有额外的诱惑不动心,做事不绝对而留有余地,
“
粮< br>取所食,物取所用
”
,让一切在适当的可控的范围内发展,世界就少了些冲突和纷争,社 会就多些和谐与美
好,经商也就更加诚信、更加顺利了。
< br>范蠡不仅是河南豫商的先贤前辈,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始祖。他的经营成就空前绝后,他的商道
理论博大精深,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思想源泉。面对英雄的
“
商圣
”< br>,我们无以回报,只有将
其商道挖深吃透,将其精神发扬光大,助力一代新豫商的起飞。期待新的 奇迹和辉煌!
中国道教信奉着四位财神爷。
文财神比干和范蠡,武财神赵公明与关公。
比干是商纣王时代的人物,赵公明是封神 演义中的人物,关公是三国演义中演绎得最为传神的人物。而范
蠡,是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的越国宰相, 越国战胜吴国的关键人物之一。他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
生聚,十年教训。灭吴以后又及时地功成 身退,偕西施,泛五湖。这些故事是人所皆知的。
范蠡的故事远不至于此。范蠡是老子的弟子 (据史料:文子,老子弟子;范蠡又师从于文子。)①他对老
子思想的理解与实践,值得今人借鉴,不只 是
“
功成身退
”
而已。
老子说:
“
不争而善胜
”
(
73
章)
“
夫唯不争,故无尤。
”
(
8
章)
“
无执故无失。
”
(
64
章)
我们可以看看范蠡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看看范蠡是怎样理解与实践老子思想的。
吴越战争胜利后,
他及时身退。
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
给文种写了一封信,
②
劝他及时离开,
文种不听,
还贪恋着官位,对越王勾践存在幻想,还争着 那个名利。而范蠡不争,抛弃名利,因此,他得以全身而退,
文种却遭杀身之祸。
“
夫 唯不争,故无尤。
”
因为不争名利,所以越王不能伤害他。
范蠡泛海到达了 齐国,齐国聘他为宰相,他不干,在齐国海边围垦种田,以粮为纲。如果他在齐国争一席
之地,并不困难 ,但是他不争,在齐国住了二三年后,当他有了
“
不祥
”
之感时,就立即离开 了齐国。他带
了子弟和西施又深深地隐藏于陶地。这个陶地,根据我的考证,在今安徽省涡阳县西阳镇范 蠡村一带。在
那里有一座硕大的范蠡与西施的合葬墓。③
这地方正处于各国之间,是 一处与各国都不相干的地方,没有人争的地方,又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特别是它北临中原,南接 吴楚,交通四达,天下之中,正是个经商的好地方。他在十九年之中
“
三致千金
”。
寿
74
岁而死。
范蠡一生中做的事情很多。
宜兴制陶业认范蠡为祖师。范蠡制陶,在今绍兴一带也留下不少遗迹。今绍兴市北的西施山一带,近年发现东周制陶业,冶炼业的基地。查考历史,这时正是范蠡担当越国宰相二十三年之久的时代。今安徽省涡阳县范蠡墓一带的考古调查也发现了大量春秋末年制陶业的生产基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里的红色陶片很多,陶朱公之名必与此有关。他制陶首先在于越地,后至陶地也仍继续进行着。积累了很多资金,显示了他的
“
不争而善胜
”
。
范蠡在陶地有多种经营,不 是单一地制造与贩卖陶器,虽然陶器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必须品。除农业外,畜
牧业也是他主要经营的行业 之一。涡阳、蒙城至今仍是养牛的生产基地。据史料载:当时另一个大富豪猗
顿,就是以蓄养五畜而致富 的。而这个猗顿,正是陶朱公范蠡的学生。④
是他向猗顿传授了致富经验。
陶朱公不仅仅是
“
不争
”
,而且还能以自己致富的经验去告诉别人,这真是 难能可贵的。
两唐书都著录范蠡的《养鱼经》一卷,《养鱼经》⑤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在吴越 地区水域是个优势,而在
涡淮地区他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人工养鱼的办法。
齐王问陶 朱公:
“
家累亿金何术乎?
”
陶朱公说:
“
治生之法有五, 水畜第一。
”
他在《养鱼经》中介绍了自己
人工养鱼的经验。
老子 的
“
无为
”
,老子的
“
不争而善胜
”
,范 蠡身上的这些实践活动,正是老子思想的注解。在官场上不争,在
生产、科技、商业方面,照样可以取得 十分可观的成果,照样可以
“
善胜
”
。
范蠡的
“
经商十八法
”
,未必是范蠡写的,却在商界流传。其内容很丰富,这其中也体现了老子
“
不争而善胜
”
的思想。
不争官位,不争名利,做对人民有利的事,这是范蠡一生最大的特色。
还有一个不为 人知的故事:魏国国王为解决不了一个案子
“
群臣一半以为罪,一半以为不当罪,而请范蠡来< br>帮忙。范先生讲了一个故事,说:
“
我家中有两块白璧,这两块璧颜色、质地、直径都差 不多。但是,价格
不同,一块值千金,一块值五百金。
”
王问:
“
直 径与色泽差不多,怎么价格差那么多呢?
”
陶朱公说:
“
側过
来看, 一块比另一块厚一倍,所以值千金。
”
⑥
老子主张
“
不争
”
,还主张厚道。老子说:
“
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
。(
38
章)
“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
。(
55
章)
老子与范蠡这里所说的
“
厚
”
,都是一个意思,即忠厚,敦厚,厚实。不是 当代的
“
脸皮要厚心要黑
”
的
“
厚黑
学
”
。
当今社会中,年轻人常常跳槽,已经习以为常,这里面也有许多人并不是为了金钱 的多少,地位的高低,
而是想换一个环境。在人与人关系不融洽的单位里,尽管可能多挣点钱,但是他们 还是想找一个
“
不争
”
的
和谐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讲,可以更 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范蠡一生所经历的事,
有史料可查的有很多,
但是有 许多是鲜为人知的。
这里面很体现了老子
“
不争而善胜
”
,
待人以厚道等等的道理。范蠡一生也是老子
“
不争而善胜
”
的思想的实践者。
范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挣了很多钱,但他不做守财奴,每每
“
分散与贫交 疏昆弟,此所谓富而好行其德者
也。
”
⑦
这古今是不多的。取之于 社会,还之于社会。老子说: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
”
(
9
章)
许许多多守财奴,有哪一个能将财产流传至今呢?报纸 上常常披露一些贪官污吏,百万千
万,行贿受贿,
“
金玉满堂
”
被揭 露出来,结果判刑、枪毙,他当然是
“
守
”
不住的。
范蠡 经商的高明之处,是随时逐利,适应市场,灵活经营。他重视
“
积蓄
”
之理, 并根据天时变化和生产规
律来指导自己的决策。年成好,收进粮食,进行储备,水旱灾荒时售出,
“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
,
“
贵
出如粪土 ,贱取如珠玉
”
,自己的经营决策根据价格涨落来决定。对商品的质量,他做到
“腐败而食之货勿
留,无取居贵。
”
对于商品经营资金周转,他认为
“财币欲其引如流水。
”
司马迁《史记
·
货殖列传》中给他以
很高 的评价。
从范蠡一生中看,他
“
不争而善胜
”
。
可以说,这也是范蠡成为
“
财神
”
的原因之一吧!
①
详细考证见《老子与范蠡》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 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
“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 狗烹。越王为人
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
③
同①
④
《孔丛子
·
陈士义》
⑤
《齐民要术卷六
·
养鱼第六十一》
⑥
刘向:《新序》、贾谊:《新书》,所述略有不同。
⑦
《史记
·
货殖列传》
商圣范蠡
艳色 吴王嗜好投,苎萝村内美人求。居陶业振工牟利,霸越功高早退休。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
舟。 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
以上这首七律诗,题名《范蠡》, 是清代诗人徐公修所作。它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提纲挈领的笔法,为我
们介绍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
———
范蠡,
以及与他有关的许多历史故事,
把我们带进了
2400
多年前
诸侯混战、干戈连绵的动乱岁月
……
范蠡是春 秋末年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大
商人。他 的一生既大起大落,经历坎坷;又大智大勇,声名显赫。青少年时代,他虽生活在
“
衰贱
”
之家,
却饱读典籍,胸怀大志,但又愤世嫉俗,性情怪异,被人误称
“
狂 人
”
、
“
疯子
”
。后受宛令文种拜访,二人结
为挚 友,共同离楚赴越,共创大业。